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撐農業發展的路徑探析

時間:2022-02-23 03:49:26

導語:科技支撐農業發展的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支撐農業發展的路徑探析

1天津市設施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設施農業起步晚

壽光設施農業自1989年建造第一棟冬暖大棚,實現冬季北方種植喜溫果菜的奇跡,至今已走過24年的發展歷史,起步早、發展快,抓住了機遇,現在已進入成熟階段,競爭力強。天津市2006年年底種植業設施面積是壽光1996年種植業設施面積的67%,起步比壽光晚了10多年。縱觀山東、河北、遼寧等地有競爭力的設施農業產區,其快速發展階段基本都在1995年前后,個別在2000年以前。

1.2區域化不明顯

設施農業發達地區區域化布局明顯,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專業鄉、專業村比比皆是。1996年壽光平均每個鄉鎮1.2萬個棚室,設施連片,種植一兩個蔬菜,區域性突出。天津市區域化不明顯,除西青當城、水高莊一帶大中棚比較集中外,其他區縣設施連片區域較少,大部分連片區大棚不過百畝,溫室幾十畝,而且種植蔬菜種類繁多,專業化不強,區域性差,資源利用率不高。

1.3產業化落后

天津各類蔬菜產業化服務組織共計230余家,而壽光將近1.8萬個,產品銷售到國內218個城市,出口20多個國家,天津市蔬菜產業化發展明顯不足,設施農業發展所需配套支撐薄弱。

1.4規模化不足

山東設施蔬菜栽培面積66.67萬hm2,約占全國保護地面積的35%,產值占全省蔬菜總產值的70%,壽光設施蔬菜占種植業產值的78.9%。天津2005年底蔬菜面積6.23萬hm2,總產量542.7萬t,產值55.6億元,占種植業產值的47%。目前天津設施蔬菜栽培面積2.61萬hm2,占全市菜田總面積的40%,占山東施蔬菜栽培面積的4%,設施農業規模相對較低。

1.5效益產值偏低

山東日光溫室種植果菜類蔬菜,黃瓜產量12萬~18萬kg•hm-2,番茄產量12萬~15萬kg•hm-2,每茬效益可達30萬元•hm-2,一般蔬菜日光溫室純效益為15萬~18萬元•hm-2,中小拱棚種植出口蔬菜效益可達12萬~15萬元•hm-2,比一般種植普通蔬菜的農戶效益增加15%~20%。天津在設施蔬菜生產中,以生產效益較低的塑料大棚和中小棚為主,面積占68%,年效益僅9萬~18萬元•hm-2;溫室面積占38%,年效益平均15萬~22.5萬元•hm-2,僅相當于山東的單茬水平。溫室80%以上為簡易的1~3代溫室,冬季只能生產一些耐寒蔬菜,果菜類基本靠外地調運。

1.6特色不足

我國設施農業發展的最大貢獻是獨創了日光溫室的栽培模式,我國種植蔬菜的日光溫室面積居世界第一,解決了北方冬春蔬菜的市場供應問題,越冬茬日光溫室栽培果菜也成了效益最高的茬口。而大中小塑料大棚效益相比較差,北方設施發達地區主流設施類型明確,以溫室為主流類型的產區較多,如壽光主要是日光溫室產區,山東大部分縣市也是溫室類型,遼寧凌原、海城、瓦房店,這些地區溫室面積占設施面積80%以上,也有以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產區,如青縣大棚黃瓜5333hm2,主流類型也超過80%。天津設施農業類型多樣,溫室、大棚、中小棚的比例約為4∶2∶4,特色不突出,自設施農業啟動以來,由于缺乏規劃,發展現狀未體現出明顯改變趨勢。

2科技支撐天津設施農業發展路徑

2.1加大設施專用優良品種的引進和研發力度

新品種的選育與引進是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天津在引進設施專用新品種方面要有新突破。要著眼于國際先進水平,有針對性、有計劃性地引進一批適合本市設施農業生產,而且順應國際和國內高端市場需求的新品種,促進品種改良和更新換代,以解決當前本市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品種老化、抗病豐產性差、品種類型單調、不耐貯運等問題。同時建立起新品種引進生產跟蹤管理體制,為下一步的技術推廣提供有效決策支撐。2.2努力推進農業高新技術應用按照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的指導思想,圍繞設施農業建設,在配套技術方面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設施節本增效技術的推廣,降低生產成本;二是加大綠色、有機生產技術示范應用,重點引進一批生物、物理及信息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增加產品附加值;三是克服障礙性天氣綜合配套技術的研究與示范,保證作物正常生長。

2.3加強新型設施建造技術及新型建筑材料的引進推廣力度

本市各蔬菜主產區受氣候、地理、市場、茬口安排、種植習慣等方面因素影響,在設施的選型與建造上各有不同,而且長期以來都是由當地農民自發發展,隨意性很強,缺乏科學規范。針對上述情況,應積極開展同本市周邊地區在設施建造方面的交流,確定各地適宜的設施建造類型,規范相關技術參數,加大新型建材及替代型建材的研發引進力度,提高設施性能,降低建設成本。

2.4大力推廣設施配套機械化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設施農業屬于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只有提高設施機械化生產水平,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應重點推廣卷簾機、小型旋耕機、水肥一體化、卷膜機、育苗播種機、臭氧防治機、微波助長儀、熱風爐、補光燈等設施專用設備和技術,提高菜農的勞動生產率。

2.5提升設施農業技術體系服務能力

強化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服務能力[8]。大力加強設施農業主產區縣、鄉鎮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能力建設,明確服務職責,落實責任制。在全市設施農業規模化經營地區,建設科技示范基地,集中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的引進、組裝配套和示范推廣,并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大批設施農業科技示范戶。

2.6拓展技術服務手段,提高技術覆蓋面

面對天津市設施農業的迅猛增長,促使我們必須要提升農業服務的社會化水平,通過加大對菜農的科技培訓、信息的快速傳遞、產前產后的技術延伸等多種手段來服務農民,最終達到“增效富民”的目的。首先政府應鼓勵各區縣建立起符合本地區發展的設施生產示范區,將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觀念以典型引路的方式傳授給廣大農民。另外,各級技術部門在發揮自己職能的基礎上,要積極開拓多種渠道以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在傳統的技術服務,如科技下鄉、開辦技術培訓班、田間地頭指導、技術現場會、編印通俗讀本等基礎上,充分利用電話、電腦及電視三位一體的功能,覆蓋更大宣傳范圍[9-10]。

本文作者:張巧利楊霞工作單位:天津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