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校人文教育路徑分析
時間:2022-03-31 11:28:36
導語:醫學院校人文教育路徑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新時期強化醫學人文教育的現實意義
1.是促進我國醫學學科健康發展的需要。學科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1977年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恩格爾教授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臨床應用》一書中提出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引發了醫學界的一場深刻變革,使醫學學科從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診療體系向更加符合醫學宗旨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體系的轉變。而踐行這一核心服務理念,必須對我國現有醫學學科進行重構,以實現醫學人文教育與醫學科學技術的深度融合,為醫學模式的轉變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進而促進我國醫學學科的健康、協調發展。
2.是促進醫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具有權威影響的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為保證醫學院校畢業生具有日后從醫的核心能力,于2001年制定了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包括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醫學科學的基本知識、溝通技能、臨床技能、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維與研究等7個宏觀領域[2]。從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看,有4項內容都屬于人文素質類要求,而這正是我國醫學教育的“短板”,為實現這一目標,醫學教育不僅要注重醫學生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糾正重科學知識輕人文素養,重工具理性輕價值理性的偏見,從而促進醫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醫學教育的科學發展。
3.是滿足民眾訴求的現實需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新技術革命的興起,醫療技術和生命現象過程中的技術主義傾向日益嚴重,而人道精神并未得到相應的改善和揚升,于是出現了醫療活動中“道”與“術”發展的失衡,使得現代醫學出現了過分商業化、技術化的傾向,并似乎已染上嚴重的“唯科學主義”“技術崇拜”與“人文精神萎縮”等頑癥[3],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了醫患關系的高度緊張和醫療衛生資源的極大浪費。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民眾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民眾對醫療衛生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醫療行業的現狀與民眾需求形成巨大落差。糾正這一背離醫學宗旨的行為,迫切需要整個醫學界的努力,需要醫學院校從自身做起,強化醫學人文教育,切實擔負起培養既具有精湛醫療技術又具有豐富人文情懷和責任擔當的醫學人才。
總之,醫學人文精神是醫學之魂,醫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是現代醫學學科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忽視醫學人文知識的涵養,不僅將嚴重影響和諧醫患關系的建構,還將影響醫學學科的健康發展。醫學生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后備軍,是未來生命科學研究和醫療衛生實踐的中堅力量,強化醫學人文教育、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是醫學教育題中應有之義。
二、當下醫學人文教育面臨的挑戰
1.從認知角度看,過分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訓,對醫學人文教育重視不夠。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們的行動總是由其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樣的認知,便會導致什么樣的行動。我國西醫作為舶來品深受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普遍偏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技術能力的培養,不能深刻體認“人文素質之于醫學生就如同專業素質一樣是不可或缺的、受益終生的基本素質”[4],因而忽視甚至輕視醫學人文教育,普遍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傾向。部分醫學生只重視實用技術的學習,除專業知識、技能外對其他學科和知識都不感興趣,更不重視人文素質的修煉,缺少一顆寬容、仁愛之心;部分醫學生甚至不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及人文主義產生的背景[5],醫學人文教育收效甚微。
2.從學科建設看,我國醫學人文學的學科歸屬尚未明確,缺乏醫學人文學科的戰略規劃。學科是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我國醫學人文學雖有一定發展,但還遠遠不夠。我國學科目錄并未將醫學人文學作為單獨的學科設立,使該領域的研究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從事該領域教學和科研的人員沒有學科歸屬感,評聘職稱時只能掛靠其他相近學科;多數醫學院校的醫學人文學科門類不齊全,人文學科受到嚴重排擠和削弱,課程設置殘缺不全且多為選修課,主要用于拓寬學生知識面、強化應用技能等,這樣的人文教育無疑是膚淺、空泛的[6];在省級乃至國家科研立項中醫學人文學的研究專項稀少,這都將嚴重制約醫學人文學科的發展和引導功能的發揮。
3.從教育效果看,與民眾對醫藥衛生事業的需求程度尚有相當的距離。醫學院校是輸送醫學專門人才的搖籃,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有賴于良好的教育,其中包括良好的醫學人文教育。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醫學院校教學理念相對滯后,偏重醫學技術,難以將醫學人文教育有機融入校園文化之中,醫學人文教育缺乏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人數普遍不足,專業培訓嚴重受限,通曉醫學史、醫學哲學和醫學社會學的跨學科人才緊缺,教師缺乏學科歸屬感;教師教學方法陳舊,由于缺乏臨床經驗,大多照本宣科,很難聯系醫學實際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與分析,有調查顯示,學生對人文類課程期望值很高,但“老師在授課時教學手段單一,照本宣科,不能更多更好地結合實際,使得課堂講授沒有吸引力”[7]。這樣的教學效果勢必與民眾的需求程度形成巨大反差,醫學人文教育難以承載民眾期望之重。
4.從行風現狀看,與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教育相抵觸。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部分醫務人員的人生價值天平發生傾斜,僅將醫療衛生職業視為謀生的手段,工作缺乏責任心,對病人態度冷漠,無視生命的珍貴,吃拿卡要、開大處方、收受“紅包”、索要回扣等,嚴重背離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少醫院管理缺位,制定的規章制度片面強調經濟指標,對醫德醫風要求不明確、不嚴格,缺乏有效的監控體系,對違反醫德醫風的行為或聽之任之,或查處不嚴,致使行業不良風氣蔓延,這不僅損害了患者的權益,敗壞了醫療行業的形象,還使醫學人文教育缺乏說服力,給醫學生的價值取向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對策與建議
