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類的市場需要

時間:2022-08-21 10:03:01

導語:藝術設計類的市場需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設計類的市場需要

當今,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藝術設計專業在本科院校開辦的數量迅速壯大,眾多院校在近十年的辦學經驗中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地調整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培養計劃。設計類高校專業的種類滿足了現有設計行業對人才專業方向的需求,但同時也提出了院校培養學生的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設置欠缺市場的檢驗和及時隨市場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許多開設多年的藝術設計院校畢業生面對設計公司提出的創意和技能水平方面的要求出現了兩種就業情況:第一種是進入設計公司對其通過一段時間培養達到實際操作能力;第二種是完全無法適應設計公司工作,無法從事設計或施工的具體工作而被迫轉行。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說明了藝術設計高校的專業理論教學課程設置無法指導設計課程的規范性和設計的可實施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藝術設計高校的實踐課程設計存在于市場接軌的缺口。藝術設計實踐課程一直被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教師安排課外學生自行完成一些調查和分析活動而往往忽略了其與社會、市場銜接的特殊性。通過分析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發展的現狀,僅通過理論教學和基本實踐課程是遠遠不能讓畢業生進入設計行業就業和適應設計行業的激烈競爭。如何將畢業生進入企業過渡的時間段轉入校內,分擔設計公司培養的任務,減少市場對本科畢業生的工作經驗年限的限制等問題成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難題。基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方向性有待爭議

眾多藝術高校面對設計專業是否打通基礎課程教學平臺問題各執己見。老牌藝術院校本著基礎課程作為邁入藝術類院校的門檻,主張保持傳統繪畫及三大構成的教學方式。但作為學院主創專業的設計院校以及綜合院校中開辦的藝術設計分院卻開始探討專業的設計知識是否應該作為傳統繪畫及三大構成的指引者。在專業聯考為基礎保證之上直接將設計專業所需的表現手段和設計思想貫穿其中。這兩種極端的教學態度我們不妨站在院校歷史與發展的角度來看固然有揚長避短的趨勢。以筆者所在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將突出空間、體量,以及大尺度的比例關系作為具有專業特點的素描課程主體;將突出造型特征、表現場景以及運用其他工具表現色彩關系作為具有專業特點的色彩課程主體;將景觀平面布局的色彩搭配、室內使用色彩的比例關系、建筑形體的組合關系作為引導,將專業特點置入三大構成中,形成具有環境藝術專業特點的構成基礎,建立多元的教學體系,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是高校藝術類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藝術設計專業(環藝方向)課程設置現狀

上世紀80年代末期,讓全中國藝術類高校將室內設計或景觀設計等相關設計專業稱呼改名為環境藝術設計,這一命名在多年來不斷受到專家的抨擊和爭議。一個可以涵蓋室內外的專業名稱是否能讓本科藝術設計院校在四年時間里,完成全方位對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知識的培養。各個院校在效仿后也不斷發現了諸多因更名而導致的專業教育問題。如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輻射面無法實現環境藝術設計包含的所有設計方向和專業知識;四年制本科無法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所有門類知識做系統、全面的,且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雖如此,環境藝術設計的寬口徑依然是很多新設立的藝術設計高校的重點專業。這一現象也說明了:一方面在寬口徑下學校可以根據教師隊伍情況、教學條件、市場發展傾向等等隨時對培養計劃做出相應的符合環境藝術設計下設分類的市場需求的修改方案;另一方面對于如今現實的膨脹性擴招的現狀來看,環境藝術設計這一籠統的稱呼更有利于在考生心中提升課程豐富、專業全面等等信息。就筆者所在院校該專業涉及建筑、景觀、室內三大主體課程的課時量可以說是平分秋色。加寬就業面與迎合市場需求似乎成了導致這一課程設置結果最有力的說明。

三、專業課程應對市場的關聯性

從以上開課設置情況看基本已經將本科畢業生在面對市場時的就業選擇都包含在內了。但經過多輪的教學來看,就業方向雖已明確,但是教學的深度如何控制、學生成績如何經得起市場的檢查,都無法得到最為客觀的標準。專業課程的基本理論在指引學生完成各單元設計時都起到了規范性的作用,但決定教學質量的好壞以及學生的單元設計是否具有經得起市場檢驗的水準有兩個關鍵的要素。一是教師隊伍建設。現如今絕大多數藝術設計高校的任職教師學歷最低標準是碩士,眾多碩士畢業生沒有經過市場的跳板直接轉變為高校的教師,位置的變化使這類教師沒有經歷設計行業中的行業運作流程、運作模式、設計的評判標準、設計完成的期限壓力等等。這樣會導致學生無法獲得較為權威的或者是市場需求的設計思想。但是實踐課程的介入解決的依然是將設計深入問題,并非能根據設計選題找到正好適合的施工現場給學生做現場分析,而且課程實踐對設計專業課程的延續作用來看,教師的實際經驗又一次成為該課程實踐是否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評價標準。二是學生在專業課程上表現出來的創意能力較差。創新思維的缺乏與面向全國大面積不斷擴招,生源質量下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藝術類招生的門檻設定往往被與大文大理無緣又想擠進大學校門的考生越踩越低。這類因此進入設計學院的學生對藝術的了解淺薄,審美的態度模糊,對創意的思考毫無道理,對自己的設計的好與壞完全無法評價。“創意毫無質量可言”是現在很多藝術高校教師面對學生的設計作品時給出的結論。專業課隨后跟進的實踐課程中,大部分學生又會因為實踐課程并沒有特別嚴謹的時間要求而對自己放松,只是以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完成課時。

