國企對國外投資現狀與前景分析
時間:2022-11-14 03:21:41
導語:國企對國外投資現狀與前景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馬來西亞基本情況
馬來西亞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政府向來重視對高速公路、港口、機場、通信網絡和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馬來西亞現有的基礎設施能較好地為各類投資者服務,同時政府未來的基礎建設計劃也為外國投資基礎建設和開展工程承包提供了契機。陸路運輸方面,公路總長13.7萬公里,主要城市中心、港口和重要工業都有高速公路連接溝通;鐵路貫穿半島南北,具備運送多鐘貨物能力。空運方面,馬來西亞有8個國際機場和若干國內航線,是東南亞重要空中樞紐之一,2011年空運旅客6310萬人次,貨物97.8萬噸。水路運輸方面,有7個主要國際港口,馬來西亞95%的貿易通過海運完成。通信方面,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互聯網、郵政局均得到普及。
2當前中馬經貿狀況和國家發展規劃
2.1產業政策
2011年,馬來西亞GDP總額為5883億馬幣,全年批準的制造業直接投資561億馬幣,出口總額為6945億馬幣。工業和服務業是馬來西亞重要支柱產業。馬來西亞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油棕、橡膠、可可、椰子、胡椒等。原棕油產量1891萬噸,儲量107萬噸;天然橡膠產量99.6萬噸,進口66.7萬噸,出口94.6萬噸。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主要動力之—,主要有電子、石油、機械、鋼鐵、化工、汽車制造。服務業是其最大產業部門,其中旅游業重要性突出。采礦業以開采石油、天然氣為主。2011年日產原油57萬桶,出口額達319.8億馬幣;全年液化天然氣,產量2.6億噸,出口2.5億噸,是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2011年建筑業產值為189億馬幣,占GDP的3.2%。
2.2當前中馬雙邊經貿合作
截至2011年7月底,馬來西亞對華實際投入資金58.6億元。其中2011年1-7月新增實際投資2.1億美元。馬來西亞對中國投資區域由沿海地區逐漸延伸內地,投資行業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基礎設施、供水、商業、酒店、電站、金融、房地產等領域。2000年以來,中國與馬來西亞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達30%以上。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雙邊貿易額仍達519.6億美元,僅下滑3%,其中,中國出口196.3億美元,進口323.3億美元。2010年全球經濟復蘇,中馬雙邊貿易強勁恢復,雙邊貿易額達742.2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238.1億美元,進口504.1億美元。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中馬雙邊貿易額為900.3億美元,同比增長21.3%。其中,中國自馬來西亞進口621.4億美元,同比增長23.2%;中國出口278.9億美元,同比增長17.2%;中國逆差342.5億美元,同比增長28.8%。中國超過新加坡上升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同時繼續保持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貿易伙伴。
2.3國家發展規劃
(1)“五大經濟走廊”計劃。近年來,馬來西亞政府鼓勵外資政策力度逐步加大,為平衡區域發展,陸續推出五大經濟發展走廊,基本涵蓋了西馬半島大部分區域以及東馬的兩個洲。在伊斯干達開發區,鼓勵投資服務業,主要有旅游服務、醫療保健服務、物流運輸服務、創意產業服務、金融咨詢服務等;北部經濟走廊鼓勵發展農業、制造業、旅游及保險、教育及人力資本、社會發展等領域;在東海岸經濟區,鼓勵投資旅游業、油氣及石化產業、制造業、農業、教育;鼓勵在沙巴發展走廊投資旅游業、物流業、農業和制造業;沙撈越再生能源走廊鼓勵投資油氣產品、鋁業、玻璃、旅游業、棕油、木材、畜牧業、水產養殖、船舶工程和鋼鐵產業。(2)“大吉隆坡”計劃。馬來西亞“大吉隆坡”計劃全線啟動。大吉隆坡地區經濟轉型計劃中提出的國家關鍵經濟領域之—,位于吉隆坡-巴生河谷流域,涵蓋了吉隆坡附近10個城市,計劃從基礎設施、人民收入和居住環境三方面著手,將吉隆坡打造成為世界前二十大適合居住的國際大都市之—。馬來西亞鼓勵外國投資政策的主要有特區鼓勵創意、教育服務、金融咨詢、保健、物流和旅游這6個領域,特區首個中心點主要發展休閑、住宅、金融和高端工業園等。
3中國企業介入馬來西亞市場面臨機遇與挑戰
3.1抓住機遇
(1)市場機遇。馬來西亞政府于2011年開始執行第十個五年計劃,并陸續推出五個經濟發展走廊。國家財政預算撥出大量款項發展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工程,改善投資環境,縮小地區差距,全面提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企業應該抓住馬來西亞新一輪基礎建設的機遇,積極開拓馬來西亞市場,借助馬來西亞天然的地理區位優勢和中東國家的宗教聯系,謀劃進入東盟國家和中東國家市場的長遠戰略。(2)產業園區建設。中馬欽州產業園與馬中關丹產業園區的“兩國雙園”模式的形成,是全球經貿合作的重大創新。中馬雙方將在加快推進的過程中實現共同發展、互利雙贏。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將全力加快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建設。一是加快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建設,進一步明確產業園的產業定位,初步規劃。二是合作推動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建設,搭建園區建設管理機構。