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發散式教學策略研究
時間:2022-01-16 09:38:07
導語:高中歷史發散式教學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重視歷史教學中求異精神的培養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的是學生的歸納精神與技巧,要求學生可以記憶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起因等內容,這些都屬于求同教育,而到了高中歷史教學階段,教師重視的是學生史觀的形成與培養,這就意味著學生必須在史觀體系框架內對某個歷史事件進行多角度思考并表達自身觀點,這就要求學生要能夠從歷史教材中挖掘教材的深刻內涵,對歷史事件進行更為客觀全面地分析,教師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的就要重視對學生的求異精神培養。這種求異精神正是發散式教學的體現方式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值得探討與發揮的研究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歷史思維的拓展與發散,并進行歷史問題的剖析與話題引入。這中間學生常常可以提出與歷史教材觀點相左的意見或認知,教師在面對學生這些認知時要對此進行分析與了解,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認知這些觀點,看看學生是否從史觀角度對此進行分析與客觀了解,如果是合乎邏輯的推理認知教師就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認可,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獲得一定的成績感。例如:在教學“鴉片戰爭”這一歷史事件的教學時,我就以此作為教學素材為學生進行了求異思維的教學,在這中間學生提出了鴉片戰爭對清帝國統治的打擊作用,客觀上支持了后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展,這就屬于史觀教學下的發散式思維學習,這種不同角度的教學與學習可以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長足地培養提升。
二、重視教學過程中的情景建設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不論教學階段與年級,教師都對學生的歷史基本觀念與基本認知十分重視,這是由于歷史教學是整體的、延續的,學生必須要對歷史這一學科有著整體上的抽象認識,這也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對情景建設問題十分重視。而當教師將發散性思維問題引入到歷史教學中,這種背景式的教學資源就成了教師對學生開展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歷史情景建設來引入歷史問題的思考與探究。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具有極強的形象性思維,這也意味著學生被引入到情景教學下歷史學習中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得到極大地發展,學生就可以獲取到與以往不同的教學信息,將自身融入到歷史事件之中,從而變換不同的角度進行問題思考。例如:在教學“辛亥革命”這一歷史事件時,我就為學生進行了情境建設教學,我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了相關記錄片的演示,通過這些與歷史書上不相同的演繹方式使學生在了解辛亥革命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思考。這些思考問題應當包含多種史觀,即全球史觀、革命史觀等,這種多角度的學習方式可以為學生創立良好的發散思維環境,使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探究更為投入,形成史觀學習理念。
三、重視歷史教學中知識體系的構建
高中歷史教學階段教師想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發散思維訓練,就要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構建,同時這也是學生形成相應思維的學習基礎。對于歷史學習而言,學生的知識體系是極為重要的學習與發展素材,它不僅包括學生對歷史事件本身的了解與掌握,更包含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態度和史觀學習法的掌握。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發現了史觀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卻忽略了發散性思維與歷史史觀間的相關關系。這就要求歷史教師為了達成多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學的目的,就要從學生歷史的歷史學習基礎出發,幫助學生對自身的歷史學習儲備進行整理學習,這一整理應當是建立在多元史觀的知識架構之下的,使歷史知識成為學生的學習模塊,隨用隨取,這將極大地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建立與完善,推進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教學不僅可以滿足學生自我發展需要,更是可以有效地推進學生整體史觀的建立與完善,這也有助于學生理清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從而在這一基礎上對歷史知識形成新的聯想與認知。這將極大地促進學生歷史知識的內化與總結,發揮學生掌握發散性思維的積極作用與價值,并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價值。
【參考文獻】
[1]丁飛.如何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以高中歷史學科為例談“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3(3).
[2]劉婷.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運用中的探討——以《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90-90.
作者:張小峰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第二中學
- 上一篇:多媒體在初中歷史的作用
- 下一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優化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