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農田藝術對創意農業發展的啟示

時間:2022-09-14 10:47:54

導語:國外農田藝術對創意農業發展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外農田藝術對創意農業發展的啟示

摘要:發展“美學經濟”是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其表現不應只是鄉村里的“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還應包括將藝術美感播撒在廣闊的農田之上,讓農田藝術為農業經濟持續發展添磚加瓦。以農田藝術為載體的創意農業在國外得以日益廣泛應用,其中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基本形成了產業體系,而中國尚處于起步階段,農田藝術應用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借鑒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做法經驗,有助于中國創意農業的更好更快發展,尤其是在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農田藝術應用或將成為未來中國鄉村振興“美學經濟”的一個新的發力點。

關鍵詞:農田藝術;創意農業;美學經濟;鄉村振興

農田藝術作為創意農業的主要表現形式,在國內外農業產業上的應用日益廣泛,創意農業由此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補充。農田藝術是指在不改變農田自身基本屬性的基礎上,經過作物選擇、圖案設計、定點移植、水肥管理等多個環節,通過種植小麥、玉米、向日葵等農作物形成特有的藝術景觀,最終成為能夠供游客田間觀光的農田藝術[1],其目的主要是將生產、生活、生態有機結合起來,達到農業物質產品、藝術產品、休閑產品的多豐收。農田藝術以農田為基礎,除了具備普通農田景觀的地域性、鄉土性、生態性、自然性外,還具有藝術性的標志性特征,其融合園林生態學、園林規劃設計、生態景觀學等多門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將藝術手法融入規劃設計中,使農業布局的整體結構表現出一定的藝術效果,不僅能夠增加創意農業獨特性、多樣性的景觀和藝術魅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創意農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農田藝術應用主要是將藝術設計融入農耕田園中,形成田園綜合體,使農業更具藝術性、觀賞性,并以發展創意農業來實現提高農業形態附加值的目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意農業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創意產業,通過與農業的結合形成了創意農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荷蘭、英國、法國、德國及日本等國均已形成符合本國農業發展特點的創意農業;而中國創意農業起步較晚,尚未形成良好的產業體系。基于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及鄉村產業振興“美學經濟”的現實需要,本文分析了農田藝術在國際創意農業中的賦能,并總結分析了其實踐經驗及規律,以期為中國創意農業發展帶來借鑒及現實指導。

1農田藝術文獻綜述及價值類型

1.1文獻綜述。農田藝術是農業與藝術的結合體,兼具了實用性和觀賞性,以農田為載體,利用藝術和工程的手段,以園林生態學、園林規劃設計、生態景觀學為基礎,對土地、作物、林木、生產設施等要素進行規劃設計,使農業生產具有觀賞性和一定的藝術效果,達到農業物質產品、藝術產品和休閑產品的多豐收[3]。19世紀末英國學者埃比尼澤•霍華德提出對現代城市規劃具有啟蒙作用的“田園城市”思想[4]。20世紀初法國學者馬克•布洛赫將法國中世紀農田分為長形場地、不規則形場地及圈地3種形態,在分別進行特征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農業走向個體化的趨勢[5]。20世紀中葉,美國學者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提出用多層奶油蛋糕的模型表達生態規劃,并開始加強對自然美、生態美的尊重,從而引發了20世紀60年代之后的生態規劃設計熱潮[6]。但直到2003年,以農業美學為主題的第五屆國際環境美學會議在芬蘭召開,從此農業美學成為國際性的研究課題。中國農田藝術研究起步較晚,較早出現的是20世紀90年代陸玉麒針對云南哀牢山區的梯田景觀分析,認為其既解決了農耕中的關鍵要素水分與肥料,又以聚落分布的適中高度、均衡建構為中介最終內化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7]。也有針對“玉米帶”農田景觀40多年來變化趨勢的研究或農田邊界景觀生態功能研究[8-9]。進入21世紀,相關研究得以豐富。角媛梅等繼續證實云南元陽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是哈尼文化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結果[10],張琪初步完成了鐵嶺新城七彩花田的設計[11],稻田景觀、麥田景觀研究也陸續引起學者們的關注。俞孔堅認為,“作為第二自然的田,美且善、善且真,是一種生存的藝術”[12]。可見,農田藝術研究與農業美學研究殊途同歸,以農田藝術為載體的創意農業研究在中國引起了重視。1.2價值及景觀類型。農田藝術的宗旨是追求真、善、美,其價值主要體現在觀賞、生命、體驗、指導等方面。①觀賞價值。農田藝術景觀能夠供人們欣賞,給人們怡然自得、輕松快樂的自然環境。農田藝術設計的前提是保護地方特色,在此基礎上創新創美,才能設計出具有吸引力和觀賞力的藝術農田,才能推動創意農業的發展。②生命價值。農田藝術設計要保證農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免遭破壞是農業旅游開發的前提,也是農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③體驗價值。農田藝術中可以讓觀光者體驗農業生產的過程,從而獲得相應的歸屬感和成就感。采摘是觀光旅游中比較受歡迎的形式之一,游客購買自己采摘的勞動果實與在超市購物的體驗不同,能夠體現自己的勞動價值,豐富生活經驗。④指導價值。自然形成的農業景觀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指導價值,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水稻種植景觀、黃河流域的旱作種植景觀和西南地區的梯田景觀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中國自然農業景觀能夠為城市濕地景觀建設提供一定的思路。農田藝術的景觀類型可分為馬賽克式、梯田式、圖案式、農田林網式和混合式。①馬賽克式是按照馬賽克進行構圖,將大片土地切割成小塊土地,種植不同作物,通過不同作物的顏色搭配,形成色彩斑斕的農田景觀。②梯田式起源于西南地區,按照等高線和山脈的走勢,將農田建造成層次分明的梯田,給人強烈的立體感。③圖案式是通過在土地上種植不同顏色的植物,使之形成各式各樣的圖案。④農田林網式是將農田方格化和林網化,方格化的農田不僅看上去整齊一致,而且通過林帶的分割形成田間小氣候,蓄水防風。⑤混合式是將上述農田藝術的形式混合使用,形成豐富的農田景觀,造成較大的視覺沖擊。

