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11-13 17:51: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

篇1

資金難。資金短缺是我省民辦院校普遍遇到的難題,校園建設先期投資需要錢,儀器設備購買需要錢,維持學校正常運轉也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但錢從何而來?靠收取學雜費是遠遠不夠的,因學校資產發展,走的是以學養學的路子,有一所近萬人的民辦高校的院長說“要使學校不斷發展,就需要不斷增加教育投入,而一所民辦大學要使辦學上檔次,上規模,加強校園硬件建設,談何容易?發展是硬道理,小發展大困難,大發展小困難,不發展最困難。

招生難。主要原因是:一是人們認識的上的偏見,一些人對民辦院校不理解,有反感,持鄙視態度,影響了招生工作的開展;二是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為招生工作設置礙障,不少面向全國、全省招生的院校表示,赴外省或外地招生時,雖持有辦學許可證原件,及有關證明,但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卻以“手續不全”等種種理由推諉,使學校無法在當地媒體登廣告,做宣傳,一些學校只能在街頭掛起橫幅,但同樣受到當地城管,工商等部門的干涉,一些教育行政部門都要召開會議,下發文件,明確規定在沒有完成當地招生任務時,任何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不能為外地民辦院校招生提供方便;三是中學的領導鄙視民辦院校,招生人員前來宣傳時,經常是“門難進,臉難看”,“厚著臉皮,磨破嘴皮”,“坐冷板凳”,甚至被拒之門外的情況時有發生;四是部分考生及家長觀念尚未轉變,認為民校低人一等,一些高考落榜生寧可復讀也不愿跨進民辦院校的大門。民辦學校希望國家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能得到進一步的貫徹和落實,有關部門多給民辦院校一點支持和幫助,社會少一點偏見多些理解,為民辦教育創造好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招生難不僅是外因作用的影響,內因在很大的程度上加據招生難的現況。下面就從民辦高校內部管理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進行闡釋。

1.寬進嚴出的招生政策,生源質量令家長和新生擔憂。民辦高校的管理者與投資者認為生源即是學校的財源,生源越多學校收入越多。目前江西省多數民辦高校的唯一收入就是學生的學雜費。故生源數量,是各所學校所看中的,對于生源質量,很少有學校會設置門檻。

2.招生宣傳的渠道、招生人員的選聘、招生方式的選擇,千奇百怪,影響中學和民辦大學的正常教學活動。有利用電臺、電視臺、報紙、雜志等等媒體的;有利用社會多方面關系的(如企業注資辦學的利用廣大商及客戶等);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利用在校的大學生,以舊帶新,這是招生的主要方式。

3.多校成立“挖生工作隊”,校與校的安定團結被破壞,矛盾被激化?!巴谏ぷ麝牎鄙钊胄值茉盒P^宿舍,進行地下招生工作,這種隊伍由校方組織的都會配給專車,手機等逃離、通信工具。當然這種隊員一部分人不外乎是一些缺乏職業道德,只求經濟利益,為討好學院領導保全自己的工作崗位的老師;另一部分人是有豐富招生經驗的歷屆留校生;還有一部分人是在多年為學院招生立下大功,并積累了豐富的招生經驗和應變技巧,并打算當年留校工作的招生積極分子。

4.接站風狂,新生選校權誰來保護,氓流進入大學誰來阻止。雖然政府加強車站,汽車站,碼頭等管理,可大部分帶著懷疑的心態來考察學校的新生一出站不知道所措,各所學院的招牌看的眼花燎亂,你推我拉,學生在萬般無耐的情況下,選擇其中一所去了,多數是會被留下,若接待員熱心的講解不管用,接待管理的負責人會再來講,最后,可能董事長也會出面為留住學生,并相應地作出承諾。

5.白吃、白喝、白住、白游,給少數不法分子占空子,幾乎所有的民校在接待新生期間都十分的熱情大方,以至推出“四白”措施,原來是一種很好的服務意識。前面講“挖生”人員占了這個空子,身無分文甚至身份證也沒有,照樣不用擔心吃住行。這也給少數公辦大學生雙休日看同學提供便利。當然最可怕就是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隨新生一起參觀,然后盜取別人的錢財,物品等,不少學院都有這樣的個案?!八陌住狈占觿∶褶k高校本來就十分繁重新生接待任務。隨著用餐方式的便捷,完全沒有必要提供“四白”服務。

篇2

關鍵詞: 高等教育評估 質量保障體系 構建

近些年高校擴招為社會大眾提供大量接受高等教育機會,但師資的不足、教學基礎設施的匱乏、生源質量的下降、教學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致使高等教育質量下降,使得高校的教學質量成為眾矢之的。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已成為社會各界、政府有關部門、高校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國只有認真探討符合國際慣例、適合中國國情、體現各高校特色、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等教育評估質量保障體系,才能真正達到評估質量保障的功效。我國目前推行的外部評估,主要是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國內各高校教學工作評估。每一個教研人員和管理者都應不斷總結現有評估體系和機制的優缺點,使其得到改進和完善,從而真正成為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切實起到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的作用。

一、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評估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對政府行為的監督

政府獨攬評估權,缺乏監督機制,降低了評估的客觀公正性和科學民主性;盡管存在有民間大學排行榜,但從本質上講,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評估由政府控制,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權力尋租現象。我國的高等教育評估無論是在評估過程中,還是在評估結束后,都有很強的封閉性。前者表現在評估主題所采用的數據來源、評估方法和指標體系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后者表現在評估結果都只讓評估及被評估單位的兩方知曉,往往并不向社會公布。加上其他機構也很難對政府的評估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不可避免地表現出政府官員的權力活動特點,從而影響到評估的客觀公正性和科學民主性。

(二)評估主體單一化

政府在現行的評估體制中是唯一的主體,帶有明顯的權威性,社會和學校的積極性難以發揮。政府權力過大,存在很多問題:光靠政府來組織評估,周期過長,不能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首先,社會團體參與評估只是一種象征性的補充,他們對政府高等教育評估的結果、改善高校工作的措施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評估中,高校處于被動的地位,主體意識薄弱,高校不能充分意識到自評的重要性,對政府自上而下的評估結果只能消極接受,這樣的評估,對改進高校工作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其次,不能充分發揮社會團體溝通社會和學校聯系的橋梁作用,更談不上社會各界支持監督高等教育評估活動的順利開展,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最后,政府不贊成大學排行與民間對大學排行的關注形成鮮明的對比,以至于民間大學排行榜成為民眾選擇大學的重要參考。

(三)評估標準單一化

目前,我們的高等教育評估比較重視標準的統一性,而對差異性或特色注意不夠。尤其是以一個標準評估所有不同類型的高等學校,容易造成高等學校的雷同和功能的缺失。同時,各高校都很關注自己在全國大學中的位置,而這些排位又是基于一定評價體系的。評價體系對大學的發展具有導向作用,但是我國還沒有建立起能促進大學辦學特色形成的教育評估體系。整齊劃一的評估標準導致了高校辦學趨同化,有的院校特點十分鮮明,但無奈為了迎合評估體系,也貪大求全,辦起綜合性大學,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高等學校發展趨同現象嚴重、分類發展不足。

