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中“懸念”教學法的應用

時間:2022-01-18 03:00:22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中“懸念”教學法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教學中“懸念”教學法的應用

摘要:合理地創設懸念不僅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活潑,而且對于學生的思維也是一種很好的激發。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懸念來豐富課堂教學。懸念可以設置在不同的教學環節內,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懸念的設置方式也可以有所變化。同時,教師要善于靈活地利用懸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這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也能夠讓知識教學的質量得到提高。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懸念;應用

懸念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能夠極大地發揮輔助功效。由于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主要以歷史故事和歷史事件居多,所以在展開這些內容的講授時教師若能靈活地穿插各種懸念,不僅能夠極大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會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進而讓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充滿濃厚的探究欲望。而這些都會成為知識教學的有效輔助,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吸收教學內容。

一、新課導入時設置懸念

懸念可以設置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首先,在新課導入時教師便可以靈活應用懸念教學法,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導入形式。如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介紹新課的相關背景和歷史故事的基本梗概,隨后可以進一步設置一些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并且通過對于學生思維的引導來啟發他們對于事件成因的思考與探究,這是非常典型的懸念設計的方式。這些懸念的設置,不僅很好地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而且學生也會在強烈想要解開這一懸念的驅動下更加投入到后續的知識學習中,這些都會很好地輔助課堂教學。如在學習《保衛太平天國的斗爭》時,教學伊始我向學生講道:“我們學習了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東征、西征使太平天國達到全盛時期,之后又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有資料證明:洪秀全從1853年3月進入天京到1864年6月身亡,十一年中從未邁出過宮城一步,只有一次是坐64人抬的大轎去看望生病的東王楊秀清。請問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學生對于這一懸念充滿了探究欲望,他們都很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通過這個懸念的設置,不僅很好地實現了新課導入,學生的思維也跟著活躍起來,在這樣的情境下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會得到顯著提升。

二、內容過渡時創設懸念

在教學內容的過渡階段也可以很好地進行懸念的創設,這種方法不僅能夠讓教學過渡更為自然,也會很好地銜接前后的知識點,進而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為依托,并且就學生已經學過的內容進行合理地發散與延伸,在課程內容過渡時可以適當設置懸念,這不僅是對學生思維的一種激發,而且可以很好地實現前后知識的教學過渡,進而順利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如教學《抗日戰爭的爆發和國共聯合抗日》時,在講授“七七事變”后,講到國民政府的正面戰場時,可設置這樣的懸念:1.淞滬會戰最終失敗了,原因何在?2.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勝利的原因何在?3.臺兒莊戰役勝利的原因又何在?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并思考,這樣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能牢牢集中到教學中來,并能使其積極思考,努力探索,尋找正確的答案。以懸念作為知識教學的過渡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這不僅能夠充分體現前后知識間的聯系,也能夠讓學生帶著好奇學習后面的內容,進而促進學生對于新課內容的理解與吸收。

三、課程結束時遺留懸念

在課程教學結束后教師仍然可以靈活設置懸念,可以通過懸念的設置來為下次課堂的教學做鋪墊。當然,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一些懸念,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獨立探究,并且鼓勵學生在課下自己去探尋相關的答案。這不僅是一種非常靈活的課程結束方式,也會給學生留下開放式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在課下對懸念進行積極探究,進而不斷深化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在結束一節課時,不能只滿足于該課的小結,而要找出其與下節課知識的聯系點,進而精心設置懸念,使學生自覺地產生解開這個“謎”的需求。如《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課有講到,“二七慘案的教訓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而兇殘的,僅僅依靠工人階級單槍匹馬、赤手空拳,是無法戰勝敵人的。”于是,我這樣設置懸念:因為“工人階級單槍匹馬、赤手空拳”則“不能戰勝強大而兇殘的敵人”,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怎樣才能不至于“單槍匹馬、赤手空拳”而戰勝敵人,取得革命的成功呢?請同學們課后預習下一堂課的內容。這種懸念設置的方式,不僅很好地為學生的獨立探究提供了動力,也為本課的教學內容作了一個有效總結,同時也很好地實現了知識教學承上啟下的目的,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完善的知識框架與知識體系。

四、結語

在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靈活設置懸念,通過懸念教學法不斷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同時,懸念可以設置在課堂教學的不同環節中,無論是在新課導入階段、知識銜接階段,還是教學結束階段,懸念都可以非常靈活地出現。而合理設置懸念,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也會讓學生更好地展開對于知識的思考與探究。

參考文獻:

[1]史淑艷.懸念讓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0).

[2]石衛軍.“懸念”設置在歷史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版),2009(12).

[3]尹麗瓊.淺談歷史教學中如何利用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中學教學參考,2010(24).

作者:沈慧慧 單位:江蘇省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