1.強化醫學人文教育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和專業化培訓的重要載體,開展醫學人文教育需要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醫學人文教育作為一個學科群,首先要明確醫學人文教育的內涵、劃定醫學人文類課程的范圍,結合各校實際合理設置醫學人文課程和教學內容,科學制定醫學人文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并統一規劃和編寫高質量的醫學人文教育教材;其二要確立醫學人文教育核心課程并處理好核心課程與一般課程的關系,如醫學史、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溝通學等課程屬醫學人文教育的核心課程,應列為醫學生的必修課,一般類課程可列為選修課或作為推薦閱讀書目;其三要加強人文學科與醫學專業的交叉融合,形成完整、系統、有機的與醫學相匹配的醫學人文學科群,在進行醫學專業教育時,應充分發掘人文科學資源,注意培養醫學生的人文情懷,在開設醫學人文教育課程時,應將人文教育類課程整合到醫療實踐中去,達到醫學與人文教育課程一體化,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避免以往醫學職業道德教育中注重理論,普遍側重于范疇、體系的傳授,而對適用性、實效性關注不夠的問題。[8]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增強醫學人文類課程的實效性和吸引力,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強化醫學人文教育的師資隊伍。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醫學人文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應充分運用校內、校外兩大資源,既要充分用好本校已有的人文社科方面的師資力量,又要面向社會聘請一批學有建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學者和專業人士,通過開設醫學人文講座、座談交流等形式,培育醫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人才引進、在崗培訓、脫崗進修、學術交流等形式,拓展和提高人文學科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使之能善于運用醫學基本知識和醫學案例闡發和說明本學科的問題;另一方面,加強對人文學科教師隊伍的量化考核和激勵,明確目標要求,加大督查力度,獎勵和表彰長期在教學一線從事醫學人文教育的優秀教師,逐步提高整個人文學科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專業學科教師隊伍的人文知識培訓,使之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科學與人文相統一的哲學觀,自覺將“授業”與“傳道”有機結合起來,在醫學專業課程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如生理學與心理學、臨床醫學與醫學倫理學的有機結合等,使醫學生在接受專業訓練的同時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3.強化醫學人文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是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應鼓勵教師探索醫學人文教育教學規律,學習借鑒其他學科先進的教學方法如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引導學生在探討和交流中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直面當前醫療衛生服務方面面臨的挑戰和難題,強化醫學生關愛病人、敬畏生命的價值理念,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在臨床醫療實踐中,應引導醫學生將醫學人文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學會從醫學、道德、法律、社會學等多個角度去研究、解決醫療問題,使臨床實習既是醫學專業技能的實習過程,也是醫學人文素質的養成過程。
4.強化醫學人文教育的實踐基地。環境教育理論認為,人與環境是交互作用的,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人文就其本質而言不是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因此在進行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時,應充分發揮實踐教育基地的作用,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合力育人的格局。人文精神只有通過主體自身的人文實踐才能得到培育和生成,醫學院校應通過軍校共建、校地共建等多種形式,建立有利于培養醫學生人文精神和責任意識的實踐教學基地,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等。社會和家庭是強化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環節,學校應主動加強與社會和家庭的聯系,家庭和社會應切實承擔起各自的責任,支持、配合醫學生的支教掃盲、科技扶貧、衛生服務、法律咨詢、文藝演出、環境保護等實踐活動以及志愿服務、義工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讓醫學生在深入社會時了解國情,在服務民眾時培養情感,在實現價值時體驗人生,逐步培養團結友愛的時代精神、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全面提升人文精神的境界。
5.強化醫學人文教育的校園氛圍。學校是一方舞臺,也是一個社會,校園文化是強化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濃郁人文氛圍的校園文化對醫學生性情的陶冶、德性的養成、情感的升華等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應積極開展蘊含醫學人文精神、充滿時代氣息的校園文化活動,精心打造校園醫學文化精品、名品,為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逐步培養醫學生的仁愛之心和懸壺濟世的人文情懷;應著力在建筑雕塑、綠化美化、環境衛生、活動場所及設施的布局、設計等方面下工夫,充分展現醫學悠遠的發展歷史、關注人類健康的人性光輝,增強醫學生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應重視感性手段的運用,如觀看電影、錄像,閱讀感人的文學作品等,通過感受細致入微的關心愛護和良好的后勤服務,讓學生的情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得到升華,懂得關心他人、關注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從而強化其責任感、使命感、義務感與奉獻精神,使校園文化活動真正成為提升醫學生文化品位、培養醫學生人文精神的有效載體。
6.強化醫學人文教育的考評體系。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培養目標主要指向專業教育,而對人文精神的培養缺乏嚴格的規定,建立的考評指標體系主要關注醫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程度和醫療實踐的操作水平,這種考評體系既不符合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培養富有人文精神的醫學人才的需求。為此,應從國家層面建立和完善醫學教育考評體系,將醫學人文教育作為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納入考評之中,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強、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將定性指標與定量評分相結合,盡可能全面、客觀地反映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在考核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時,堅持將個人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形成學生自我評價、學校綜合考核、社會信息反饋三方共同參與的考評機制。
作者:凌保東工作單位:成都醫學院黨委書記碩士研究生導師
- 上一篇:苗木成活率的提升措施
- 下一篇:醫學生人文教育的實證研究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