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高等教育評估質量保障體系包括來自國家與社會的外部保障,也包括教育評估機構的內部保障。

(一)外部保障

1.健全評估法規制度

評估制度是保證高等教育評估工作高質量持久開展的必要條件,必須在法律的保障下才能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制度并法制化。立法是多方面的,“無論何種類型的教育評估制度大都由教育評估機構及其職責范圍、評估人員及有關教育評估的文件等構成”。評估制度的完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本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就主要方面建議如下:

首先,建立元評估制度。元評估是對評估組織進行監督與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政府實行宏觀治理的理性選擇。為此,必須立足我國國情,建立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元評估組織,并成立教育部教育教學評估中心,要對評估機構的性質、人員、職責等有關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這將有利于評估組織對其行為進行全面的反思,從而最大限度地推進評估體系、評估標準和評估程序的不斷完善和革新,提高評估權威,促進評估質量的提高。

其次,設立評估機構與專家資格認證制度。對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和評估人員進行資格認證和考核是提高評估科學性的重要措施之一??煽紤]由政府直接組織,也可授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育評估協會等組織對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的認證工作和高等教育評估師資格考試。通過嚴格規范科學的認證工作和考試,取得評估資格。另外,還必須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評估質量審計,確保評估(中介)機構依法評估和評估人員的從業道德,不斷提高評估(中介)機構和評估人員的素質,以提高高等教育評估質量。

再次,完善“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評估暫行規定”。1990年,原國家教委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評估暫行規定》雖對“評估機構”有明確的專章規定,但這一規定只重視政府評估,把政府評估視作為高等教育評估的唯一主體,根本沒提到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這與高等教育評估(中介)機構迅速發展的現實很不相稱。為此,我國應盡快加強對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法規的建設,使我國高等教育(中介)組織的發展真正實現有法可依、依法中介。國外大部分中介機構主要是立法部門通過法案或政府出臺的行政法規建立起來的,并對機構的性質、地位、權利、義務、資金、開辦條件及行為規范等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規定,我國不妨以此為鑒,盡快完善《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評估暫行規定》。另外,教育部已將合格、選優、隨機等三種評估形式做了調整,因此相關內容也應修改、完善。

2.合理構建評估管理體制

合理構建評估管理體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重視非政府評估機構的作用,注重評估主體多元化。完善的評估質量機制還需要社會中介評估機構的廣泛參與,這是西方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一個共同特點。由于教育市場需求的多元化,教育評估主體也應該多元化。為了體現教育評估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公正性,除了已經建立的相對獨立于政府的教學評估中心外,還需要借鑒國外經驗,允許社會中介機構的加入,嘗試由教育部門以外的社會組織或中介機構對學校的教育質量予以評估和認定。這樣的社會中介機構具有獨立性,在評估標準上可以保持價值中立,能夠較好地體現多元價值取向,是對政府評估機構的補充。這種組織可以是單純的評估事務機構,也可以像國外一樣,由某些媒體兼職擔當。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政府對學校具體辦學行為的控制和指揮,通過中介機構的評估反映社會的需求,把政府對學校的具體管理通過中介機構變為間接的政策調控。而教學評估中心最終過渡到承擔元評估的角色作用。當然這一轉變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其次,要與各省、市、自治區的高等教育評估機構建立“垂直”關系。國外比較完整的評估體制一般都是由國家控制、評估機構評估、高校自我評估和社會監督共同組成的。在研究和借鑒國外高等教育評估經驗的同時,必須關注各國現實特征,必須關注我國的實際情況。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還處于完全以政府直接調控為主的狀況,高等教育評估不可能像國外比如美國那樣,完全依靠社會民間力量來評估高等學校,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過渡階段的特性所決定的。加之到目前為止,我國至今尚未有強有力的專業協會(學會)能夠擔負起高校的教學評估。因此,從當前看,我國的高教評估必然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不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在權力下放和擴大學校辦學自的同時,也應培植相對獨立于政府的教育評估機構。目前,我國已有10多省、市成立了專業性教育評估機構,如江蘇省教育評估院、上海市教育評估院等。作為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的地方性教育評估機構,在最近幾年中,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評估工作體系,受到社會關注。雖然專職人員較少,主要依靠各類教育機構的專家學者參與評估,但都有一批較為穩定的評估專家隊伍,評估的科學性、準確性和社會的認可度在逐步上升。隨著評估體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應逐步加大對市場的開放度,培訓、指導地方性教育評估機構,并嘗試與條件成熟的省、市、自治區的教育評估機構建立“垂直”關系,聯合進行評估,建立高等教育評估機構網絡,以減少政府獨家評估,包打天下,難免出現力不從心的疏漏局面。

再次,重視高校自評機制。高校的自評自建是整個評估工作的基礎。畢竟,評估專家對被評高校了解較少,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面地、系統地、準確地收集被評高校教育活動及其效果的全部信息,只能在被評高校自評報告的基礎上進行檢查、復核及補充收集信息,然后分析、處理所獲信息,形成判斷,最終得出評估結論。我國多年試點以及國外的經驗表明,學校自評具有促進自我調節、自我改進,為專家評估提供詳實基礎材料,提高專家評估效率等多重功效。因此,政府應“將評估結果與對于學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結合起來,將評估結果作為各校財政撥款、確定招生計劃、加強學科建設等有關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以促進高校自評機制的完善,從而更好地保證評估質量的提高。評估是重要的指揮棒。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是政府行為,體現的是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對推動高等教育評估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專業化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應以成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為契機,帶動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相應的評估監控制度和組織機構,促進高校建立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內部評估機制,積極引導和培育社會評估中介機構,形成國家、地方、社會和高校相結合的立體化的高等教育評估質量保障體系研究。

(二)內部保障

1.重視評估專家隊伍

高等教育評估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技術活動,要保障其質量,參與評估的專家是關鍵。教育評估中心必須精心組建由教育專家、學科專家、社會賢達和學校代表參與的專業性強、實力雄厚的高素質評估隊伍,這是評估活動質量高低的關鍵,是取得社會認可的保證。評估專家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重視國際學術交流。實行“走出去,請進來”,多形式、多樣化地組織評估人員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斷地提高我國評估人員的業務水平。并根據我國被評高校的層次,適當地聘請國外的評估專家進入評估組,對一流的大學實行國際性評估,以使我國的高教評估工作更加科學化、國際化。

其次,重視專家培訓工作。高等教育評估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它需要評估主體不斷學習,保持評估理論和方法的前瞻性和科學性。評估人員只有加強理論學習,才能夠在評估實踐中盡量做到科學、客觀和公正,才能提高評估的專業化水平。因此,一方面要定期培訓高教評估人員,以便及時了解教育法規政策、國內外最新的評估理論和方法、技術;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培養教育評估專家研究人才的力度,充實高教評估隊伍,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評估研究和培訓體系做好人才儲備工作。

