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治社會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1 05:33:00

導語:我國政治社會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政治社會化研究論文

[摘要]文章從研究的學科視角、內容等方面綜合敘述了我國近十余年來政治社會化研究狀況及研究結論,并分析了現有研究的一些不足,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我國政治社會化研究,為我國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一定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我國;政治社會化;述評

政治社會化這一概念誕生于國外。自1958年美國學者戴維·伊斯頓(DavidEaston)首次發表有關政治社會化研究的論文以來,國內外學者對政治社會化特別關注,政治社會化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政治社會化能否順利進行,進行的效果如何,都影響著國家的穩定與發展,世界各國統治階級都極其重視政治社會化的研究。我國對政治社會化問題歷來都很關注,但從真正意義上進行的研究起步較晚。盡管如此,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學者經過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下面分析整理近十年來我國學者對政治社會化的研究成果,發現其不足,以期推動我國政治社會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為我國政治文明建設提供有利的思想環境。

一、學科研究視角

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化屬于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重要專業術語。但其他學科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教育學、心理學等。不同學科對社會化研究的側重點和角度不同,對政治社會化的研究也是如此。政治社會化無論何時都是政治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至今仍然是政治學界研究的熱點。政治學認為政治社會化是一個社會內政治取向和社會模式的學習、融合、傳播、繼承過程。社會學側重于研究人與社會的互動關系,認為政治社會化是個人逐漸學會被現存政治制度接受和采用的規范、態度、行為的過程。盡管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學中分支學科政治社會學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可真正深入細致研究政治社會化在社會學中卻為數較少。相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學者們日益注重素質教育的研究,許多教育者把政治社會化作為青年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指標來進行研究,主要關心向年輕人灌輸知識和信仰,將社會主導政治文化內化學生的政治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之中。另外,心理學對政治社會化的研究也略有涉及,側重于研究充滿誘惑與機遇的轉型社會中,個體的政治認知及政治心理變遷過程。

二、研究內容

(一)政治社會化的含義

對政治社會化含義的理解是研究的起點和基礎,我國學者對政治社會化含義的闡釋基本趨于一致,但從不同角度研究所闡釋的含義也有不同。大多數學者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的傳播過程,從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文化的關系來進行闡釋。其中戴長征的觀點較具代表性,他認為政治社會化(PoliticalSocialization)的概念是與政治文化互為表里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社會化的內容,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傳播的途徑。洪偉進一步具體地指出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之間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目的與過程的關系,目的與手段的關系,它們是一個統一體,是統一的一個過程。李元書認為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個體在社會政治互動中接受社會政治文化教化、學習政治知識、掌握政治技能、內化政治規范、形成政治態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辯證過程,是社會政治體系自我延續機制和功能運行機制。

王浦劬則從公民個體的角度將政治社會化定義為是人們在特定的政治關系中,通過社會政治實踐活動,逐步獲得知識和能力,形成和改變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動過程。

(二)政治社會化階段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于政治社會化階段劃分觀點基本趨同,認為政治社會化大致可分為兒童時期政治社會化、青年時期政治社會化、成年時期政治社會化。國內外學者對這三個階段研究力度各不相同,國外學者注重對兒童時期政治社會化的研究,我國學者非常注重對青年時期政治社會化的研究,尤其是對青年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研究更為突出。對青年時期政治社會化的研究集中在研究政治社會化現狀及影響因素方面。

1.我國青年政治社會化現狀。學者們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展現了我國當代青年政治社會化的狀況。劉世麗總結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將其從正面和負面分別歸納為五個特點:政治認知基本正確,政治認同感較強,政治情感高尚,政治態度端正,政治參與務實化、理性化;政治認知尚處于淺表層面,政治評價功利化,政治興趣缺乏,政治情感冷漠,政治參與意識與行為存在偏差。

2.影響因素。政治社會化的影響因素是多樣的,學者們從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周賀從我國社會轉型的角度進行了研究,認為經濟體制轉型、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國際環境的變化對青年政治社會化有雙重影響,既有助于青年接受社會主義主導政治文化,對政治體系作出正確評價,有助于推進青年政治社會化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青年政治社會化,阻礙了青年政治社會化對社會主義主導政治文化的傳遞,對青年政治社會化進程產生消極影響。劉世麗也認為我國現實政治矛盾困惑,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機制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而與之相適應的宏觀調控機制及某些政府行為相對落后,效率與公平、公平與公正的矛盾困惑沖擊著青年人,造成部分青年對現實政治的失望,對政治教育的懷疑與否定,使其原有的政治認知不斷模糊,政治信念產生動搖。他們進一步從微觀層次考察影響青年政治社會化的因素,認為20世紀90年代青年自身價值觀矛盾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向使青年對現實社會現象的認知和理解多從個人的實際利益出發,認知直觀化,政治評價功利化。當代青年面臨的就業壓力以及學校思想教育和管理方式的缺陷也使青年政治社會化的效果難以達到。房寧、樊未晨在一項中學生政治社會化調查中,從主觀感受的角度,證明我國青少年在社會意識、道德觀念和人生觀的形成過程中父母長輩的影響最大,其次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最后是大眾傳媒。

