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主義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05 09:58:00
導語:貿易保護主義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經濟全球化的背景及貿易保護主義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從經濟角度看,全球化被視為經濟活動在世界范圍內的相互依賴,特別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場,資本超越了國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動,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貿易顯得愈發重要,也越來越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為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利益,但是對外貿易這把雙刃劍在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在沖擊著國內的產業,這點對于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重要。因此,盡管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導自由貿易,但是國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實行著貿易保護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發達國家。
貿易保護最初源于重商主義,以本國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使各國競相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后來的凱恩斯的貿易保護學說、李斯特的幼稚工業保護理論,都為貿易保護提供了理論基礎。
從歷史上國際貿易政策演變的幾個階段不難看出,國家貿易政策的本質是保護性的。
1.重商主義,即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思想是當時保護主義的理論基礎。
2.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自由貿易政策占主導地位,但是同一時期后起的德國和美國,則在漢密爾頓和李斯特的保護貿易思想影響下,基于他們特定的對外競爭條件,主張運用貿易政策保護國內的幼稚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
3.超保護貿易政策,壟斷資本主義時期。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成為超保護貿易政策的催化劑。
4.貿易自由化,戰后世界貿易自由化傾向時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掀起了一股貿易自由化浪潮,但是戰后的貿易自由化傾向與自由競爭時期的貿易自由主義有所不同,并不強調全面的貿易自由,而是一種有保留的貿易自由,它并不完全排斥貿易保護政策。
5.新貿易保護主義,關貿總協定(GATT)條件下新保護主義時期。1973年的能源危機、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高失業率,給發達國家經濟以沉重的打擊,使各國貿易政策開始脫離過去自由放任的思潮,轉向以管理為主要手段的貿易保護主義,引發了全球性的保護貿易浪潮。
二、金融危機形式下新的貿易保護主義
2007年由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將恐慌與危機傳染到全球各國,導致全球經濟進入“嚴冬期”。隨著負面影響的不斷擴大、深化,全球范圍內的投資和貿易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不少國家和地區為加強對本國產業和市場的保護,采取了各種貿易保護措施限制進口。伴隨次貸危機的深化與擴展,各種貿易保護主義言論在全球范圍內蔓延,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再次出現。奧巴馬經濟刺激方案中的“購買美國貨”條款、英國首相布朗“把英國的工作留給英國勞工”的言論,都表明在發達國家經濟集體步入衰退之時,全球自由貿易可能面臨被貿易保護主義的陰霾所籠罩的危險。
在經濟衰退時期,各國傾向于貿易保護是歷史慣例。如印度尼西亞已宣布對至少五百項產品實施進口管制,要求進口產品必須申請特別許可,并須加稅。俄羅斯也要調高汽車、家禽和豬肉的關稅。法國則擬設立一項國家基金,防止本國企業被外國企業并購。美國一些保守派媒體和政客提出購物要買美國貨,在經濟危機中首先被裁的應是在美工作的外國人,全然不顧這些外籍員工同樣是納稅人,同樣為美國繳納了大量“救市所需稅款”這一事實。保守勢力要求,獲得逾1500億美元救市資金的銀行“要優先保證美國公民的工作”。
各國“自掃門前雪”,貿易保護愈演愈烈。經濟衰退是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根源。經濟衰退與貿易保護好像一對孿生兄弟。一國經濟衰退,其對本國貿易的保護必有抬頭,而當前的情況正激發了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
傳統的貿易保護主義,主要是通過提高關稅、影響他國貨幣匯等手段來設置進口壁壘,同時也會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談判等手段,積極地推動本國的出口,20世紀70年代以來興起的第三次保護貿易主義高潮,主要是通過非關稅限制的行政法律措施和對不盈利的工農業部門給予補貼,以達到限制進口、鼓勵出口、保護其已有市場的目的。自從這種政策興起之后,非關稅壁壘已經取代關稅壁壘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形式。
與以關稅壁壘為特征的傳統的貿易保護主義相比,新貿易保護主義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隱蔽性。和可以通過談判實行減讓的關稅措施相比,綠色和技術貿易壁壘很難通過外交努力或談判來弱化和消除,而且其具體形式復雜多變,花樣翻新,常以最新科技為支撐。
目前,在金融風暴肆虐全球的形式下,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主要體現為阻礙自由貿易在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比如阻礙美國簽訂新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另外還涉及到一些知識產權保護的爭端,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會表現為對中國的市場開放提出越來越多要求,相應的進一步開放金融等領域的市場,以此來釋放國內保護主義的壓力。還要注意一些隱性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其他理由來設置貿易壁壘。比如美國國會中就有人試圖依照碳排放標準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一些人以環保的名義支持這種措施,這就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主義。知識產權、碳排放和金融開放,就成為新形式下新保護主義的三副面具,需要引起各方的警惕。
三、金融危機催生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毒藥”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貿易保護主義與世界經濟增長減速、發達國家經濟步入衰退總是如影隨形。一旦發達經濟體經濟顯著放緩,國內就業壓力就會凸顯。為了取悅部分利益集團或轉移國內選民的注意力,發達國家政府總是將就業問題歸咎于外國商品擠占了本國市場份額,從而采取各種措施來提高進口商品成本,例如提高進口關稅、實施進口配額、訴諸反傾銷反補貼立法、指責外國政府操縱匯率并要求外國貨幣大幅升值等。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當地時間13日最終通過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這項計劃最終還是保留了雖有所軟化但仍帶有明顯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購買美國貨”條款。歷史經驗和經濟學常識表明,面對金融危機,貿易保護主義絕不是出路,而恰恰有可能成為一劑加劇世界經濟困境的“毒藥”,貿易保護主義只會加劇金融危機。