再次,重視專家遴選。采取適當的方式選拔社會各界評估精英,完善評估專家庫的組建工作。在評估專家隊伍中,應考慮隊伍的年齡結構、學科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及能力結構等。

2.完善評估實施方案

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評估研究工作,研制科學、合理的高等教育評估方案,提高評估質量是評估事業發展的根本。

首先,完善評估指標體系。根據中國高校實際發展情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把定量和定性標準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不同類型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評估指標體系,使其能正確反映高校的多樣性和個性。

其次,改進評估方法與技術。把高等教育評估的一些基本內容納入計算機管理系統,實現教育評估的信息化、計算機化,減少人為因素,增強高等教育評估的科學性、公正性,提高評估質量和效率,使過去單純依靠專家組評估變為專家組評估和現代技術評估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實證與人文相結合等原則的評估方法,力求創造對等的條件,如評估程序、評估專家、取樣方法等方面的穩定性、一致性,以減少機遇性的不公平。引入新的科學研究方法,建立高等教育評估信息管理系統,逐步使評估信息的采集、分析、處理、運用及儲存規范化、制度化、透明化,完善行之有效的評估方法與技術。

再次,確立評估方案。評估方案的內容與標準可從對評估方案的評估、對評估實施的評估、對評估結果的評估等三個方面來考慮。具體可細化為:

①評估權重分配是否恰當;

②評估指標是否清晰、完備、簡易、可測;

③評估標準是否符合評估目標;

④獲取、處理評估信息的步驟、方法是否科學;

⑤專家組的構成是否合理,組員的資質是否符合要求;

⑥專家組的工作是否深入、細致、公正、客觀;

⑦評估結論的依據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⑧評估結論是否被評估客體接受。

總而言之,高等教育質量的評價體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和健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特性;探討有效保障我國高等教育評估質量的管理模式和體系;探尋從管理學角度來構建高等教育評估質量體系,這些都是高等教育領導者和管理者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玉琨,代蕊華,楊曉江等.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篇3

1.1在招生方面存在管理缺位問題

如前所述,在高校擴招緩解社會急需高素質人才情況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問題,隨著各個高校的擴招,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畢業生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大學生人數的增加幅度已經遠遠超過經濟的增長所需要的人才增長速度。

1.2在學生管理上,尤其是學生違紀懲戒方面存在問題

對于違反學校規章條例的學生的懲戒高等學校之間沒有統一的標準,大部分學校都是按照本校的條例對學生進行懲處,如對于考試作弊問題,有的學校在本校官方網站上公開批評并予以警告,有的學校則扣留學生的學位證書取消其學位。

1.3學術管理與行政管理的界限模糊不清

在高等學校的內部管理當中既具有學術管理的性質又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質,二者關系密切而又相互區別。

2部分外國高校教育管理的模式

2.1美國的高等教育模式

美國的高校在學生管理方面具有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三大特點。制度化主要表現在規章制度的嚴格健全上,對學生的生活管理有著嚴格的制度管理,所謂管理規范化是指管理工作具有固定的格式和程序。

2.2德國的高等教育模式

德國學生上大學不需要通過像我國高考的入學考試,而是實行免費高等教育。在德國的大學中,學校崇尚學術自由,將科學和教育的自由作為民主的一個基本原則,認為教育機構應具有自主權和個人享有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權利。

德國以其職業技術教育系統結構完善、辦學形式靈活多樣、培養人才效率較高等優勢,享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其發達的職業技術教育系統被認為是德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秘密武器”,其發達的高等職業教育系統在德國經濟高速發展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德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大多采用“雙元制”,是以高等學校為主的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企業與學校相結合的“雙元制”職業技術培訓。

2.3日本的高等教育模式

“日本是以西方大學為樣板建立起自己的高等教育系統的。”這是日本高等教育家天野郁夫所說,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日本的高等教育起初是借鑒西方學校模式建立起來的。二戰后在美國的影響下,日本引進美國高校的“重視教學功能”,在本科教學質量方面對日本的高等教育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促進了高等人才質量的提高。

2.4澳大利亞的“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模式

澳大利亞的“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模式,是澳大利亞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的簡稱,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強調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為各行業不同崗位培養具有高文化、高技能和高素質人才,解決學校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之間的接口問題。從澳大利亞教育部與澳大利亞職業培訓服務中心等處,特別是每年發表的對其職業教育的數據分析,為我們了解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提供了詳實的數據。

3國外高校管理模式對我國的啟示與對策

3.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確立教師主人翁的地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加強教師以及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學校方面加強法律約束,嚴厲打擊一些高校違反法律規定宣傳虛假信息的行為。學生應當增強守法維權意識,堅決同違法犯罪現象作斗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性化的管理。高校教育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圍繞學生展開,教育管理工作理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多樣性,在工作之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2深化教育資源配置改革,為教育管理提供物質保障,增強教育管理“硬實力”

學校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中應該完善自身的運行機制和監督機制。明確各學校的職責,提高學校的辦事效率,節省教育行政成本。正確處理好學校和社會以及政府之間的關系。在當代市場機制條件下,政府由計劃經濟體制中的管理者變成宏觀調控者。政府從許多社會領域中退出,同時給予市場更多的自主性。

3.3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轉變教育管理方式,加強教育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與時俱進,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面對日益發展的經濟社會,人們的社會需求也日益多樣化,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促進自身的不斷發展,教育體制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轉變職能,不再通過行政手段、資源控制等方式具體干預高校的辦學,充分發揮高校的辦學自主性與積極性。

綜上所述,無論是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也好,還是本國現行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也好,都要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在這樣一個多元而又開放的時代,要更好地發展本國的教育管理事業,對待國外先進的經驗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待我國的教育管理經驗要“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吸收借鑒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的同時要立足于本國的實際情況,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管理進行適時適當的改革。只有這樣,我國的教育事業才能躋身于世界前列,我國才能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參考文獻

[1] 周遠清.我國當前高等教育形勢與任務[J].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0(1):6-12.

[2] 劉雙軍,徐海萍.淺談民辦高校招生存在的新問題[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1(2):25-26.

[3] 蔡阿雄.淺論我國高校學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1(2):134-135.

[4] 楊濤,陳敏,黃安貽.德國高等教育體制、特色和借鑒[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1,24(2):85-87.

[5] 于穎.淺析日本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及特點[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82-85.

