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強化學法指導的思考
時間:2022-12-25 02:44:48
導語:小學數學教學中強化學法指導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師在指導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有失偏頗,不能平等地對待學生。傳統的“師威”尚未革除,對學生居高臨下,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是耐心地引導學生,而是板起面孔,甚至一味地訓斥學生,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2.時機不當,指導流于形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思考不能深入時,或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意見出現分歧時,教師隨即給學生做出指導,直接將結論傳授給學生,對發展學生的思維無益,還會使學生產生緊張的情緒。
3.指導不明確,反饋不夠及時。部分教師不能分析學生出錯原因,不能針對易錯點、重難點、困惑點進行點撥,語句重復,不能清晰地表達意思。教師針對學生的出錯情況,不能及時予以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或一味強調整齊劃一的學習進程,不能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1.引導學生主動提問、積極思考。受應試教育的困擾,學生經苦思冥想后不能解決的問題便請教老師,老師或由于時間緊,或急于表現自己,稍作思考便直接將結論告訴學生,學生看似將問題解決了。其實,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背后,學生的思考能力并未得到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未知量是什么?已知量是什么?條件是否足以確定未知量?能否想到一道更容易入手的題目?學生在不斷提問的過程中,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了科學思考問題的方法。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某種細菌的繁殖是每過一天數量翻一番(即后一天數量是前一天的2倍),這種數菌共有64個,前三天各有多少個?”教者列出表格,引導學生在思考、提問的基礎上求出每一天的數量。有學生提出:“能不能直接求出第一天的細菌數量?”“哪天的細菌數量最好求?是第一天,還是第三天?”“怎么求出第三天的細菌數量,可以列出怎樣的算式?”“第三天求出來了,接著可以求第幾天?”教者適時地總結,從后往前,逐步求出結果,如同我們退著走路,這種方法叫“倒推”。
2.讓學生在“做中學”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不管問題的量是否合適、難度是否恰當,一概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提高學生的成績,通過枯燥乏味的訓練進行鞏固強化,但時間一長學生又忘了,以致陷入了苦練苦學的怪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規律。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在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探究數學規律,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但部分教師往往對學生的探究活動視而不見,致使學生失去構建知識的過程,體會不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內容時,教者讓小組同學動手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并交流體會。
作者:王莉麗 單位:江蘇省建湖縣岡東小學
- 上一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興趣激發途徑探討
- 下一篇:小學數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