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報告文學創作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1 05:07:00
導語:以人為本的報告文學創作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何建明是我國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其作品堅持以人為本,正確地處理了文學與人民的關系;堅持唯物史觀,科學地處理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堅持核心價值體系,藝術地處理了反映與引領的關系;堅持推陳出新,成熟地處理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這既是作家的創作特質,也是我國報告文學創作的寶貴經驗。
論文關鍵詞:何建明;報告文學;創作經驗
以人為本,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文學主旋律作品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先進性的基本表現。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的創作是我國主旋律文學作品的優秀代表。其作品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湘西探險記》到90年代的《共和國告急》、《落淚是金》,再到新世紀的《部長與國家》、《中國高考報告》、《根本利益》、《國家行動》、《我的天堂》等,三次獲魯迅文學獎、三次獲“五個一工程”獎、七次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取得了很高的社會效益,是新中國報告文學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何建明30年報告文學創作的實績.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主旋律作品創作的經驗,對此.從理論上予以總結和概括,對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主旋律文學創作.把握其規律性,增強其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堅持以人為本。正確地處理了文學與人民的關系
在文學與人民的關系問題上.同志提出過一個重要論斷.即藝術作品“必須在人民的偉大中獲得藝術的偉大”。這一論斷不僅強調了藝術要表現人民.而且也闡明了藝術應該如何表現人民;既表明了人民對于藝術的意義,也表明了藝術對于人民的意義。在這對關系中,藝術是否偉大,取決于藝術對于人民的意義的大小:而藝術對于人民的意義的大小.又取決于人民對于藝術的意義在藝術中的實現程度。這是每一個響應時代召喚、立志“在人民的偉大中獲得藝術的偉大”的文藝工作者必須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和規律。
何建明的報告文學作品之所以優秀。之所以能夠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并產生廣泛、深刻而積極的社會影響.就在于其作品對于人民的意義和人民對于文學的意義在其作品中的較高實現程度。在何建明30余部報告文學作品中.民生題材和公仆題材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份量。而這兩類題材正體現了作家以人為本的創作訴求。民生題材的作品中,高校校園里的貧困生、利益和尊嚴受損的農民、貧困無助的礦工——關懷人民成為何建明報告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公仆題材的作品中,為民紓難的紀檢書記、帶領村民奔“大康”的村委書記、心系國業的石油部長——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黨的形象形成了何建明報告文學的另一個著力點。從這些形象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民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意志,那些公仆們也是人民意志的代表,他們的存在是一種人民性存在。由這些作品,我們可以概括出民生文學、公仆文學的范疇,這兩類文學作品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在何建明的創作中獲得了其較為成熟的發展。在這兩類作品中,人民是作為文學的價值主體而存在的,由此作品也于其中獲得了人民性的較高實現程度。
其實,處理好文學與人民的關系并不容易,它需要投入的情感、自覺的意識和深入的思考。因此,把人民寫成人文關懷的對象,或者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上去塑造和表現。都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何建明的眼界顯然更為寬廣。在其作品中,人民群眾不是只需要被拯救、被啟蒙、被滿足、被關懷的被動而消極的對象群體,他們更是歷史和時代進步的主人.是創造歷史、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實踐力量。在長篇報告文學《部長與國家》中,在“獨臂將軍”石油部長的背后是那群有著鋼鐵意志和豪邁情懷的石油工人的群像;《臺州農民革命風暴》揭示了農村改革大潮涌起的倔強的內在推力。這時的人民才是真正的歷史主體和實踐主體,是人民的更為本質的表現。同志所要求的“在人民的偉大中獲得藝術的偉大”正體現在這里。只有對人民群眾懷有深摯之情、對社會發展懷有深邃之思、對文學創作懷有深重之責的作家。才會從人民的偉大實踐中獲得人民性藝術體驗,創作出真正的人民文學來。
