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生成研究

時間:2022-06-06 03:03:33

導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生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生成研究

一、精心預設,引導生成

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是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體.課堂教學要完成一定的任務,需要落實多維教學目標,只有充分預設,才能臨場不亂,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課前要充分備課,但這個預設不是單向的、封閉的,而是為了生成,是達到教學最優化的基礎,任何沒有預設的課堂都是雜亂無章的.同時教學又是動態的,是師生相互交流、互動的過程,教師預設課堂不是要限制課堂的生成,而是為了促進、引導生成,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性.因此教師備課時應充分挖掘教材中可生成的資源,深入理解教學內容,這是課堂生成的基礎.預設與生成是相輔相成、和諧統一的關系,預設是生成的基礎,隨著課堂教學的進行需要不斷地調整預設,生成大都是預設的生成,是預設的更高境界.教師課前預設做得好,設計的方案越多,面對真實的教學情境越能自如地應對,生成會更精彩.如教學“圓柱體的體積”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預設兩種方案:一是對已經知道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學生,考慮到高中生有探究問題的能力,設計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公式的來源;二是對不知道計算公式的學生,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備課時只有盡可能考慮各種可能,才能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才能為生成打下基礎.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備課不僅要了解課程標準,鉆研教材,還要備學生,掌握學生學情.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載體,教師要深入研讀,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再結合自己的風格設計教學方案.同時課堂又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思維能力,預測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出現的錯誤、探究中可能會出現的偶然性問題,這些都是教師備課時應該考慮的.只有深入了解學生,預測課堂動向,制定多種應對方案,才能使課堂生成打下基礎.

二、敏于發現,激發生成

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總是在動態中生成的,教師要敏于發現,及時捕捉一些隱性信息和動態信息,這些信息對教學來說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不斷地發現、捕捉從學生那里涌出來的信息,迅速判斷哪些能促進教學,哪些是偏離教學目標的,從而激發生成,讓生成為教學服務.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與眾不同的見解、獨特的想法、甚至錯誤的解答,都要給予及時的鼓勵與引導,切忌排斥打壓.教師要敏于發現教學中生成的有價值的信息,并使之納入到教學活動,將一些“偶然”變為新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機智,抓住學生思維的亮點,順應學生的思維發展,最大限度地達成目標,從而肯定學生的獨特想法,寬容學生的錯誤觀點,激活學生思維.如教學“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時,教師原本想讓學生運用“倒序相加”的方法推導公式,不料課堂中有學生先說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把等式Sn=a1+a2+a3+…+an-1+an右邊的首尾兩兩配對后求和?對學生提出的看法,教師發現了生成資源,沒有直接給予否定,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走,給學生自己嘗試、探究的機會.學生討論、探究后,有學生指出:這樣計算會有問題,不能確定首尾剛好能搭配完,中間會不會剩一項?教師順著說:能否想一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思考了一會兒,有學生指出:可以把公式中的n分成奇偶數來算.教師鼓勵學生嘗試算算,學生很快都能算出來.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分奇偶思想給予充分肯定,那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有沒有統一的方法呢?學生把分奇偶得出的公式整合到一起,很快就得出了Sn=n(a1+an)2.然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倒序相加法”,是非常重要的數列求和方法.

三、適時調整,呵護生成

課堂生成是動態的,預設不是一成不變的,再好的預設與課堂教學也會存在一定的差距,這需要教師發揮教學機制,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將預設與生成有機地結合起來,隨時把握教學中的閃光點,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一些教師為了趕進度,常會忽視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不同的聲音,堅持按照自己的計劃走,這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提升.而一些教師面對課堂上不同的聲音,適時調整教學方案,有的甚至放棄原來的教學預設,生成新的生成資源,使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如教學“二面角”時,教師解釋“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后,讓學生用二面角的模具畫出它的平面角,學生紛紛動手畫起來.學生畫完后教師讓學生講解、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很是高興,紛紛展示起來.其中有一名學生的畫作與教師的預測不一致,他畫出的平面角的頂點在棱上,角的兩邊分別在兩個半平面內,但角的兩邊與棱不垂直,對這名學生的畫法教師不給出對錯評論,而是適時調整預設,巧妙運用這一生成資源進行指導,問學生:為什么角的兩邊一定要與棱垂直呢?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思考后教師引導學生用量角器、活動角來變化角與二面角的棱的位置關系,找出這些角的變化規律,在反復的觀察、操作中,學生發現了規律,終于認識到我們用一個垂直于二面角的棱的平面去截兩個半平面,與半平面的交線是由兩條射線組成的平面角大小確定的,當隨意用一個平面截兩個半平面時,難以確定交線組成的平面角的大小,學生也就弄明白了為什么角的兩邊一定要垂直于棱.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在教師的呵護下,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思維火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反思中不斷地修正自己的看法,在探究中不斷地生成,從而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

四、鼓勵質疑,創造生成

質疑是主動探究的內動力,是學生思考的體現.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并指導學生解釋自己的看法,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創造生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教學“函數的最大(小)值與導數”時,書上給出了求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并附帶解題步驟:比較函數y=f(x)的所有極值和端點的函數值,就能求出來.教師給出了求函數y=f(x)在[a,b]上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一般步驟:先求函數y=f(x)在[a,b]內的極值;再比較函數的各極值與端點處的函數值f(a),f(b),得出的最大的就是最大值,最小的就是最小值.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有學生提出疑問:如果根據書上的講述,函數y=f(x)在[a,b]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要在極值點或者區間的端點處獲得,但是有的函數不是這樣的,比如函數f(x)=1(-1≤x<0),x-3(0≤x≤1),它的最小值是f(0)=-3.教師對學生的質疑給予肯定:這名學生考慮得很全面,我們來看看“0”是最值點,但它不是函數的極值點也不是區間端點,是不是與我們書上說的相矛盾?這里的“0”到底是什么呢?教師根據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探究,學生思考后說“0”是不連續的點.教師指出:這就是說我們求最值的方法有其適用的范圍.學生恍然大悟,f(x)是[a,b]上的連續函數.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深究:如果是不連續的函數,我們應該如何計算呢?學生陷入了沉思.教師從學生的質疑入手,通過引導學生驗證、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反思的過程中構建新知識,從而不斷地創造生成,激活課堂.

作者:顧春梅工作單位:江蘇省西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