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設施農業發展進路探究論文
時間:2022-01-23 11:48:00
導語:國內設施農業發展進路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對策,以期為**縣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寧夏**
一、**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縣總面積2532.3km2,全縣轄12個鄉鎮156個行政村,總人口2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0萬人。全縣劃為3個自然區域:北部黃土丘陵區,面積占57.9%,地勢起伏,溝壑縱橫;中部河谷殘塬區,面積占28.9%,地勢平坦,川塬相間;西南部土石質山區,面積占13.2%,地勢陡峻,為次生林區,局部巖屑剝離,且為陰濕地帶。
(1)設施蔬菜快速發展。全縣發展設施果蔬348.5hm2,其中蔬菜278.7hm2,日光溫室47.2hm2計590棟,塑料大棚231.5hm2計5786棟。
(2)設施菌草初具規模。**縣將菌草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旱作設施農業的重點,借助閩寧對口幫扶的資金支持,目前全縣菌棚達到562棟66.7hm2,全年可產鮮菇3000t,實現總產值2400萬元,同時可就地轉移農民工600多人。
(3)設施林果逐步推廣,發展林果棚57棟3.2hm2,設施林果總產量18000t,總產值4100萬元,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120元。
(4)設施養殖業全面普及。全縣所有鄉村農民以“小群體、大規模”的養殖理念,確定了設施“黃種肉牛”的養殖模式及設施“生態雞”的放養模式,把農民從傳統勞動中解放出來,結合市場信息,按照市場規律發展養殖,實現農民增收。
二、**縣設施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縣農業總體上仍處于現代農業發展的起步階段,雖然以移動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受資金、技術、基礎設施和人們思想觀念等條件的制約,從設施農業發展水平來看,存在布局分散、規模較小、技術含量不高、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
(1)規模不大,產業化經營程度低。總體來看,**縣的設施農業布局相對集中在紅、茹河流域,北部鄉鎮因受水資源限制,主要采取“棚隨窖走”的方式搭建,布局零亂,規模不大。設施農業經營方式分散單一,與市場對接層次低,先進的設施農業高產栽培技術得不到很好的推廣應用,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不及時,造成經營戶管理技術落后,產品質量低,市場空間狹小,缺乏市場競爭力,因而難以形成規模型市場效益和區域優勢,產業化程度低。
(2)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群眾對設施農業缺乏認識,顧慮較多,等、靠、要思想相對嚴重,政府推動與群眾自愿差距大。同時,農村留守的大多數為中老年人和中小學生,從事設施農業建設出現勞動力短缺現象。
(3)設施農業項目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日光節能溫棚建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項目。政府對項目資金補貼有限,吸收信貸資金和社會融資困難多,依靠群眾自籌建設有一定的困難,雖然政府行為對設施農業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但由于農民認識不足、自愿投資依賴性增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設施農業的順利發展。
(4)農民文化水平低,科技推廣不夠深入。現代設施農業需要文化素質較高的新型農民,而目前設施農業工作者對發展“設施農業”的認識模糊,接受并應用設施農業高產栽培技術能力低,加之**縣農技推廣干部年齡老化,真正懂得設施農業生產技術的干部少,缺乏對農民在政策、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宣傳和引導。
(5)品牌產品缺乏,市場帶動能力弱。雖然**縣“紅河香“辣椒品牌因其果大、肉厚、色澤鮮、耐運輸、產地無污染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遠銷蘭州、西安、武漢、西寧等省市,建立了良好的銷售網絡,但農戶設施蔬菜生產仍以家庭為單元,運行松散,難以與市場對接,效益低。
(6)市場意識不強。缺乏以市場為導向的思想邏輯、行為準則以及對市場預測和信息的預警機制,市場空間狹窄,市場信息服務欠缺,農民經紀人和營銷隊伍發展不夠,設施生產服務不到位。
(7)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弱,設施檔次不高。**縣設施農業裝備檔次仍以簡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小拱棚類型為主,雪凍、風災對設施農業造成嚴重威脅。
三、**縣設施農業發展對策
通過對**縣設施農業現狀的調查分析研究,**縣設施農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不足,但在自然資源、社會環境、市場需求、經濟效益和前期建設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和基礎,必須正視現實,按照即定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挖掘發展潛力,著力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和扶持政策,培養技術人才,推廣高新技術,落實銷售網路,形成產、供、銷完整的服務體系。
