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2-18 08:56:02

導語: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

文學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這句話表明了文學創作是取材于生活的。歷史知識何嘗不是來源于生活呢?比如,倉頡發明的文字,讓我們可以交談;燧人氏發明了火,讓我們不再害怕黑暗;神農發現了草藥,讓人們可以抵抗基本的疾病等,這些都是歷史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基于此,歷史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給學生傳達信息、教授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理解知識,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本文以初中歷史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為出發點,對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一、初中歷史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興趣,啟發智慧。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待提高,而歷史課程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學科,這些學科特點也是使學生提不起歷史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那么,歷史教師該如何解決這一教學難題呢?調查顯示,初中生對自己比較熟悉的事物有著較強的興趣和好奇心,所以,生活化教學應該是他們很喜歡也很容易接受的一種教育形式。例如,在教學《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法把教材中有關“清初加強邊疆地區管轄,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所采取的措施”的知識講述出來,并讓學生說一說“對邊疆地區管轄的認識”。在引導學生將當今的邊疆管轄、鞏固與教學內容進行聯系的同時,筆者還運用了一些能夠引起學生共鳴、啟發他們智慧的語言,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二)有利于提升能力,拓寬視野。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只是課本和教師,他們從課本和教師那里學得的知識都是間接的,事實上,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直接獲取知識,而且會對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愉悅學生身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開展“讓我們共同來感受歷史”活動時,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按照衣、食、住、行這四個人類的社會生活方面分組查找相關的文字、圖片、實物資料;然后帶領學生到商場中心,讓他們感受一下當前人們的生活方式。通過實踐教學及親身體驗,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并促使他們對教材內容產生更濃厚的探究興趣。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法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生活化教學理念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體驗。由于歷史知識距當前時代較為久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那么,通過什么方法能讓初中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呢?筆者認為,歷史教師可以以日常生活中學生常見的事物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性[2]。例如,在教學《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帶學生參觀博物館中的科技藝術品,通過觀察博物館中所呈現的科學技術、建筑造型等,再引導學生體會明朝時期人們的思想與文化,并鼓勵學生充分把自己的觀察和感悟寫成日記或者觀后感。通過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視角來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常態,進而使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二)創設生活化的微課教學。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課前預習只是為了讓學生提前熟悉課本內容,但教師并不注重學生的預習效果,也很少通過課前提問檢驗學生是否真正完成了預習任務,這就致使學生的預習只是形式化地應付教師,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生活化的微課教學要求學生“明確課前任務”,這與傳統的課前預習有很大的不同,使學生的預習目的更明確,而且預習任務更具趣味性,有助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例如,教學《兩漢的科技與文化》中“科技”這一部分內容時,為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預習的能力,也為了加強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理解,在預習環節,筆者借助微課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其也是一把雙刃劍”等基本知識點進行了簡單介紹。同時,筆者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探究一些在生活中看到的且賦有科技元素的情景,讓他們回顧“科技造福人類”的案例(如計算機、無人機),分析其有益的幫助;再回顧一些“科技帶來災難”的案例(如千年蟲、核戰爭),分析其不利的影響。最后,在這些案例的基礎上,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合理運用科學技術的微視頻,如“科技的兩面性”等,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科學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體現。這樣生動、直觀的視頻展示,不僅實現了生活中微課式的情景創設,還減少了學生預習的無目的性和散漫性。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將學生聽課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課前預習與生活化的微課教學方式結合起來,進而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高。(三)創設生活化的熱點聯系。要想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不能把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要引導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把目光投向生活和社會,實現教學內容與知識的延伸,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難點學習內容。例如,在教學“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我國當前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相結合,并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亞歐的東、西方商貿通道的總稱,是指中國絲綢西運羅馬的交通道路;而如今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立式復合,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這樣既有課本知識又有社會熱點的全面學習,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難點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進而促進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合理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理念給學生和課堂帶來的有利影響,并合理利用,以打造和構建高效的初中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王賀強.淺論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歷史課堂更精彩[J].中國校外教育,2018(07):139+142.

[2]葉琳.生活的歷史鮮活的課堂——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111.

作者:張煒 單位:福建省浦城縣忠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