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

時間:2022-07-01 04:07:30

導語:高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

[摘要]制造強國的核心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經成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工匠精神”技能人才的使命。結合“工匠精神”研究現狀,系統分析了影響高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三個因素,并從社會環境及社會價值導向和高等職業教育自身建設發展兩個方面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高職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徑

一、引言

2015年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到“中國制造2025”的宏大計劃,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2016年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到“工匠精神”,報告中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2017年工信部組織修訂《“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2017年)》,旨在把《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任務和各地資源稟賦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突出所專所長,打造中國制造“新版圖”。2018年孫春來副總理在職業教育活動周寄語職業院校學生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提出職業教育是培養大國大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同類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明確了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施工藍圖。媒體將“工匠精神”列入“十大新詞”予以解讀,而且其密集出現在中央高層會議及政策中,儼然已經成為國家意志與戰略。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實施制造強國戰略。而制造的核心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經成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首先培育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工匠精神”有利于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其次可以幫助學生個人、社會個體的自我價值實現。最后可以加快實現我國成為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二、“工匠精神”研究現狀

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以“工匠精神”為核心詞匯在中國知網上查詢,搜索結果為4371條,其中涉及到職業教育的研究有928條,和高等職業教育有關的604條。概括來看這些研究大概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第一,關于“工匠精神”內涵和引入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價值研究;第二,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第三,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徑和機制研究。以上研究從多個角度闡述了高等職業教育對“工匠精神”的培育,但“工匠精神”從提出到現在不過近3年時間,而教育本身是實踐探索的過程,這是需要實踐論證和評判的。在對“工匠精神”內涵盡可能理解透徹的基礎上,還要考慮到現實環境的因素,如國家政策支持、社會價值導向等。

三、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存在的問題。通過文獻綜述研究和對在蘇高職院校部分師生及家長的調查走訪,發現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過程中存在三個方面問題:第一,當前社會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十分模糊,混淆了傳統“工匠精神”和當代“工匠精神”;第二,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認知的偏差,社會價值導向的誤區導致對社會“工匠精神”內涵認知的滯后。在調查走訪中發現,家長、學生和老師對“工匠精神”的認知水平差距較大,其中家長幾乎沒聽過“工匠精神”這個詞;學生只有極少一部分聽到過,來源于學校舉辦的一些講座,而且局限性非常強,認為就是好的手工工藝,只要把產品做到極致;老師雖然都知道“工匠精神”這個詞,但是對其內涵的理解,以及重視程度差距非常明顯,大部分老師停留在“工匠精神”現狀的了解層面;第三,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點是對技能的培養,對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十分缺失,雖然高職院校已經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但因為各方面因素,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二)原因。通過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實證分析,影響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受到社會環境及價值導向的影響。從古至今,我國社會的主流便是通過讀書學習可以改變社會地位,出人頭地,“學而優則仕”這種思想更是深刻的影響著社會價值導向,只有考不上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會接受職業教育。企業也是影響“工匠精神”的重要因素,收入不能與其專技水平匹配,工作環境的差別形成心理落差,“工匠精神”很難被社會尊重并接受。第二,受到高等職業教育自身建設發展水平的影響。沒有國家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的話,高職教育難以伸展拳腳。外部學校與企業、學校與政府、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關系和合作內容很難深入開展。內部師資隊伍和人才培養體系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師本身就不具備“工匠精神”,“雙師”存在證書資格化的現象,難以實現教師緊跟行業發展;人才培養體系現在依舊唯技能培養為目標,過于單一化。