二、堅持唯物史觀。科學地處理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唯物史觀不直接是創作方法.但卻是作家、藝術家觀察和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論。報告文學的一個基本要求是真實性,而要寫出真實,就不僅要寫出作為事件和人物的現象的真,還要求表現出寓于現象之中或隱于現象之后的本質的真。對于同一個現象。不同的觀察立場和認識方法,可能會得出迥異甚至相反的理解和解釋。所以要寫出現實的真實性,就一定離不開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應當是每一個當代優秀作家的創作基礎。正如何建明所說:“我們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史觀,客觀地、辯證地、科學地認識這個世界,這是我們每個文學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我感覺.這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自覺意識,是何建明在報告文學創作上秀出班行的根本原因。
文學表現離不開對作為個體的人物的塑造。成功的人物塑造的前提是要懂得如何去塑造,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如何塑造的關鍵在于怎樣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成功的人物塑造在于正確地把握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社會關系中表現人的個體性。使人的個體性有著深厚的社會生活的依托。何建明報告文學作品的一個特點就是通過紀實來塑造人物,《部長與國家》中的余秋里、《破天荒》中的秦文彩、《根本利益》中的梁雨潤、《精彩吳仁寶》中的吳仁寶,還有為兩彈一星而隱姓埋名18年的大院士王淦昌、為共和國誕生而背了30余年黑鍋的老地主陳月盤……透過這些人物個體,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時代的某些本質方面;而時代的某些本質方面,也為這些人物個體鋪陳了歷史性出場的背景。在余秋里、秦文彩、梁雨潤、吳仁寶身上.個體性直接表現為一種社會性,他們的社會性也在其個體性的表現中得以活化。這樣處理個體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方式形成了何建明報告文學的一個鮮明特性。
在處理個體與社會關系的問題上.何建明報告文學創作的另一個特點是對個體與國家一致性的強調。何建明的作品中對個體與國家關系的關注是一個重要方面。無論是《部長與國家》、《一個人的國家記憶》(收入九篇報告文學),還是《國家行動》、《國家日記》、《共和國告急》、《中國高考報告》等國字頭作品,都顯示或揭示了個體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共同體關系。個體與國家之間損益與共的一致性。
這種個體與國家共同體和一致性足社會主義國家本質的一個重要體現。只有在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下,這種共同體和一致性才具有了現實性。何建明以其報告文學作品深刻地揭示了這一點。與此相關聯的是何建明的自覺的政治審美追求。無論是表現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利益》,表現追求共同富裕的《我們可以稱他為偉人》,還是表現科學發展觀的《永遠的紅樹林》,政治審美始終是何建明報告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追求,也是其作品表現的特點和優勢。正確的政治觀點是人的靈魂,人的審美離不開政治觀點,所以,何建明的政治審美也就是對人的本質的某些方面所進行的審美,體現了個體本質與社會本質之間的一種同構關系。
三、堅持核心價值體系。藝術地處理了反映與引領的關系
“一切受人民歡迎、對人民有深刻影響的藝術作品,從本質上說,都必須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領人民精神生活”。何建明的報告文學作品藝術地處理了反映與引領的關系.既做到了報告文學紀實性所要求的嚴格的真實性,又實現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作品,并以之引領人民精神生活的自覺追求.這在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的當下發揮文學作品的引領作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報告文學是時代的記錄。它以其文體特質而在反映時代方面具有獨特、便捷的優勢。何建明的報告文學記錄了新中國60年發展歷程中的許多重要事件:石油工業的發展、農村改革的先聲、三峽移民工程、北京抗擊非典、汶川抗震救災,記錄了礦難、反腐、民生、高考……可以說,何建明的報告文學就是一個時代縮影.反映了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人民的偉大實踐,反映了人民創造歷史的壯闊活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發展的軌跡.看到時代進步中的偉大實踐帶給作家的激情和靈感。
“只有與時代同步伐,踏準時代前進的鼓點,回應時代風云的激蕩.領會時代精神的本質,文藝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產生巨大的感召力。”何建明的報告文學作品。正是在反映現實上達到了這樣的高度和深度。所以才具有了強烈的感染力,才征服了千千萬萬的讀者。他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一直認為.生活比文藝本身要精彩,如果是滿懷感情非常認真地去采訪,作品就會有很強的藝術性。只是現在一些藝術家、作家沒有在生活當中挖掘、采擷鮮活的素材,才導致作品沒有感召力。生活本身比藝術作品要精彩得多,有了精彩的生活素材,剩下的就看作家和藝術家的功力了,功夫用到了,反映的生活就是精彩的.藝術作品也是精彩的。”由此足見作家對反映的重視和尊重,真實是藝術的生命.對報告文學而言,尤其如此。
