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學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
時間:2022-04-07 11:52:31
導語:科學教學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科學教學中,求知欲是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拖延教學時間節點,吊足學生胃口;在探究活動前,欲擒故縱,先遂了學生心愿,讓其單獨行動,使其失敗,然后引導學生分析,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學生遇到難題時,適時指導,師生共克難關,使探究活動得以繼續;在探究活動后,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分享和交流,使學生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
人類步入21世紀后,對“人才”重新進行了定義:人才不但要具有豐富的知識和較高的技能,而且要富有創新精神,具備健全的人格、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教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有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人,才能夠稱為具有較高科學素養的新時代人才。但是,在教學中,教師似乎只關注如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培養更多的能力,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加以研究。那么,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下面,筆者以“養蠶”系列活動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遷延歲月,呵護求知欲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一生下來就對陌生事物產生好奇心,而想要滿足這種好奇心的欲望就是求知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想辦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加以呵護。為此,在教學中,筆者總是想方設法保護學生的求知欲,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故意拖延教學時間節點,以激起學生更大的求知欲,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如蘇教版四年級教材有一個單元的內容是帶領學生進行養蠶活動,從學期第一節課開始,學生便一直期待這一活動的開展。然而根據教學進度,養蠶活動應該在3月下旬開始,但是到了4月初,筆者依舊教學其他內容,沒有帶領學生養蠶。于是,有些學生耐不住性子了,每次上課都問:“楊老師,到底什么時候養蠶啊?”筆者總是微微一笑,這樣解釋:“時候未到啊!現在還不是養蠶的最佳時候,在恰當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養蠶活動。不過,你們現在可以做些準備工作了。”筆者的解釋就像一盆冷水潑到學生的頭上,每每看到學生像漏了氣的皮球,筆者真有點于心不忍,但是這樣的胃口必須吊。到了4月中旬,桑樹上的桑葉已經長得足夠大,氣溫也越來越適合蠶的生長了,筆者果斷宣布:“養蠶活動正式開始!”教室一下子沸騰了,學生的熱情得到釋放,懷著強烈的求知欲參與到養蠶活動之中。“越難得到的東西,人們就越想得到!”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人為地拖延教學時間節點,吊足學生的胃口,使學生的求知欲達到最強再展開活動,往往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欲擒故縱,培養合作精神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學會合作是一個人未來適應工作、社會的基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從小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養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呢?欲擒故縱是個好方法。教師可在活動前先遂了學生的心愿,讓其單獨行動,使其失敗,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養蠶活動伊始,面對一個個拿著蠶盒子想要自己單干的學生,筆者不動聲色,一一滿足,因為筆者知道如果現在干涉,要求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養蠶活動,他們一定不樂意,也會大大打擊他們養蠶的積極性。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學生肯定會在下課后把蠶寶寶分了,然后獨自養蠶寶寶。這些獨生子女,由于長輩溺愛,個性倔強,自我意識強烈且頑固,喜歡單獨活動,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不達目的不肯罷休,不到黃河心不死,還不如順水推舟,暫時滿足他們。整堂課,學生個個歡天喜地,聽課也非常認真,參與活動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但是三天后,很多學生愁眉苦臉,紛紛向筆者訴苦:“楊老師,這幾天作業較多,我都忘了喂蠶寶寶,蠶寶寶被我越養越小了!”“我采的桑葉有點臟,洗了洗就喂蠶寶寶了,結果蠶寶寶吃了拉肚子,你看,它們奄奄一息了!”“我們小區附近沒有桑葉,所以我總是在放學后從學校采桑葉回家,但是我居然有兩次忘了采桑葉回家,結果蠶寶寶饑一頓飽一頓。”……筆者先安慰學生:“看來大家在養蠶過程中碰到了麻煩,先不要著急,總有解決的辦法。現在請大家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怎樣才能避免這些問題,讓蠶寶寶健康成長?”于是,課堂上又一次熱鬧起來:“我沒空的時候,其他人不一定沒空啊!只要有人相互提醒,就不會忘記采桑葉了!”“碰到問題,我不會處理,我可以向同學請教。”……學生想要小組合作養蠶,并且行動起來:“大家把蠶寶寶放到一起,一起謀劃如何養蠶寶寶。”看到這,筆者會心地笑了,欲擒故縱計成功了!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個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個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因此,想要很好地完成科學探究活動,合作必不可少。學生一旦開始合作,往往離成功不遠了。