[6] 伯頓.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王承諸,譯.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

[7] 陳永明,胡東芳,郭繼東,等.比較教育行政[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篇4

[關鍵詞]成人教育 終身教育 師資隊伍

成人教育活動作為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補充和完善,是提高我國國民素質的一種重要方式。隨著我國經濟、文化和社會的高度發展,成人高等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三、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對策

1.更新現有的成人教育觀念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 很多人對成人教育帶有偏見,認為成人教育不正規。目前我國成人教育頒發的畢業證書盡管是國家認可的專科、本科學歷文憑, 但還是和普通高校的畢業證書有所區別,這也在客觀上制約了一大批想參與學習的成人。

2.強化成人教育的教學質量管理

首先,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管理, 應重點抓好專業思想教育、學習目的教育、學風教育等,也要建立嚴格的考勤制度,杜絕舞弊現象的發生,確??荚嚨馁|量。其次,要加強教師的教學質量管理,推行教學質量督導制度,主管部門要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評估系統,加強對任課教師的考核工作,確保成人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3.建設穩定的師資隊伍

穩定的師資隊伍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特別是對一些聯合辦學單位和在外地設有函授站的成人教育機構,可通過建立成人教育教師人才庫的方式,建立一支穩定的專職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成人高校各聯合辦學單位和各地函授站的授課形式,可采取校本部教師和當地教師聘任相結合的辦法,加強校外教師的培訓和監督指導工作,鼓勵任課教師參加業務培訓、研討班、到企業調研等多種途徑提高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

4.要加大對成人教育的經費投入

成人高校應在能力范圍內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學校硬件設施建設,不斷更新成人教育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是成人教育教學發展的方向,是教師與學員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黃擁軍. 關于創新成人教育管理對策初探[J].成人教育,2011(7):56-57.

[2] 張瑩,劉振云,張慶國. 淺談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東方企業文化·策略,2011(6):174.

[3] 陳科君. 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 科教導刊,2011(12):196-197.

篇5

【摘要】我們應充分認識到:教育信息化是當前國際教育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它有利于我國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適應新世紀知識經濟需要的人才,使受教育者具有利用網絡信息和功能從事創新活動的能力,從而有利于我國在新世紀實現人才戰略目標,在知識經濟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教育信息化將對中國高等教育帶來深遠影響,因此,我們要認識到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和高校都要不斷學習和改進,從而為中國教育信息化作出貢獻。

二十一世紀隨著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為基礎的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化進入了社會的各行各業。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和應用,已經改變了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模式和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格局,并推動著人們生活、學習和生存方式的演化。信息化也同樣在教育領域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觸動和變革,從一定意義上講,它意味著中國傳統教育走向終結和新教育形態的逐步形成。

1.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必然性

1.1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時展的趨勢在本世紀,如諸多經濟學家所指出的,知識經濟將主導世界經濟的發展,國家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取決于科學技術及知識的創新,其競爭的實質就是第一生產力的競爭,也就直接反映在教育的競爭上。目前,世界各國都把發展信息技術產業作為新世紀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目標,加快發展本國的信息技術產業,爭搶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力圖使本國在世界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在這樣的時代形勢下,教育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變得極為重要,對于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必須結合國情利用信息技術的后發優勢,加快在教學領域普及信息技術的步伐,盡快實現教育信息化。1.2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張,使得信息技術不僅成為人類拓展能力的創造性工具,而且極大地開拓了教育時空,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改變了學習的模式,同時還引起當前教育系統的資源優化重組和社會教育信息資源的重新分配,致使教育必然面臨信息化的結局。1.3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方向隨著信息社會化的進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發生了轉變,傳統的教學已經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F代化教育要求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結構和模式的改革,加快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教育的信息化能夠全方位培養新型人才,在諸多方面提供給受教育者最新的知識點。面對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趨勢,社會信息化能夠解決在教學管理、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矛盾。1.4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人才自身發展的需求在邁向信息化社會的二十一世紀,學生不斷對獲取新知提出更高的要求。培養學生主動迅速地獲取大量信息、高效率地篩選有價值信息、準確地鑒別真偽信息及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已成為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要的基本任務。學生信息素質已成為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教育信息化不僅符合時代的要求,而且能夠滿足人才自身發展進程的要求。

篇6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發展,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也隨之而生,評估中介組織的產生能夠對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教育教學指令等方面進行客觀的檢測與評價。本文通過對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特點的研究,深層次的分析了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提出了相應可行性的解決對策,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的發展。

關鍵詞: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評估機構

一、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的特點

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作為除高校與政府外的第三方評估組織,具有如下特點:第一,獨立性。高等教育中介組織的獨立性主要包括形式獨立和經濟獨立兩點,所謂形式獨立是指評估中介組織能夠單獨自主的決定自身事務,所謂經濟獨立是指中介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經費來源及經費使用。第二,專業性。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是對高等學校的辦學質量等方面進行評估,高等教育的專業性決定了評估中介組織的專業性,評估中介組織要運用專業的評估團隊及專業的評估指標進行評估。第三,中介性。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作為中介,在高等學校及政府之間搭建一所橋梁,要以第三方中介的身份對高校進行公開公正的評價,因此,具有中介性。第四,權威性。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的成員應由專業知識水平高的專家組成,這樣才能是中介組織評估出的結果具有權威性,讓人信服,也能給高校、政府、社會三方都滿意的評估結果,還能有限的調節政府、社會、高校之間的關系。

二、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存在的問題

(一)評估中介組織缺乏獨立性

與國外的教育評估中介組織不同,我國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是在中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積極引導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中介組織是外生的,而不是內生的,即不是機構分解的結果;二是中介組織的成立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即主要推動者是政府管理部門而不是高等學校。[1]因此,我國的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受政府的影響與管制,中介組織與政府部門兩者間的關系還沒有理順,角色定位不明。

我國的評估中介組織上是外生的,其評估活動按受政府的干預過多,評估組織自身缺乏自,不能決定其評估標準與內容,獨立性不強。另外,我國現存的中介組織的內部結構也是按照政府的人事管理結構進行安排的,人事不獨立,聽從政府的安排。另一方面,對于評估經費來說,我國的評估中介組織的經費來源缺乏自給性,主要還是依靠政府尋找評估對象,所得資金也由政府分配。評估單位機構設置不獨立,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在機構設置上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政府,因為它們大多數都由政府原部門轉變而來或掛靠某一行政機關[2],行政依附性很強。

(二)民間評估中介組織專業水平低

我國的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主要分為官方中介組織與民間中介組織兩類,官方中介組織各方面都比較規范,相對而言,民間中介組織的專業水平較低。民間評估中介組織應該是評估組織的中堅力量,但是又有我國民間中介組織的不完善,經費缺乏等原因,專業技術水平高的專家主要集中在官方評估組織中,民間評估中介組織很難發展,也導致了民間評估組織的可信度低,承接評估項目有限,運行機制不完善。另外,評估組織的權威性與其專業性是相輔相成的,我國的評估組織受政府的影響較大,其評估的權威性受政府的干預。中介機構的權威性包括行政權威和學術權威[3],行政權威受到政府的干預,學術權威又因評估組織不專業而大打折扣。