2國外農田藝術應用

2.1荷蘭。荷蘭是典型的依靠科技驅動力發展的國家,由于其農業現代化程度高,已經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農業綜合體。荷蘭在農業創新上的投入持續增加,同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較快地形成了高科技創匯型的創意農業。其中,以花田藝術為代表的園藝型創意農業是荷蘭創意農業的典范,其強調發展高度集約化的高新技術產品,集約生產蔬菜、花卉等農產品,人均農產品出口創匯居世界前列。另外,荷蘭的田園景觀也是創意農業的一大特色,并將農田藝術與農村景觀、農業生產相結合,建立起富有荷蘭特色的民俗村莊,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去體驗荷蘭風情、荷蘭傳統。荷蘭農田藝術應用的主要載體是春季花海,即五顏六色的花田景觀,點綴有風車、農莊、小城堡等,注重觀賞價值。其中,以庫肯霍夫公園最為著名。庫肯霍夫公園位于阿姆斯特丹的利瑟小鎮,原本是雅各布伯爵夫人的狩獵場地,1830年聘請景觀園藝家設計了以英式風格為主的公園藍圖。1949年,利瑟小鎮的花農將庫肯霍夫開發成花園。1950年,庫肯霍夫公園正式開放,客流量達到23.6萬人次。截至2018年,庫肯霍夫公園占地32hm2,各種花卉(郁金香、風信子、百合花)達600萬株。作為世界排名前列的郁金香公園,自開園以來接待游客超過5000萬人次[13],無論種類、數量、質量以及空間布局方面,都體現了農田藝術的美觀性和專業性。2.2英國。英國是農業旅游發展較為迅速的國家,屬于旅游環保型的創意農業,該類型的創意農業不僅能夠開發農業旅游資源,而且在保護農業旅游資源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功。英國的農業旅游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此時英國城市人口的已經達到70%,為農業旅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開始,英國農業及畜牧業旅游成為當時較為流行的消遣方式,農業經營者在發展農業旅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將環保和藝術創意融合到旅游項目中,使游客在游覽田園風光的同時體驗民族文化[14]。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的鄉村旅游休閑方式之后在英國得到迅速發展。例如,1992年英國的農業旅游景點達到186個,葡萄園和鄉村公園達到290個,幾乎占人造景點的1/10;20世紀90年代中期有1/4的農場開展了鄉村旅游業務,促進了農業休閑旅游在英國的發展;進入21世紀,為了應對產業革命帶來的環境污染,英國成立新的環境、食品與鄉村事務部,每年投入5億英鎊(1英鎊約合9.11元人民幣,2020)來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生態景觀,吸引了大量游客。英國農田藝術應用的主要載體是麥田怪圈,注重圖案價值。從17世紀開始,麥田怪圈悄然出現。其發生在6~8月作物成熟時,就好像田地變成了一幅大畫布,上面呈現出很多奇怪的圖案。17~19世紀的較早時期麥田怪圈不排除是自然形成,但20世紀的較晚時期麥田怪圈多數是人為形成。1991年9月,英國人道格•鮑爾和戴維•車利宣布,從1978—1991年的麥田怪圈都是他們的設計作品。進入21世紀,由于3D技術的成熟,英國麥田作畫藝術應用更加廣泛,基于農田藝術的鄉村旅游產業系統得以形成。2.3法國。法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農業產量和產值均排在歐洲首位。法國的創意農業屬于環保生態型,以大型農場為主,逐漸減少或關閉小型農場。法國巴黎的城市化水平較高,但農業也同樣發達,是法國玉米、水果、蔬菜和鮮花的主要產地。巴黎的創意農業的農產品供給功能不突出,主要突出的是農業生態功能,逐漸成為城市人口休閑放松的場所[15]。大型創意農業園將工廠等污染地區與居民區分開,不僅優化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而且成為城市居民日常休閑的好去處,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法國開始加強對農業的重視,推進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小農經濟逐漸解體。1955年以后,為了消除農村“空心化”現象,法國政府提供資金修建農村基礎設施,提倡到農村去的政策;2000—2006年,法國政府花費5300萬歐元支持鄉村公路的建設。這些都為法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法國鄉村旅游業的不斷壯大,為創意農業的發展帶來契機、上升空間及正向動力。法國農田藝術應用的主要載體是普羅旺斯的薰衣草,既注重觀賞價值,又注重體驗價值。普羅旺斯地區薰衣草花田一年四季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觀。