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等職業教育的差距
時間:2022-03-01 10:27:26
導語:國內高等職業教育的差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專業老師工程實踐能力問題
基于教學工作實際要求和校企合作保障,南洋理工學院對在職教師職業能力繼續培養和知識體系更新得到了有效實施。“教學工廠”是南洋理工學院最主要的教學特色,教學工廠的核心要求是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實時對接。為實現這一目標,該校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以教師自編講義為主,大都沒有固定教材。教師講義內容源自教師本人對課程教學目標的深入理解,并以教師的企業實踐經歷和企業實際項目作為支撐。“教學工廠”理念框架下的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就要求教師必須實時掌握企業技術進展狀況,否則就達不到教學要求,無法滿足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項目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需要。
南洋理工學院每學期都設有“學期項目”,其目的在于以“學期項目”為引領,對本學期的理論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綜合性應用訓練。“學期項目”最主要的特點是具有企業崗位工作實景,或者項目教學內容直接源自企業實際需求,項目本身就是一個企業工程實景。在學制三年的最后一個學期,南洋理工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中設有為期6周的“畢業項目”。“畢業項目”更是通過教師將企業實際需求引進教學過程,由教師聯合學生依據專業技能予以實現。“畢業項目”解決的是企業的實際需求,這就要求教師的能力必須高于企業員工、學校的硬件設備必須優于企業設備,這樣學校才有能力為企業提供項目服務,同時這樣的教學要求保證了教師職業能力與社會企業技術革新之間必須實時同步,甚至提前。這種教育環境下,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職業能力,否則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從而有效促進了教師知識體系的更新。我國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絕大多數源自本科院校的畢業生,缺乏企業經歷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專業教師工程實踐能力薄弱是現階段嚴重阻礙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
二、校企合作問題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這是南洋理工學院校園文化的另一條重要理念。作為國際物流與金融中心,新加坡具有得天獨厚的校企合作條件,世界500強企業絕大多數將總部設在新加坡。同時經過多年發展,新加坡本地企業已經完成了轉型,實現了以高科技為主要目標的現代企業建設,這樣就為他們的職業教育人才需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校企合作沃土。新加坡的職業教育具備以下幾個校企合作基礎。
1.人脈基礎專業教師源自企業高級員工,并且在教學期間以畢業項目作為載體長年與企業保持業務往來,熟悉企業的技術更新及用人需求,并且與企業之間結下深厚的合作情誼,這為校企合作奠定了豐厚的人脈基礎。
2.技術基礎南洋理工學院專業教師源自企業高級員工,其工程技術能力超過企業一般員工,能夠切實解決企業技術難題,能夠為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南洋理工學院要求教師在技術上必須具有“超前意識”,“超前意識”是指學校的技術發展相對于社會需求必須有一定的提前量,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專業領域技術發展動態,并且正確預測未來技術需求。南洋理工學院每年至少會投入30%的人力財力用于超前技術分析和超前技術研究,有了超前意識和超前意識引領下的技術成果,南洋理工學院始終占據技術潮頭,這也正是他們牢牢把握校企合作主導地位的根本原因。
3.硬件基礎南洋理工學院的工程系具有世界先進的科技中心,能夠持續為新加坡國防部、新加坡機場、三星公司等提供技術支持。只有學校的硬件水平超過企業,才能為企業在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提供基本保障,這是南洋理工學院吸引企業主動走進校園尋求合作的源動力,也是企業能夠深度融合一個重要條件。具備了這三個校企合作基礎,校企合作就變得簡單很多,互利共贏成為校企合作最自然的現象。國內高職院校在企業服務能力方面普遍存在欠缺,為企業解決實際技術難題的能力有限,企業普遍缺乏對職業院校的信任,校企合作只有利益基礎,缺乏深度互利共贏的合作。
三、校園文化凝神聚力的問題
