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農村公共支出現狀
時間:2022-01-03 09:22:52
導語:芻議農村公共支出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巨大工程,只能由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由財政起主要作用。1996年,財政對農業的投入為700.43億元,2011年農林水事務支出為9937.55億元,15年來投資力度大幅增加。根據《中國財政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1996年用于農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是8.82%,1997年為8.30%,1998年為10.69%,1999年是8.23%,2000年是7.75%,2001年是7.71%,2002年是7.17%,2003年是7.12%,2004年是9.67%,2005年是7.22%,2006年是7.85%,2007年是6.84%,2008年是7.26%,2009年是8.81%,2010年是9.05%,2011年是9.1%。由此可得1996-2005年農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圖。從圖1.1中可以看出,從1996年開始,用于農業的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呈現曲折性變化,1998年是比重最高點,因為從1998年開始,“農業基本建設支出”包括增發國債安排的支出。從1998-2003年,農業支出比重逐步降低,從10.69%一直下降到7.12%,2004年,農業支出比重又上升到第二個高點,達到9.67%,但從2005年開始,開始下降,并在2007年低至6.84%,2008年開始新一輪的增幅,至2011年為9.1%。
二、我國農村公共支出問題
1農村公共支出規模不足。我國農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的最高點在1998年,最低點在2007年,雖然用于農業支出的絕對數一直在增長,但相對數卻徘徊于7%到9%之間,這說明15年來國家財政用于農業以及農林水事務等的支出并未大幅增加,支出力度并未增強。
2農業支出結構不合理。我國幅員遼闊,東中西三地農業支出在地域結構上有明顯不同,東中部降水充沛、水系發達、水量巨大,水利建設占農業支出比重較高,相比之下,西部地區干旱少雨、氣候干燥,蓄水農田設施相對要求較高。在農業支出中,真正能惠農的農業科技發展緩慢,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薄弱;在農業創新方面,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與生產脫節,農科教、產學研合作不緊密,政府投入相對不足。
3社會服務化的公共支出滯后。農村也面臨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的“城鄉二元”機制,大量農民進城務工,留守老人、兒童大量增加,社會服務體系面臨新的挑戰。在公共支出方面,農村教育、農村醫療保障、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可持續的公共支出相對滯后。
三、我國農村公共支出問題的對策
1加大農業公共支出投資,加強投資力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但是,相比其他財政支出,我國用于農業的財政支出變化不大,從全國視角來看,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和農業的投資力度,發揮主導作用,為農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讓農民的投資有所回報,期以更高積極性。
2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農村的發展也面臨“政績工程”,投資于能看得見的、見效快的、短期的項目,卻忽視農民最基本的需求,不重視長遠發展。基層農村工作應從實際出發,多調研、多思考、不能生搬硬套,只求短平快的發展,應該在現有基礎上,投資長期的有益于長遠發展的項目。同時,應當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資源特色發展特色農業,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3加強農業科技的推廣和培訓。我國農業生產的改善主要依靠農業科技的進步。政府應該普及先進農業科技,為農民引入新技術、新品種,提供農業知識和科技的培訓,并給予政策優惠。同時,加大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引導農民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的科技化發展。
4大力發展社會服務化的公共支出。教育是一國之本,占我國人口大數的農民教育更為重中之重。政府應加大對農民教育的投資,尤其是鄉村基礎教育。同時,應盡快將社保和醫療體系納入體現社會公平性的政策中,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進度,增強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曹菁單位:延安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現代農業體制創新路徑
- 下一篇:思想文化宣傳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