冬天,薰衣草在收成切割后只剩下短而整齊的枯莖,覆蓋著白雪;春天一到,薰衣草綠葉冒出;6月紫暈,漸漸地隨著夏天的艷陽愈來愈熱,薰衣草花也很快地轉變成迷人的深紫色,花農們夜以繼日地采割花朵,并蒸餾萃取液;直到9月底,所有的花田都已采收完成,薰衣草花田才得以喘口氣,吸收大自然的精華,為明年夏天的再一次盛開紫色花朵而做準備。薰衣草帶動了這一地區的美食橄欖醬、大蒜美乃滋、大蒜番茄面等,帶動了橄欖、大蒜、番茄產業的發展,更帶動了當地旅游經濟。普羅旺斯的花田藝術應用,是世界農田藝術的典范。2.4德國。德國創意農業發展較早,以社會生活功能型為主要特征,打破了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間隔,淡化了城鄉差距。在城市內建立各種綠色花園、觀光花園及自然生態區,城市周邊保留各種農業生態園區,既發展了農業產業,又保持了城市的綠化環境。但受地域、氣候等自然環境的限制,德國創意農業的類型比較單一,種植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受限嚴重。觀光農業在德國的創意農業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且注重休閑旅游與社會功能相結合,具體項目有休閑游、體驗游及特色游。其中,休閑游主要依賴自然環境發展旅游業,大型農場附近的農田經過藝術加工,使其更具觀賞性,能夠吸引大批游客在此觀光休閑[16];體驗游主要是讓游客參與到農場生產中,如擠牛奶、種花草、做面包和喂養家畜等活動,每個生產活動都會配有專業的解說,使游客增長見識;特色游主要是通過采摘游、叢林探險、劃船、垂釣等特色活動吸引游客參與。德國的城鎮化模式中,中小城鎮的數量較多,大城市相對較少,生態園和觀光園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各地區的經濟發展。20世紀60年代,德國進入經濟增長期,現代化程度空前提高,保護鄉村環境成了這一時代的主題。20世紀70年代,城市居民開始追求鄉村生活,發達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系統使環境優美的鄉村地區成為人們的首選。20世紀80年代,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村人口開始流失,村莊老齡化、“空心化”現象嚴重,政府開始規劃鄉村旅游業和鄉村景觀,吸引市民到鄉村休閑度假,提高鄉村生產力和活力。德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有450萬名德國居民選擇在農場度假。巨大的市場潛力,為德國創意農業帶來生機。德國農田藝術應用的主要載體是農田林網,是綜合價值的完美體現。德國農民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個德國農民可以養活144個人,這一數字是1980年的3倍。這與德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及正致力于發展更高水平的數字農業有關,農田建設錯落有致,林、路、水、網整齊有序,成為一道亮麗的農田景觀。2.5日本。日本的創意農業屬于多功能致富型。日本農業由于人多地少,形勢十分嚴峻。東京大學教授今村奈良臣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第六產業”的概念,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通過打破產業界限、實現三產深度融合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改變農業農村發展現狀。隨著時間的推移,“第六產業”逐步演化成現在的創意農業。日本創意農業的發展重點是設施加工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重點開發農業的環保、休閑、旅游及其示范功能,以高新技術和多功能性為基本特征,鼓勵每個村莊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創意農產品。由于日本地形因素和自身國情的影響,日本創意農業產業主要集中在東京、大阪、中京,主要發展集加工、休閑、觀光多功能一體的“綠島農業”,以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和綠化環境的需求[17]。日本的創意農業是在國家農業地域開發的政策下興起的。1998年,日本政府召開綜合國土規劃會議,明確了鄉村旅游的重要性。2000年,日本政府開始在北海道進行鄉村旅游的試點工作,實施多元化農業戰略。2006年,北海道的鄉村旅游收入達244億日元(100日元約合6.57元人民幣,2020),經濟貢獻率達7.3%,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積極性,促進了城鄉一體化。城鄉之間緊密相連的紐帶關系,進一步促進了日本創意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日本農田藝術應用的主要載體是稻田,主要體現的是觀賞價值。以日本青森縣田館舍村藝術稻田為例,一個2000多年水稻種植歷史的古村,1993年為振興農業利用不同顏色、品種的水稻在15000m2的田地上種出驚人的藝術作品,年游客量超過30萬人次,帶動了稻田藝術在日本各縣的蔓延。

