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閱讀教學模式論文

時間:2022-05-20 04:25:00

導語:新型閱讀教學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閱讀教學模式論文

在科技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學校怎么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造就21世紀的優秀人才?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一段重要講話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創造力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靈魂。顯然,以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為目標的創新教育才是素質教育的歸宿。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培養民族素質這項偉大工程中的一項奠基工程,無疑要承擔創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觀念,破舊立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一、傳統閱讀教學之我見。

課堂教學是語文基本功的主要訓練場。閱讀教學課時最多。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最要緊的和第一位的是加大閱讀教學改革的力度,大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有不少教育專家都認為:“目前,高效率的語文課很少。”要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我們就應對傳統閱讀教學加以認真分析和研究,以便破除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努力改革閱讀教學。

傳統閱讀教學是從50年代起就在前蘇的教育學家凱洛夫和葉希波夫的教育理論影響下形成的。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就接受了“組(組織教學)一復(復習舊知)一新(傳授新知)一鞏固(鞏固練習)”這一閱讀教學模式。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四個環節中,“傳授新知”是中心環節,教師要講深講透,字詞句段篇要面面俱到,“組織教學”和“復習舊知”也為這一環節做準備,“鞏固練習”即讓生作業,鞏固掌握所學的新知。我認為,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之所以用了幾十年,因它是經過多年來眾多語文教師、專家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并有大量的專著和教材問世,曾推動了我國的語文教學。它具備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學科的性質和文章的價值,注重字、詞、句、段、篇的講讀、理解,重視復習舊知,鞏固新知,低、中、高各年級的學生可在規定的時間里掌握該學科的知識。教法簡單,易操作,也實用于應試教育。但是,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代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不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正如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指出:“傳統教學設計有許多優點,但也存在一個較大的弊病,以教師為中心,只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全部教學設計理論都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按這樣的理論設計的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更不利于創造型人材的成長。”的確如此,我在語文教學中也是深有感觸和教訓的。我也和不少教師一樣發現了傳統閱讀教學的主要弊端是“以教師為中心”。越來越多的教學工作者,針對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填鴨式”模式進行了一些改革,出現了“導學式”、“啟發式”、“自學討論式”、“精講多練式”等多種閱讀教學模式,力圖改變教師“一言堂”或者“一問一答”的老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方式。我也感到這些教學模式好的方面是能注重學生參與,注重手腦并用,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習慣。但是,由于學生有差異,加上老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完教材,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應付考試,所以,在課堂上無法注重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不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有關活動,往往是少數優生得到活動機會多,而大多數學生只是陪襯,這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必須“著眼于受教育群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培養創造型人才的要求。這此教學模式仍然有傳統教學的新弊端。因此,要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必須端正教育指導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傳統閱讀教學的利與弊,破除重知識而輕能力;重結果而輕過過程;重記憶而輕思維(尤其是創新思維);重優塵而厭差生;重應試而輕實踐、輕素質培養的片面教學思想,樹立全面的教學任務觀,把授知育能育德益身益心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化語文閱讀教學改革。

二、小語“四結合”教學之我見。

鄧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臨21世紀世界上各種挑戰的嚴峻性,中華民族能否躋身于世界前列?改革教育模式,實現教育現代化,塑造新一代創造型人才是全民族、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重大課題。教育現代化其中包括教育設施現代化和教育手段現代化。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網絡正逐步進入了學校。有了現代化的設施,就必須更新教育手段,因此,我們的觀念必須要從一本書、一支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中解放出來,大膽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改革。

《小語“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是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于1994年批準立項的重點科研項目。它是以現代教學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計算機技術為手段,把小學語文教育與計算機教育融為一體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項全新的試驗,是語文教學的一場革命,它不僅是教學設施與手段的變革,還是教育思想和理論、教材觀念與形式、教學結構與方法的徹底變革。它的具體任務是探索“語言教學”、“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新型的教學模式,以便改革與優化傳統的教學。它的主要目標是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構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創新型、創造型、會思考、會動手”的優秀人才。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家面魯姆認為:“許多學生之所以未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問題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適合于他們各自特點所需要的教學幫助和時間。”小語“四結合”教學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還可以實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幾十年前提出的使學生得到的“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時間,使他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參與機會,為學生提供建構新知識的材料途徑。把教師、學生、媒體三者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異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到全面、全體、個性三個發展。小語“四結合”最初“是識字、查字、編碼、打字”,接著改為:“識字教學、編碼打字、閱讀理解、作文訓練”,后來又改為:“詞語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運用”。現在為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四結合”的提法更新為:“學科教學改革、創新精神培養、實踐能力訓練、信息技術應用。”基于此,不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要建構符合“四結合”內涵的,充分體現雙主作用的新型模式。

三、建構新模式,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1、建構“四結合”閱讀教學模式。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訓練場,輻射廣,學生的知識、技能、思維、情操等素質教育都可以通過閱讀教學獲得。傳統的閱讀教學既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忽略了對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四結合”閱讀教學,由于有建構主義學理論的指導和多媒體計算信息技術的介入,為在閱讀教學中構建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血液。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興趣對于學生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認知心理告訴我們,人們對知識和事物的認識往往是以直觀感覺開始的,年齡越小的兒童越是明星。他們對生動、具體、形象、色彩鮮艷的事物容易感興趣。因為多媒體計算機具有提供文本、圖片、靜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教學信息的能力,為此,“四結合”教學就可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在閱讀教學設計上,重點抓住三條:

(1)注重學習情景創設。創設情景,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以突破教學重難點為內容;與優化教學方法相結合;與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相結合;與陶冶學生情操相協調。

(2)允許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設計中抓住“情景激趣”、“自學質疑”、“協作學習”、“會話表達”四個重要環節,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完成學生獲取知識的意義建構。教學設計中,十分注重“議論評議”、“發散思維”、“遷移聯想”三個環節,通過效果反饋的回授心理效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的確認。

2、什么是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創新思維即創造型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特點是“靈活、獨特、新穎”,而且人人都具有創造性思維。就小學而言,創新思維包涵有:積極動腦、思維多向、求異;想象大膽、豐富、新穎;口語和書面表面流暢、靈活、生動;接受事物主動、敏銳;與人交往主動、熱情、大方;辦事有條理、有影響力等等。兒童是創新思維培養的最佳時期,他們往往憑關敏銳觀察、直接理解、整體判斷、迸出靈感、豁然頓悟、多元求異、創造想象等來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這些都是創新思維的重要表現形式。

實踐能力的含義很廣,泛指人們在從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有意識的活動中具備的能力。對小學生而言,我認為實踐能力不光是指動手操作和社會實踐的能力,還包涵以下內容,如: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積累語言文字的能力;處理資料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等。

3、在“四結合”閱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都與語文這門基礎學科互為關聯。閱讀教學中重視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運用多媒體網絡開拓信息通道,充分利用課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沒有任何羈絆的情況下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自由操作,充分利用課件里貯備的課文朗讀,生字詞庫,課文動畫,有關資料,實踐錄像等,讓學生在網上瀏覽查閱,自由徜徉,做到“六可”:可調、可看、可讀、可勾、可寫、可議。教師則運用網絡監控或參與小組討論,最后通過師生交互、屏幕示范、上機作業、效果評價等方式檢測學習效果。一般是通過“創設情景”、“自學質疑”、“閱讀理解”、“協作學習”、“議論評議”、“發散思維”、“遷移聯想”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利用課件自主學習,“動手勾畫”、“協作交流”、“資料查詢”、“上機練習”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誠然,在以上各環節中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也不能截然分開,它們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具有極大的優勢。例如上二年級語文《看月食》一課,通過創設情景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在研制月食這一動畫課件時,有意識地把月亮變化過程集中化、明晰化,使情景既富有科學性,也具有啟發性,設置“大玉盤”、“像小船”、“像鐮刀”、“像眉毛”、“像細鉤”、“像面鑼”等典型形狀。注意擴展課文中未能敘述出來的形狀,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這樣學生思維活躍了,又通過創設太陽、地球、月亮在太空運行的宏觀景象,不僅讓學生理解月食的成因,還從中激發其探索宇宙奧秘的濃厚興趣,這樣,學生的創造思維不斷得到了發展。又如上《小池》這首古詩時,可以利用課件的動畫、音樂,帶學生由“境”入“情”,訓練學生想象能力。讓學生眼看畫面,口誦詩句,體會意境,誘發想象,對“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的詩句,傳統教學,教師講解費力,學生理解吃力。而“四結合”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字面意思,還從那“重重疊疊的山石,一股細流緩緩流出”的畫面聯想到泉眼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舍不得自己的孩子遠離,不愿多流出一點;聯想到池塘邊茂密的樹陰就像那愛美的姑娘,在這晴天柔和的風光里,以池為鏡梳妝打扮的美景。這說明學生已體會到了詩的作者對山、水、植物的情意,對大自然的熱愛。再如上《烏鴉喝水》一課時,找準切入點和讓生續編故事,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用“烏鴉把一個一個石子入進瓶子里,讓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沒有小石子,烏鴉又該用什么辦法才能喝到水?”讓每個學生把想法都輸入計算機,避免了只有少數優生得到訓練的現象。這樣,學生的辦法可多了:有的可以設想把瓶子傾斜,用兩塊石頭架住就可以喝到水;有的可以設想找一根麥管就能吸到水;有的可以設想把棉紗條或布條的一端放入水巾,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還有學生可以編出《烏鴉又上當了》的故事:“這次狐貍知道烏鴉不會再聽他的花言巧語,就想了一個說烏鴉壞話的辦法,激起烏鴉的怒火,烏鴉破口大罵,結果他嘴里的肉掉下來又被狐貍叨走了……這樣學生從中揭示了一個道理: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聽了不好聽的話,不冷靜對待也容易上當。老師讓學生先說后寫,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還鍛煉了口頭發表能力和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如果能認真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轉變觀念,摒棄傳統閱讀教學的主要弊端,加強專題研究,認真實踐,構建“四結合”閱讀教學新型模式。發揮“四結合”優勢,形成寬松的支持性氛圍,學生就能得到全面、全體、個性的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都能得到大大提高。因此,我認為,“四結合”閱讀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驗能力上有很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