對青年政治社會化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為我們展現了當代青年政治社會化的全貌,也為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提供了決策依據。但是這些研究大多是進行簡單的描述,在現狀研究上雖然采用了大型的調查,卻也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沒有進行深層次的發掘。影響因素研究大多也是理性闡述,較少實證研究,缺乏說服力,難以揭示更深的影響規律。此外,只注重對青年時期的政治社會化研究是片面的,很難對政治社會化進行全面的認識。

(三)政治社會化媒介研究

孔德元認為政治社會化媒介指的是各種承擔和執行政治社會化功能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結構。政治社會化媒介主要有家庭、學校、大眾傳媒、同輩群體等。在一定意義上,這些執行政治社會化功能的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一個人的政治社會化過程和結果。

1.家庭??椎略赋?,在所有的社會化因素中,家庭無疑是最重要的,這是最早、最直接也是最為持久和傳統的社會化場所。戴長征認為,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作為政治社會化的原初場所,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新型政治文化的載體和渠道,集體主義價值觀念、國家和民族意識、公民主體意識正通過家庭代代相傳。我國學者對家庭在政治社會化中的重要作用有很清楚的認識,但大部分只作理論分析,很少進行實證研究,而且在整個政治社會化媒介研究中真正研究家庭的也不多見。在中國期刊網上僅搜到一篇關于家庭政治社會化調查研究的文章,研究者是余振、郭正林。他們通過調查,分析了中國大學生家庭生活環境對大學生政治態度形成的影響,大學生參與家庭決策的角色,大學生與父母代際互動及思想情感溝通的程度;對大學生家庭環境與其政治態度的取向進行了相關關系分析等;最后發現真正對大學生影響最大的不是家庭而是社會大環境。2.學校。學校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場所之一。從以上階段研究的分析來看,我國學者非常注重學校政治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大學教育。戴元征指出,學校教育在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強大的功能是任何政治體系都不能忽視的。孔德元也認為學校是一種正規的制度化的組織結構,為人們的政治社會化創造了更為復雜的環境條件。也有學者認為在確立一個人的政治價值觀念、培養政治態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學校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而劉啟焱、劉小川認為大學階段是青年大學生政治立場和世界觀趨向形成和成熟的關鍵時期。

3.大眾傳媒??椎略J為大眾傳媒的政治社會化作用,首先表現在它提高了政治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在現代社會,大眾傳媒是人們獲得政治信息的主要來源,也是人們了解政府活動和政策的重要途徑,并且影響著人們政治認知和政治態度的形成。但胡???、林華蓉認為,大眾傳媒的政治社會化功能,主要是強化或減弱原有的政治取向,而在改變人們原有的政治態度方面的作用是相當有限的。隨著第四媒體——網絡的興起,專門進行網絡對政治社會化影響的研究也層出不窮,基本上集中在研究網絡對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影響上。張光通過調查發現,網絡對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學生政治社會化狀況隨上網頻率不同而不同。在政治知識方面,高頻率上網者對時事知識的掌握程度較好;政治價值傾向方面,高頻率上網者在國家民族意識方面與其他頻率上網者無差別,但其對政府和現行政策認同程度明顯偏低;政治參與傾向方面,高頻率上網者相對其他頻率上網者而言參與態度較消極,對表達意見的途徑了解較少,在政治效能認識上比較悲觀,權利和義務意識比較薄弱。田霞、邵晨昱在調查中也發現,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主流積極向上,能夠自覺接受先進政治文化,但受網絡文化多元化的影響,部分大學生的理性批判精神不足,政治認同感上還存在一定的模糊,對待網絡上的一些黑色或灰色信息,政治分析力和政治辨別能力較弱。冷青峰等則從網絡文化的角度闡述了其對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積極與消極作用。

4.同輩群體。國內外學者對同輩群體的研究都很少,但也都意識到它在政治社會化中的重要性??椎略芯勘砻?,在人生的大多數階段上,同輩群體都起著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和態度的重要作用。在這方面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三、分析與思考

從近十余年我國政治社會化的相關文獻來看,目前研究有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總結起來其特點有:學科研究視角單一,進行綜合考慮研究的較少;學者們對政治社會化涵義的闡釋見仁見智,但大多缺乏理論性和科學性;階段研究上過于注重青年時期的研究,對其他階段的研究較少;對各種媒介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學校,尤其是高等學校的研究,而對家庭、同輩群體等媒介的研究并不多見;研究方法上盡管采用了一些抽樣調查,但簡單劃一,典型調查、縱向跟蹤調查以及訪談法、實驗法等方法運用不多?;诖耍P者對今后進行政治社會化研究擬提出以下幾點建設:

1.加強多學科研究。政治社會化涉及各門學科的知識,并不僅僅局限于哪一門學科的研究之中。運用政治學、教育學、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政治社會化,也可以運用心理學、人類學、傳播學等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糅合各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才能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2.加強各個階段、不同階層的政治社會化研究。政治社會化貫穿于人的一生,不同年齡、不同身份地位的社會個體的政治認知、政治態度、政治價值觀等是有差別的。我們不但要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社會化進行研究,而且對兒童政治社會化、青年少年政治社會化、成人政治社會化都應加大研究力度。

3.采取多種研究方法。我國政治社會化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和理論闡釋上。因此,應該采取多種研究方法,結合我國實際,借鑒國外的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縱向跟蹤調查。以及訪談法、實驗法等方法,進行大量的實證研究,把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力圖揭示我國政治社會化的規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