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導學案設計研究

時間:2022-11-03 03:06:23

導語:高中歷史導學案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導學案設計研究

摘要:新課改背景之下,如何用好統編高中歷史新教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呢?課前有效的導學案設計無疑是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之一。什么樣的導學案才是有效的導學案呢?這就要求導學案的設計要體現開放性,要能鍛煉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思維。

關鍵詞:高中歷史;導學案設計;自主學習

在學校一年一度的教學科研月期間,我代表歷史組做了一節骨干教師展示課。當時我選擇的題目是高一統編教材的第20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鑒于本節課線索頭緒多、知識龐雜的特點,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了導學案,一方面幫助學生進行預習,另一方面也幫助教師把握學情,以提高課堂效率。在最后的展示課上,我自認為課堂節奏把握得很好,在下課前完成了所有預設的教學任務,學生互動積極,課堂氣氛活躍。自我感覺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在課后的評課環節,校長問了我一個問題:“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這一部分,導學案中你為什么要設計那樣的表格呢?此時的我,還沉醉于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中,所以,脫口而出:“為了引領學生進行預習,為了提高上課效率。”校長追問道:“那你為什么在表格中要設計‘北洋軍閥專制獨裁的表現’和‘革命黨鞏固民主共和的措施’兩欄呢?(如下圖所示)為什么不讓學生自己去梳理政治特征呢?”北洋軍閥專制獨裁的表現革命黨鞏固民主共和的措施這個問題令我陷入了沉思,剛才的沾沾自喜蕩然無存。是呀,我為什么要如此設計導學案呢?我的初衷是以這樣的表格引領學生去讀書,這樣在課前他們就能通過預習把握本節課的知識結構,教師課上只需要強調重點以及學生不理解的難點,這樣就能應對部編版新教材知識體量大的特點。為什么不去掉這兩欄的標題,讓學生自己去梳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特征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敢放手,我擔心學生不能準確完整地按照教師的思路去整理知識,我擔心課上需要更多的時間與學生探討“何為政治特征?”我擔心一節課完成不了既定的教學任務……進一步反思其中的原因,我僅是站在教師教的立場來設計這節課,依然走在教師主導教學的老路上,沒能真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長此以往的話,教師一味地趕進度,不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僅是“照書填空”式的學習,他們的學科思維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提升呢?此種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如何能符合新課改下的育人理念和要求呢?那教師是不是就有誤人子弟之嫌呢?反思至此,我為我最初的沾沾自喜而感到慚愧!

為了更好地把握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方向,我重新學習了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其中明確指出:“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在課程實施上,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機制,將教、學、評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如何將以上課改精神真正落到實處呢?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對這次公開課的反思,我在教學實踐中開始了新的探索。如在《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2課的課前導學案設計中,關于第二子目“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我做了如下設計:“用表格或思維導圖等方式梳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主要內容及新的革命道路開辟的主要過程”。說實話,對于這樣相對開放的設計,我心里是沒底的,我心里是有很多問號的:學生能梳理出來嗎?他們會不會畏難而退呢?會不會起不到很好的預習效果呢?當我看到學生做的導學案時我才發現我的這些顧慮都是多余的。我沒有想到學生完成得如此認真,雖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他們能夠按照教師給出的要求,依據教材,對課本的相關材料和內容進行整合,并以條理化的多種形式呈現。這個整理的過程,就鍛煉了學生分析材料,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學科能力。這與之前“照書填空”式的導學案比,明顯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我看完學生第22課的導學案后,有一個樸素的想法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那就是:教師要敢于放手,教師越相信學生,學生會越優秀!這次的教學探索,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使我認識到導學案的設計,不僅僅是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前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的工具,更是提高學生學科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媒介。如何才能設計出有效的教學設計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首先,教師應明確導學案設計的初衷,是為了學生的“學”而不是為了教師的“教”。夸美紐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學論》中提出:“教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教師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而導學案的使用恰恰是為了摸索“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路子。從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層面來看,建構主義理論的代表皮亞杰和維果斯基都強調:“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之下,憑借他人的幫助(教師和伙伴),利用一定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而取得。”這就意味著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取決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去建構知識的能力,而不是依靠教師的講解和背誦。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也認為教師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通過幫助可能發展的水平二者之間的差別。教師應積極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促進發展學區。學案導學恰恰是以“學案”為媒介,增強“教”與“學”的聯系,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最大化。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設計,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切不可由教師“越俎代庖”。