3中國創意農業及農田藝術應用

在中國,創意農業概念最早由厲無畏和王慧敏提出的,其對創意農業的解釋為:創意農業是以農業特色和優勢重新構筑的多層次產業鏈,通過創意把農業的生產要素(農田、農業技術、農耕活動和農副產品)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良性互動體系,為鄉村的發展開辟新的道路,實現農村價值的最大化[18]。張一帆和王愛玲指出創意農業的本質是將創意融入農業生產過程中,從而創造出新的價值,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19]。章繼剛進一步說明,創意農業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農業產值,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體現創意,最終實現農民增產增收[20]。馮建國則認為創意農業是一種思維和手段,在現代化農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以文學和審美視角去設計和創造農業,才能使創意農業更好地發揮作用[21]。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精神文化的要求日漸提高,大眾化旅游模式呈爆發式增長,從最開始的觀光旅游到現在的休閑度假旅游,出游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城市高強度的生活壓力下,城市居民到鄉村旅游的人越來越多,2006年的“中國鄉村旅游年”更是掀起了一股鄉村旅游熱。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改革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普通單一的農家樂鄉村旅游已經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人們開始開發農村旅游的新形式[22]。創意農業應運而生,農業產業經過規劃設計,形成了集科普、觀光、旅游和養生為一體的集群式創意農業,這種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帶動了農村產業鏈的形成,對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減少城鄉二元差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農田藝術的應用始于21世紀初,與國外農田藝術應用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中國方塊字的廣泛應用。除此之外,許多大地藝術景觀爭相出現。以陜西省洋縣3D畫作為例,有“花開鹮鄉愛滿洋州”為主題的油菜花藝術景觀、“蔡倫像”稻田藝術景觀、“秦嶺四寶”稻田藝術景觀等圖案。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尤其是在廣東、江西、河南、山東、黑龍江等省份取得較大成績。建成的“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路相連”高標準農田,其本身就是極富觀賞價值的農田景觀,而在東北、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出現的大量田間畫作,如麥田或稻田里“中國夢”等巨幅標語、紅旗或徽章等圖案,將農田藝術應用表現得淋漓盡致。盡管中國農田藝術應用處在起步階段,但隨著到2022年全國確保建成10億畝(1畝=1/15hm2)高標準農田目標的臨近,以農田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創意農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4國際農田藝術應用對中國的啟示

