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00:30: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加工貿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加工貿易論文

加工貿易稅收制度分析論文

加工貿易稅收制度解析是流星畢業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而的,加工貿易稅收制度解析是篇高質量的論文,本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對您論文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加工貿易稅收制度解析為免費畢業論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用途。

[摘要]加工貿易稅收制度主要包括保稅制度、出口退(免)稅制度和征稅制度。加工貿易保稅制度有全額保稅、定額保稅和不予保稅之分。加工貿易出口退稅方法雖然因具體貿易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與一般貿易相比更有利于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加工貿易征稅制度則對不同貿易方式、不同來源料件、區內區外企業實行了區別的征稅待遇。

[關鍵詞]加工貿易保稅出口退稅稅收制度

一、加工貿易保稅制度

保稅制度是一種國際上通行的海關制度。我國加工貿易稅收實踐中,對于來料加工方式下,合同規定由外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輔料及包裝材料,海關全額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加工出口的成品免征出口環節增值稅、生產環節消費稅,包括免征工繳費的增值稅。但是,進料加工方式下,海關則區別情況對進出口貨物實行全額保稅、定額保稅或不予保稅。一般來說,保稅工廠、保稅集團、對口合同可予以全額保稅;其它經營進料加工的單位或加工生產企業,其進口的料、件應根據《進料加工進口料、件征免稅比例表》的規定,分別按85%或95%作為出口部分免稅,15%或5%作為不能出口部分照章征稅。如不能出口部分多于海關已征稅的比例,應照章補稅;少于已征稅比例而多出口的部分,經向海關提供確鑿單證,經主管海關審核無誤,準予向納稅地海關申請已納稅額返還。此外,對有違反海關規定行為的經營單位和加工生產企業,海關認為有必要時可對其進口料、件在進口時先予征稅,待其加工復出口后,再按實際消耗進口料、件數量予以已納稅額返還。

但是,若加工貿易進口貨物,無論來料加工或進料加工貿易方式下進口,只要進入出口加工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等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物流中心、保稅倉庫等特殊監管場所,均實行全額保稅。但是,基于歷史原因,我國多數加工貿易企業位于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等特殊監管區域之外,因此對于這些企業而言,進料加工進口貨物仍存在不完全保稅甚至不予保稅的可能。

查看全文

我國加工貿易發展試析論文

一、我國加工貿易的總體發展情況

1978年8月,廣東省簽訂了第一份毛紡織品來料加工協議,在珠海創辦了我國第一家加工貿易企業——珠海海鮮憲州毛紡廠,從此加工貿易在我國開始發展起來了。到2008年的30年間,加工貿易取得了很大發展,其中:加工貿易出口總額從1981年的11.31億美元擴展到2007年的6177億美元,增長546倍,從占我國出口總額的5%躍升到50%以上;加工貿易進口總額從1981年的15.04億美元擴展到2007年的3684億美元,增長245倍,從占我國進口總額的6.8%躍升到38.5%以上;2008年1-10月,加工貿易出口累計5709.1億美元,占同期出口總額47.5%,加工貿易進口累計3283.4億美元,占同期進口總額的33.3%。加工貿易已經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一種主要方式,它對擴大出口、促進就業和帶動地區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經過20多年的發展,加工貿易的方式和內容都有了許多新的變化。

二、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變化

(一)加工貿易方式。加工貿易可分為來料加工、進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料加工和來件裝配是一種盈利較小風險也較小的加工貿易方式,僅得到一點工繳費,而進料加工是一種盈利較大但風險也較大的加工貿易方式,必須自購料件、自銷產品、自負盈虧,因此要承擔價格風險和銷售風險。但是來料加工和來件裝配沒有所有權轉移,而進料加工擁有產品的所有權。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加工貿易以來料加工為主;20世紀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以進料加工為主。正是由于加工貿易從來料加工向進料加工的演變,使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從初級產品為主轉變為制成品貿易為主。20世紀末期到21世紀初,以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相對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及非關鍵的技術密集型環節為主,加工貿易不僅在吸收外商投資、擴大出口、增加就業和稅收方面,而且在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推動技術進步,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與合作中發揮了更大的影響力,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二)加工貿易區域結構。由于沿海的區位優勢,中國最初的加工貿易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占了加工貿易的97.5%,而中西部21個省區市只占加工貿易的2.5%。90年代中期以來,加工貿易在中西部也逐漸發展了起來。主要因為對外開放的政策向內陸地區推進,國家加強了對中西部產業的扶持力度,并給予了優惠的政策支持中西部經濟的發展。此外,西部地區具有發展加工貿易的特有的優勢,有充裕的自然資源和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中西部地區借助沿海沿邊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內陸轉移的趨勢,發展了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