四、對策與建議

綜上所述,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徑主要從對其影響程度較深的兩個方面出發:(一)社會環境及社會價值導向。1.厘清傳統“工匠精神”和當代“工匠精神”的內涵,是提升培育“工匠精神”的前提傳統“工匠精神”強調德藝雙馨,技藝上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品行上也受到道德約束。薛棟在《中國工匠精神研究》中提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高尚的職業道德,包含敬業奉獻、精益求精和愛國為民”。[2]當代“工匠精神”除了對傳統的繼承以外,時代賦予了其新的內涵。在中國知網以“工匠精神”和“內涵”為核心詞匯查詢,關于描述“工匠精神”新內涵的詞匯頻率較高的有專業敬業、勇于創新和耐心專注。2.改善社會環境和引導社會價值觀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礎從對問卷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社會環境是對“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這就需要從國家頂層設計到社會各個角落都要有相應的政策來支持,以此改善社會對“工匠精神”的認知,使得工匠被社會尊重,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首次提出職業教育是具有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同類型教育,是培養大國大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明確了國家全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施工藍圖。社會收入制度需要改善,要保證大國大匠達到社會高收入水平,工匠技術人才達到社會中產階級,以此來扭轉技術才人得不到物質保障的現狀。物質保障的同時,精神支持也是必不可少,國家對優秀的工匠人才給予肯定,多宣傳他們的成績,使之具有強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營造社會對“工匠精神”的認同感,從而引導和改善社會價值觀。(二)高等職業教育自身建設發展。1.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是以就業為導向,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但是就因為過于重視技能培養,使得培養目標單一化,課程體系構建過于強調專業技能的提升,教育教學過于倚重實訓和實習。“職教20條”的出臺為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這就需要及時轉變人才培養理念,調整課程體系,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升專業競爭力。2.培養職業道德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內容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技能學習的時間是3年,學習結束以后還要做3到5年的學徒,才能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在這個過程接觸到的不僅是專業技能學習,還有在學徒工作中認知的“工匠精神”,親身感受工匠技能所帶來的成就感。“工匠精神”屬于職業道德的范疇,在高等職業教育現有模式下,把職業道德的培養融入到專題講座、思政課和專業課等各種類形的專題教育中,從而使得學生形成明確的價值觀,理解“工匠精神”的真諦。郭巍巍在《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與核心素養提升研究》中提到“高職院校要重視自身文化軟實力的構建,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去”。可以通過技能大賽、專業課程思政模式教學和“工匠精神”文化宣傳等各種方式來熏陶學生的“工匠精神”。3.師資隊伍建設是培育“工匠培育”的重要條件調查走訪中發現,第一,師生溝通的情形僅僅局限在課堂和校園文化活動,且交流內容并不涉及專業和職業等。學生對教師并不會產生“師傅”的情愫,教師對學生更多的是完成課程任務,教授技能更多的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有一定的區別,更沒有“工匠精神”的培養。第二,教師自身缺乏足夠的行業經驗和一線技能實踐能力,教師受困于課時和科研工作完成情況,亟需相應的政策釋放教師,使其更多的參與到企業一線實踐,積累更多的崗位經驗,為學生樹立能工巧匠和“工匠精神”的榜樣,從點點滴滴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4.深化校企合作內涵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必需途徑(1)提升校企合作效果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方會因為缺少政府的有利支持和協調,導致合作浮于形式。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扮演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給予企業一定的政策補償。比如政府給予企業稅收優惠,企業給予學生一定的報酬,這對校企雙方都是一種激勵和肯定。當高等職業教育當前的校企合作還往往忽略了合作企業的文化建設。一家具有濃厚“工匠精神”氛圍的企業,從上到下會具有一致的價值取向,嚴謹注重細節,榮譽感強烈,學生在這樣的氛圍里實踐,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所以在選擇合作企業時,必須要考察了解企業的文化是否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2)校企協同育人通過前期的調查走訪,大部分學生更加認同在工作實踐中完成技能學習和“工匠精神”的培養。這就需要學校和企業必須改革當前的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內涵,不僅僅停留在互派互簽互掛牌層面。學生在校接受理論知識和一般技能的學習是第一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磨練專業技能水平和提升“工匠精神”的過程需要在企業第一線跟著“師傅”完成,因為很多突發狀況是學校實訓模擬不到的,只有在更加真實的環境里,獲得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才會激發個人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體會著企業“師傅”對待工作的職業精神,學習他們身上的“工匠精神”,效果會比在校學習事半功倍。同時企業“師傅”也可以通過對學生的考核,把優秀的畢業生招進企業,既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為企業節省了人力資源成本。

[參考文獻]

[1].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Z].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北京,2016.

[2]薛棟.中國工匠精神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8-12.

[3]郭巍巍.高職學生工匠精神培育與核心素養提升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6(12):165-168.

作者:張良 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