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投資收益能力提高論文

時間:2022-12-10 05:37:00

導語:外匯儲備投資收益能力提高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匯儲備投資收益能力提高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新加坡在利用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方面經驗的分析,對我國利用外匯儲備的方式提出五條建議:積極扶持中國投資公司,充分發揮現有金融機構對外投資的作用,對企業“走出去”給予必要的金融支持,設立海外產業投資基金,擴大先進技術進口。同時指出利用外匯儲備需要注意的五個問題:首先要測算出適度外匯儲備規模,保證其基本功能;二是對外投資應當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不做純粹的“資本家”;三是謹防對外投資“出口轉內銷”,嚴禁二次結匯;四是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參股后并購;五是加強研究,提高把握投資機會的能力。

截至2007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13326億美元,再次創出歷史新高,而且還呈繼續增加的趨勢,這使得持有外匯儲備資產的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變得更為高昂,因而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顯得尤為迫切。外匯儲備在滿足防范金融風險、穩定匯率所需要的流動性后,應該追求增值和投資收益,著眼于提升本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國家的戰略意圖。新加坡在外匯儲備管理方面具有成功的經驗,本文首先對新加坡利用外匯儲備的模式做一簡要分析,然后探討我國外匯儲備的利用模式,最后指出利用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應注意的問題。

一新加坡利用外匯儲備的模式分析

(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是法定的外匯儲備管理機構

根據1970年頒布的《金融管理局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簡稱MAS,1971年依法成立)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管理官方外匯儲備。1981年之前,MAS主要圍繞匯率政策來管理外匯儲備。其后,隨著外匯儲備日漸充裕,新加坡政府決定將外匯儲備進行分檔管理:一部分繼續由金融管理局直接管理,目的在于滿足匯率管理流動性的需要;另一部分則投資于長期外匯資產,目標是追求更高的收益。

為了實現兩者的分離,根據《公司法》,新加坡在1981年5月設立了專門管理外匯儲備投資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簡稱GIC)。其目標,一是提高新加坡政府外匯儲備的收益;二是提高外匯儲備投資和運用的透明度及可監督性;三是參與國際金融市場活動,獲取重要的國際金融資訊;四是培養訓練金融專業人才,提升新加坡金融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GIC下設三家子公司。一是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GIC最大的業務部門,投資領域包括股票、固定收益證券和貨幣市場工具。二是新加坡政府房地產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職責是投資于新加坡之外的房地產以及房地產相關資產。三是新加坡政府特殊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目前管理著一個包括風險資本、私人證券基金在內的分散化全球投資組合。此外,該公司也有選擇的對私人公司進行直接投資。第一家公司的經營目標主要滿足盈利性目標,同時滿足流動性要求,后兩家公司的經營目標都是追求長期的投資回報。目前,GIC所管理的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大約占新加坡外匯儲備總額的80%。

(二)部分外匯儲備委托淡馬錫海外投資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國內一直存在一種較為流行的看法,即建立淡馬錫控股公司的目的是管理新加坡的外匯儲備。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淡馬錫控股公司的成立早于GIC,它是1974年由新加坡財政部全資組建,接受政府的財政盈余(但不是外匯儲備)進行投資的公司,它是工商業公司,而GIC是資產管理公司。淡馬錫從354億新元的初始資產,發展到1640億新元的規模,新加坡政府并無任何追加投資。為了實現外匯儲備滿足國家發展目標和戰略意圖,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政府將部分外匯委托給淡馬錫投資,淡馬錫利用這些外匯儲備和自有外匯在海外投資。

二我國利用外匯儲備方式的探討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除了中央銀行直接管理外匯儲備以滿足流動性需求之外,還有如下三種模式:一是成立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實現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流動性;二是委托給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投資公司管理;三是扶持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在發展壯大企業的同時減輕外匯儲備壓力。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借鑒新加坡以及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以考慮綜合利用如下模式。

(一)積極扶持外匯投資公司

盡管外匯投資公司入股黑石初戰失利,但我們不可因噎廢食,而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以便今后健康發展。今后應積極培養國際化金融人才,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制度建設,明確公司的法律地位。

(二)充分發揮現有金融機構對外投資的作用

我國一些金融機構在長期的對外合作交流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具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經營網絡,我們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加強它們“走出去”的金融業務。這些金融機構應當積極參股國外金融機構,給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中長期貸款,從而實現國家戰略意圖。這種運作模式客觀上需要雄厚的資本金,因而有關部門應支持其增資擴股,可以參考匯金公司注資商業銀行的模式,但筆者認為在新的結匯模式下,新股東應以擁有外匯的企業和個人為主。

一些具備實力和條件的國內銀行應該積極向國際大銀行的方向前進。跨國并購自然是一條改變國內銀行業務構成和收入來源過于單一的現狀、從而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途徑。但考慮到我國銀行業的資金實力以及跨國經營經驗不足等問題,近期比較穩妥的方案是對外資金融機構進行少量參股,以獲得一個董事席位,從而學習外資金融機構的具體運作。這一做法有兩個好處:一是降低了金融機構文化整合上的難度,二是可以向國外金融機構學習運作經驗,并且得到股價上升的好處。