其次,教師應明確導學案設計的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而不僅僅是知識的整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指出:“在廣闊的學科領域,高考關注各學科中的主干內容,關注學習者在未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所必須具備、不可或缺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因此,高考要求學生對基礎部分內容的掌握必須扎實牢靠。高考試卷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礎性試題引導學生打牢知識基礎。”“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是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所必須具備的、支撐學習者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知識和能力,是培育核心價值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是發展學科素養的重要支撐和前提。”由此可見,在導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是應該關注基礎知識的結構化梳理的,但這不能成為導學案的全部。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筆者在最初設計高一統編教材第20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導學案時,只關注到了知識層面的梳理,所以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這一部分設計了如上導學案,其實以表格的形式對零散的歷史知識進行梳理,這是一種可取的導學案形式,但在設計表格時,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導學案問題的設置應有啟發性,應有助于學生學科能力和素養的提升。如上述第20課關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這一部分,可以修改為:概述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特征這樣,學生就能圍繞著該問題,閱讀教材,依據教材,分別梳理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專制獨裁的史實和革命黨人針對北洋軍閥的專制獨裁而采取的維護民主共和的措施,最終概括出“專制獨裁”和“維護民主共和”等政治特征。這樣,學生不僅梳理了知識,更鍛煉了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學科思維和歷史解釋的學科核心素養,此外,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歸納概括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對導學案設計目標的定位至關重要。最后,教師應明確導學案設計的形式是多樣的,而不是單一的導學案的設計,是教師對學生課前自學的一種方向性引導,既為了了解學情,更為了彌補課上時間的局限,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所以,采用何種導學案形式,應根據課的內容和課型而定,切不可固守一種模式。

如面對上述知識體量大,內容龐雜的第20課,導學案可以選用以上表格設計的形式,以便于學生課前梳理歷史知識,理解歷史概念,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如面對與初中知識銜接比較密切,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內容,導學案可以采用前測題的形式,從而了解學情,便于教師確定本節課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如《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在課前教師設計了關于本課內容的前測試題,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了大數據分析,從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得分率較低的題目表明對第一子目“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的相關內容理解存在困難,基于此學情,教師將本部分內容作為本課的難點,課上進行重點講解和探究。如面對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密切的內容,導學案的設計可以指導學生課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搜集與課堂學習相關的材料。如《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3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導學案設計時,要求學生分組,在課前每個小組通過網絡、新聞及中學生時事報刊等途徑搜集十件國際新聞大事以及威脅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材料,用于課堂教學的分享交流,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如面對復習課,導學案的設計應有助于學生對學過的內容進行梳理回顧,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為課上的深度復習奠定基礎。如在教學過程中,對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進行復習時,課前教師設計了如下導學案:以時間軸、思維導圖等形式梳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學生大多采用了時間軸的形式對學過的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梳理,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完成的導學案作業,把握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學習的情況,從而確定本節復習課的重難點,做到有的放矢。總之,在教學實踐中,要始終以學生的“學”為主,而不是以教師的“教”為主,教師要由原來的“包辦”教學轉變為“指導”教學,以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正如葉小兵教授所言:“開展教學要有學生意識”,因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僅靠教師講授學生就能具有的。因此,要轉變由教師直接灌輸知識和傳遞現成結論的教學方式,探尋學生真正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為特征的教學方式。”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習真正發生!才能為國家培育出適應時代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張彩鳳.歷史教學中運用“學案導學法”的實踐與反思[D].陜西師范大學,2018.

[3]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4]摘編自葉小兵教授講座講稿.

作者:周美閃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良鄉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