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農業對農民增收的推動論文

時間:2022-10-10 10:53:00

導語:科技農業對農民增收的推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農業對農民增收的推動論文

摘要:多年以來,我鄉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堅持實施“農業產業化”、“科教興鄉”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切實加大改革力度,不斷提高開放程度,狠抓支柱產業建設、招商引資、勞務輸出等重點工作,使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年全鄉共完成工農業總產值萬元,比上年增8.63%;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增長10.6%。

關鍵詞:鄉農民增收問題科教興鄉

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農民增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實現我鄉農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一)縣、鄉黨委、政府進一步提高了對“三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真實施“農業富民”方略,從政策、資金和人力等方面給予傾斜,積極組織農民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農業經濟結構。

(二)各村進一步充分利用自然優勢,注重發揮區域特色。大力發展烤煙、核桃、畜牧產業和發展特色種植業。

(三)去年大、小春生產風調雨順奪得豐收。

(四)全鄉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寬,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產品交易市場培育和提供農業生產經營信息等工作扎實推進。

(五)科技推廣力度加大,各職能部門層層舉辦樣板,提高了農產品生產科技含量。

(六)全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能力增強,同時農民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中獲得的務工機會和提供服務的機會也明顯增加,增收渠道拓寬。

(七)勞務輸出增收已成為鄉黨委、政府和廣大農民的共識,農民自發到外地尋求發展的意識增強,政府組織勞務輸出的工作力度加大,農民離開鄉土到外地務工創收的人數增多。

二、當前我鄉農民增收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我鄉傳統農產品較多,但沒有加工型龍頭企業,多數農產品未能通過龍頭企業收購、加工升值,生產效益難以真正發揮出來。

(二)農業基礎仍顯薄弱,農業區域特色不明顯,部分優勢產業規模不大,比較優勢沒有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農民增收基礎不牢實、不穩定。

(三)城鎮化水平低,二、三產業發展總體滯后,鄉內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能力有限,為農民提供的就業機會不多,農民靠從事服務業增加經濟收入有限。

(四)鄉、村干部素質參差不齊,缺乏戰略眼光,影響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和農民增收。有些鄉.村干部,整天忙于應付日常事務,精力難以集中到經濟建設上來,還有的偏重于顯性的政績,樂于做“形象”工程,對“高、大、外”項目的戰略性投入思考較少。有的村干部精簡后人數減少,但工作量大,待遇低,有時因為一些硬性任務等,上面不滿意,群眾不理解,加上養老保險無錢解決,工作積極性不高。另外,有少數村干部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素質差,工作方法簡單,對黨在農村的政策缺乏深刻的理解,不善于做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模范帶頭作用發揮得不好,缺乏引導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干群關系緊張,矛盾較多。這些都成為制約我鄉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五)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總體文化素質偏低,勞動技能欠佳,難以獲得高報酬的從業崗位,直接制約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外轉移,嚴重阻礙了農民外出創業增收。

(六)市場信息服務體系不健全,市場信息服務滯后,農業生產者獲得的市場信息不充分,導致多數農產品無法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

三、促進我鄉農民增收的幾點建議

(一)強化責任,創新思維,穩步推進農業和農村工作。一是要嚴格各級責任,服從和服務于農業和農村工作大局,認真抓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精神和《云南省農村工作守則》的貫徹落實;二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市場經濟的理念來認識農業農村,用市場經濟的規律抓農業農村工作,用創新思維推進農業農村工作;三是要按照科學組織、統籌安排、突出重點的工作思路,發揮比較優勢,抓主導產業,推進農業重點項目建設。對一些重點項目要按規劃實施,切實抓好落實,對已經確定了的優勢產業和工作重點,要制定詳實的工作規劃,強化措施,把工作抓實抓好。

(二)壯大集體經濟,構筑農村經濟發展的堅強后盾,促進農民增收。同志強調指出:“要通過多種形式逐步壯大集體經濟,這是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集體服務功能,增強黨在農民群眾中的凝聚力的需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客觀需要。只有集體經濟實力強了,才有能力興辦文化教育等公益事業,搞好基礎設施建設,改變村容村貌,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民共同富裕。“大河滿,小河平”就是這個道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因地制宜,選好路子,結合當地傳統和自然優勢,能農則農,能工則工,能商則商。堅持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機制這種農村集體經濟最有效的實現形式,區別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模式,切忌東施效顰,不切實際盲目立項。

(三)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干部服務經濟的本領。新形勢下,政府職能要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由行政命令轉化為政策引導與協調,這是市場經濟的內在的客觀要求。我們鄉村干部,不僅要在理論上有清醒的認識,而且必須將這一原則落實在從政的行動上。政府要圍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這個中心制定各項政策,只要有利于農民增收致富就要大開政策綠燈;鄉村干部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強化服務觀念,努力提高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和服務經濟的本領。

(四)善始善終全力抓好大春糧經作物采收工作,力保大春生產豐產豐收,促進農民穩步增收。同時要強化冬季農業開發,突出抓好冬季農業種植結構、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調整優化,努力做好“小春不小”文章。

(五)多渠道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做好項目工作,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打牢農業發展基礎。在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和“兩工”的情況下,可采取“誰投資,誰收益”的辦法,鼓勵農民參與溝河清淤、溝渠配套、租賃農機具、小城鎮開發等,逐步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農業投入體系。目前,我鄉農民的自我積累能力很低,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支持農業,保護農民,幫助農民提高自我積累能力,從而增強農民擴大再生產能力,形成良性的農業投入產出循環體系,確保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持續性。

(五)與時俱進,致力建立服務農業、農民、農村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一是要認真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依靠科技含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二是要積極發展“勞務經濟”,進一步做好引導、鼓勵、支持農民走出鄉土到外地去創業發展和務工增收的宣傳、組織、指導和服務工作,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三是要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大城鎮戶籍制度和勞務市場管理體制改革,降低農民進城門檻,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安家落戶,為農民增收致富營造廣闊而又平等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逐步形成城鄉經濟和市場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四是要認真研究農業信息化建設問題,積極發展壯大農產品流通中介服務組織、營銷隊伍和行業協會,實施“信息入鄉工程”,抓緊建立農業市場信息體系、農產品檢測檢驗體系,建立農產品流通“綠色通道”,為農產品流通提供有力的信息平臺支持,破解農產品賣難問題。五是要樹立抓訂單就是找市場的觀念,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同時強化對訂單執行情況的監督落實,維護雙方合法權益,降低合同風險,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六是要實施名牌戰略,積極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抓好---泡核桃品牌申報工作,把優勢農產品推出去,把需求市場引進來,不斷提高優勢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公務員之家

(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協會,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要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努力調整糧經作物比例,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同時要把龍頭企業和產業協會作為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組織載體和依托力量,采取“扶持壯大一批,嫁接改造一批,開放引進一批,積極發展一批”的“四個一批”措施,大力“壯強龍、育新龍、引外龍、興小龍”,大力發展面向市場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帶動基地建設,延長產業鏈,真正發揮“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模式優勢,提高效益,引導和組織廣大農民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使其分享加工、流通領域的利潤,促進農民增收。

(七)充分認識促進農民增收與減輕農民負擔的辯證關系,堅定不移地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要堅持把“減輕、規范、穩定”的政策落到實處,堅決杜絕貸款繳稅收、發工資、搞福利,把債務轉移到農民身上的錯誤做法,禁止向農民亂收費、亂集資、亂罰款和各種攤派。同時要結合農村稅費改革的進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民負擔監測管理體制,對違背稅費改革政策的錯誤做法要及時堅決糾正和制止,決不姑息遷就,以減負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