(三)加工貿易出口商品結構。改革開放之初,我國主要以加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到80年代后期,由于以進料加工方式為主,因此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大;90年代中期以來,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迅速增長,2008年1-10月,機電產品出口額已達693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350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6%。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促進并帶動了高新技術在我國出口產品中的運用,大大提高了這些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探究論文

規劃加工貿易產業布局及結構調整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結合山東省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目標,對山東省加工貿易的空間布局做出規劃引導,注重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鼓勵各地市根據資源與產業發展優勢,明確功能定位與產業發展重點,促進形成各地市有序分工、相互協調的發展格局,克服功能交叉重疊和產業結構趨同。

東部地區要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和外經貿發展規劃,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電子家電、通訊設備、船舶、集裝箱、汽車等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提高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加工貿易中的比重,成為拉動全省加工貿易升級的主力。中部地區則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化工產業、食品產業、機械、新興材料。將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加工貿易項目向魯西北或內陸地區逐漸轉移。根據國家的加工貿易政策導向,引導“兩高一資”加工項目企業調整方向,引導其向更高產業層次發展,擺脫被動。

(二)將加工貿易與招商引資緊密結合

改進和提高招商引資的操作方式和層次,建立專門的引進外資機構,跟蹤國際行業技術和領軍企業的最新動向,瞄準有代表性的跨國公司,充分發揮山東地域的品牌效應與地域優勢,多渠道主動招商。明確招商引資的指導方向。提高加工項目投資門檻,對于增值率低于目前平均增值率的新項目限制進入,分行業規定新進入項目增值率的最低限,確定國內采購的最低比率,推動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對于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資金、技術密集的加工貿易項目和“關聯配套”型加工貿易項目,要通過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大力引進;不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兩高一資”加工項目堅決禁入。

查看全文

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優化戰略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產業升級

[論文摘要]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地位突出、影響廣泛,因此對加工貿易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研究意義深遠,但加工貿易的發展不能一蹴而就。總之,從中國加工貿易的現狀、從國際化背景到中國的自身條件和需求、從己經取得的成就到存在的制約因素等多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分析,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對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趨勢進行分析并在多方面提出建議。

一、引言

我國的加工貿易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而發展的,我國的加工貿易1978年起步,從無由有,從小到大,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著。加工貿易已經占據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在中國日益成為“世界工廠”大背景下,必須借鑒世界其它國家加工貿易的先進經驗,并聯系中國的實際,從戰略的角度來思考和改革我國的加工貿易。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繼續發展加工貿易,著力吸引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我國,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為加工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明確了方向,也標志著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開始。

二、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原因

加工貿易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分工的一種重要方式。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加工貿易己成為我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方式之一,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但加工貿易的發展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新一輪全球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和產業轉移呈現新的特點,中國的加工貿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因此,我國加工貿易迫切需要轉型升級,以實現平穩發展。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對策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集群發展自主創新

論文內容摘要:加工貿易作為最主要的貿易方式,其轉型升級對于推動山東省外貿出口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穩步升級意義重大。在新一輪全球國際分工與產業轉移的背景下,以及在山東省逐漸喪失勞動力成本優勢、資源趨于短缺的情況下,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系統研究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路徑、對策是實施轉型升級的前提和理論基礎。

山東省外貿增長存在粗放型特點,貿易量的提高與質的提升并沒有同步而行,增長方式急需轉變。加工貿易作為最主要貿易方式,2007年的出口達47.1%,其轉型升級對于推動山東省外貿出口增長方式轉變及產業穩步升級有著重要意義。在新一輪全球國際分工與產業轉移的背景下,以及在山東省逐漸喪失勞動力成本優勢、資源趨于短缺的情況下,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本文在借鑒國外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山東省加工貿易發展的實際,系統地研究了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路徑與對策。

規劃加工貿易產業布局及結構調整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結合山東省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目標,對山東省加工貿易的空間布局做出規劃引導,注重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鼓勵各地市根據資源與產業發展優勢,明確功能定位與產業發展重點,促進形成各地市有序分工、相互協調的發展格局,克服功能交叉重疊和產業結構趨同。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對策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集群發展自主創新

論文內容摘要:加工貿易作為最主要的貿易方式,其轉型升級對于推動山東省外貿出口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穩步升級意義重大。在新一輪全球國際分工與產業轉移的背景下,以及在山東省逐漸喪失勞動力成本優勢、資源趨于短缺的情況下,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系統研究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路徑、對策是實施轉型升級的前提和理論基礎。