校園文化是一種寬泛的意識形態,也是學校上下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校園文化的主要目標是要讓學生為學校驕傲,讓教職工為工作自豪。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積累,需要人文關懷。經過上世紀60年代起步,到90年展,然后再到目前的成熟,南洋理工學院形成了“組織無界化、處處創新、超前意識、終身學習”為主的校園文化,并且廣大師生人人熟悉,人人遵守并為之奮斗。南洋理工學院實行“教學工廠”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和實訓環節一切以企業真實項目作為依據,這就要求不同專業之間要打破界限精誠合作,固步自封則沒有辦法完成這樣綜合性的人才培養任務。他們的“組織無界化”就是基于這種基礎和需求形成的,并且一經形成就深入人心。“處處創新”是南洋理工學院始終走在世界職業教育前列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只有創新才有發展,只有創新才會有特色。南洋理工學院鼓勵師生人人創新、處處創新,在創新方面他們不只是叫得響,更為重要的是做的實。教學目標與企業需求同步關聯,使他們的課程發展和專業建設無時無刻都在創新。“終身學習”源自于他們對教師知識和技術能力“貨架壽命”的正確判斷,他們認為教師的知識和技術能力就像貨架上的商品一樣具有失效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的知識和技術能力會跟不上企業技術發展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終身學習,不斷對知識和能力進行更新,則知識陳舊的老師教不出社會需求的學生。南陽理工學院教師沒有寒暑假,除了正常社會假期,教師具有每年20天左右的帶薪假期,這在國外大學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休假制度。學生放假期間,教師從事企業項目研究或者繼續教育學習,有效保障了教師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南洋理工學院的校園文化切合實際,并且非常實用,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文化不僅僅是口號,而是轉換為每個師生自身的行為準則和精神支柱,這種對待工作的信仰是我國職業院校所欠缺的。
四、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問題
職業教育重在實踐,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應當以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以實際項目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體系設計和核心課程開發是南洋理工大學非常成功的做法。南洋理工學院學制和我國的高職教育一樣也是三年,課程體系也是以理論課和實踐環節相互輔助構成。他們的特色在于每個學期都設置“學期項目”,畢業學期設置“畢業項目”,這些項目均具有企業實景特點,或直接源自企業實際需求,且項目內容緊密結合實際崗位需求。這就要求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必須緊密圍繞企業實際需求展開,從而有效保障了課程設置圍繞職業能力培養循序漸進展開,且要體系完善。同時項目的開展需要課程內容緊跟企業技術發展實時更新,這就對課程建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時,南洋理工學院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礎,也為他們的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開發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于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他們的課程建設真正做到從崗位職業能力需求出發,課程內容源自企業實際技術,且能實時更新。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尤其是在國家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國家骨干性職業院校建設、國家重點專業建設等項目實施情況下,我國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較以前本科教育的“壓縮餅干”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課程設置更貼近職業崗位需求,但是相對于國外先進職業教育,我國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依然不夠完善。
五、教師的職業精神問題
敬業愛崗的職業精神源自于教職員工對工作崗位的滿意程度和對生活的幸福指數,在滿足這兩項基本需求的情況下,南洋理工學院的教職員工敬崗愛崗的職業精神給訪問人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們的專職教師課堂上對待學生的親近程度和課程開發中的自信與激情讓人難以忘懷,他們的管理人員對待工作的一絲不茍和對待他人的熱情服務態度也是不容否定的客觀事實。這些軟實力上的差距其實是國內外職業教育之間最大的差距,也是我們職業教育目前最為欠缺的地方。相同的學制,相似的生源質量,共同的職業教育目標,但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和南洋理工學院之間的差距確實明顯的。在本文闡述部分以外,在機制體制、教育環境和職教氛圍等方面國內外職業教育也存在著較大差異,本文只是從以上五個方面進行淺顯比較。借鑒新加坡職業教育有價值的經驗,目的在于能夠為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趙明威王曉江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 上一篇:職業教育的扶貧開發功能
- 下一篇:系統論下的職業教育體系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