中國創意農業通過近些年的持續發展,已初見成效,形成一批極具特色的創意農業典型。如云南哈尼族的梯田景觀、北京豐臺區的農業創意產業園,成都的琵琶、楊梅、葡萄采摘月活動等[23]。但相比國外運營模式成熟、產業體系完善及客流量穩定的有利形勢來說,中國創意農業還存在許多不足,如缺乏整體規劃、缺乏文化內涵、缺乏高科技的創意性人才等。因此,結合中國創意農業的發展現狀,借鑒國外融合農田藝術的創意農業發展經驗,本文提出4個方面的建議,力求使中國跟上國際創意農業發展的步伐,從而改善中國當前農村經濟活性。4.1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制度建設。中國創意農業起步較晚,制定的相關配套政策還不夠完善。國外創意農業結合了農業生產、農業旅游及農村生態,具有高度產業化的特點,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國的農業合作組織遍布農村,為農民提供從生產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培訓體系,完善的技術支持為家庭農場的壯大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不僅如此,部分農場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稅收優惠、人文景觀補貼等多種發展補貼。德國政府在保護農業旅游質量方面也做到了保質保量,其制定的農場住宿條件評級標準、鄉村旅游質量認證等體系是提高農業旅游服務質量的有力保障。中國必須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創意農業的發展,引導創意農業與旅游產業、文化產業、藝術產業深度融合,只有創造了適合創意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才能真正促進創意農業的發展。目前,在鄉村旅游建設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在籌集資金、業務推廣和申請項目過程中會遇到較大的困難,不能形成良好的產業鏈。因此,政府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工作,對創意農業的實施范圍和引入項目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創新農業產業鏈,提高創新農業產品的附加價值;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建立創意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來支持產業發展、產業技術創新等;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為創意農業的發展和多產業融合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加強鄉村旅游基礎建設,推動創意農業人才培養,建立創意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完善法律法規,為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提供知識產權和專利權方面的保護,打擊侵權行為,凈化旅游創新環境,引導農業農村相關部門、企業共同抵制侵權行為,維護行業健康快速發展[24]。4.2保證農業主體地位,借勢高標準農田建設。創意農業的主體是農業,任何類型的創意農業都不能脫離農業而存在,創意農業旅游是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將農田藝術的思想附著在農業生產上,雖然農業生產的方式因此做出一些改變,但農業生產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創意農業的產生使農業產值大幅提升,但究其原因,多種形式的創意農業都是農業生產衍生的附屬品,只有保證農業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創意農業得到長遠的發展,如果以破壞環境、犧牲農業資源換取一時的經濟利益,無異于殺雞取卵。從西方多個發達國家發展創意農業的經驗來看,政府主張發展的創意農業不僅增加了農業產值,而且提高了國際知名度,政府每年都會對農業環保投入專項資金,提高創意農業從業者和旅游觀光者的環保意識。發展創意農業旅游都在農業生產的允許范圍內,不會因為農業旅游的發展而破壞環境、減少種植面積,同時,農業產業也不能過度限制創意農業的發展進程,二者要達到相輔相成、互相依賴的狀態。另外,中國政府提出“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體現的正是“以農為本”的發展理念。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擴大發展“以農為本”的創意農業勢必會成為未來趨勢,還很有可能是一種以可持續為目標的發展捷徑。4.3增強整體藝術性,弘揚鄉村特色文化。按照藝術農田設計的基本方法,綜合評價生態效益、景觀效果和經濟效益,建立符合要求的藝術農田景觀。利用文化的輻射性、傳播性及高滲透性,結合當地特色文化,發揮創意整合農村生產生態資源,建立完善的產業系統,提高農業產業附加值,把農業、文化、產業及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是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要求。應大力發展各類創意農業形式,如農田景觀、花田景觀、農業節慶和農業主題公園等。其中,農田景觀和花田景觀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入適合當地種植的新作物、新花卉等,建立新的生態體系;農業節慶是將當地特有的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等融入主題慶典中,通過這一活動推動貿易、文化和旅游產業,是“農業搭臺、經濟唱戲、文化傳承”的一種新創意,這種形式的創意農業能夠融合吃、玩、賞、教等多項功能;農業主題公園可以將特定的農業主題經過設計加工,按照公園的經營理念,將農產品生產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起來,不僅能充分展示農耕文化,而且通過農業生產體驗和農業景觀觀光,能夠起到教育普及和休閑娛樂雙重作用。以藝術為指導的多形式鄉村發展路徑,尤其是藝術農田的規劃設計及應用,是未來中國鄉村振興“美學經濟”的一個新的發力點。4.4鼓勵和培養全民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創意農業的發展需要創新產品,走品牌化、專業化、特色化的路線,提高產品競爭力。產品的營銷和推廣是創意農業發展的關鍵,在營銷現有產品的狀況下,應提高創新力,創造新產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以當地農產品特色和旅游產品特點為基礎,建立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消費者的產品[25]。西方國家的創新意識較強,個性獨立,再加上西方國家鼓勵創新和冒險,對于發展創意農業這一新興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農村的發展相對落后,科技文化方面的人才缺失,創意和經營方面的人才更是寥寥無幾,因此,政府要加強農民的培訓,重視職業教育和創新教育,積極和地方農業科研院所、農林類高校合作,培養創意農業的帶頭人,加強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建設,吸引畢業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帶動農民發展創意農業,提高農民收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意農業體系,以市場為導向,創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當前,城鄉發展不平衡仍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創意農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各地政府應當及時重視,為盡早實現農村的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段韶華 單位: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