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探析
時間:2022-10-18 10:26:53
導語: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運城市水利設施的產權、后續管理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農田水利發展的主要瓶頸。2015年1月,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公布全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的通知》,將運城市的臨猗、稷山兩個縣列入全國100個試點縣。文章從運城市兩個改革試點縣的水利實施建設、典型經驗、存在風險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評價,對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運城市
運城市作為山西省重要的農業基地和糧棉產區,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發展和管理,對農業生產發展、農村工作穩步推進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各類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投入運行,人們對工程權屬、管理維護等問題越來越重視。運城市范圍內的提(揚)水泵站、自流灌區、機井灌區等農田水利設施,種類較多,建設時間久遠。目前,農田水利設施與農業經濟發展不相適應、不相協調,農業用水矛盾日益突現。為進一步明晰農田水利工程產權,鼓勵農田水利工程投資多元化,增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抗御自然風險的能力。2015年1月,水利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公布全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縣的通知》將運城市的臨猗、稷山兩個縣列入全國100個試點縣。
1改革試點完成情況
1.1臨猗縣
臨猗縣總國土面積1339km2,下轄14個鄉鎮375個行政村,總人口58萬人。耕地面積10萬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積8.23萬hm2。水利設施有夾馬口、泉杜、楊范、元上、回龍、尊村(東下、仁里、郇陽)、大嶷山7個萬畝引黃泵站,1處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236處小高灌,3384眼農灌機井,5333km固定渠道(含末級渠系2520km)。確定納入改革范圍的灌溉面積8.23萬hm2,覆蓋全縣14個鄉鎮,375個行政村。水利設施數量3942處,其中:機井3384眼,灌溉面積1.78萬hm2;小高灌236處,末級渠系2520km(涉及322個行政村),灌溉面積6.44萬hm2。臨猗縣通過采取“實行建管一體化、建立項目建設管理公開公示制度、探索完善項目補助方式、改進項目管理方式、產權確權和移交、搞活經營權、建立落實工程管護經費的長效機制、鼓勵和扶持‘斗渠管理委員會’為主體的農民用水協會的發展”等措施,有力地推進全縣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順利開展。
1.2稷山縣
稷山縣總國土面積686km2,共轄7個鄉(鎮),200個行政村,總人口35萬人,總耕地面積3.8萬hm2,有效灌溉面積3.05萬hm2。共有各類水利工程設施1617眼(處),其中:大中型灌區2處,小水庫2座,提水泵站124處,機井1470眼。試點核心區涉及稷山縣稷峰、西社、化峪、蔡村、翟店、太陽、清河7個鄉鎮,70個村莊,107處農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積0.6萬hm2。稷山縣按照“明確四權兩責,構筑體制框架;強化五大支撐,完善運行機制;建立三大平臺,推進改制進程”的工作思路,全面完成了提水泵站、小型水庫、機井和塘壩等107眼(處)工程設施的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工作。目前,各工程總體運行平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2采取的典型做法
2.1黃灌區“斗管會”模式
臨猗縣按照“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按不同類型工程確定不同的管理模式,累計建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187個,推行協會、斗管會、斗長三級管理模式。協會負責與灌區單位對接,制定并上報各斗管會用水計山西水利劃,審核、拔付分會的維修經費、管理費;斗管會負責本村用水計劃的制定、澆灌順序排定、水事糾紛化解、水費上解等工作,組織落實維修養護工作的開展,維修養護經費的測算與發放;斗長負責本斗各戶澆灌順序的排定、水費收繳、斗渠維修養護等具體工作。
2.2建管一體化模式
