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工貿易產業承接與轉移論文

時間:2022-10-15 05:52:00

導語:我國加工貿易產業承接與轉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加工貿易產業承接與轉移論文

摘要:由于市場、政策和資源的變化,東部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成了一個重要的趨勢,那么,目前,對于這一趨勢,陜西是否有清晰的認識和準備?陜西政府如何結合本地區的資源環境特點,在政策安排和產業布局上進行合理的承接?針對陜西如何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加工貿易;承接;產業轉移

1陜西加工貿易的現狀及主要特點

(1)外商投資、私營企業加工貿易增速較快。外商投資、私營企業進出口總值達到8.7億美元,占全省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的半壁江山,達到了52.95%,首超國企占比,其中中外合資、私營企業進出口增速均超過50%,分別為95.44%和54.53%;

(2)重點企業進出口增速較快。全省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共9家,進出口總值11.53億美元,占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的70%,企業進出口增速最低在30%,最高達850%;

(3)對新興市場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較快。全年陜西省共計對82個國家(地區)開展了加工貿易,其中對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長最為明顯,達到了458.37%,其次為大洋洲,進出口增長為303.07%,非洲排第三位,增幅136.12%。

(4)在西部地區優勢明顯。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16.48億美元,在西部12省(區、市)位于第二位,比去年增加3.88億美元。國有企業在以航空零部件、汽車零部件、機械制造加工領域優勢明顯,處于加工貿易首要地位;私營企業利用陜西得天獨厚的果業自然資源優勢,在以濃縮蘋果汁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易方面取得突飛猛進發展;一批外商投資企業則依托我省的科教及電子產業優勢,在我省電子加工制造行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5)出口加工區產業聚集效應逐步顯現。自2004年出口加工區封關運行以來,已有32家企業入區,24家進入投產階段,2007年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億美元大關,達1.2億美元,同比增長286%。一批航空制造、機械制造、電子產品加工制造企業投入生產運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并且圍繞現有加工環節,開始向兩頭延伸。加之出口加工區拓展保稅物流功能的試點,當年實現保稅貨物進出口6000多萬美元,將成為拉動出口加工區新的增長點。

2陜西在承接東部地區加工貿易轉移上存在的問題

(1)加工貿易的規模小。加工貿易以中小型、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加工項目居多,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偏小,缺少完整的產業集群,產品更新換代跟不上國際市場的需求變化,造成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上不去。

(2)政策環境因素的制約。加工貿易管理的環節多,政府不同部門之間政策還存在不協調,因而影響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業應對國外市場變化的靈敏度。

(3)內陸地區運輸成本較大。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與國內主要產品市場相比較遠,物流成本比較高。由于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具有較高的運輸成本,在生產成本相同的前提下,從事加工貿易出口就獲利較少。

3陜西承接東部地區加工貿易的對策

3.1利用陜西優勢特色產業,承接東部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轉移

(1)資源優勢。我們的礦產、電力比較豐富,資源優勢明顯,煤、天然氣、水的供應,都有優勢。比如,陜西是南水北調的水源地。資源、能源的優勢,為工業生產和工業的再加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如果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原材料就不需要運輸。所以說我們有劣勢,也有優勢。

(2)科技優勢。利用陜西科研優勢,發展服務業的加工貿易。當前,軟件服務外包業務需求很大,歐、美、日都有大量軟件外包業務向我國轉移,承接軟件外包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且,承接這種業務受運輸條件、固定資產投資和土地資源條件的約束比較小,主要依靠一定的人力資本條件,而人力資本條件恰是我省的優勢所在。所以積極發展服務業的加工貿易,不僅是合理利用資源,發展陜西加工貿易的一個方向,也是在吸收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加工貿易的經驗基礎上的正確舉措。

(3)產業優勢。在工業門類方面,陜西有幾個支柱產業比較占優勢。一個是機械裝配制造業,如汽車零部件、機床、高壓輸變電、鼓風機等等。這些產業國有企業比較多,我們將重點扶持產能比較好的,比較容易做大做強的企業,同時發展非公企業為之配套,形成以國有企業為龍頭,民營企業為配套的產業鏈。第二個產業優勢是電子及連接器,這些產業中的很多企業,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產品出口到世界上許多地方。第三個產業優勢是能源化工。這是我們具有后發優勢的產業。比如說,我們的煤、油,是我們做強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產業鏈的最大優勢。

同時,陜西還有農產品方面的優勢。陜西的農產品主要在陜南,主要有茶葉、蠶絲、藥材等,這些將有利于綠色食品和中藥材的開發和加工。公務員之家

3.2圍繞產業轉移,為轉移企業創造發展條件

大力發展加工區和各產業園區,彌補內陸省份發展加工貿易的功能缺失。我們要進一步加快現有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同時把開發區建設、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使三者相互支撐、協調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孵化創業、資產置換等方式,使這些園區成為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聚集地。西安——咸陽都市圈將重點發展以軟件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航天航空產業、生物和新型醫藥產業及環保科技產業,將作為“十一五”期間承接制造業外包和服務業外包的載體;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加速聚集涉農產品加工和出口龍頭企業;寶雞高新區和寶雞城區重點發展新材料、先進制造及自動化等高新技術產業,提升電子、機械、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渭南市要發展化工、有色金屬、農副產品加工;銅川市發展能源、建材、有色產業。通過發展各類園區的作用,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形成產業聚集,使其成為擴大開放的重要基地。繼續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重要的物流園區和物流中心。

3.3制定引導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配套政策

實現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除了市場規律作用外,還需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推動。國家應該制定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加工貿易啟用相應的鼓勵政策,將有力地加強中西部地區對東部地區及境外資本及加工貿易產業的吸引,有效地實現產業結構的梯度擴散。為引導加工貿易產業由東部沿海地區向西部轉移,出臺優惠政策。對西部利用自然資源、人力優勢發展一些資源性產品的加工貿易有控制地鼓勵發展。設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扶持基金”,用于鼓勵沿海地區企業向西部的產業轉移,扶持西部地區優勢產業,尤其是對加工貿易產業鏈重要環節的企業給予支持。在出口退稅上,對東西部地區產品出口退稅目錄區別對待,對使用國產或地產原材料的加工貿易出口予以減免部分稅收。按照西部地區的地域,設立經濟圈范圍并賦予國家現有特殊功能的政策,如目前提出的“關中經濟圈”,應選擇某一市區享有保稅物流功能、保稅區等優惠政策,減少企業運行環節和成本。

參考文獻

[1]陳建軍.產業區域轉移與東擴西進戰略[M].北京:中華書局,2002.

[2]巴春生.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促進西部經濟發展[J].改革與戰略,2004,(7).

[3]任太增.比較優勢理論與梯級產業轉移[J].當代經濟研究,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