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藝術設計論文2篇
時間:2022-11-20 04:10:35
導語:工藝美術藝術設計論文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傳承中的融合
中國工藝美術發展歷史悠久,它與中國傳統的藝術設計的發展有著共同的主體。我們可以翻閱任意一個版本的“中國工藝美術史”以及“中國設計史”,從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兩者所研究的主體有許多相似,都包含了中國古代各種工藝的總和,包括:染織、漆器、陶瓷、金屬、家具等等。千百年來傳統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兩者發展的主體始終是融合在一起的,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國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根植于中國強大的經濟與文化之中,少有外來的干擾,并在不斷的自我完善中發展。歷史的諸多因素造就了中國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在傳承與發展中融合共生,這也主要是由這兩者的審美價值與設計思想的高度統一所造就的。二者具有共同的審美價值。中國傳統工藝品種類繁多、技藝精湛,所包含的美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究其本質而言唯有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才是所有工藝品的共同審美價值,而這一審美始終體現在中國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的實踐之中。這樣一個統一的審美價值,引導著人們的思想與實踐,并且規范了工藝與技術之美的度。人類造物,使器物具有實用價值并服務于人類生活是最基本的目的,它能夠反映人類發展中的理性與科學。而器物本身的實用性也始終與科學性相聯系,它反映著一定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運動規律,是一種科學精神的體現。同時,在工藝制作的過程中要實現這樣的實用性就需要科學的方法作為指導,需要將科學方法貫穿在器物的設計、制作和使用的過程中。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的美學基礎都是實用,這樣的美是在實用基礎上產生的綜合美,并在實現器物實用價值的過程中產生一定的藝術化的審美。若是單純地追求審美而忽略實用,那么這樣的美也會變得毫無意義。比如:青銅紋樣是青銅器的組成部分,花布紋樣是布料的組成部分等。從哲學上說,實用性是為了滿足人類維持生存的需要,它來源于人類生命最本源和永恒的需要。而審美性是人類的一種感性的精神追求,它隨個體及時代的運動而變化。對于實用的追求反映著滿足人類現實需求的現實性,而對于美的渴望則體現了人類突破實用性的束縛追求精神滿足的進取性。二者具有相同的設計思想。“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這樣的名詞與概念界定雖然來源于西方,但中國古人數千年的生產實踐中也有對于造物經驗的歸納與總結,這些世代相傳的經驗不僅從未明確區分過兩者的不同,而且一定程度地構成了中國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共同的思想理念。具體而言:首先是技、藝相通,“技藝”一詞本身就包含了技術與藝術,古人將造物技術與造物的藝術相融合形成造物技藝,這也具有物質性與精神性的統一;其次是因材施藝,一件精美的器物必須綜合考慮材料本身的特點、對應工藝等因素,只有將器物與適合的裝飾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為人所用并彰顯出美感;此外還有天人合一、虛實相生等等設計思想。
二、時代性的轉變
中國工藝美術所包含的器物多為古人流傳下來的,過去中國相對封閉,很少受到外國文化、思想、技術的影響,工藝美術造物的工藝也比較保守。但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文化、技術、思想以及中國自身的發展,中國工藝美術中的部分傳統技術與審美已經難以適應現代人們的需求。中國工藝美術在技術與審美上都需要突破傳統的束縛,借鑒現代設計的先進理念進行時代性的變革。工藝美術的時代性轉變需要從實際入手,從內在入手。具體而言。一是工藝現代化,工藝現代化首先需要工藝美術師的審美意識的現代化。當下中國工藝美術師們的創作題材主要以傳統為主,以揚州漆器工藝為例,其題材主要包括:喜慶吉祥圖案、歷史典故、神話傳說、揚州名勝、風景和動植物,它們占據了市場上超過90%的揚州漆器產品。他們所制作的產品樣式也比較傳統:屏風、臺屏、漆器瓶、硯臺等。這些題材和產品樣式的歷史感都比較沉重,對于現代社會人們審美傾向的迎合度較低。其次也需要生產技術的現代化,機器生產的介入,手工藝向工業化的方向發展,對生產的流程、加工的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過去一些傳統工藝美術品制作周期漫長,制作工藝復雜,成品的折損率也比較高,這也導致了這部分工藝美術產品的市場價格偏高,普通消費者無法承擔,所面向的消費群體也非?!靶”姟?。這樣就導致了部分工藝美術品的逐漸沒落甚至消亡?,F代科學技術的介入,對傳統的材料、工藝、生產方式進行科學的改良,一定程度上可以優化產品種類、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的人力成本并最終推動傳統工藝美術實現時代性的轉變,發展進入良性循環。二是開發現代新型手工藝。