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國際貿易及其影響詮釋
時間:2022-05-11 12:05:00
導語:糧食國際貿易及其影響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將從中國糧食問題入手,對加入WTO中國糧食面臨的新的國際貿易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中國糧食問題的基本概況
目前,我國糧食消費結構主要是由口糧消費、飼料用糧、工業用糧和種子用糧等四部分組成。其中。種子用糧占整個糧食消費的比例很小,對糧食需求影響不大,而其余三部分的用量較大。
1.口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結構的改變,居民直接糧食消費數量逐年減少,1993年以后糧食消費量逐年下降,到2002年僅為2.2億噸。而同年糧食總產量為4.57億噸,直接消費僅占糧食總產量的49.1%,我國糧食消費已經呈現口糧消費與其他消費各占一半的局面。
2.飼料工業用糧
目前,全國工業飼料用糧總產量達到6800多萬噸,已躍居世界第二位。據專家測算,我國現代工業飼料中消耗的糧食比例約65%。按此比例計算,所消耗的糧食已高達4400萬噸以上。但是飼料用糧總的來說在糧食消費總量中占的比例較小,只有8.7%。
3.工業用糧
因為糧食價格低廉,釀造、制藥、米粉、味精和副食品等加工企業大量增加糧食的消耗量。發酵工業中味精、檸檬酸、酶制劑、酵母、淀粉糖等產量1980年為25.3萬噸,1998年為166.3萬噸,從1990年至1998年共增長了2.4倍。白酒行業每年生產白酒600萬噸,以每市斤白酒耗糧3市斤計算.就需要消耗糧食1800萬噸。工業用糧占糧食消費總量超過四成,為42.2%,在我國糧食消費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見我國幾年糧食消費增加主要是工業用糧增加所致。
二、WTO框架對中國糧食貿易的影響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未來農業發展政策將置于WTO的框架之下,農業管理部門必須減少對部分農產品市場的干預和保護。這對基礎脆弱的我國農業而言,在短期內無疑將遭遇較大的沖擊。我們如何按照WTO的基本框架,未雨綢繆,適時調整農業生產和貿易政策,以趨利避害就成為當務之急。
農產品貿易納入WTO管理后,各國以價格支持為主的傳統保護方式出現了重大調整。1996年美國制定了《聯邦農業發展與改革法》對以前的農業政策作了重大修改。7年內將逐步取消對農場主有關價格和收入支持方面的一切補貼;設立“生產靈活合同補貼”來代替原有價格支持補貼;取消農作物耕種面積;提高了政府貸款利率,取消農場主擁有的儲備計劃。歐共體則對原有的共同農業政策進行系統改革,通過降低農產品價格刺激消費并凍結一部分谷物耕種面積以控制生產,實施了保護和開發環境的農業保護政策等。
三、WTO框架下中國糧食政策選擇
(一)要把糧食作為貿易保護的重點
首先要盡可能地給糧食保留較高的關稅水平。如果糧食關稅要價太低,國內生產的糧食無法與國外糧食競爭,穩定國內糧食生產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其次,要主動地調整農產品進口關稅結構,建立合理的農產品關稅體系。目前我國農產品關稅稅率設置很不合理,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很大,但關稅很低,而許多小商品進口數量較少,關稅設置卻很高。在進入WTO的談判中.在關稅減讓和非關稅措施轉換時,我們應采取“放小保大”原則。再次,采取關稅配額政策,對配額內的糧食進口征收低關稅甚至于零關稅,對超過配額的糧食進口征收高關稅。
(二)加大對糧食市場宏觀調控力度
一是從主導市場出發,著重抓好糧食的吞吐工作,以省或中心集散地為單位,建立糧食儲備周轉機構,及時有效地發揮調控糧食市場的職能。二是加強倉儲設施建設,提高糧食吞吐能力和調控市場的余地。三是中央政府應作為行政領導者和法律中介人,強化糧食產區與銷區的權益責任,協調好產銷關系。四是注意調整糧食收購比例。五是各級政府應重視對廣大農戶的市場信息引導和生產科技服務,合理組織農業生產。
(三)加強糧食風險基金建設
目前,我國農業保險制度還不完善,農業保險水平還很低.農業保險運行遠遠不能適應WTO框架下農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農業宏觀政策要高度重視農業保險問題,把農業保險制度和體系建設列入政府農業宏觀政策的議事日程,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農業保險制度和體系,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農業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總結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重要商品。糧食安全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生問題。在國際市場糧價大幅上漲的背景下,通過加強糧食宏觀調控。中國糧食市場保持基本穩定。與此同時,中國糧食供求形勢和價格走勢更加復雜,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糧食宏觀調控,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各地政府必須抓緊時機,根據國家和本區域糧食流通規模,逐步建立和完善糧食倉儲設施,建立地方和農村糧食儲備,形成中央、地方和農村三個層次的儲備體系以滿足收購和緊急情況下糧食供應的需要。
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如果依賴外國必將受制于人,所以中國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基本解決糧食供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調劑國內糧食余缺和品種結構。搞好糧食進出口調控。根據我國糧食供求趨勢、產銷特點、資源狀況和國際市場情況,要重點保證口糧基本自給,個別品種適當調劑。注意進口市場的多元化,減少糧食對外地市場的依賴度。總之,中國糧食是個大問題,中國糧食的國際貿易政策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加入WTO后,中國應根據WTO的相關規則來調整糧食的貿易政策,以更好的適應國際潮流。
- 上一篇:日本乳業補貼對中國的借鑒詮釋
- 下一篇:風電行業國際貿易方式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