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實證研究

時間:2022-03-31 11:35:51

導語: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實證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實證研究

1醫學人文課程改革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河北醫科大學2007級122名醫學生為調查對象,均為本科一批次學生,女生64人,男生58人。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參考和借鑒了1997年華中理工大學理工科的大學生文化素質問卷的部分內容,結合了河北醫科大學自身的特點進行設計,咨詢相關專家并進行了修訂。調查方法:對調查人員進行為期6個月的培訓,問卷調查時在教學教師的主持下,學生閉卷完成。在填寫問卷之前由課題組成員對問卷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解釋說明,問卷當場收回。統計學方法:用EpiData數據庫收集整理,用SPSS15.0版本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1.3研究內容

1.3.1醫學人文課程的設置

我國在課程具體設置方面隨意性較大,課程之間缺乏有效地關聯,無系統性,連續性較差。擔任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教師素質也不穩定。另外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傳統教學方法效果不理想[2]。當前我國的醫學教育課程種類多,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任務能否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一直是筆者研究的問題。筆者所在醫院在加強醫學院校人文課程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醫學生在實習期間共開設課程605學時,其中臨床專業課340學時、見習156學時、醫學人文課程110學時。結合醫院教師資源及醫院環境開設的醫學人文課程主要內容包括:(1)醫學倫理學(32學時,占5.3%);(2)醫學心理學(14學時,占2.3%);(3)行為醫學(32學時,占5.3%);(4)哲學(14學時,占2.3%);(5)文明禮儀(4學時,占0.7%);(6)生命教育(安全教育)(4學時,占0.7%);(7)志愿者活動(10學時,占1.7%)。醫學人文課程占總學時的18.3%,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統的具有醫學特色的醫學人文課程體系。人文素質教育是讓學生學會科學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自信的態度。河北省人民醫院醫學人文課程的設置還在探索中,開設的7門課程占總學時的18.3%,和傳統的課程相比,人文課程的增設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同時還引進了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擴充了知識面,鍛煉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語言表達能力及思辨能力。臨床實習中穿插滲透人文內容,重視人與人的溝通,有益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臨床辯證思維的形成,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醫學生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了解患者所需,患者所痛,喚起了醫學生的責任意識,更好地為百姓服務,解決病患的病情。

1.3.2醫學人文課程實施情況

醫學生在醫院學習,接受醫學知識的同時,根據人文教育目標要求,積極開展人文課程以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育目標,具體的實踐方式如下。(1)人文教育課程實施動員會。作為醫學生從大學進入醫院學習是大學生活的又一個新階段,學生既要上課又要臨床實習。為了使學生能夠接受新的課程安排和教育模式,對醫學生進行改革動員,使其了解在醫院學習的目標和使命,擔當起救死扶傷的醫生職責,使其明白在醫院開展人文教育課程的必要性。作為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倡導者和執行者,教學人員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正視學生的各種才能,為學生充分發展提供有利條件。(2)改革課程體系。人文教育課程改革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束縛,建立起了以人文教育為基礎的綜合素質教育。在不同學期、不同醫療環境下由淺入深,增設醫學人文教育課程,注重自學與輔導的結合、提問與討論的結合、案例與辨析的結合。引進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實踐與教學活動的融會貫通,最終實現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目標。在人文課程中安排文明禮儀培訓、生命教育培訓、志愿者活動等。(3)定期舉辦人文科學系列講座。講座的內容要形式多樣,內容廣泛,能夠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獲得多方面信息的場所。結合實際教學安排定期開講,一學期安排10場為宜。如邀請河北醫科大學醫學倫理學專家和河北師范大學文學教授授課,采用講座、臨床模擬等形式使醫學生在情景模式下感受醫患溝通、交流,體驗術前談話、問診,讓學生學習臨床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接受到人文的熏陶。(4)臨床見習與實習。根據不同學年的教學任務,結合學生學習興趣,河北省人民醫院的四年級醫學生主要以見習為主,通過人文課程的學習和臨床見習的結合,不斷地充實自身的文化知識和醫療知識;五年級以實習為主,教師引領學生早接觸患者,以一名實習醫師的身份,身臨其境感受醫生的權利和義務,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自我成就感和自主角色感[3]。有助于學生了解患者所需,明確醫生的職責和義務,鍛煉醫學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形成良好的臨床辯證思維。通過查房、門診接診、病例講座、醫患模擬等形式,幫助醫學生進一步提高對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從而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4]。(5)開展醫學生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所學知識、吸收新知識的重要途徑,它不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大學生可以在這個課堂里自由馳騁,發揮自己的才能,開創自己的基業,充分利用在校期間的以學習為主,學好和掌握科技知識的有利條件,在社會實踐中磨練自己,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和適應能力[5]。在人文教育中,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醫院積極開展志愿者活動,大學生作為醫院的一份子,也積極組建“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成立“大學生志愿者協會”、建立“大學生志愿者博客”等網絡宣傳平臺。通過志愿者活動,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使醫學生參與其中幫助患者,引導患者就診,了解患者的病痛。培養醫學生愛患者、愛醫院的心,為患者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意識。

2醫學人文教育課程實施結果分析

利用SPSS15.0軟件評價問卷調查表的信度。經計算,調查表的信度值α=0.802,可以認為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調查表包括人文素質教育態度的分析、人文課程態度分析、人文知識與技能的分析、學生個人能力分析等方面的內容,經過專家評審認為問卷設計合理,涵蓋了學生素質培養、能力培養、技能培養、基礎知識培養方面的評價。

