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聯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

時間:2022-04-09 03:47:27

導語:家校聯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校聯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

摘要: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發展,受家庭結構、家庭教育、家庭環境等家庭因素的影響較大,家校聯動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但家校聯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制度缺失、主體缺位、客體缺知、隊伍缺口等問題。因此,家校聯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完善制度建設,夯實家校聯動機制基礎;收集家長信息,搭建家校聯動交流平臺;創新宣傳載體,掃除家校聯動人為障礙;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家校聯動人力保障。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家校聯動

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以后,面臨著管理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際方式等多方面的轉變。一旦其無法及時、有效地適應高校環境、融入校園文化,孤僻、抑郁、焦躁、敵對等負面情緒就會隨之產生,心理壓力也會隨之增大。有研究對西安某高校2006—2015級“80末”“90初”“95后”三個年齡段近900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逐步提高,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聯絡變得方便及時,但同時也產生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現象,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有著持續深遠的影響。

一、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里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里反映出來,而學校教育過程中產生一切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家庭結構、家庭教育、家庭環境。(一)家庭結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家庭結構指的是家庭的組成方式,不同的家庭結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顯著的影響。父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發揮著相輔相成的互補作用,健康心理的形成既需要父親在責任、勇氣、擔當等方面的教育,也需要母親溫柔細膩、潤物無聲的呵護。單親家庭的學生,由于長期缺乏完善的教育和呵護,更易出現極端人格,形成人格障礙。再婚家庭的學生,幾乎都曾經歷過情感和心理層面上的波動,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成為抑郁、強迫等心理問題的高發人群。獨生子女家庭的學生,由于長期受到父母、長輩過多的關注和寵愛,進入大學后更容易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缺乏團隊精神、自理能力較差等方面的困擾。(二)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間相互學習、相互教育的過程,主要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家庭教育方式大致可以歸為三類:民主式、放羊式、強迫式。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民主式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自立、自信、自強的人格特質,學生進入大學后更容易實現心理健康發展。放羊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多見于農村留守兒童,這種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放縱心理,人際關系淡漠、缺乏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強迫式的家庭教育往往使用責罰、命令甚至毒打的方式強迫孩子學習,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長此以往甚至會導致強迫癥、抑郁癥等精神疾病。(三)家庭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家庭環境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個方面,大學生長期身處不同的家庭環境,受到的影響也千差萬別。物質環境主要取決于家庭的經濟水平,經濟水平過高、學生花銷沒有節制,經濟水平太差、基本花費難以保障,都會對學生人際關系、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精神環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員文化程度、家庭氛圍等因素。文化程度較高的父母,更愿意理解、尊重大學生的心理困境,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排解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更有利于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此外,家庭氛圍也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和諧的家庭氛圍、親密的家庭關系,有助于大學生更加從容、自信地面對各種挑戰和挫折。

二、家校聯動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有著深遠的持續影響,家校聯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一)制度缺失,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目前,各高校對家校聯動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效果已經形成共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輔導員在家校聯動方面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積極探索。但截至目前,家校聯動依然是高校內個別院系、個別輔導員的小范圍或單人行動,家校聯動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于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庭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二)主體缺位,家校聯動渠道不暢、效果不佳。目前,高校大學生的主體正由“95后”向“00后”過渡,學生家長逐漸以“70后”為主。他們的文化程度、家庭環境、經濟水平有著較大的差異,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發展、解決有著不同的認知,但實際卻存在著家校聯動中家長缺位的現象。家長的主體缺位嚴重影響到家校聯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暢通和效果實現。(三)客體缺知,大學生自主意識增強,抵觸情緒較大。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進入大學以后,學生爭相逃離父母的管控,不愿父母過多干涉自己的大學生活,因此,在主觀意識上對學校和家庭實時溝通的家校聯動機制存在較大的抵觸情緒,不愿意或者不樂于向雙方提供相關的信息。這也對家校聯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障礙。(四)隊伍缺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人力不足。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要求,“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足額配備到位”。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職業化、專業化發展不充分、不完善,高校輔導員往往存在人手不足、轉崗率高等問題。輔導員隊伍的人員缺口及不穩定性,使家校聯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力不足。

三、家校聯動視角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完善制度建設,夯實家校聯動機制基礎。工作開展,制度為先。科學嚴謹、務實高效的制度設計,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學生工作部門、院系學生工作辦公室要積極作為,主動調研國內外高校家校聯動的有效機制,認真總結近年家校聯動工作中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建立健全的家校聯動機制,夯實家校聯動制度的基礎,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導借鑒。(二)收集家長信息,搭建家校聯動交流平臺。一是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新生入校報到之初,在做好新生信息收集工作的同時,教師還應主動登記學生家長手機號、QQ號、微信號、詳細住址等有效信息,建立完善的學生家長信息庫,掌握第一手信息資料。二是要搭建家校聯動交流平臺。在書信、電話等傳統媒介交流基礎上,教師要不斷創新工作平臺與載體,積極搭建家校聯動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建立學生家長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同時公布學校、學院相關部門微信、微博賬號,為家校聯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暢通的渠道。(三)創新宣傳載體,掃除家校聯動人為障礙。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切實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及時了解、掌握大學生思想狀況,不斷創新工作載體,以學生喜聞樂見、樂于接納的方式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咨詢工作。如教師可根據學生溝通交流主要平臺的不斷變化,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主要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斷創新工作載體,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逐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認知水平,爭取他們的理解和幫助,為家校聯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掃除人為障礙。(四)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家校聯動人力保障。制度建設是基礎,隊伍建設是保障。家校聯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隊伍建設是關鍵。首先,高校應不斷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配備,尤其是要嚴格按照不低于1:200的師生比選配專職輔導員來不斷充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其次,高校應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通過培訓、調研、交流學習來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強化家校聯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趙穎,姚斌.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4).

[2]魯瑋,余亮.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家庭環境的關聯性研究[J].皖南醫學院學報,2017,(4).

[3]董曉蕾,劉冀萍.基于心理資本視角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4]任春鳳.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及對策[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作者:林明哲 單位: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