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支農政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時間:2022-12-28 02:47:17
導語:財政支農政策對農業經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直以來,雖然政府一直強調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但在制定長期經濟戰略的過程中卻始終以工業作為主導,農業一直屬于從屬地位,這就導致其農業自我發展能力被減弱,各項以農業農村為基礎的政策無法有效落實。基于此,財政支農政策應運而生,它是針對農業進行支持和保護的主要政策,支農行為會直接給政策效果帶來影響。基于此,文章就將重點對該政策在農業經濟發展績效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財政支農政策;農業經濟;績效
一直以來,農業在我國都占據著基礎地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其他產業穩定發展的基石。然而一些地區卻仍舊在使用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導致農業經濟地位比較薄弱。由于政府本身財政實力強,農業又具備公共品的基本性質,因此財政資金就成為農業發展之中的主要力量,其中財政支農政策不但能夠促進農業發展,還能夠增加農戶收入,同時在補貼資金的過程中解決一些外部問題。目前,針對該政策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績效方面的研究比較多,因此以下就通過參考現有研究,繼續探討其政策給農業經濟績效帶來的影響。
一、財政支農
該項政策就是國家財政部門對農業、農民與農村所做出的支持,是國家財政支持農民、農村和農業的基本手段,也是一項重要內容。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為資金的投入、政策的優惠以及相關制度的建設。對重點生態工程加大支持力度,包含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森林生態效益補助等;加大抗災救災力度,促使農業經濟實現穩定發展,包含抗旱防汛資金、動物疫病防治補助資金等;加大財政扶貧投入,促進扶貧開發。包含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的扶貧資金;加大對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支持,提升農民收入。包含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技術推廣以及小型農業設施建設等;促進農業實現綜合開發,提升農業的綜合實力。包含:農業產業化經營、土地治理兩大內容;加大農村中小學辦學資金支持,促進基礎教育事業有效發展。包含農村地區中小學危房改造、貧困地區九年義務制教育工程;完善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強化公共衛生投入。包含: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費用、農村公共衛生費用、鄉鎮衛生院建設等;取消農業稅,為農民減負;實施糧食種植扶持政策以及農戶增收政策,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可以被有效提升上去。包含:種糧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大力支持產糧大縣以及財政困難縣,降低縣級財政的壓力。從財政支農政策投入以來,整體財政支出表現非常良好,在確保農業發展以及農戶收入方面作用突出。要想今后繼續保持這一勢頭,還應該繼續加大政策投入以及資金支持力度。
(一)建立模型。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需要先選擇相應的變量,一般其變量主要有農業增加量Y、農業生產補貼資金支出和補貼水利氣象的其他資金支出X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X2、農業科研費用支出X3、農業救濟費X4。如果直接運用Y對其它變量進行回歸模型構建,那么會導致最終回歸結果的合理性受到影響,使最終的統計檢驗不能通過。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是因為:該項政策在農業經濟績效增長方面的基本作用不會立即顯現出來,往往需要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所以這就會導致其作用出現一定滯后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格蘭杰的因果關系對其進行檢驗,同時將其政策作用的滯后期確定出來。通過回歸模型建立經濟學模型主要是為了研究相關變量存在的依存關系,但這類關系并不代表因果關系,所以模型回歸分析是無法有效證明期變量的因果關系的,同時也無法判定其因果關系存在的可能性。時間序列變量X、Y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就是在確定經濟變量的具體信息基礎上,X會給Y帶來影響。該關系檢驗在滯后期處在敏感時期的時候極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因為研究對象變量平穩定性受到了樣本容量的影響,滯后期不同,最終的檢驗結果也會有所差異,對此這就需要對不同長度的滯后期進行檢驗。為了促使滯后期可以更為明確,就要對那些并非序列關系變量的滯后期長短予以驗證。相關研究最終確定出統計模型為:Yt=c+b1X1t-1+b2X2t-4+b3X3t-1+b4X4t-1+ε1公式從左到右其每項的代表意思分別為:第t年的農業增加值、常數、滯后一年X1的財政支出、滯后四年X2的財政支出、滯后一年X3的財政支出、滯后一年X4的財政支出,最后ε1表示隨機擾動項,其它b1、b2、b3、b4則分別是X1、X2、X3、X4的回歸系數。將模型最終簡化成Y=b2X2t-4+b3X3t-1+ε1。(二)實證分析。案例一:以東北地區的吉林省為例,對財政支農政策給農業經濟發展績效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該地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糧食生產地,其農業經濟的發展不但直接影響著農村地區的發展,還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為了使其相關研究結果可以更好地展現出財政支出績效成果,圖1將吉林省2006~2016年的財政支農支出及農業生產總值進行研究。相關數據具體參考其吉林省的統計年鑒。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吉林省農業財政支出整體增長波動的幅度比較明顯,其中2009年達到了最小值,2015年達到了最大值,且其地區農業GDP在2015年的波動幅度最為明顯,其它年份的相關增長率變化幅度相對穩定。從這之中能夠發現,在該政策不斷落實執行過程中,農業GDP與日俱增,農戶收入也較往年有大幅增長。然而其農業總產值的增長率卻要比農業財政支出的增長率低很多,財政支農支出在農業總產值之中的比例與日俱增。從這點也能夠發現,農業財政支出不斷加大,對于農業經濟增長而言具有非常顯著的推動作用。因此對于該地區來說,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就要加大財政支出,并使其保持在一個相對比較平穩的模式與水平,從而滿足農業經濟增長績效的基本需求。