2.1對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改革態度的分析

在122例樣本中,分析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態度的前后的變化。培訓前醫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的滿意度為42.62%,培訓后滿意度為53.28%。經McNemar-BowkerTest配對卡方檢驗結果顯示,培訓前后醫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態度有顯著差異(P<0.05),培訓后滿意度高于培訓前,說明醫學生人文教育課程起作用。

2.2對人文課程喜歡程度的數據分析

人文課程改革后,引入了醫學倫理學課程、醫學心理學課程、行為醫學課程,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開設道德講座、文明禮儀課程和生命教育課程(安全教育),調查顯示:醫學心理學(占67.21%)、醫學倫理學(占63.11%)、傳統文明禮儀課程(占54.28%)是醫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醫學生人文教學課程的設置使醫學生在學到臨床知識的同時,也掌握了心理學、倫理學知識,加深了對中華傳統禮儀的了解,醫學生表示更愿意去了解患者。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的引進,更有利于彌補傳統教育的弊端,擴展學生循證思維,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將不同學科的信息綜合在一起,從能力角度來講,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技能,語言表達能力更加清晰,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2.3人文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

人文教育改革實施前后課程的改革效果有顯著性差異(P<0.05),課程改革有積極作用。醫學生考查課和考試課成績均有所提高,不及格率大大降低。開設的課程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學生個人素質內涵。其中“政治法律知識”統計學分析(P>0.05)無統計學差異,課程無明顯作用。原因可能是課時過少,教材不統一,缺乏實踐教學,理論脫離實際,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因此,在今后的課程改革中,將思考如何增強醫學生法律意識,如何使醫學生在醫療活動中時刻以法律知識武裝自己,更好地保護自己。

2.4學生文明禮貌修養、醫患溝通能力、價值觀念情況

通過問卷調查設計的有關文明禮貌修養、醫患溝通、價值觀的社會題目,引用當今社會存在的真實生活及尖銳案例,來了解當代醫學生對人性、對個人價值取向以及溝通能力的情況。通過匯總,了解到學生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通過各種渠道來豐富自身的素質,能夠順暢的與患者溝通,得到患者的基本認可。遇到突發事情時,能夠冷靜思考,認真對待。

3討論

3.1學生服務行為變化

通過在醫學生教育中引入人文課程,使醫學生接受文學培養、第二課堂教育、實踐活動等,加強了醫學生“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醫學生能更加善待他人的生命,更加注重自身的修養,更加全方位地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人文教育課程的設置有利于醫學生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更加明確“為人民服務”的核心思想,增加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嚴于律己,努力提高醫學技術水平,減少醫療糾紛,促進社會和諧。

3.2學生服務態度變化

醫學生專業課程任務重,生活緊張、單調。開展人文教育課程豐富了學生生活,為進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條件。醫學生對接受人文教育方式選擇意愿的調查顯示,69.4%的人選擇了“自我修養”,64.7%的人選擇了“第二課堂(人文講座和名著導讀)”,60.0%的人選擇“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和實踐教學)”,選擇“課堂授課”和“文藝演出、文藝沙龍、學生社團”的人均占了35.3%,2.35%的人選擇“其他”。可見,醫學生在相對繁重的專業學習的同時,渴望通過課余的文學、人文第二課堂、實踐活動來調節和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則更加熱愛醫生這個職業,增加了對醫療工作的興趣,培養了醫學生主動參與和融入的意識。

3.3學生服務能力變化

醫學人文教育課程的實施,將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行為學等相關課程融入到臨床醫師的培養中,使醫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得到了改善[6],提高了醫學生臨床技能,醫患溝通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強,團隊意識增強,在實踐中培養了學生熱愛集體、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優良品質。

3.4學生綜合素質改變

加強學科建設,實行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融合,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課題的實施,改善了學生知識結構,營造了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氛圍。

4不足之處

4.1課時安排較少

五年制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第一、第二、第三學年主要是進行臨床專業課程的學習,根據學分管理制度,學生主要完成必修課和部分選修課來積累學分。第四、第五學年進入臨床后,不僅要學習臨床專業課程,還要進行臨床見習、實習,河北省人民醫院只設置了少數的選修課,所占學時18.3%,僅僅作為選修課對學生開放,雖要求所有學生必須進行選修,但仍有一些學生沒有認識到醫學人文課程的重要性,僅僅作為緊張實習、見習生活的一種調劑。

4.2師資力量薄弱

師資配備上,缺少人文專業的專職教師,只能由一些醫學專業的教師代課,這樣也降低了人文教育的效果。醫院作為一個社會公益性組織,承擔臨床教學任務的同時,主要是醫療、預防、保健等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人文教育改革必須兼顧醫療等活動,在一定范圍內限制了人文教育課程的實施。4.3傳統醫學課程模式制約大在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改革中,受到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及教學任務要求的制約,引進的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僅在單一臨床課程中開展,范圍小,未普及到所有課程中。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學科的分化,不斷加劇人文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沖突,也直接影響了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改革[7]。

5結語

人文教育是人文素質的核心,是大學生立身做人之本,它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注,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體驗,著重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它是人文素養的最高形態。簡言之,人文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如何做人及如何做事的能力,有了這一基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才可以落到實處。總之,在臨床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教授醫學生臨床知識,還要加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這是新時期高等教育對人才的要求,也是醫學生人文教育的長期工程。只有堅持不斷轉換教育觀念,加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才能適應21世紀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需要。

作者:趙海靜趙淑芳楊玉鵬王永峰工作單位:河北省人民醫院科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