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知識建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11 06:55:00
導語:數學知識建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題組教學,即克服傳統教學的一題一例或一課幾例的教學模式,在主要教學環節中,精心設計具有系列化、程序化、有利于學生自學的題組。如檢查復習時的鋪墊性題組,鞏固練習時的坡度性題組,揭示規律時的對比性題組,發展能力時的擴展性題組,聯結網絡時的溝通性題組等。利用題組為學生創立最佳的學習情境,充分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和內在聯系,使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實現開發學生智力,形成技能之目的。
一、利用題組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促進知識的遷移
在新知識教學中,精心設計鋪墊性題組,加強學生學習新知識時知識、思維上的鋪墊,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同化新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
例如,“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兩類應用題的結構、算理、解法相同,但由于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較為抽象,學生較難理解。教學時可有意識地設計如下組題,讓學生分析解答:
1.80是20的幾倍?誰是標準數?
2.80是100的幾分之幾?誰是標準數?
3.80是100的百分之幾?誰是標準數?
4.小明有80張郵票,小華有20張,小明的郵票數是小華的幾倍?
5.小明有80張郵票,小強有100張,小明的郵票數是小強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
這樣把三類應用題納入同一個知識結構中去認識、理解,使學生順利完成從“求幾倍”到“求幾分之幾”和“求百分之幾”的知識遷移。
二、利用題組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技能發展
在新知識教學中,巧妙設計題組,揭示知識的本質特征,讓學生抓住知識結構中新知識的生長點,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調整和改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簡算“9.9×7.9+0.79”這道題時,大部分學生憑原有認知無法解答,必須重建新的認知結構。教學時,可先設計這樣一組題讓學生解答,引導學生尋找解題途徑。
1.在乘法中,被乘數擴大10倍,乘數縮小10倍,積怎樣變化?
2.填空:9.9×7.9=99×()9.9×7.9=0.99×()0.79=7.9×()9.9×7.9+0.79=99×()+0.79×()=9.9×7.9+7.9×()
3.簡算:9.9×7.9+0.79
上述1~2題學生可用原有知識順利解答,通過恒等變形,運用乘法分配律解答該題的思維過程已清楚、完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此基礎上,解答第3題時便水到渠成,這樣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認知結構的“同化”與“調節”。
三、利用題組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網絡的形成
在鞏固練習和階段復習時,精心設計一些有坡度、有聯系的題組,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有利于擴展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形成知識網絡。
如為了溝通工程、行程、分數應用題之間的聯系,加強這部分知識的同化,可設計如下一組題進行練習:
1.從甲地到乙地,客車需5小時,貨車需6小時,現在客車與貨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向而行,幾小時可以相遇?
2.一項工程,甲隊獨做5天完成,乙隊獨做6天完成。現由甲隊先做2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乙完成,乙做幾天?
3.小華有一筆零錢,可以買4千克香蕉或買5千克蘋果,現在他買了2千克香蕉,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幾千克蘋果?
4.從甲地到乙地,客車需要5小時,貨車需要6小時。現在客車與貨車同時分別從甲、乙兩地相向開出,2小時后客車停車修理,貨車又經過幾小時才能到達客車修車的地點?
這樣的題組,所講情節表面看起來毫不相干,習題類型似乎也不相同,但他們的題目結構、數量關系、算理卻是相通的。通過學生分析、解答、比較、概括,將這些知識相互溝通,形成新的知識網絡,構建起新的認識結構,以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
- 上一篇:數學教育目標制定論文
- 下一篇:教學重視思維訓練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