報告文學又是時代的號角。“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大凡優秀作家總是力圖形象地表達對那些體現社會進步的價值觀的肯定與贊揚,從而引導和鼓舞人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著文章、寫文章,要傳道義、擔道義,這是中國文學的一個優良傳統。”何建明顯然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通過余秋里、康世恩、秦文彩、梁雨潤、吳仁寶、王淦昌,以及通過對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中涌現的英雄等人物形象的塑造,給讀者展現了一種崇高的價值理想和價值信念,這與那些拒絕崇高的低俗寫作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張揚了浩然正氣.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文學是一種意識形態形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表現和張揚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何建明的創作體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收獲。公務員之家
在寫作《根本利益》和其他一些作品時,何建明觸及社會上許多負面的東西.但他不是為寫負面而寫負面,不是要一味展覽丑陋和陰暗,而是為了以之強化正面的力量,增強讀者朝向核心價值的信心。“梁雨潤碰到那么難的事情都處理好了,別的地方、別的人碰到的事情同樣也能處理好。”同時,作家也注意到,“梁雨潤之所以能有那么感人的作為.也有一個基礎.那就是他是一個長期受黨的教育的人,他所處的大環境,給他制造一個可以把事情做好的基礎”。網這樣,作家寫的就是好的大環境中的負面因素,并且是可以消除或化解的負面因素。既做到了真實反映。又做到了積極引領。較好地把握了二者各自尺度和相互關系。公務員之家
四、堅持推陳出新。成熟地處理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成功的文學作品.往往既滲透著歷史內涵、又蘊含著時代精神.既延續著優秀文學傳統、又推動著文學形態創新。何建明的優秀報告文學作品,在藝術上堅持推陳出新.呈現出富有深厚底蘊的時代新貌。
何建明在談自己的創作體會時說:“報告文學作家首先必須具備政治家素質,對社會、對時代有高起點。二是有社會學家素質。有很多知識的積累。三是必須有思想家的素質,善于思考.有對社會獨立的認識.有很強的判斷能力和提煉能力。四是要做好一個普通人,因為做人特別重要,作家不首先做好人,沒有普通人的情懷.就不會為身邊的人民群眾著想。最后他才應該是一名作家,有文學修養、不斷進取,善于研究文體,這樣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家。”政治家素質使作品具有高度,社會學家素質使作品具有廣度.思想家素質使作品具有深度,普通人情懷使作品具有圓度。這四個向度的訴求就使何建明的報告文學格外具有一種綜合性或豐富性.這既是報告文學在新的時代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文學欣賞水平的需要,也是報告文學日益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現。這些方面形成了作家全部作品的一個底蘊.是底蘊的累積.而這種超越性的豐厚累積是藝術創新的一個基本層面。
報告文學是一種跨文體寫作,是新聞報道和文學敘事的結合,因此,報告文學在文體特征上體現出來的也是一種綜合性。何建明在繼承傳統報告文學嚴格的紀實性、深刻的政論性與生動的文學性結合的基礎上。著力創新和超越.在報告文學的藝術形式上表現出諸多原創色彩。《部長與國家》、《根本利益》等強化故事性和行動性(或動作性),突出人物塑造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何建明諸多報告文學作品能夠被改編和拍攝成影視作品也表明了這一點;《落}目是金》中作家敘述與作品人物“自述”交叉互現.形成了報告文學形式上多主體敘事的獨特板塊結構,使“紀實”更為真切、動人、豐富;《永遠的紅樹林》是為理論——低代價增長理論而寫的報告文學.不是通過理論塑造人,而是通過人來寫理論,是理論的文學;《我們可以稱他為偉人》的散文化節奏和政論品格貼切融溶于敘事之中……讀何建明的作品,我常常會感受到一種報告品質、小說色彩、詩意背景、政論風格的有機綜合,這形成了其作品的獨特表現格致——其中既有傳統的深厚底蘊,也有時代的銳意創新。
對于文學創作來說,繼承貴在積淀.創新貴在發現。何建明對梁雨潤的發現、對陳月盤的發現、對“臺州農民革命”的發現,在大學校園的發現、在SARS京城的發現、在汶川災區的發現……這一系列發現就是一種創新,而在這創新的背后是作家生活的積累和知識的積淀,“他特別注意小細節.堅持與每一個采訪對象見面。他堅信每次見面都會有收獲;每到一處采訪,他都對地方的歷史人文縣志日志進行全面掌握.他總可以在常人不注意的地方挖出寶藏來。2007年寫完《國色重慶》,作品完成時他賣掉的有關重慶的圖書。就有105本書,達幾十斤重;寫《我的天堂》,光是蘇州的方方面面的書也看了百余本。”在我們身處的web2.0時代,網絡“公民記者”對各類事件多方位、多角度、多信源的即時報道,使報告文學的寫作和創新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在這樣的環境中何建明的創作仍能在廣大讀者中發揮不可替代的影響力。這不能不說是其追求創新、追求獨特、追求厚重的結果。這或許就是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樸素的創造與創新之路.它是一條綠色的、生機盎然的路,它今天仍在倔強地延伸著,和著時代的旋律和歷史的節拍.朝向讀者美好的“下一個”期待。
- 上一篇:后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文學區別論文
- 下一篇:悖論式思想下的文學作品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3以人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