臨猗縣黃灌區小高灌———大嶷山,位于臨猗縣城西北26km處,海拔692.5m,土厚水深,到20世紀末一直屬純旱地。2008年以后,當地農民先后籌資5000余萬元,興建小高灌1處,控制范圍涉及臨猗、萬榮兩縣四鄉11個村,灌溉面積0.15萬hm2,徹底解決了當地農民的灌溉用水問題;在用水管理方面,大嶷山高灌吸收灌區內群眾代表組建了臨猗縣大嶷山農民用水協會,成立了55人的專職運營維管隊伍,保證了灌溉設施的完好率,提高了灌溉用水的可靠性。在協會的管理、監督下,水價由原來的1.5元/m3以上,下調到1.1元/m3和0.9元/m3,降低了群眾的灌溉成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3“2+1”建管模式
稷山縣采取“2+1”模式,推動工程項目建管順利實施。“2”,即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工程受益主體,作為工程項目建設的建設單位,共同對工程項目的前期規劃、設計立項、建設實施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管。“+”,即縣水利服務中心,是聯系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工程受益主體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定規矩、定制度、定流程、定權力,為全縣各項水利工程正常運營提供全程服務。“1”,即確定各工程運營和管護的主體,既享有融資入股、合作經營、項目優先、抵押融資和合理開發利用等權力,又擁有對轄區內困難戶、五保戶優先灌溉、接受上級水資源統一管理調度和防汛部門指揮搶險等義務,更負有保障工程設施安全高效運營、合理配水、水費收取公平、公正、公開的責任。
2.4“水利醫院”服務模式
稷山縣成立了水利服務中心,又稱“水利醫院”,該中心下設水利工程及設備搶修隊、水利物資儲備庫、抗旱服務隊、防汛搶險隊等機構,建立了“服務基層站所,突出專業特色,方便高效快捷,確保安全運行”的工作機制,為全縣水利工程提供業務服務和技術指導,為全縣參改的水利工程和廣大受益群眾提供高效的便民服務,做到了“看病、抓藥、治療”一站式服務。
2.5“A”、“B”證確權模式
在明確工程所有權工作中,為使國有資產得到較好的保全,稷山縣設計了工程所有權A證B證。把以國補資金投資建設的工程產權頒發A證,以集體、股份制、個人及其他方式投資建設的工程產權頒發B證。所有權證的發放由支村委提出申請,鄉鎮水管站初審,縣水利服務中心審查,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審核,縣人民政府頒發所有權證。
3改革工作帶來的成效
3.1設施完好率明顯提高
隨著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工程管理主體加強了工程后續管護,工程設施得到了及時維護,設施完好率有了明顯提高。平均設施完好率由改制前62%提高到76%,提高了14%。
3.2灌溉保證率明顯提高
隨著改制工作的推進,明確了工程管護主體,劃定了責任范圍,調動了管護積極性,稷山縣實灌面積從改制前3.05萬hm2增加到3.2萬hm2,增加了0.15萬hm2。
3.3灌溉成本明顯下降
由于各工程加強了設施維護、健全了管護機制,規范了灌溉電價,核定了灌溉水價,灌溉中的跑冒滴漏現象得到遏制,灌溉利用率明顯提高,灌溉成本明顯下降。如某提水工程,改制前該灌區水價為0.5元/m3,改制后下降為0.2元/m3。2016年,該灌區實灌面積173.33hm2,全年上水7次,畝次農田灌溉水量為100m3,全年用水量182萬m3,則改制后全灌區用水戶年可節省水費54.6萬元。
3.4節水意識不斷增強
通過在井灌區大力推行灌溉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極大地增強了廣大群眾的節水意識。
4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運城市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已有效推進,但在大面積推廣過程中仍存一定難度,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隱患:
4.1利益矛盾的隱患
由于沒有統一管理和制度約束,站與站、村與村、組與組等相互之間,控制的灌溉面積大小不一,用水利益分配不均,矛盾較多。
4.2水價提升的隱患
目前部分泵站水價通過村民代表參與的聽證會,水價執行較好。還有部分工程,管理人員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出現擅自抬高水價,群眾意見較大。
4.3政府配套政策的隱患
目前,大中型灌區享受每度電價0.07元,而小型提水泵站在落實電價補貼方面政策不到位,多執行現行農業灌溉電價,每度電在0.3~0.5元,導致水價成本偏高。
4.4管理人員經費、編制不到位
由于管理經費、編制落實不到位,(下轉第26頁)農田水利12加重了群眾水費負擔,維修管護費無法提取,部分工程運行艱難。
5結語
要著力做好協調用水單位用水利益矛盾、穩定水價、落實政府配套政策、管理經費、管理人員編制等方面的工作。完善工程設施,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率。開展綜合性改革項目,從政策、資金、工程、計量、管理、價格等環節進行改制,提升工程綜合使用率。針對性出臺優惠政策,以經濟杠桿逐步協調經營戶與用水戶之間的矛盾。從專項資金上支持工程管理成果較好的單位,積極為同類型工程樹立典型。進一步加大節水推廣力度,逐步實現節水模式由點向面的轉變。
作者:張聞敏 單位:運城市水務局
- 上一篇:淺談農田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
- 下一篇:三維地質建模在水利水電工程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