中國工藝美術的現代轉變,需要具有時代性的新的手工藝的產生,以注入活力?,F代新型手工藝的開發可以作為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的一種補充,更合理地利用生產原材料,物盡其用,并可以打造循環再生的設計,引導傳統工藝美術向著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并提升經濟和文化價值?,F代新型手工藝的開發還可以利用現代新興的數字技術,雖然手工藝突出的是手工,但并不意味著要排斥新興技術。新興技術特別是計算機輔助技術如:3D打印技術、三維雕刻技術等技術的介入可以很大程度地減少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這利于突破傳統工藝美術在材料、制作方法與流程等方面的束縛,并更好地將現代審美融入其中?,F代新型手工藝的開發還可以影響大眾的認知,推廣現代新型手工藝,改變人們對傳統手工藝的認識,將現代新型手工藝變成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這樣可以擴大工藝美術產業的產業規模和影響力,同時帶來更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根植傳統文化的土壤
在當代中國的藝術設計,很多是沒有“文化身份”的設計,是以西方設計為參照的拷貝式的設計。而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很多是具有過重的歷史文化氣息,并難以與時代相融合,被現代人們所接受。這兩者都是比較極端的現象。傳統文化應是一種意義廣泛而包羅萬象的意識存在,它具有深厚的意蘊,具有靈魂的滲透力,是一個國家或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寶庫。它可以表現在器物或是風俗習慣上,物質與環境的習慣,也養成人類精神的習慣,它包括文學、藝術、宗教、教育、風俗等等。面對傳統文化,現代藝術設計便可以展現出其創造性的一面,它可以將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相結合,運用藝術設計的理論方法,提煉傳統文化的核心元素并運用到創意設計中去。許多的藝術設計師們也在努力避免像過去那樣的“沒有文化身份的設計”的產生,他們在中國現代藝術設計中也越發重視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運用。例如:建筑大師貝律銘,他雖然生活在國外,但一直對中國文化有著特殊的情結,他的作品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北京香山飯店等處處展現著“中國情結”。以現代藝術設計作品作為傳統文化載體,它能夠很好地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的精髓。藝術設計與工藝美術相融合數百年,在當代卻有點分道揚鑣的意味。當代工藝美術器物本身就是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它與中華民族共榮共生,傳承了數千年。但時至今日,工藝美術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東西卻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究其原因,還是它太過傳統,太過保守數百年不變,甚至讓人覺得它應是博物館里面陳舊的文物,這就難免造成了現代人對它們不太熱衷。因此,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的傳承有必要對傳統文化進行一些藝術化、抽象化的加工。借鑒藝術設計中的一些處理手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現代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才能更好地融為一體。在當代,無論是工藝美術還是藝術設計對歷史文化的繼承是必要的,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社會里,每天都有許多新技術、新思想的傳入,這也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在這樣的情況下,藝術設計與工藝美術的發展要是不注重對傳統文化傳承可能將導致民族個性的喪失。將傳統文化作為設計內涵的源泉造就現代人能夠認同的傳統特色文化是藝術設計師與工藝美術師的職責所在。設計者應該培養自身的傳統設計思維與修養,將現代設計的理念與地域性、民族性的中國傳統文化整合。這并不意味著復古主義,而是兼顧文化和設計目的新創意。許多成功的作品都是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傳統文化與設計對象間的關系,從而產生了既能滿足于實用目的,符合原始設計定位,又能展現具有地域民族特征和歷史文化特色的審美追求。一件藝術作品要是脫離傳統文化的特性,就像枯萎的花朵一樣沒有生命力。因此,只有立足傳統文化的藝術設計和工藝美術才能被人們永遠記住。中國的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自古以來就是一脈相承的,近代以來西方文化、技術、思想的流入帶來了這兩者的分化。藝術設計求新求變,工藝美術固步自封,兩者走向了兩個發展極端,它們之間也產生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孤立的評判兩者中的任意一方的好壞都是不可取的,兩者本為一體,雖有矛盾分化,但是,兩者必將重新結合,形成相互支持、互為補充、融合共生的新局面。
作者:燕建泉燕天池單位:揚州商務高等學校工藝美術系
第二篇
一、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的內涵
