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體制創新路徑
時間:2022-01-03 09:16:18
導語:現代農業體制創新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江西省現代農業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江西省現代農業建設面臨的機遇
1國家的“三農”政策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良好宏觀環境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了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了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農惠農政策,并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三農”問題的決心和信心。江西省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將沐浴著國家支農扶農的春風。
2國家對土地整治工作的大力推進,為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供了平臺土地整治已作為我國促進區域用地結構優化和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部署,已成為了保發展、保紅線、促轉變、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和基礎平臺。土地整治著眼于區域整個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對區域“田、溝、路、林、渠、城”的統籌布局,提升土地對社會經濟的供給能力。消除制約農業生產的限制因素,加強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培肥耕地土壤,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是土地整治的重點內容,根據《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江西省“十二五”期間要完成1377萬畝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明確了30個縣(市、區)為全國高標準基本農田示范縣,可以預見,國家將聚合各類資金,建設一批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的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這為江西省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改善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3“和諧秀美鄉村建設”戰略的提出,為江西省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抓手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和諧秀美鄉村建設作為推動農村轉型發展的戰略舉措,提出了村容美、生態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社會和諧、家庭與鄰里和諧、黨群干群關系和諧的“五美四和諧”的目標任務,并制定了實施和諧秀美鄉村建設的城鎮和農村統籌工程、環境生態工程、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工程、和諧文明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貧困群眾幫扶工程、深化改革工程、黨的建設工程等“八大工程”。和諧秀美鄉村建設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融農村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為一體,這為江西省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工作抓手。
2、江西省現代農業建設面臨的挑戰
1農業自然資源日趨緊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江西省都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推進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都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定的農業資源,雖然江西省大力開展了“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努力實現建設項目占用耕地的“占一補一”,但“占優補劣”的現象較為普遍,建設占用的主要是良田沃土,而補充的基本上是低質量的耕地。因此,全省的耕地質量可能出現不斷退化的趨勢,農業自然資源會日趨緊缺。
2傳統農村社會的勞動力優勢逐漸喪失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大力推進,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向城市的趨勢不可逆轉,農村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和農業兼業化、副業化的現象不可避免。江西省常年外出務工農民773萬左右,約占全省農村人口的32%,這些外出的農民絕大部分是年富力強、有文化、有見識的農村勞動力主力,留守的基本上是“386199”部隊(婦女、小孩、老人)。因此,江西省傳統農村社會的勞動力優勢在逐漸喪失,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就是最好的例證:20世紀90年代,農業勞動力的價格一般為每天15元,到2007年,上升到每天50~60元,目前已超過了100元。另外,由于堅守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這些人群的傳統觀念和習慣根深蒂固,對現代農業技術和經營方式吸收轉化能力差,影響現代農業的發展。
3農業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多一是全球氣候的變化異常,極端天氣事件增多、自然災害多發頻發,農業生產面臨的自然風險難以預料。二是農業生產是一個生產周期較長的經濟活動,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先天不足,而農產品市場難以預測,農產品價格容易波動,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不夠穩定。三是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宏觀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農業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難以預料,影響現代農業的穩定發展。
4農業基礎設施的相對薄弱,難以確保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田間道路,是農業生產的基本保障,特別是農田水利設施,是抵御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實現旱澇保收的主要設施。然而,江西省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中低產田達1600萬畝,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病險率高,效益難以充分發揮;田間灌渠不配套,農田灌溉效益衰減嚴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重大動植物疫情的發生幾率加大,農業防災減災壓力較大。邱愛保利用小波變換對江西省1949~2009年農業自然災害變化率進行多時間尺度分析,結果就表明近年來江西農業自然災害日益頻繁。
二、江西省現代農業建設的機制體制創新
1、創新農業經營制度,著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強市場風險抵御能力