(三)評估中介組織發展不平衡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中介組織的發展,越來越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國國土面積發大,經濟發展不均衡,地區與地區間的差異較大,因此從評估中介組織的發展狀況來看,評估中介組織多分布在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或高等教育密集的地區。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的評估中介組織是外生的,很少有自發形成的中介組織,大多是由政府組建,因此從組織類型上來看,官方或半官方性質的教育中介組織發展較快,而民間的教育中介組織則很少。另外,從職能劃分上來看,國內的留學中介機構的發展相對較快,對高等教育辦學規模、教育教育質量評價的中介組織較少,各類評估中介組織不能均衡發展。

三、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發展的對策

(一)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對中介組織的引導與扶持

教育評估中介組織要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發展,政府要給中介組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由直接管理變為間接管理,給與中介組織較多的自。政府不能一味的限制中介組織的發展,不能給中介組織過多的行政束縛,要賦予中介組織合法性,使其從政府的附庸組織中脫離出來。此外,還要明確定位政府職能,使評估中介組織保持其獨立性,使其組織獨立、經濟獨立,較少政府的干預,從評估項目確定、評估項目開展到評估項目資金運轉等方面,評估中介組織都能獨立自主的完成,保證其評估的獨立性,既不依附于政府,也不傾向于高校,使自身能夠有效、公正的進行工作。

(二)增加對民間評估中介組織的專業技術支持

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是一個具有專業性的機構,其評估人員應該是具有相關經驗、相關學科的高水平專家。因此,在評估中介組織的人員組成方面,我們應通過合理的制度設置和激勵機制,吸引高層次人才,以提供專業化的建議;而且還要制定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的資格審定,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還要提高人才待遇以培養與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在評估項目是,應該運用先進的設備儀器與量表,應用先進的教育理念與評估方法,準確的評估出項目的問題,并實施改進,同時,也能豐富教育評估組織的發展形式。

(三)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網絡化的評估組織體系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的建立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我國的國情,建立不同程度的評估中介組織,使其均衡發展,形成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網絡。

首先,要建立院校評估機制,可建立國家級與省級評估單位,進行層層負責制,國家級評估單位負責國家重點院校的評估,省級評估大內負責省屬高校的評估,這樣能夠使評估工作更快捷的進行,也能增加評估工作的獨立性與專業性。其次,要建立專業評估中介性機構,在建立官方評估中介組織的同時,要鼓勵各種專業協會、學術團體組成的專業鑒定機構對高等學校進行評估,能夠提高評估的水平,提高教育質量。最后,還要建立評估中介組織的監督機制,增強元評估,能夠協調各地區評估中介組織的關系,提高評估工作的真實性。(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2] 康宏.我國高等教育評估中介組織發展研究[J].教育管理,2007(3)

篇7

 

畢業論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在校學習期間 需要完成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 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也是達到培養目標的必要步驟。根據國家教育部以 及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實踐 性教學環節如畢業論文不合格,可在彈性學習年限 內申請重修,直至合格方能畢業”“若在彈性學習 年限內畢業論文不合格,不予頒發畢業證”因此, 把握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搞好畢業論文寫作教 學與引導,提高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分析

 

(一)學生的來源與知識層次分析

 

隨著繼續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成高報考條件的放 寬,學生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根據西南林業大學 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的統計分析,成高學生由過 去單一的中專以上學歷、在職業務或管理骨干轉變 為在職業務骨干(具有助理工程師職稱以上)、管理 骨干(部門負責人)或普通職工;具有高中或相當 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社會青年;中專或技校 畢業生;村社管理人員等共同組成的復雜體系,所 占比例分別為 28.5°%、47。%、10.5°%、4。% 和 10%。 成份的復雜導致學生知識層次參差不齊。其中,技 術工人中具有高中學歷層次僅占11.5%,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占88.5%。在職業務或管理 骨干、在職職工參加工作時間較長,具備一定的文 化基礎和實踐經驗,吸收新知識的系統能力較強; 具有高中或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專業 實踐經驗豐富,但文化基礎薄弱,理論知識欠缺, 綜合學習能力較差;社會青年以及中?;蚣夹.厴I 生等知識面窄,缺乏專業實踐經驗,但學習能力高 于技術工人。

 

(二) 年齡結構分析

 

近年來,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國家對生態環 境的重視,國營林場由差額或自負盈虧單位逐步轉 化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加之大部分林業系統 單位就業門檻較高(大部分要求本科以上),西南林 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的涉林專業在貴州呈現年齡結 構偏大的現象。

 

(三) 學習動機分析

 

成人大學生,學習心理比較復雜。在職的是因 職稱、職務、工資等問題出現困難,甚至是為了避 免“下崗”而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學習,學到足以維 持生計的知識和本領,以便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顯 示自己的實力,贏得社會、企業、家庭的認可。高 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由于經濟轉型和人才市場 變化的影響,專業思想比較濃厚,學習內容要求務 實,迫切希望學到行業急需、人才市場短缺的知識和技能,以便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找到工作, 獲得社會的認同。此外,由于近年來國家實行大學 生村官制度,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部 分在任的村社干部有了危機感,因而參加成人高等 教育學習。

 

二、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成因

 

(一) 主觀認識不夠

 

學生對論文寫作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 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缺乏足夠的重識。 這種心態制約了論文質量的提升。加之長期以來, 成人高等教育的畢業論文工作基本是照搬全日制高 等教育的傳統標準和模式,針對性不強,導致部分 學生畏懼心理凸顯,難以激發寫作興趣,甚至出現 畢業論文抄襲、下載或請人寫作的現象。

 

(二) 知識結構系統性弱

 

成人學生經過實際工作,知識的運用和技術的 選擇上有了明確傾向性,也就是工作中常用的知識 和技術熟悉、熟練,不用的生疏甚至遺忘,知識呈 點式或間隔狀態分布。由于本身的基礎知識不扎實, 知識結構不合理,運用能力不強,導致論文寫作時 很難將系統性的問題表述清楚。根據多年的統計分 析,65%的學員論文存在結構混亂、邏輯不嚴謹、 條理不清楚等問題。

 

(三) 實踐性和技能性突出,理論水平不夠

 

成人學生在研究和撰寫論文中,表現出個體實

 

踐技能性突出的環節準確透徹、論證嚴密,而不熟 悉的環節顯得脆弱,論文忽深忽淺,知識運用不在 同一層面上,削弱了學術論文的特性。據統計分析, 有55°%左右的論文存在口語過多、專業性表述不 清、參考文獻引用欠缺等問題。

 

(四) 畢業論文教學與指導不力

 

由于學生本身文化基礎薄弱、專業理論水平不 高,加之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均安排在最后一個學 期,課時較少,以及教師在講解時往往只從自己的 專業角度進行分析和引導,難以與學生的工作實踐 及其專長有效對接,導致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靈 感,無法有效達到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目的。

 

(五) 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不到位

 

畢業論文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學管理部門聯 合指導教師來共同實施的,從選題到收集資料、做 實驗、做調查,到論文的開題、撰寫、修改、評閱 直至畢業答辯,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流 程規范,不能馬虎從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 些環節和流程都沒有真正得到落實,教學管理部門 更多地關注最后的結果,卻忽視了對于決定論文成 敗關鍵的中間環節的管理。管理部門的過程管理不 到位,畢業論文的程序和環節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 少流于形式,自然影響其質量水平。