1929年3月,胡佛宣誓就任美國總統不久,美國表面的經濟繁榮背后隱藏的問題全面爆發。10月,紐約股市崩盤觸發金融危機,美國國會將其歸罪于國際貿易,胡佛總統于1930年簽署《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對兩萬多種進口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從而引發了全球貿易大戰,國際貿易因此幾近停頓。很多經濟史學家認為,世界經濟之所以陷入大蕭條長達10年之久,與美國在危機之初挑起的貿易戰有直接關系。此后,國際社會又耗費數十年,才逐步拆除了這一時期高筑的各種貿易壁壘。因此,《斯穆特-霍利關稅法》不僅沒有拯救美國,而且讓全球經濟陷入更深危機。
從歷史經驗看,貿易保護主義其實什么也保護不了。在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中,美國等國家采取保護主義措施引發貿易戰,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造成嚴重不利影響。信奉保護主義的人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四、貿易保護主義有弊無利,中國應如何應對
全球經濟下行的趨勢已成為必然,各國為消化過剩產能,拉動本國經濟,或通過采取提高關稅、限制配額等傳統貿易保護手段來設置有形壁壘,或通過知識產權、碳排放和金融開放等新貿易保護主義手段構建無形障礙,但這些措施不但無易于危機的解決,反而會進一步加劇危機,使全球經濟進一步惡化。
貿易保護法案并不是救命良藥,而是一劑可怕的毒藥,最可怕的是受傷的是整個世界:早在上世紀20年代末因美國股市暴跌引發全球金融危機,至今還令人記憶深刻,而同樣令人記憶深刻的是當時美國國會通過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法案,該法案大幅提高了超過2萬種外國商品的進口關稅,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引起了其他國家同樣的貿易保護報復,結果引發各國之間的貿易戰爭。面對危機,各國以鄰為壑,全球貿易額大幅縮減,加劇了世界經濟大蕭條,很快傷及當時最大的出口國——美國自身。全球貿易總額從1929年的360億美元縮減到1932年的120億美元,而美國的出口總額也從1929年的52億美元左右縮減到1932年的12億美元。這個當時在國會議員眼里可以幫助美國經濟走出困境的一劑良方妙藥成為后世學者認為的“最大的錯誤”。
事實證明,貿易保護主義還將對一些貧窮國家造成災難性影響,使目前的金融危機演變成一場人道主義危機。過去幾年,全球貿易持續增長,不少貧窮國家經濟逐步發展、民眾生活逐步改善。但隨著金融危機持續發展,不少貧窮國家再次陷入困境。
首先,貿易保護主義會損害一國未受保護產業部門及消費者利益。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世界已經形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統一大市場,在這個大市場中,各種要素得到了有效的配置,貿易壁壘的降低或取消加速了要素資源的流動、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發展,使全球消費者可以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所需的“國際化”商品。如果某國實行貿易保護,將直接或間接增加進口商成本,進口商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本國消費者,從而損害消費者利益。此外,保護措施使非保護產業的生產者為受保護產業生產者提供了強制性補貼,產生的收入轉移效應往往得不償失,還會造成利益分配的扭曲。
其次,貿易保護會造成出口國貿易及經濟急劇下降。如果在危機中某個國家(一般是貿易大國)率先實施嚴厲的貿易保護,會使向其出口的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額驟降。隨之產生的連鎖反應是,作為拉動出口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貿易的迅速萎縮會導致大量出口企業破產、倒閉,失業率大幅上升,從而拖累該國經濟快速滑坡。特別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將會受到更大的影響。
對中國而言,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只有積極參與博弈,埋頭苦練“內功”。對外,在現今的體制和規則下,該說的話要說,該打的官司要打,該采取的反措施要采取。商場如戰場,與狼共舞,就要有狼一樣的生存競爭意識。對內,要適應世界貿易的形勢和環境,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國家經濟內需拉動的比重。要著力提高產業的技術檔次,包括環保要求,掌握更多的自主核心技術。
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作出了積極努力,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包括確保國內金融體系穩定、增加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密切同其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和配合,等等。中國還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調整宏觀經濟政策,采取了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存貸款利率、減輕企業稅負等措施。最近,中國政府又出臺了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的措施,從2008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國將增加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同時增加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中國將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加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及時調整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必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也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場全球性的挑戰,而務實合作是戰勝危機的有效途徑。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國的命運已緊緊聯系在一起,只有加強合作,攜手努力,同舟共濟,才能有效應對危機。歷史經驗表明,越是危機關頭越要堅持開放與合作。貿易保護主義不僅會加大危機的嚴重程度,還會使危機持續更長時間。因此,各國要積極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推進多邊貿易體制健康發展,從而為世界經濟早日渡過難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嚴國輝.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黃晴.人民日報海外版.
[3]周世儉.財經,2009-02-10.
[4]明金維.新華國際時評,2009-2-14.
[5]李小年.文匯報,2009-2-16.
[6]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2008-11-22.
[7]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的重要講話.2008-11-15.
【摘要】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早已成為全球化背景下的熱點話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一些舊有措施的作用在逐漸削弱,但新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特別是在金融危機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對全球各國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機造成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原因及其弊端的基礎上,提出我國應采取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金融危機貿易保護主義
- 上一篇:農場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 下一篇:中美汽車貿易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