(三)對企業“走出去”給予必要的金融支持

淡馬錫是作為企業“走出去”的,其運作模式可供我國企業參考。外匯投資公司以及國內金融機構應對具有實力的企業給予必要的外匯支持,對企業“走出去”發揮促進作用。事實上,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在“走出去”方面都有專門的金融支持機構,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德國投資與開發公司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都扮演了這種角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今后也可以考慮成立支持“走出去”的專門金融機構。

(四)設立海外產業投資基金

產業投資基金是國際資本市場上的重要投資模式,為了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海外資源,我們應當考慮成立海外產業投資基金。資金可以來自于外匯投資公司、金融機構、社保機構,以及經常項目外匯收入較多的企業以及個人。由于我們缺乏海外產業投資基金運作經驗,起初可以考慮以合資的方式進行。產業基金的投資方向應該體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意圖,滿足國內產業升級的需要。

(五)擴大國外先進技術進口,近期治標、遠期治本

長期以來我國執行“市場換技術”的外資政策,但二十多年的經驗表明這一政策在不同行業有得有失,有些領域我們失去了市場但沒有換得關鍵和核心技術,而且直接導致了我國貿易順差快速增長。一方面它增加了我國的出口,如果按“屬民”原則計算的話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出口不應計入我國出口;另一方面,它減少了我國的進口,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對我國企業的銷售按“屬民”原則應算我國的進口,但按“屬地”原則就算國內貿易,二者相結合導致我國貿易順差急劇上升,外匯儲備水漲船高。因而有必要通過擴大進口國外先進技術,緩解高額外匯儲備壓力;如果能像日本和韓國一樣積極消化和吸收新技術,長期則可實現產業升級,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減輕經濟增長對外資的依賴程度,從而實現標本兼治。

三利用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應注意的問題

(一)首先要測算出適度外匯儲備規模,保證其基本功能韓國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之一是,當時并不是由于支付能力出現問題,而是出現了流動性危機。因而一定要測算出適度儲備規模,只有超過這個規模的部分才可以用于中長期投資。為此,我們需要滿足進口、償債、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收益匯回、企業海外投資和QDII、外匯市場干預等用匯規模。在考慮外匯儲備增值的時候,千萬不能忽略了它的基本功能,而且要警惕世界經濟形勢逆轉的可能。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事件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全球流動性過剩幾乎可以在瞬間轉化為流動性不足,危機發生后,歐美日等國的央行無不投入巨資以解決流動性不足問題。外匯儲備管理同樣面臨類似問題。

(二)應當參與國外公司的經營管理,不做純粹的“資本家”

外匯投資公司入股黑石被套本身無可厚非,問題在于外匯投資公司購買的是沒有表決權的股份,這成了純粹的“資本家”。我們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目的之一是學習先進金融知識、了解市場最新動態、提升國家金融競爭能力,在沒有表決權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實現這一目的。因而,今后我們參股國外公司至少要謀求一個董事的席位,直接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從而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同時更為直接地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企業管理經驗。

(三)謹防對外投資“出口轉內銷”,嚴禁二次結匯

外匯投資公司以美元入股黑石,如果黑石再用這筆美元換成人民幣收購或參股國內企業的話,這就構成了二次結匯,二次結匯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據報道,2007年9月10日黑石和中國化工集團共同宣布,黑石將向中國化工的全資子公司藍星集團進行戰略投資,計劃注資6億美元認購藍星集團20%的股份。如果認購成功,二次結匯必然發生。事實上,只要我們對外投資的企業對我國直接投資,這一現象是無法避免的,只是影響程度的不同。這樣的外匯投資顯然不僅不能減輕央行壓力,反而使其操作更加被動,流動性過剩也將愈演愈烈。針對這一新情況,有關決策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管理辦法。

(四)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參股后并購

國際投資理論和經驗表明,由于對東道國市場、法律以及人文環境不熟悉,同時考慮到當地民眾的抵觸情緒,跨國投資首先采取購買部分股份、合資或合作經營的模式,時機成熟之后再采取控股或獨資模式。目前我們跨國投資應以參股為主,不宜大規模并購。跨國并購的“七七定律”指出,70%的跨國并購沒有實現預期的商業目的,其中70%的并購失敗于并購后的文化整合,文化差異越大失敗的可能性越大。據麥肯錫的研究,在過去20年全球大型的企業兼并案中,取得預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體到中國,有67%的海外收購不成功。因而,目前我們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而不應操之過急。

(五)加強研究,提高把握投資機會的能力

目前全球石油、大宗商品以及股票處于高價位,因而我們在時機的選擇上也需三思而行。目前應當加強對世界經濟與金融周期的研究,以便把握好投資機會。以淡馬錫為例,公司在1993~2003年間的投資回報率只有3%,基于對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研究,淡馬錫2002年調整了發展策略,該公司把自己的發展與亞洲其他高速發展地區的經濟捆綁起來,從而實現了新的飛躍。由此可見,優秀的研究是投資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課題組:《新加坡和韓國政府投資公司:運行模式及其啟示》,《中國經貿導刊》2007年第5期。

程偉力:《當前跨國公司在華發展戰略及其對我國的影響分析》,《中國機電經貿信息》2007年第3期。

程偉力:《當前流動性過剩分析》,《科學決策》200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