四、常規實踐課程對專業課的輔助作用

常規實踐課程對專業課的輔助作用是否得到充分體現需要根據以下三個層面判斷。

1.實踐課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是否得當比如專業基礎課程《建筑設計原理》教學大綱舉例,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總課時48學時,根據理論難度和范圍,所需課時達到36學時,后續教師會用一個小型建筑單體設計作為檢驗學生學習質量的考核,學生完成考核作業時間為12學時。從工作量看,12學時無法完成,按照該課程設計,結束該課程必須在后緊跟課程實踐,用課程實踐的學時數來完成后續考核內容。該教學方式的設計一是為了滿足專業課程能全面但不超出應有的課時量,而是為了實踐課程能有豐富的課程內容。該課程實踐緊隨建筑設計原理之后雖然解決了考核作業完成的問題,但是同時也發現,學生的設計作業依然只有教師作為單方評價對象,并不能通過教師評分確定該設計是否符合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以及該設計是否具有實際操作和實施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僅憑完成該設計并得到了較高的成績,依然無法證明市場對該生專業能力的肯定。

2.專業考察是否是專業課程的設計思想和設計元素的來源一般專業考察為兩次,第一次為第二學期結束后的暑假,為期三周。行程前,學生小組擬定可能產生的調研課題,行程中根據課題收集相關信息、照片和訪談,返校后將研究課題制作成調研報告。第二次為第六學期中。行程中每日速寫要求,返校后提取地方特色的傳統元素,做以提取元素為符號的小型建筑單體設計。該課程實踐安排在第五學期,本學期課程有房屋建筑學、建筑設計原理、建筑制圖等。因此該實踐課程的考核作業可以根據前期課程完成設計。總體來說該課程的安排能保持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性,但是問題同樣也出現了,提取元素雖得到了運用,但是對于元素提取的準確性、運用的合理性以及建筑單體是否可以得以實施也無從考證。

3.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是否能體現本科四年知識的綜合運用畢業設計應能運用大學本科四年專業知識,通過有效的表現手段、豐富的論據支持,將設計主題表現得全面、深刻,有一定創意。根據畢業設計出圖質量基本可以看出四年的教學成果和四年教學過程中的缺陷。通過畢業生的信息反饋,通過畢業設計順利找到景觀公司并短期內進入設計工作階段工作的只有少數。畢業設計沒有實踐經驗的,轉行從事其他工作的40%,從事環境藝術設計方面工作的畢業生,初進設計單位沒有經過培訓的幾乎沒有。以上三個層面說明藝術設計專業(環藝方向)的實踐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學要求,也解決了專業課程課時量不足的問題,而且也能讓學生在考察課程中學習和掌握不同地區的風俗和人文,并提煉可以運用的設計元素。第三個層面,原因在于絕大部分設計單位對于本科畢業生的概念設計表示出的是無法使用和超出實際的評價,但也必須承認,對于某些國內知名設計單位和跨國設計單位對于高校畢業生的概念設計有一定的熱衷度。但從最后多次修改才將設計真正實施,也同樣說明了,常規實踐課程,無論是否迎合了相應的專業課程,或是概念設計的被采納,依然反映出了本科四年中缺乏系統的、全面的、具有市場評判標準的實踐課程用以提前檢驗學生的設計創意和綜合能力。

五、實踐課程項目應該適應市場需求

實踐課程中通常會由教師命題。因此,學生的實踐課程多為教師根據環境藝術設計前沿發展動態擬定的虛擬課題,出現的單一問題隨即引出了大量的現實問題。虛擬課題具備設計發展的研究性和前沿性,但是側面也表現出了設計課題沒有評價體系,學生完成虛擬課題的結果無法得到最為客觀的檢驗,設計圖的表現好不好、設計色彩搭配的好不好,形式感好不好等等淺表的檢查要點作為了教師評價體系的組成結構。學生走向工作崗位,面臨的將是設計單位用嚴格的質量標準、方案的實施可能性、設計表現的個人特點、個人表達能力以及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評價畢業生是否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盡管有些學生缺乏的用人單位全面的評價標準,但是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某一具體方向的某一個點的設計了解透徹,也能作為用人單位對其評價的優勢。也就是說無論是全面還是具備單項研究能力都需要學生無論是滿足所有評價標準還是單項評價都必須能對自己的專長有全面、完整、透徹的專業知識體系支撐,才能應對市場提出的設計人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