1鼓勵土地資源要素的流轉與優化配置規模化、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是實現標準化和商品化生產的基礎。在推進土地整治、零星分散田塊向集中連片轉變、加強農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中,不可避免地會改變原有家庭承包地分散經營的狀態。要在確保農戶土地承包經營基本利益的基礎上,鼓勵農戶采取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和“種養大戶”或“小農場主”的形成,積極探索“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紅”、“保護價收購農產品+按股分紅”等股份制利益分配模式,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2堅持農戶的經營主體地位不變由于農村人口基數龐大,不可能在短期內通過城鎮化和工業化來實現大規模的農村人口轉移,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土地還是廣大農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生產資料。簡單地依賴幾千畝、上萬畝的農業園區(即“大園區、大業主”)來推進江西省的現代農業建設,是不現實的,必須立足于以農戶為主體的“大基地、小業主”模式,農民既是參與者,更應是受益者,應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創新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積極探索諸如“六統一分”(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投入品配送、統一疫病防控、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市場營銷,分戶適度規模種植養殖)的運行形式,把分散的種養殖農戶組織起來,進行標準化生產,實現規模化經營。
3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連接“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組織平臺,是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重要載體,不僅能節約農產品從產出到消費過程的中間交易成本,而且能把由交易成本節約而形成的經濟剩余保留在農業內部,從而增強農業自身的積累和發展能力,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著力加大對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培育,加強合作社治理結構和民主管理的指導,在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活力與效率的同時,確保作為社員的農民經濟利益得到維護,民主權利得到保障。4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健全的市場流通體系是實現現代農業商品化的保障,政府應加大對現代農業市場的公共設施建設投入,特別是農產品的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和市場的調控,應及時采集、分析、預測和農產品產前、前中、產后的信息數據,通過宏觀調控防止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創新農產品高效流通機制,探索類似于“市場+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超市(農超對接)”的營銷模式,降低流通成本,穩定現代農業的經濟效益。
2、創新強農惠農機制,集中資金破解“瓶頸”,培育現代農業發展內在動力
1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力度作為弱勢產業,對農業發展的扶持,已是一個國際慣例。美國、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政府的農業財政支出金額一般都占到了農業總產值的25%以上,特別是日本和以色列等農業發達國家的這一比值更是達到45%以上。江西省農業財政支出占農業產值的比重,近年來雖不斷增加,2007~2010年分別是145%、194%、18.51%和19.25%,但與國際扶持力度,還存在較大差距,應加大扶持力度。
2找準強農惠農政策的切入點,提高資金投入效應,避免“過程性浪費”要開展江西省現代農業建設的專題調研,找出制約江西省現代農業建設的“瓶頸”所在,對于制度性“瓶頸”,可通過改革創新消除壁壘,對于硬件“瓶頸”,卻可通過集中投入,加以完善與改造。各地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硬件條件有所不同,必須把準脈、用對藥,有針對性地加大投入,才能發揮強農惠農政策“四兩拔千斤”的作用。
3以土地整治為抓手,構建強農惠農的協同機制,完善現代農業的生產條件和物質基礎土地整治是立足于區域土地資源利用結構的優化,完善現代農業生產條件的重要平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農用地整理、種糧大戶糧田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基地單元現代煙草農業建設,都必須落腳于農田,其實都屬于土地整治的范疇。要改變各部門各自為政、零敲碎打的“撒胡椒面”現象,統籌規劃區域現代農業的強農惠農項目,可探索類似于“涉農資金項目聯席會議”的協同制度,按照“政府主導、國土搭臺、部門聯動、公眾參與”的要求,遵循“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歸口申報、各司其職”的原則,聚合發改、財政、農業、國土、水利、農業綜合開發等相關部門管理的項目與資金,統籌安排,實現項目互補,形成合力,實現區域整體現代農業發展內在動力的培育。
3、重點攻關綠色農業的關鍵技術,創新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提升現代農業科技含量
1加強綠色農業關鍵技術的攻關發展綠色農業,是江西省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現代農業經濟效益的必然選擇,而科技是發展綠色農業的關鍵支撐。在逐年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的基礎上,要重點針對江西省主要綠色農業產業,圍繞植保、土肥、良種、加工等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推行綠色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力度,建立綠色農業保護區,引導鼓勵保護區域內企業實行清潔生產,還要重視綠色農業的環境建設的科技應用,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建設綠色生態屏障,提高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完善和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要改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現狀,關鍵在于建立一個有活力、高效的農業科技推廣體制,目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普遍缺乏動力。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構建,必須堅持“政府扶持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由于農業生產的經濟比較效益明顯偏低,農戶對先進科技的應用積極性并不高,農技工作者要完全在市場競爭條件下生存,難度很大,且農業生產具有強烈的外部性,國家在推廣應用減緩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的科技中要承擔應盡的義務,因此,必須強調國家對農業科技推廣的財政扶持,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加大現代新型農民培育力度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發展現代農業必不可少的主體要素,農民才是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真正的實施主體,他們對農業科技的掌握與應用是提高江西省現代農業科技含量的關鍵因素。應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加大財政投入與社會資金投入的引導,構建有效的新型農民培訓經費保障機制,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建立政府引導、多元辦學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培養一大批能適應現代農業生產需求的新型農民,通過提高廣大農戶對農業科技的掌握與應用能力,來提升現代農業的科技含量。
作者:陳美球黃建偉段萍單位: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上一篇:鎮計劃生育工作計劃
- 下一篇:芻議農村公共支出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