 

三、根據成人學生特點,提高論文寫作質量的 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認識

 

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畢業論文是對其綜 合素質和能力的整體評估,是獲取畢業證的前提條 件之一,還是在工作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所形成 的能力進行實踐的基礎。其次,指導教師必須提高 對論文指導工作的認識,應結合成人大學生的特點 和基本情況積極有效地進行論文指導,這是全面提 高畢業論文的關鍵。最后,教學管理部門的認識提 高是論文整體質量能否提高的保證。因此,需加強 對畢業論文工作的領導,把畢業論文工作提高到與 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并重的地位,真正認識到畢業論 文在整個教學系統中的重要性。

 

(二) 創新論文評價模式

 

研究表明,成人學習者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較 豐富,職業性特點突出,專業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動手能力較強,但工作、家庭壓力重。因此,必須 根據其學習特點,認真總結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 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以成人大學生工作實際為基 礎,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結合為主 要內容,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適應成人大 學生的學習特點。

 

(三) 改革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手段和方式

 

據統計,2008年以來,有85%左右來自于生 產一線的學生從未寫過專業論文,不知道論文的格 式、基本要求和標準等。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改 革教學計劃安排,將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由最后一個 學期提到第三學期進行,便于讓學生盡早掌握畢業論文的基本格式、標準和要求。第二,應加大畢業 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課時數。傳統的面授課時安 排僅為8學時,對于論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掌握的學 生來說,明顯偏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合理的 課時數應為20— 24學時。第三,科學合理把握教 學重點。論文寫作的格式規范要求、論文結構、論 文選題、論文材料收集、論文撰寫等應作為面授教 學重點。第四,改革教學手段,采用參與式教學方 法。授課教師要認真總結和分析成人大學生畢業論 文容易出現的問題,利用典型的案例進行有針對性 的教學,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實現教學目標。

 

(四)多管齊下,加強論文寫作引導

 

畢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是作為引導、規范 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基礎,專業基礎課程、專 業課程是啟發學生寫好論文的保障。僅僅依靠課程 面授教學難以解決學生論文寫作的全部問題,無法 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畢 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模式,各門課程的教學應 以基本知識點為基礎,以專題論文寫作為主線,課 外作業安排相關課程的專題調研以及實踐報告,并 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以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進行撰寫,任課教師進行認真點評,共同分析存在 的不足和需要補充、完善的問題,達到提高學生選 題、收集資料、論文撰寫等水平。另外,面授教學 時,及時提供論文寫作指導教師名單和基本信息, 指導教師以課程面授教師為主,搭建師生相互交流 的平臺,增強學生論文寫作的信心。經不完全統計, 2008年以來,西南林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 采用以上模式,有40余人在相關學術刊物公開發表 文章,畢業論文一次通過率達到70%以上。

 

(五)強化畢業論文全過程管理 加強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把畢業論 文的各個環節落實到位,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核 心。第一,要選配好指導教師,強化指導教師職責。 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有效指導是提高論文質量的 重要保證,指導活動貫穿于論文寫作的每一個具體 步驟。要求指導教師從學生選題、查資料、調查、 實驗,到論文開題、撰寫、修改、定稿等全過程進 行引導。第二,應規范論文評審意見。根據成人大 學生的特點,對于論文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 點評,盡量詳細地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第三,充 分利用電子網絡,及時反饋論文評審意見。傳統的 論文評審是由學生打印好畢業論文郵寄到學校-學 校分發到論文評審指導教師-評審指導教師將論文 評審意見反饋到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將論 文評審意見郵寄到學生。不僅耗時,而且溝通不暢。 因此,應充分利用電子網絡,改革評審手段和方式。 另外,嚴格畢業論文答辯,不僅能為畢業生相互學 習提供寶貴機會和平臺,也能有效杜絕論文抄襲或 請人寫作現象的發生,有效保證論文的真實性和質 量。

篇8

關鍵詞: 高等師范院校 教育 建議

隨著初等教育的普及發展,高等師范院校作為中小學師資輸出和培養的主要基地,肩負著培養具有良好專業素養的師資人才的重要任務,這是推進我國基礎教育向前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的關鍵。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高等師范院校需要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才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既具有深厚的專業底蘊又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復合型的創新人才。我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深知當今師范院校的畢業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1―2]。結合我近幾年在阜陽師范學院的教學實踐以及通過對學生、教師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我主要探討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一、高等師范院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眾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國的高等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發展,全國每年的招生人數由最初的幾十萬人,發展到2011年的六百七十多萬人,高考全國平均錄取率將近七成。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由原來的精英教育跨入了大眾教育,尤其是一些普通的高等師范院校,其生源的素質不可避免地在下降。高校招生的學生在激增,可是學校的硬件設施卻跟不上,甚至有的學校連上課的教室都排不開,更別說學生上自習的教室了。另外由于編制問題,高校教師的數量增長也遠遠沒有達到學生增長的需要,很多高等師范院校迫不得已采取大班上課的方式,由于人多,任課老師基本上都無暇顧及所有的學生,即使發現有不聽課的學生,有時也沒時間去管。很多老師都疲于上課,既沒有時間改作業,也沒有時間做科研,這樣勢必會影響到高等師范教育的素質。

(二)學生專業基礎的差異。很多高等師范院校,為了爭奪生源,基本上都是文理兼收。另外,錄取之后,為了留住生源,學??梢宰杂赊D專業,比如說學文的可以轉到數學專業就讀,學理的也可以轉到文科就讀等。再加上學生來自不同的省市自治區,由于各地教育水平不同,學生的基礎也參差不齊,因此在上課時,只能照顧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程度,在這種新形勢下,勢必帶來教育不對稱的情況。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方法差異很大,專業基礎的差異也很大,這些問題都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與課堂教學效果。

(三)高等師范院校教育與初等教育的脫節。在初中和高中所學習的知識都是為大學學習打基礎的,學習要循序漸進才行。現階段的初等教育的改革已經進行了好幾輪了,就高中數學為例來說吧,已經引入了高數上的要重點講解的極限和導數概念,而原來作為重點內容講解的三角函數及其運算卻大為減少,甚至很多有關三角函數運算公式都不作要求了,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不用去死記硬背那些公式了。這些課改措施也許是好的,可這卻給高校的數學教育帶來了問題。因為我們的高等數學教育仍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各大高校的教材基本都是同濟六版的,雖然歷經多次改版,但基本內容和框架都沒變,課程的編排并沒有隨著高中數學大綱的變化而改變,這就給我們高等教育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四)專業不分,授課內容相似。很多高等師范院校課程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全校要求統一大綱、材、學日歷、統一考試。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高師院校的發展的需要,同時對于培養高素質的師資人才也是不利的。在高師院校中各理科專業中對數學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對數學專業類的和計算機信息類的學生,對數學的要求就比較高一些,特別是對于傅立葉級數部分要求更高,而對于生化專業類的學生,則要求低得多??捎行┙處熢谏险n時,無論對于什么專業的學生,重點難點都一樣,老師在講課時只是一味地跟著教學大綱和教學日歷走,造成一些專業的學生負擔重,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顯然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對于學生的將來發展也是不利的。

