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2 10:47:00
導語: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新形勢;農村教育
【論文摘要】: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穩步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其一重要內容就是逐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水平。十七大以來黨和國家對農村教育做了進一步部署。各地理應抓住契機,解決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促進新農村建設穩步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啟動以來,扎實推進,穩步進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對平衡城鄉發展和促進區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黨和國家給予了農村教育格外的政策、財政支持,各項配套工作也都有序展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仍有問題亟待解決。作為帶有根本性作用的教育,如其不良發展勢必會影響到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大局,固此,仍大有必要深入研究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妥善解決。
一、新形勢下農村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教育主要是指在以農業為基本產業的農村或城郊地區、以農業人口為主要對象且主要為農村或城郊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的教育;既包括對農村常住人口的培養也包括對其子女的普通教育。我國農村教育所涉及對象群體大、范圍廣,其中的問題錯綜復雜、五花八門,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點:
1.教育投資力度不夠。全面啟動義務教育以來,中央對各級地方義務教育的財政補貼逐步加大。雖然國務院決定從2007年起3年內,全國財政對農村教育投入新增470億元。也就是說,2006年至2010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累計新增經費由原來2182億元增加到2652億元。[1]但國家對公共教育的投入在GDP的比率仍未達到占4%。同時,教育投入結構不盡完善,農村職業教育支出小于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支出小于非義務教育,農村教育人均支出小于城鎮,貧困地區義務教育人均支出小于富裕地區的現象依然突出。而且,我國農村應受教育人口基數大,經濟狀況不一,不少地方甚至缺乏最起碼的辦學條件,所以僅靠短時間內的大量財政投入明顯不夠。資金問題仍然是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2.教育結構不盡合理。農村教育在實際運行中一直沿襲城市教育的發展模式,現在農村教育基本上是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比重偏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格局尚未形成。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2.5億元,培訓農村勞動力880萬人,轉移就業760萬人。與此同時,教育部組織實施了"教育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三年來,教育系統的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開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民工培訓的規模已超過9000萬人次。2005年至2006年,開展的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達9314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近20%。[2]但與80%左右沒有經過任何專業技能培訓還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教育師資隊伍薄弱。教育者是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因素,教育者的素質對教學質量的高低有直接影響。由于農村中小學工資待遇低,工作條件艱苦,造成教師逐級向上流動,中西部城市的教師向東部沿海大城市流動,縣城的向中心城市、鄉鎮的向縣城流動,而流出的往往都是骨干教師。迫不得已,農村增加了非職業化教師的比重。優秀教師的流失、非職業化教師的增加,導致農村教師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學歷達標教師的缺乏和教師隊伍中存在著大量教學能力很低、業務素質不高的教師,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質量。
二、新形勢下進一步發展農村教育
新農村建設和國家逐步實現全面免費的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發展的大好契機,社會和各級政府應當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抓牢根本性問題,制定得力措施,把握相關因素,站在全局和歷史的高度把農村教育搞上去,讓農村教育為建設我國全面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現代化做出應有貢獻。下文試圖研討主要對策:
1.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農村教育經費機制。農村教育發展相對滯后,重要原因是教育投入不足及其投入結構不盡合理。國務院決定,從2007年起3年內全國財政對農村教育新增470億元。[3]但相隔占GDP4%的比率還是有段距離。為解決結構性問題,不但要加大對九年義務教育的投資力度,而且要加大對職業技術教育的投資。逐步建立健全的經費落實機制,確保農村教育日常經費足額通暢到位。一方面要逐步落實全面免費義務教育,另一方面逐步改善農村不同類型學?;窘虒W條件和相關人員福利待遇。只有這樣,農村教育才有可能持續健康地發展。2.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穩妥地加強農村社會經濟建設??茖W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要促成各方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解決農村的不良問題,要有政策傾斜,但要將資金和政策用在根本性措施上。長期以來,農村發展就受到政策和自然環境的制約,進而影響其進一步發展。如此形成惡性循環。私以為,基礎設施建設和適度產業化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大突破口。只有先形成良好的自然和社會人文環境,才能為開創更好的發展局面打下基礎。其實很多農村有較豐富的資源和很大發展潛力,只要提供便利的交通等基礎設施及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勢必會吸引更多的投資,給農民以創造更多的生產價值好機會。同時,引進適度的小產業生產,授以一般農民一技之長,就會形成良好的農副結合的局面。進而更好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學以致用、學有所地。同時,積極引進各方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進步文化,形成良好的開放環境。由此逐步提高農村自身的經濟和社會能力。只有農村自身經濟健康發展了,才會留得住人才和資金等資源,才會讓人們對發展農村和農村教育充滿信心。
3.把握農村現實,合理規劃農村教育培養體系。當前農村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問題要著力解決。一是改善農村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和管理不善的問題。農村地區師資力量是教師隊伍中最弱的,且優秀教師流失率很高。發展農村教育必須采取妥善措施留住人才并積極引進人才,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二是加強職業教育,解決農村建設人才缺乏的困局。近年來,我國組織實施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等項目年培訓城鄉勞動者達1.5億人次,而且還"要把招生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尤其要為有學習需求的農民提供學習機會。要充分利用城市和東部地區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積極開展東部對西部、城市對農村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工作。"[4]三是調整農村教育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農村教育亟須從過去的應試教育、升學教育的困境中走出來,以學生全面發展及農村教育主動適應并服務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目標。與農村教育培養目標轉變相一致,其教學內容也應該貼近農村實際生活,增加初高中階段以農村實用技術為內容的課程。同時,要加強對農民政治生活的教育,讓他們積極參與基層民主生活和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的發展要求。農村教育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只有搞好了教育才能為之提供可靠的智識保障,促進城鄉平衡發展,逐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參考文獻
[1][3]新華網.全國財政將新增470億元左右用于調整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07-11-2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大力發展農村職教服務新農村建設--訪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黃堯.2007-3-10.
[4]周濟.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在2008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暨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8-4-3.
- 上一篇:市省級文明單位培訓班上的動員講話
- 下一篇:校長在班主任培訓班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