三、同舟共濟,培養堅持性
家長常說:“孩子做什么事都不長久,三分鐘熱度,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還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看看這個,玩玩那個。唉,真是太讓人心煩了!”其實,在科學教學中,教師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學生,而且不在少數,這是學生缺乏學習堅持性的表現。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的堅持性呢?其實,《科學課程標準》中就有答案:“對待科學學習要有堅持性,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要實驗這一目標,教師不能像傳授知識那樣直接教給學生,而是創設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內化。”鑒于此,在養蠶活動開始后,筆者便把辦公室變成了養蠶咨詢室,自己充當養蠶咨詢師,以便學生在碰到養蠶問題時能夠有一個交流的空間,隨時解決問題。同時,為了便于放學后與學生交流,筆者建立養蠶微信群,讓學生在群里養蠶過程中碰到的困難,然后組織在線的學生一起討論,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筆者還公布了“楊老師養蠶熱線”,以便與沒有微信的學生交流。這樣學生再也不怕蠶寶寶生病了,因為“網上會診”會幫他們解決各種疑難雜癥;學生再也不會因找不到桑葉而餓著蠶寶寶了,因為微信上有華莊地區桑樹分布示意圖;學生再也不會忘記采桑葉了,因為每天都會有“喂蠶提醒”……這使得原本看起來困難重重的養蠶活動變得簡單了。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往往會因為各種困難而退縮,從而喪失學習堅持性。在活動開始后,教師要放下身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之中,適時地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參與活動,師生攻克難關后,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繼續,學習堅持性也得到了培養。
四、各顯其能,分享成功喜悅
分享可以將自己辛苦獲得的經驗傳授給別人,讓別人少走一些彎路,同時,別人也會將自己辛苦獲得的經驗分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分享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習手段。對學生而言,分享是不需要學的,因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一旦有了收獲,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個共同的愿望——在第一時間里告訴同學、家長和老師,顯顯自己的本領。經過一個多月,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養蠶的心得體會急于講給同學聽,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于是,在養蠶活動接近尾聲時,筆者組織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以便共享成果,同享快樂。在養蠶的小論文評比會上,一篇篇文筆優美、描寫細致的文章印入眼簾,學生在贊嘆小作者文筆功底的同時,紛紛表達了對作者仔細觀察的敬佩之情;在養蠶的電腦小報展覽會上,那一張張裝飾美觀、圖文并茂的電腦小報引得學生紛紛點頭稱贊;在養蠶經驗交流會,學生侃侃而談,講述自己碰到的問題和解決之法,儼然養蠶專家……活動中,學生各顯神通,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總結和交流,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不自覺地進行了一次養蠶知識的頭腦風暴。學生紛紛感嘆:養蠶原來如此簡單,養蠶原來如此快樂!人人都分享一點知識,學習將變得快樂而簡單。在教學中,教師多創造一些分享和交流的機會,學生就會在分享和交流中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更快樂地學習。
遷延歲月、欲擒故縱、同舟共濟、各顯其能,巧妙的“四部曲”讓一次次平常的科學教學更有意義,學生踴躍參與,樂在其中,收獲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更得到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總之,教師找準了密鑰,巧妙引導,就能幫助學生掀起科學神秘的蓋頭。
[參考文獻]
[1]鄭潔.小學科學課程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
[2]賀瑛.小學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實現策略的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2).
作者:楊柯君 單位:江蘇無錫市華莊中心小學
- 上一篇:海洋學教學培養學生地球系統科學思想
- 下一篇:病毒肺炎認知與行為研究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