山東省外貿增長存在粗放型特點,貿易量的提高與質的提升并沒有同步而行,增長方式急需轉變。加工貿易作為最主要貿易方式,2007年的出口達47.1%,其轉型升級對于推動山東省外貿出口增長方式轉變及產業穩步升級有著重要意義。在新一輪全球國際分工與產業轉移的背景下,以及在山東省逐漸喪失勞動力成本優勢、資源趨于短缺的情況下,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本文在借鑒國外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山東省加工貿易發展的實際,系統地研究了山東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路徑與對策。

規劃加工貿易產業布局及結構調整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結合山東省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目標,對山東省加工貿易的空間布局做出規劃引導,注重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鼓勵各地市根據資源與產業發展優勢,明確功能定位與產業發展重點,促進形成各地市有序分工、相互協調的發展格局,克服功能交叉重疊和產業結構趨同。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商標侵權論文

論文內容:近年來,我國加工貿易發展迅速,然而隨著發達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有關知識產權的爭端也越來越多,其中商標糾紛尤為嚴重,侵權案件層出不窮。我國在商標權方面可謂厲經坎坷,遭遇頗多。本文從一實際案件出發,著重分析侵權責任的劃分,商標侵權的主要形式,商標侵權帶來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商標侵權。

論文關鍵詞:加工貿易知識產權商標侵權防范侵權

隨著發達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有關知識產權的爭端也越來越多,其中商標糾紛尤為嚴重。我國作為加工貿易大國,在商標權方面可謂遭遇頗多。僅2001年至2005年,國內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就查處涉外商標侵權案件1.8萬多件,在剛過去的2006年里,共查處商標侵權案件3.39萬件,其中涉外商標侵權案件7439件。本文從一實際案件出發,著重分析侵權責任的劃分,商標侵權帶來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商標侵權。

一、案例再現

浙江經協國際經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經協)于2004年1月至8月期間,在未向對方索取商標權屬證明情況下,擅自接受外商來樣定貨出口訂單,并委托寧波萬亞傳動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亞)加工生產標注“GATES”注冊商標標識的傳動帶27350根,非法經營額達260422元,侵犯了“GATES”商標所有權人美國蓋茨公司的合法權益。杭州市工商局責令浙江經協國際經貿有限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并處以390000元罰款。這一判決引發了人們對加工貿易中商標權保護問題的思考,侵犯商標權的后果是嚴重的,那么如何劃分委托方和加工方在侵權中的責任呢?

(一)、國內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加工方)的侵權責任劃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下簡稱商標法)第52條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標侵權行為強調的是“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這一法律要件。在上述案例中,美國蓋茨公司是“GATES”商標在中國的合法擁有者,受到中國《商標法》的保護。經協在未經蓋茨公司的許可下,就將“GATES”商標提供給萬亞進行加工生產,顯然侵犯了蓋茨公司的商標權。《商標法))第53條規定:有本法第52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于制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并可處以罰款。因此杭州市工商局責令經協停止侵權行為,并處以罰款。至于在對外加工貿易中完全以委托方的委托為依據行為的加工方,國內目前還沒有具體法規來規定其是否應該為這種完全被動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我們可以從《商標法》中分析一二。商標法第56條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在上述案例中,杭州市工商局未對萬亞做出處罰。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活動探究論文

內容摘要:臺灣地區、韓國加工裝配活動成功和智利、阿根廷成效差異的原因,在于發展戰略、政策環境、勞動力市場發育程度和外部環境差異等等;東亞由加工裝配活動成功向加工貿易活動轉變,而東南亞成效不佳的原因,在于后向聯系和技術溢出方面的差異;中國大陸的加工裝配活動是成功的,已在增加就業、增加國民收入和縮小收入差距、平衡國際收支和技術轉移方面發揮了積極功效,沿海地區加工裝配產業在比較優勢將消失的趨向下,向中部地區轉移這些產業并同時實現產業升級將是最優選擇。

要害詞:加工裝配活動,加工貿易,東亞,拉美

一、新問題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跨國公司出于全球配置生產資源以獲得更大利益的考慮,在東亞和美洲等地開展了大規模的加工貿易活動。跨國公司從全球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勞動力成本較低的經濟體所在地進行加工裝配,然后再銷往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生的“零售業革命”,零售業跨國公司通過從全球采購商品,將更多國家和地區吸引到了加工貿易活動中來。