包豪斯是當時德國著名的一所設計學院,其宗旨是:以科學技術為生產動力,創造具有新穎性的藝術形式,在工業化發展的浪潮中,突出工業產品與普通民眾的需求相聯系,使得藝術設計具有人性化。
二、工藝美術與藝術設計的關系
工藝美術是時代的產物,藝術設計亦是如此。兩者的關系和觀念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二者的區別
(1)服務對象不同。以前時代器物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速度較慢,需要經歷幾十或上百的歲月,其形式才會固定,對各自形式的產生是未受到人類特意干預而進行的。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和建國初期的計劃經濟,具有嚴重的封閉性,缺乏靈活性,商業化程度較低。因此工藝美術的專業面不廣,僅限于手工藝工廠,主要為政治統治而服務于生產工藝品的。藝術設計是大工業時代與高度商業化社會的產物,建立在工業文明和商品自由流通的基礎上[1]。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其功能與外觀的新穎性逐漸成為了人們的追求。從產品的設計、開發、走向市場,更加重視質量與功能,并且其服務對象亦逐漸大眾化。(2)美學價值不同。工藝美術是人們文化生活的一個方面,我國傳統工藝美術體現了特定時期的風土人情、民族文化,有著豐富的民俗意蘊。其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的一道“人文景觀”,其形式主要體現為雕刻、染織工藝等。是與傳統農業、手工業生產方式等結合的原生藝術。但藝術設計是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且與信息時代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復合藝術。藝術設計作為最新時展的產物,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其主要特點,更能體現如今的人性化需求與文化價值觀。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其科學性與集成性還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一些技術在國外的研究程度早已深入,進入實踐階段,而我國卻仍處于起步階段。(3)研究的范圍不同。從田自秉的《中國工藝美術史》可知,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往往以器、織、雕、染等為載體。藝術設計的研究范圍較為寬泛。按照自然-人-社會的坐標點將設計劃分為: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產品設計三大類型[2]。其包含的領域遠遠廣于工藝美術。同時,藝術設計是隨著我國的發展進程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與發展相一致的。
2、傳統工藝美術和當代藝術設計表現不同的美學思想
兩者在美學中的不同表現,其本質是傳統的手工藝技術與現代高科技技術的比較。實踐證明,傳統工藝美術,具有文化產業的屬性,體現出了文化事業的性質,是一種經濟產業。從文化產業的角度,傳統工藝美術現代性轉換且是一個全方位發展的機遇。傳統的工藝美術往往表達了作者的某種特殊的感情,以及當時時代的特定社會文化意識,以真實質樸為美。而當代藝術設計的理念是以人性化為基礎,在人們需求、市場發展的基礎之上進行藝術品的研發、加工、銷售的,其強調的是實用性與統一性特征。同時,當代藝術設計產品的功能與外觀是當今藝術設計美學中重點考慮的。傳統工藝美術是手工技術與藝術的有機結合,當代藝術設計則體現的是現代科技與美學藝術的融合。
3、二者的聯系
“工藝美術”和“藝術設計”一樣都是西方近代設計文化和思潮對我國設計教育界的影響而派生出來的[3]。同時藝術設計又是以傳統工藝美術為基礎而產生、發展的,前者對后者具有傳承性,同時兩者又具有時代的遞進性。
三、現代藝術設計的中國化
工藝美術興盛程度的降低,以及當代藝術設計的確立,并不意味著將傳統的工藝美術完全拋棄、將其陳列于博物館。作為一個學科或領域,兩者都是時代的產物,而非人們刻意制造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誰憂誰劣,而是要看傳統的工藝美術給藝術設計留下了何種精髓的理念與思想。在中華民族悠悠歷史長河之中,傳統的工藝美術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博大精深的深刻內涵。在科學研究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應秉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一種揚棄的科學態度研究傳統的工藝美術,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的中國化之路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4]。中國走向世界,經濟文化與世界接軌,同時,世界經濟一體化與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推動了藝術設計的進步。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使得藝術設計亦面臨著挑戰與競爭。我國當代藝術設計仍處于發展階段,需要不斷探索、前行。
總之,在傳承中國工藝美術精髓的基礎上,創新我國當代藝術設計,現代藝術設計走民族風格之路是必須的。
作者:陸金單位:合肥精誠雕塑藝術有限公司
- 上一篇:中學生藝術設計論文
- 下一篇:服裝設計中設計語義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