在其格蘭杰因果關系方面,相關研究發現存在滯后期的財政支出項目在農業經濟績效發展中并未體現出滯后本期的作用,僅將本期與因變量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出來,這就表明在滯后本期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最為顯著。從這之中能夠發現,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業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卻需要四年才能夠體現出效果,其它的項目則需要一年,就能夠使農業經濟績效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此外,在農業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的財政支農所帶來的效益是極為明顯的,所以政府部門應該要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加強投入,特別是對于農業技術研究開發上。案例二:以西南地區的四川省為例,對財政支農政策給農業經濟發展績效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為了使相關研究可以更好地體現出財政支出績效成果,以下就將對四川省1994~2010年的財政支農支出及農業經濟增長進行研究。相關數據具體參考其四川省的統計年鑒。四川省財政支農支出基本被運用在:第一,干旱地區雨水收集灌溉、水庫整治、改造低產田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方面,這在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方面意義重大。第二,落實農業經濟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教育投入以及糧食直補等。第三,科學教育、文化以及環境衛生支出,改造中小學危房、同時支持義務教育。第四,農村醫保制度。但總體從其支農結構情況來看,其主要的支出包含三項: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以及農村救濟費用。另外關于農業科研三項費用的支出相對比較少(如圖3)。可以發現,自1994年開始,到2010年間,其財政支農子項目的支出呈現逐漸增長的基本趨勢。其中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支出一直處于領先地位,而農業科研三項費用則一直處在比較低的水平上。整體支出結構缺乏合理性。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包含:根據國家財政支農政策的相關精神,四川省在農業支出方面和全國基本同步,但卻從原先的直接支持變成了間接支持,在其整體支出規模增加的基礎上,弱化了對支援農村支出以及救濟費的支出,同時增大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這是由于這樣的支出結構能夠使農民直接受益,可以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相關研究當中發現,根據其模型分析結果,四川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出、農業科研開發支出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呈正相關關系,財政支援農村生產支出以及農村救濟費支出和農業增長呈負相關關系。其中,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在農業經濟增長方面的系數為負,其基本原因主要是:四川省財政支農支出雖然每年其總量都呈現上升增長趨勢,但其占到的財政支出比重相對比較小;由于財政資金投入到農業生產之中所產生的效果具有一定滯后期,短期內的正向影響缺乏顯著性。不僅如此,受到統計口徑的影響,在研究的這幾年當中的數據主要是根據前期各類項目比重去測算的,因此這就可能會導致最終的實證結果出現偏差。農業救濟費用在農業經濟增長方面的影響為負數,這是因為當把救濟費用發送到農戶手中之后,一部分資金可以轉化成優化生產生活的固定資產,這可以有效提升生產力,從而使農業經濟發展受到積極作用。然而還有一些資金主要被運用在抗災救災以及扶貧當中,幫助相關農戶保持正常的生產生活,這類資金往往并不具備基本的生產性,因此并不會出現更多的農業產出,這樣便不會給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總之,財政支農支出、固定資產投入以及農業人數的增加對于農業經濟增長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財政支農支出之下的各類項目之中,農業科研開發費用、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和農業經濟增長之間是正相關;支援農村生產以及救濟費支出和農業生產之間是負相關。
三、結語
據上述分析情況來看,各個省區其財政支農支出逐年增加,同時給農業發展帶來的效益非常明顯,但是卻存在滯后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要低于支農增長率。對此未來在其財政支農政策優化過程中可以重點從這幾方面入手。一是要構建起財政支農長效與穩定機制,只有加大財政支農投入才能夠促使農業生產總值始終保持穩定和高效率的增長,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對農業發展方面的財政支持,從而增加農業產值,提升農業經濟績效。二是要加大農業科研開發投入。未來農業科研開發將會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動力,通過科技創新能夠使該政策的效率更好地發揮出來。三是要進一步促進財政支農績效增長。目前,對于財政支農的應用率還比較低,所以未來怎樣有效提升支農支出的基本效益將會成為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陳映廷.我國財政支農支出績效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3):132-134.
[2]張艷穎.財政支農資金績效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經濟,2015(14):6-7.
[3]王悅,霍學喜,等.財政支農、涉農貸款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基于河北省數據的實證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185(04):61-64.
[4]于苗苗,劉清軍,等.中國財政支農與農業經濟發展關系實證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4,41(20):188-192.
[5]徐合帆,鄭軍,余家鳳,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財政支農績效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湖北省為例[J].稅收經濟研究,2019(02):81-90.
作者:于洋 單位:遼陽市太子河區財政事
- 上一篇:健康與營養現代農業發展探析
- 下一篇: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