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新探索

時間:2022-02-18 08:53:25

導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新探索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新探索

一、項目式學習有利于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實施建議中強調,只有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在做中學……才能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以提升和發(fā)展。項目式學習在歷史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就是以某一貼近學生生活、可操作性強的歷史問題為項目或任務,將項目和教材內容結合起來,根據(jù)課標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設計教學目標,發(fā)揮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分小組合作,共同探究、解決歷史問題,并展示問題解決的成果(PPT、小論文、報告等)。通過歷史項目式學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實現(xiàn)深度學習,有利于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符合課程標準對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

二、項目式學習在歷史常規(guī)課堂中的開展展

綜合前人的理論、實踐研究以及筆者的教學實踐,總結出歷史學科項目式學習的四個步驟:項目確立、項目規(guī)劃、項目實施和項目評價。下面以部編版歷史八(下)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為例,來談項目式學習在歷史常規(guī)課堂中的開展與運用。(一)項目確立。項目式學習的開展,首先必須確立項目。筆者申請到了結合教材第二單元的項目《口述史中的深圳歷史變遷》,側重從口述史的角度來探究深圳歷史變遷。項目的確立必須貼合學生生活,是學生感興趣或熱切需要解決的真實問題。確立項目時需判斷,該項目是否涵蓋學科核心知識、緊扣教材知識結構,判斷項目在今后實施過程中是否體現(xiàn)歷史學科的特點、方法,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還需判斷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難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否相符。(二)項目規(guī)劃。項目確立后,教師需要將項目的實施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問題探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困難、知識支撐、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能力,做出切實可行的項目規(guī)劃。1、項目拆解:確立項目的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及內容問題[2]。首先,基本問題即項目本身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以此構建項目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符合八(下)現(xiàn)代史“口述史中的深圳歷史變遷”項目的基本問題包括:(1)建國后,深圳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的史實表現(xiàn)有哪些?(2)深圳不同階段的歷史特征是什么?(3)造成深圳不同階段歷史特征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可以吸取哪些經(jīng)驗教訓?其次,單元問題與項目學習和教學單元直接相關,需結合教學目標和本單元知識體系來確立,單元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整體問題的解決。第二單元問題如下:(1)什么是社會主義制度?(2)社會主義制度是如何建立起來的?(3)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有哪些成就和挫折?(4)探究中國現(xiàn)代史(1949-1976)的階段特征。最后,內容問題是單元問題下面的具體問題,基于史實便可以回答得清楚,內容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單元問題的解決。比如“什么是”?“期間取得了哪些成就”?等等。問題的逐步拆解,形成了從宏觀到微觀的“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基本問題”三層問題和知識體系。問題拆解和解決的過程,就是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完成學案的過程。2、規(guī)劃課時安排,不斷優(yōu)化。做出本單元的教學設計,統(tǒng)籌每個課時和課后的具體安排,給予學生完成項目、解決問題的具體指導,完善評價體系。教材上第二單元包括3個課時的內容,預計2周4個課時完成,規(guī)劃詳見下表。課時規(guī)劃后,需反復檢查,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設計。(三)項目實施。按項目規(guī)劃實施項目,過程中務必及時跟進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遇到問題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以課時1的安排調整為例,原本是先完成知識梳理的學案再做通史思維導圖。但完成學案時便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預習不到位,從教材中提取歷史信息的內容較少,加上初中生認知水平和抽象能力相對較低,單元整合遇到一定困難。而通史思維導圖卻能夠按年份索驥,于是調整為先做通史思維導圖,使學生建構時空觀念后,再根據(jù)學案梳理知識框架、解決單元問題。其中第一、二個單元問題梳理如下。(四)項目評價。項目評價體系包括項目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以及教學實踐評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對小組合作過程和成果展示的點評、小組互評和學生自我評價都屬于過程性評價。比如課時2的PPT宣講是學生比較喜歡,也感到比較困難的環(huán)節(jié),需要及時點評,提供改進指導。在課時3宣講完成后,根據(jù)小組互評結果評選最佳小組,并請他們分享經(jīng)驗。過程性評價要及時才能有效,以鼓勵為主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克服困難、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動性。結果性評價包括對小組PPT、作業(yè)和單元測試的評價,這是落實教學效果的必要體現(xiàn)。從作業(yè)和測試情況來看,歷史項目式學習在整體知識上效果并不比常規(guī)教學效果差,而且部分小組合作探究的問題實現(xiàn)了自主的深度學習。比如八2班第8小組,八3班第7小組和化運動,采訪了自己的爺爺或姥姥,獲得了一手口述史資料,深入地剖析了事件的背景、表現(xiàn)、原因、影響和經(jīng)驗教訓,得到同學們的高度認可。最后,利用網(wǎng)絡手段“問卷星”開展了對本次歷史項目式學習的調查問卷。筆者所開展教學實踐的八年級學生共150人,參與調查人數(shù)132人,有效性較高。問卷側重從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深圳歷史進入歷史課堂、項目式學習的接受度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報告顯示,約66%的學生比較或非常希望課堂引入深圳歷史,說明項目的確立比較成功,從教材外部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會受歡迎。調查也顯示課時3探究1949-1976年階段特征(知識點總結)是多數(shù)人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其次喜歡在教師指導下梳理學案。可見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學生對學習認可度的主要標準。教學活動要扎根于教材,切實有效地鞏固學生基礎、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但是超過一半的學生只能接受偶爾一兩次開展項目式教學,可能與約60%的學生認為學生制作和講解PPT較少幫助他們掌握知識有關。所有數(shù)據(jù)都可以用來改進今后的歷史教學。

三、開展歷史項目式學習的前景

項目式學習契合了新課改的理念,鼓勵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綜合性學習,鼓勵學生在做中學,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能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歷史教學中前景遠大。在中學歷史中開展項目式學習,不僅限于常規(guī)教學,還可以開展校園活動,建設校園歷史文化等。1.設定某個項目開展校本課程,比如開發(fā)鄉(xiāng)土史的校本課程;2.就某個主題以寫小論文或小故事比賽的方式來作為日常教學的有效補充,比如為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yǎng),自選一個小的切入口來論述深圳的改革開放;3.開展以解決歷史問題為核心的跨學科綜合性學習,結合語文、地理、道德與法治等學科來設計項目式學習,探究學生周邊或感興趣的歷史問題;4.課后參觀博物館和紀念館的項目,旨在加強學生的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制作PPT或手抄報,并分享參觀感悟;5.開展文史類知識競賽,拓展學生認知視野,培養(yǎng)愛護文化遺產等家國情懷;6.建設校園歷史文化長廊,既是有效的課程資源補充,也從校園文化的角度為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項目式學習關鍵在于以項目的形式開展教學,項目的實施即問題解決或成果實現(xiàn)的過程,在中學歷史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與多樣性,是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方式。

【注釋】

[1][2]侯肖,胡久華:《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以化學教學為例》,《教育學報》2016年第8期。

作者:付華敏 單位:深圳明德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