以“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運作”為原則,重點規劃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及新材料、生物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等6個產業園區。三是促進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在產業鏈協作、資源開發、市場開拓、港口互通、海關特殊監管等方面加強合作。(3)經濟結構互補性為開拓馬來西亞市場的直接驅動力。我國與東盟在資源構成、產業結構和貿易商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補性很強,為我國企業開拓東盟市場形成了直接的驅動力。具體而言,我國紡織品、服裝、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機電、化工產品等產品具有比較優勢。而馬來西亞在棕櫚油、橡膠、天然氣、石油等資源性產品上具有較大的優勢。因此,雙方合作的空間與潛力非常大。(4)投資環境的優化。馬來西亞鼓勵外商投資,當地的華人基礎以及豐富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投資環境基礎較好。新加坡大華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聯合設立的總額達21250萬新元的中國-東盟投資基金,用于扶持進行雙邊投資的中小企業。此外,東盟國家正與部分發達國家進行FTA的談判。通過在當地投資,發揮地緣優勢,突破發達國家對我國實施的貿易保護壁壘,進一步擴大我國的商品出口。(5)推動中國與馬來西亞及東盟各國的關系。廣西企業加大對馬來西亞的投資可以越過國家之間的隔閡,使資源在國家之間有效配置,使東道國與母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加強。下一步要以強化重點領域的經貿合作為切入點,推動與馬來西亞經貿關系繼續朝著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方向邁進,通過實現互利共贏將廣西與馬來西亞的友好關系推向深入,為政治和經濟安全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廣西乃至中國和東盟國家友好往來進一步發展。
3.2面臨風險
(1)法律問題。馬來西亞在獨立前,曾經是英國殖民地,因此其法律體系受英國影響很深。中國企業到馬來西亞投資要注意法律環境問題,嚴格遵守馬來西亞各項法律規定,密切關注當地法律變動情況,處理所有與法律相關的事務,涉及投資經營重大問題和合約談判及簽署,事先應聽取專業律師意見。(2)稅賦成本及壁壘問題。馬來西亞的稅收體系比較復雜,繳納稅務專業要求高。中國投資者應充分了解當地稅收政策,充分核算稅負成本,盡量選擇在能夠獲得所得稅減免的領域或地區投資。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啟動,中國和馬來西亞之間90%以上的產品實現零關稅,但馬來西亞在非關稅的軟性條款和技術性壁壘同輝會給中國企業造成障礙,中方須時刻注意馬來西亞出于貿易保護主義而設置的“隱性壁壘”。(3)經營方式選擇問題。馬來西亞推行一些大型政府私營化工程,這類項目往往需要政府提供擔保,向銀行、金融公司或外國機構借款,因此中國企業如果想參與,必須選擇有實力、講信譽的當地公司作為項目合作伙伴,利用其關系和背景,共同實施項目。馬來西亞外來勞務數量龐大,成本比較便宜,中國工人競爭優勢不明顯。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開展承包工程業務時,施工人員應因地制宜,雇傭外勞,并在部分現場管理崗位聘用當地人員,實行本地化經營。(4)勞務合作、優勢削減問題。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面臨的共同問題是馬來西亞未對中國開放普通勞務市場,導致中國工人派出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不得不使用相當數量的當地工人和已在馬來西亞工作的其他國家外勞,工作效率受到影響。隨著馬來西亞本地企業的成長,中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盡管仍保持技術優勢,但價格優勢已大大縮小,往往需要依靠對外優惠性質貸款打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此類項目跟蹤時間長、前期投入大、給企業帶來一定負擔。
4結語
馬來西亞是一個相對開放、以國家利益為導向的經濟體系,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旅游業已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知識經濟服務業亦在同步擴張,擁有亞洲最佳的經濟紀錄。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大力開展對外貿易,吸引外商投資,加快與國際市場融合,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已經成為一個貿易大國、利用外資大國。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也發生了劇烈變化,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關系和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國際產業轉移出現了新趨勢。如何抓住這個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成為提高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中國企業對馬來西亞投資過程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提醒企業在投資過程中提高警惕,并采取必要規避風險措施,提高企業自身防范和應對風險的能力。
本文作者:周婧劉靜工作單位:廣西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種子市場監管工作的問題和策略
- 下一篇:解析信息化體育場館的構建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