發展中經濟體多是通過加工裝配活動參和由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化進程,而不是進行全面的貿易自由化革新。這是因為:第一,相對于自由貿易來說,加工裝配活動只將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力市場開放給外部資本,避免本地幼稚產業受到沖擊,降低了開放的經濟風險,是吸引外資到出口產業的次優選擇。第二,加工裝配活動提供了FDI(外商直接投資)進入發展中經濟體的通道。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相比,發展中經濟體的資本資源相對短缺,通過建立出口加工區就可以吸引大量的FDI進入勞動密集型加工出口產業,優化了資源結構。第三,和所有領域答應外商投資相比,開展加工裝配活動有較小的國內政治風險。對原材料進口、加工裝配環節和加工產品出口實施的全程監管,能有效避免外資對民族工業和經濟的控制。因此,20世紀50年代日本、臺灣地區和韓國以及拉美的阿根廷、智利,70年代東南亞的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南亞保障程度很高的印度,乃至80年代的中國大陸等國家和地區都紛紛加入到加工裝配活動中來。

從事加工裝配活動的經濟體基本都是從進口替代戰略起步,而后轉向出口導向戰略的。其中的兩個現象應予非凡關注:第一,東亞的成功和拉美的失敗。1960年~1973年間,中國臺灣和韓國實際GDP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0.4%和8.9%,智利和阿根廷則僅有3.4%和3.1%,同期臺灣地區和韓國出口增長率分別為28.7%和42.3%,智利和阿根廷僅有7.4%和8.9%;在這一時期,臺灣地區和韓國的消費價格指數年均上升3.7%和12.7%,而智利和阿根廷的物價上升幅度則達到了42.9%和27.5%,即便在受兩次石油危機影響世界經濟發生滯脹和國際貿易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臺灣地區和韓國的出口增速仍達到了17.3%和20.5%(Lin,1988)。為什么資源相對貧乏的臺灣地區和韓國出口獲得了良好的增長,并因此產生了經濟增長和價格穩定的良性循環?而資源相對豐富的智利和阿根廷的表現卻大相徑庭,陷入了國際收支危機、慢性通貨膨脹及緩慢經濟增長的泥淖。第二,即便是在加工裝配活動比較成功的東亞,有的經濟體從加工裝配活動向加工貿易活動成功轉型,有的加工裝配活動逐漸萎縮,其中原因值得玩味。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也加入到了加工裝配活動中來,目前也發展到一個要害時期,先行者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是什么,是本文試圖回答的新問題。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轉型分析論文

1我國加工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

1.1微觀層面面臨的問題

(1)全球化的競爭壓力。

我國加工貿易產業整體競爭優勢仍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中低技術、成熟技術的工序上,加工制造檔次仍處于低端。在高科技產品市場的全球化趨勢下,企業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激烈。

(2)面臨產品生命周期的壓力。

在成品的市場,因為技術開發的速度極快,時尚的變化也很快,產品壽命周期也變化的很快,所謂利基產品,有時數年間就變成毛利率只剩幾個﹪之微利產品,而對企業經營產生極大之壓力。

查看全文

加工貿易分析論文

一、我國加工貿易概況

從1978年在我國廣東省的珠海縣出現了第一單加工貿易的外貿協議,30年過去了,加工貿易這個舞臺越來越大,據統計,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從1980年的16.7億美元增長到2008年的9860億美元,在對外貿易中比重從4.4%提高到45.4%,其生產模式從早期的簡單加工裝配發展到具有復雜的生產程序,包含有相當的科技含量的現代化生產活動;產品結構從早期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轉變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產業鏈從成品組裝向上游零部件和下游服務產業兩個方向延伸;地域分布從最初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擴展到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環渤海灣地區,而且正在向內陸地區擴展。

毋庸置疑,加工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加工貿易是我國貿易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國實施的是出口替代型貿易戰略,以出口的發展帶動貿易的發展,進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而加工貿易作為我國進出口的主要貿易方式,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更是無以替代的,據不完全統計,從1980到2001年間,加工貿易出口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9.4%,加工貿易進口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4.1%,其他貿易方式出口年均增長率為9.6%,其他貿易方式進口年均增長率為10.3%,而我國GDP的年均增長率也遠遠低于加工貿易;其次,加工貿易帶來了新產品、新技術,推動了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再次,加工貿易有利于就業的增加;最后,加工貿易有利于平衡我國國際收支。

二、當前經濟形勢對我國加工貿易的影響

2008年,世界經濟發展遭遇寒冰。先是由于高油價、高糧價造成的通貨膨脹阻礙著各國經濟發展,后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漸演變成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形勢急轉直下。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經濟滑坡,作為直接反映世界經濟發展狀況的對外貿易更是受到嚴重影響,各國對外貿易發展都不同程度的放緩甚至出現減退。

世界經濟發展在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世界經濟經歷了2003-2007年連續5年的快速增長,貨物、服務和生產要素的跨國界流動使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世界三大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了重創,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引發了金融市場動蕩,進一步降低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與發達國家的情況不同,發展中國家似乎已經成了此次金融危機中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但由于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各國都已成為世界經濟有機體的一部分,所以發展中國家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