(五)不重視教育實習。高等師范院校作為培養中等教育師資力量的搖籃,理應以培養學生的師范技能和教育水平為主要目標之一,顯然教育實習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墒乾F在由于高校擴招,學生就業壓力增大,很多高等師范院校都以提高學生就業率為主,造成現在的一部分師范生從事非師范專業的工作或者是考研,這樣他們就不愿意參加教育實習,有的甚至弄個假實習的證明而不參加實習,學校對此也不加重視,以至于有的師范畢業生畢業之后連講臺都站不好,嚴重地影響了畢業生的素質。

二、相關建議

由于各師范院校的層次不同,定位不同,專業設置也不同,每個學校除了一些共性的問題之外,還有其特有的問題。鑒于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所處的現狀,在吸取其他學校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3―4],再結合阜陽師范學院的教學的實際,提出以下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首先,改變教學環境,要做好高中課程與大學課程的銜接。教師在一定要熟悉中學的課程和教學改革,了解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有哪些變化,哪些內容在高中已經學了,哪些內容作為重點講的,哪些只是簡單介紹,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教師在上課時有的放矢。同時還要加強師德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以此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專業學習、行為規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的良好風氣。

其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水平高低是高等師范院校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高素質的隊伍建設將是今后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關鍵。為了使從事課程教學的教師真正適應教學要求,必須提高師資隊伍的層次。要創建一個“外引、內培、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建立一個以專任教師為主,外聘教師為輔的課程教學師資隊伍。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了解最前沿的知識的發展。要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學習中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并應用到實際中去。要求每位教師都要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加大對教學理論和教學法的研究,努力探索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為學生在專業領域內應用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后,完善課程設置,抓好教育實習。對于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改進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同時還要區分師范專業和非師范專業,對于師范專業,要嚴抓教育實習,不能應付了事,要保證我們高等師范院校真能夠培養出合格的未來教師和高素質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會蘭,陶麗萍.地方高校如何面對大眾化問題及策略[J].理工高教研究,2005,(02):77-78.

[2]姚卿達.教育信息化的問題與建議[J].現代計算機,2004,(199):32-38.

篇9

關鍵詞:校企合作 問題 職業教育 對策

由于絕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由政府主辦、學校獨立辦學,教學內容脫離生產企業,與企業生產實際有一定差距,教學實習實訓設備落后于企業生產設備且數量嚴重不足,“雙師”素質教師質量和數量不能滿足企業技術不斷發展的需要,畢業生素質和技能與企業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才能培養出滿足企業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發展。

1 校企合作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法律和政策保障不夠 雖然目前我國從國務院、教育部、地方教育部門、各高職院校對校企合作高度重視,但是缺少法律、體制和機制的保障。缺少一套權威、規范、完整的校企合作準則和指導手冊來規范我國校企合作的實施;校企合作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沒有通過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對校企合作中企業的利益保護不夠,獎勵懲罰機制不明確,缺乏相關經費投入和執行方面的強制性要求,政府的主導作用的發揮尚不明顯。

1.2 運行機制尚需完善 高職院校的運行機制與企業運行機制的差異較大,政府缺少專門的校企合作協調機構,負責校企合作的實施、監督、考核等,卻存在重考核,輕協調的現象,造成了校企合作運行不暢。校企合作的良性運行是建立在校企雙方共贏的基礎之上的。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與行業企業緊密聯系的體制機制尚未形成,各院校在內涵建設、合作模式選擇、行業企業參與等多個方面仍有欠缺,雙方沒有實現真正融合,運行機制尚需完善。

1.3 思想觀念有待更新 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優勢,學校和企業有目共睹。但有些企業只注重人才的選擇卻無視人才的培養,只顧眼前利益,不能從人才戰略的高度去認識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認為校企合作需要投入額外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增加了安全生產管理的難度,企業卻沒有明顯的回報或者回報周期過長,因此形成了各院校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主動向企業尋求合作,而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的一種局面。

1.4 校企合作深度不夠 合作與否、合作質量好壞與校企領導的私人關系有著較大關系,合作形式也局限于簽署沒有多少約束力的“校企合作框架協議”,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專業建設提供咨詢建議等,企業沒有真正融入辦學主體,因此,這樣的校企合作是淺層次的、松散的。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為使合作長期開展下去,必須雙方資源充分互補、互利,形成良性循環。

2 校企合作對策

2.1 完善法律政策,政府的推動和協調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發展高職教育是政府的職責,它決定了高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校企合作在實際操作中急需國家研究、編制一本服務手冊作為指導,規范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為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專業提供可供借鑒的校企合作模式、課程開發標準以及相關的評價標準等內容。提出校企合作的原則、方向與執行標準。

政府要確保校企雙方的利益和發展得到保障,明確合作雙方在培養人才方面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完善有關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通過增加資金,形成多渠道的資金投入。

2.2 加強校企合作的內涵建設 要真正實現雙贏,就應該在誠信、互惠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校企合作雙方要想達到理想的合作效果,首先,要注重專業、課程及人才培養規劃。以企業生產活動和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為基礎,在符合教育的規律的基礎上,開發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的專業、課程和實訓教材,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其次,要注重校企融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師資的整體技術水平。組織專職教師參與行業培訓和企業掛職鍛煉,還要外聘企業兼職教師到校任教,走多元化教師構成道路。最后,充分利用好校內外實訓基地。提高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快地掌握企業技術,熟悉企業文化,接受企業文化熏陶,培養職業素質。

2.3 結合特色,選擇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結合企業的先進生產裝備和技術發展,與企業共同制定合作培養方案,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校中廠”、頂崗實習、訂單培養、委托培養等多種合作形式??梢詫⑵髽I的資金、設備、師資和技術引進職業院校、也可以主動送服務上門,將培訓送到車間和一線,既可以承接企業訂單、根據企業用人數量和規格開展訂單培訓,也可以校企共同確定培養方案,實施聯合培養,形成共建共管,共同發展的格局。

2.4 深化校企合作的發展理念 幫助和指導職業院校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辦學思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多引導、多推動、多扶持,鼓勵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學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準確進行校企合作定位,讓行業企業多了解、多受益,能夠將支持和參與校企合作最為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義務,要尋求“雙贏”的基點,實現優勢互補,互助互利。

參考文獻:

[1]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0—2020年)[Z].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何成才.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研究.湖北社會科學 2012年第3期.