(1)廣泛動員群眾參與設施農業建設。發展設施農業是農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能否取得成效,取決于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和主題作用的發揮。采取召開會議、舉辦講座、組織觀摩、入戶動員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廣泛宣傳設施農業的優點和好處,用生動鮮活的事例啟發群眾、引導群眾;在資金、技術上支持群眾、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從多方面調動群眾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使農民群眾自覺自愿地投身于設施農業建設中。
(2)合理布局,擴大規模。在區域布局上,堅持因地制宜、依水而建、量力而行的原則,按照“中心帶園區,帶基地,連農戶”的思路,對紅、茹河流域和長城塬灌區已初具規模的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必要時可打破鄉鎮村界限,進行統一規劃,連片建設,規模經營,力爭建成一條重要的設施農業生產帶。
(3)加大設施農業的投入力度。設施農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要堅持“政府投入為導向、農民和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原則,從而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導向,農民籌資和信貸投入為主體,社會融資和招商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4)樹立設施農業品牌意識,推進設施農業的規模化。品牌是優質產品的標志,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發展無公害、綠色產品是當今社會潮流,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和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設施農業生產的同時,一是要充分發揮**環境無污染、生態**的優勢,增加設施農業中的名、優、特、稀蔬菜品種的生產比重,不斷豐富產品種類,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生活需要,增加設施農業中蔬菜產品價值。做大做強現有“紅河香”辣椒品牌、“六盤山珍”食用菌品牌,圍繞生態**創造出更多綠色品牌。二是積極推廣無公害化栽培技術,加快綠色食品認證認定,提升設施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質量占領市場制高點。三是著力培養龍頭企業,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優勢、有特色、前景好的設施生產骨干龍頭企業和生產大戶,發揮其對產業的帶動作用。鼓勵企業投資設施農業,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產業化組織體系,擴張設施農業規模,實現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
(5)加強對設施農業的組織領導。設施農業建設涉及面廣、范圍大,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有關部門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搞好協調服務,保證設施農業建設有序發展。成立設施農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指定專人專門負責具體工作落實。切實把設施農業抓緊、抓實、抓好。抽調技術人員下鄉包村蹲點指導設施農業建設,蹲點承包抓好技術服務,對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民進行種植、平衡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凍害防治等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設施農業生產水平,同時要加強設施溫棚及其配套設施的標準化建設。對技術人員分片包抓的示范點要建立獎懲制度。
(6)加強對設施農業生產經營人才的培養。要重點組織實施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對新技術的培訓,對設施農業生產者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使他們盡快掌握設施種養技術、管理技術,依靠科技力量來發展設施農業。積極采取政策引導、技術服務、信貸支持等措施,扶持農村種植養殖能手、營銷大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7)設施農業的產業化經營。高度重視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儲藏保鮮和運銷大戶,真正實現生產環節和市場的對接和連通。加強信息網絡建設,搞好市場信息服務,組織專門力量常年在周邊城市和地區進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與國內各大蔬菜批發市場實現信息聯網,保持對市場信息的快速反映態勢。建立以信息和市場指導蔬菜生產的服務機制。通過組織供需見面、產品洽談等形式,使設施農業生產基地更多地與銷售商簽訂購銷意向協議,使蔬菜生產更具有穩定性和目的性,減少隨機性和盲目性。
參考文獻:
[1]陳永川,曹艷,朱冰雨,等.吐魯番市設施農業的氣象災害特征及應對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09(17):8052-8053.
[2]何潔,張和廣.固原市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1):17-18.
[3]劉云,梁玉芹,劉文,等.設施蔬菜簡化栽培的技術方法探討[J].華北農學報,2008(S2):345-348.
[4]黃真國,黃秀敏.對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思考[J].河南農業科學,1999(7):16-17.
- 上一篇:探討城市郊區現代高效農業發展應對策略
- 下一篇:剖析保護地蔬菜用藥的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