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時間:2022-12-25 08:26:26

導語: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提倡各國國際合作互通的開放性和聯動性。中俄建交多年,是重要的戰略伙伴,兩國早已形成了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有機體,這對“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俄高等教育合作起到了積極作用。本文從“一帶一路”宗旨出發,簡要概述了中俄兩國高等教育事業現狀,并對中俄兩國高等教育合作動力進行具體分析,為“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參考與借鑒,為“一帶一路”戰略施行提供推動力。

【關鍵詞】中國;俄羅斯;高等教育;動力

一、“一帶一路”戰略下中俄合作概述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這便是現如今享譽中外“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借古“絲綢之路”之名,以發展促和平,與沿線各國開展經濟、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全面合作交流,實現國家之間的互惠互利,共同發展。教育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一帶一路”強調多國協同發展,各國需要從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合作推進到教育方面的深層次交流。中國教育部曾發文稱,教育在建設“一帶一路”中的作用是基礎性和先導性的,沿線各國的教育交流為“一帶一路”戰略施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可見,“一帶一路”戰略為沿線各國的教育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優越的條件[1]。本文從“一帶一路”宗旨出發,提出了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的具體對策,為“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二、中俄高等教育事業情況分析

中俄兩國在政治和教育層面的主觀意識是一致的,“一帶一路”政策更加強了兩國的合作關系。為了加強兩國在教育上的合作,兩國于2014年簽訂了《中國教育部和俄羅斯教育科學部關于支持組建中俄同類高校聯盟的諒解備忘錄》,政府的積極響應深刻推動了新機制的創建與發展。中國教育部門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俄兩國留學生數量以逐年遞增的趨勢上漲,這標志著中俄兩國教育事業正在向前發展,兩國的教育形勢也趨于穩定,這種積極的形勢使兩國達成:“2020年使留學人數達到10萬人”的新目標[2]。中國的教育體系日趨完善,經濟快速增長,俄羅斯貿易等領域迅速發展,使會漢語、懂中文交流的人才需求量遞增。為了快速拓展人才供給,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俄羅斯建立孔子課堂3個,孔子學院12所,俄境內相當數量的國立高校開設漢語課,并將漢語作為需要學習的第一外來語種。為了更快的達到國富民強的目的,中俄兩國大力投入教育事業,兩國就長期穩定的合作發展關系所簽署的協議達到了近千份,同時建立了上百個友好合作辦學項目。由此可見,中俄兩國在高等教育方面具有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更好地推動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兩國人才教育交流與合作的友好互動與穩定發展也對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與影響。

三、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對策分析

當今世界,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社會的各個行業都離不開教育的引領。縱觀當下,各國都將提升教育和人力資本質量作為立足于國際舞臺的重要籌碼。1.制定長期合作規劃,加強戰略合作。在2019年2月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了以教育對外開放的方式加強國際間教育領域的合作,并以此服務“一帶一路”的建設。同期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合作、科研交流、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做出了重點強調。“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開展,為中俄兩國的長期合作提供了支持,兩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合作成為一項長期戰略計劃,這對于兩國教育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中俄兩國的教育合作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教育合作的目的不僅是兩國文化交流互通,互相學習新技術、培養新人才,更是以教育合作的方式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也就是所謂的教育經濟。一方面,教育合作可以增加國家學費、教育經費等收入,使教育合作成為一種具有市場意義的經濟行為,可以快速提升經濟;另一方面,培養的優秀人才最終為國家所用,對國家經濟、科技等方面的長遠發展都是大有助益的。在“一帶一路”的政策環境下,中俄政府之間應該開展良好的長期合作,從人才交流、教學引進、合作辦學等多方面入手,達成一系列共識,提升教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教育的交流合作,根本上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兩國政府應合理整合資源、重新配置,增加市場對資源的影響力,這樣一來,市場因素將會刺激中俄之間資金、技術、人員、信息等的交換與流動。教育與經濟之間聯動發展,互相促進,將會使中俄兩國的戰略合作更上一層樓。高校作為人才交流培養的主要陣地,應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與俄羅斯高校展開交流與合作,擴大兩國交流合作的內容,努力提升辦學水平、交流層次、合作機制等將中俄高等教育合作落到實處。2.借助科技優勢,加強科研合作。21世紀互聯網成為主導力量,中俄兩國的高等教育合作也得到了更多的機遇和條件。互聯網的產生使教育信息互通,中俄兩國可以打破國界的限制,通過網絡完成學術及其他電子資源的共享。教學也可以通過網絡共享公開課的模式進行,為中俄的科研交流提供了多樣選擇。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優勢條件下,兩國高校應在科研方面加強實質性合作,聯合攻關科研難題,分享科研成果,并互相利用技術優勢、市場優勢,實現高新技術的產業化和商品化,最終實現兩國在科研和經濟領域的互利雙贏。3.建立高校聯盟,加強合作發展。中國應充分發揮面向俄羅斯的區位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東北地區建立高校聯盟與合作交流示范區,實現教育資源集約化,通過區域內聯盟和示范區的資源共享帶動兩國教育的進步,從而提升兩國整體的教育服務方面的整體水平和國家影響力。聯盟和示范區的建立,使兩國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都顯著提高,兩國教育事業也向前邁了很大的一步。國與國之間展開教育互動是其走向教育國際化的開端,這能夠完善本國教育制度,利于人才的培養,增加經濟的發展。

中俄兩國是建交時間最長的世界大國,都以歐亞大陸長治久安為最終發展目標,這與“一帶一路”的政策不謀而合。兩國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更是意義重大,緊密結合“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更好地發揮高等教育為國家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服務功能,增強兩國國際合作,提升兩國人民友誼,這符合中俄雙方對經濟、文化等的發展需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教育是基礎,經濟是發展條件,促進兩國學術交匯是發展捷徑,經濟協同發展和人文思想上的交流需要齊頭并進。教育促使“一帶一路”政策向前發展,而中俄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需要內外力量兼并,由此也能看出中俄兩國對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視,對以后的發展線路也具有一定的預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