篇10

[關鍵詞] 雙語教學 思維方式 添加性教學 教學資料

據最新統計,英語是當今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現代權威的論文和著作90%以上是用英文發表的,70%以上的信息是由英語傳播的。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獲取最新信息并把我們的成果推向世界,雙語教學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國際競爭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一份責任。它是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和教育水平。

雙語教學源自于雙語現象(bilingualism)。雙語現象指個人或某個語言社區使用兩種語言的現象。本文所說的雙語教學是指運用母語以及一門外語同時進行教學活動。而本文所說的雙語指的是漢語和英語,適合使用雙語教學的時期應該是在高等教育階段。

一、高校雙語教學的特點和意義

與傳統的英語教學相比,雙語教學更重視英語與學科的滲透,讓學生全方位地應用英語。雙語教學不僅僅讓學生以英語為工具獲取知識,更重要地在于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雙語教學以通過第二語言學習學科知識為目的,促進學生對兩種不同文化的積極適應與溝通,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信息組織方式和思維方式,雙語學習可以使學生擁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維碰撞,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大有益處。

目前,雙語教學正在成為我國教學改革的熱點,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學校已經實施或即將實施雙語教學。我國所實施的雙語教學主要指在學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英語傳授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非語言學科的教學。我國雙語教學的目的也是非常明顯的,它具有添加性雙語教學的特征,即在實施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采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掌握漢語和英語兩門語言,成為漢/英雙語人才,而不是為了替代學生的母語或第一語言(漢語)。

雙語教學不僅僅是用英語進行學科教學,更重要的是注重師生之間用語言進行內心交流和互動,它是以英語作為語言教學工具,以培養學生的外語運用水平和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交流合作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高素質和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以促進我國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學科是實施雙語教學的有效載體,獲取學科知識是重要目標,而使用英語進行學科教學,增添了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從而使他們能用英語進行交流。這與通常的英語教學是有差異的。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解決學生的語言基本問題,比如聽說讀寫問題、語法問題以及翻譯問題,等等,這是進行雙語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雙語教學的重點是建立在英語教學成果的基礎上,并將之提高到運用的層次,是英語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延伸與發展,是運用英語工具傳授學科知識的新途徑。要真正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用英語作為溝通媒介,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則有賴于兩者的完美結合。

因此,我們不但允許學生使用漢語,而且要繼續加強漢語的學習,并且反對把英語作為語文學科的教學語言。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自己母語(漢語)的基礎上,熟悉掌握英語。針對這種比較特殊的情況,我們一方面要正視它的復雜性,譬如學生的語言環境、文科內容的多樣性等不利因素,而另一方面我們要面對這復雜性、現實性,從中找出難點、焦點,有針對性地創建適合中國學生的雙語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的雙語教學,是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實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雙語教學理論的發展歷程

國外有關雙語教學的實證研究開始于20世紀初,60年代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測驗研究上,至20世紀后期,研究理論達到成熟階段,并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開發兒童智力的理論。雙語教育在加拿大、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在加拿大,它采用官方語言雙語制(英語和法語)和多元文化主義的政策。教學模式上為法語浸入式教學,其教學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1969年頒布的《官方語言法》為雙語教學提供了必要條件,政策的支持使得教學的開展更為方便有利。另一方面,該國有優秀的教師資源,來自于加拿大法語區的教師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英語和法語,他們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在新加坡,小學高年級都實施英語和母語的雙語教育,小學的英語、數學、科技,中學的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等學科的教材均采用英語編寫。此后,“雙語教學熱”在全世界范圍得到蓬勃發展。

受國外雙語教學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雙語教育研究在我國興起,90年代初,我國開始雙語教學實驗。下至小學,上至普通高校,全國各地都在轟轟烈烈地開展雙語教學。然而有相當一部分雙語學校徒有虛名,只是打著“雙語教育”的旗號,簡單地使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進行學科教學。當然也有許多學校能認真貫徹雙語教學的精神。上海大同中學的“學科英語教材”,廣東碧桂園學校的教學實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典范。

三、高校雙語教學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雙語教學內涵的誤解

雙語教學是指在教學中,直接選用國外原版教材,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課后作業和成績考核均采用外語或外語和母語兩種語言進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目的是使學生以外語為工具系統學習一門新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運用外語就所學專業知識和所學專業進行國際交流的能力。目前國內許多高校沒能準確把握雙語教學的內涵,將雙語教學等同于語言教學,夸大雙語教學的語言目標,忽略了雙語教學其它方面的目標,從而將雙語教學的目標主要定位在提高學生的外語語言水平上。在這樣的目標指導下,雙語教學變成了單純的語言教學,學科教學畸變成了外語教學。一些教師本身對雙語教學的目的認識不清,在教學過程中偏重于語言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科課程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混淆了雙語教學的形式與目的,將雙語教學看成了語言教學。

2.雙語教學課程體系不合理

高校雙語教學課程設置缺乏整體性,雙語教學課程開設時間不合理。學科專業課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承前啟后的關系,但許多高校只是在具備條件的課程中開設雙語教學課程,忽視了課程之間的邏輯聯系及專業學習的連續性、漸進性。其次,有些課程并不適合雙語教學,或者目前尚不具備雙語教學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這些學科盲目地開設雙語課程,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3.缺乏專業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外語水平兼備的師資目前,高校教師中能夠從事雙語教學的人數不多,師資極其缺乏。雙語教學要求教師既懂得專業知識,又懂得英語,能夠用精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傳授專業知識。英語教師由于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因此不能達到培養專業人才的要求,而現有專業教師雖然專業知識豐富,但英語水平有限或者只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口語水平欠佳,無法進行正常的英語交流,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實際應用環境。此外,要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教師應該時刻了解國際學術前沿,掌握世界學術動態,這對教師的語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在許多普通高校雙語教學師資數量不能滿足雙語教學快速發展的要求。

4.教學資料匱乏

雙語教學的教材主要以下幾種:原版外語教材,國內學者編制教材,影印版雙語教材等。原版教材可以使學生準確的獲得精確的專業詞匯,專業內容表達和語言文化內涵等。國內學者編寫的教材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和文化傳統,但是缺乏原汁原味的表達。目前,引進了一些原版影印教材,但是數量較少,更新速度慢,難以滿足不同層次高校雙語課程開設的要求。此外,英文案例和教輔資料明顯不足。

5.雙語教法有待提高

我國高校雙語教師普遍運用的是我國傳統的教學組織模式,雙語課堂還是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不多,加上進度的要求,學生語言能力的阻礙,大班教學等,使得教師很難組織有效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長久地吸引學生注意力。

四、總結

總而言之,我國的雙語教學起步比較晚,它在我國的實施還是一個漫長的探索和總結創新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語言是文化傳播的媒介和國家教育進步的橋梁。我們要正確對待雙語教學在我國的客觀現實,設法克服困難。在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教育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還要結合我國的語言文化知識,創造性地尋求雙語教學的出路,以提高雙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杰出人才。

參考文獻:

[1]代素環,劉斌.雙語教學實踐探討.科技創新導報,2008,(33).

[2]徐姝.高校開展專業課雙語教學若干問題探討.中外教育,2005.

[3]于強.國外雙語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

[4]黃蘭寧.學校雙語課程.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