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背景下語言特色及問題探究
時間:2022-02-09 02:42:00
導語:課改背景下語言特色及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園文學是文學的分支,是以校園生活為題材的原創文學作品的統稱,涉及專業作家和業余作者(包括學生作者)的所有校園文學和準校園文學創作。校園文學和其他所有類型的文學創作一樣,語言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語文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要重視研究中學校園文學語言的特色與存在的問題,擯棄糟粕,薈萃精華,使新時期的中學校園文學健康發展,不斷進步。
關鍵詞:文課程改革校園文學特色問題
校園文學是以校園生活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的統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校園文學包括專業作家和業余作者(包括學生作者)所創作的一切校園文學作品。狹義的校園文學指在中學里活躍的文學社團成員所創作的作品,主要指在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創作。在這里,我們研究的不是廣義的校園文學創作問題,而只是研究一下狹義的校園文學,即課改背景下中學范圍的由學生作者所主導的校園文學創作。因為一方面中學生是我國校園文學創作的主力軍,另一方面研究中學生的校園文學創作也有利于探尋中學語文寫作教學改革的方向。所以我們要對中學校園文學這一特殊的文學現象進行研究,目的是發現中學校園文學創作的規律,促使中學寫作教學和校園文學創作健康發展。
因為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所以研究中學校園文學也一定離不開語言。而進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由于社會更進步、文明、開放,言論的自由度也更大,因而在語言上表現得既多姿多彩,又良秀不齊。所以,我們有必要研究一下課改背景下中學校園文學語言的特色與存在的問題,規范、純潔、美化中學校園文學語言,促使我國的中學校園文學在健康的軌道上茁壯成長。
一、課改背景下校園文學語言的特色
2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實施了第八次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雖然中學校園文學作品大多是中學的寫作佼佼者所為,但應該說,改革前后的中學校園文學語言還是有所區別的。因為改革前,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不論是日常一般寫作還是業余文學創作都受到了諸如“主題先行”、“內容積極”、“語言規范”等多方面限制,因而思想、內容、語言個性化的作文鮮見。而改革后,由于施行的是“素質教育”,在教育中確立了學生閱讀和寫作的主體地位,徹底歸還了學生的“話語權”,因而,在書面語的表達上,學生們有了更多的自主與自由,于是在校園文學創作中,年輕的學生作者們有了更多的個性語言表現欲與創造權。因此,中學校園文學大觀園里的語言之葩不僅充滿個性,而且多姿多彩。
(一)求美求新的語言
高爾基說:“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語言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學的品質與生命。但不同年齡階段的文學創作者因為其身心發展的不同而在語言特點上產生差異。譬如青年人的語言多活力,中年人的語言多智慧,老年人的語言多樸素等等。中學生作為12-18歲的特殊一群,思維發展處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高速發展的時期,認知處于日趨完整與嚴密的階段,因而如果是愛好文學的陽光少年,其語言必然呈現出求美和求新的特點。
求美是中學生形象思維有較大發展的體現。因為中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了,因而形象思維的水平也上了新的檔次。中學生語言求美的具體表現是:喜歡摘錄散文、詩歌作品中的優美語句,并喜歡在寫作實踐中運用這些語句。另外,一些寫作優秀者,如校園文學創作者們還嘗試著自創優美的語句。這時他們追求的優美語言特點是:喜歡用華麗的辭藻,喜歡用多樣的修辭,尤其是比喻,喜歡對稱的句式或段落等等。譬如,一位主張要“堅守人生志向”的學生作者寫道,“時光催人老,枯了松榕,凋了芍藥。愿望、希望、盼望,本就是時間的歷練獎章。苦苦地守,遙遙地望,歷盡了崢嶸,嘗遍了那滄桑”,在用詞、造句、修辭等方面就非常唯美。擔由于這時不少的校園文學作者畢竟還難言成熟,閱歷不深,語言能力有限,因而在美的語言追逐中難免有描寫失真、比喻失當、羅嗦重復等語病。譬如有的同學為了求美出奇,形容秋天金黃的飛舞的落葉“像那叱腳下的風火輪”,奇則奇矣,但顯然既比喻失當,又描寫失真,因為落葉的形狀、姿態和質量與風火輪顯然有所不同。還有的同學為了增強文章的歷史感,喜歡運用典故,這本來很好,但由于語言錘煉上不到家就容易發生重復羅嗦的語病。例如有個同學在一篇“呼吁世界和平”的文章中寫道“安史之亂造成了人民的生靈涂炭”,顯然“人民”和“生靈”語義重復。
求新是中學生抽象思維有較大發展的體現。因為據心理學家,像皮亞杰(piaget)等人的研究,12歲以后,青少年的抽象思維已逐漸成熟,可以進行超出常規思維的創造性思維了。再加上這時的中學生情緒不太穩定,性格上也較叛逆,還喜歡搞個人主義、英雄主義,所以在語言上具有求新的創造性追求。于是在他們的作文或校園文學作品中就有了標新立異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所謂求新語言了。不過,他們創造的語言新是新,但同樣是因為不太成熟,了解世事不多和語言工夫不深等原因,求新的語言中有生造詞語、誤用錯用詞語以及語序錯亂令人費解等語病。譬如,有個同學是個足球迷,對足球術語很熟,他知道足球運動員退役叫“掛靴”,他也略約知道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于是在作文中他提到了這個故事,并仿照“掛靴”生造了個“掛帽歸隱”,這個生造不能說不聰明,但由于本來就有個“掛冠歸隱”的詞語,因此造成了生造詞語的錯誤。
(二)深受社會影響的語言
中學生雖是較特殊的一群,但他們畢竟不能離開社會環境而存在。社會環境中的語言是生動活潑的,也是錯綜復雜的,因而思維活躍、情感豐富、好奇心強的中學生肯定會受到各種語言環境的影響。從家庭到社會,從口頭到書面,當代中學校園文學作者們大都會受到如下語言環境的影響:俗話(含黑話)、行話、歌詞、網絡語、外來語和文學語。
1.俗話指來自民間的由老百姓所創造并使用的語言。它長短不一,句式靈活;它來自生活,又能精妙地表現生活,有著極強的生活情趣和表現力。形象性和通俗性是它的特點。中學校園文學作品中就經常出現俗語。像描寫自己崇拜的男歌星長得帥,不說“英俊”或“瀟灑”,也不說“很帥”,而是說“帥呆了”;敘述自己聽完一席語重心長的話后激動的心情,不說“很感動”,而說“很暈”;述說一個人做事能力很差,不說“很無用”,而說“很熊”。這些例子就體現出了或“通俗”或“形象”的特點。
還有一類特殊的俗話是黑話。黑話也來自民間,不過不是一般百姓說的話,而是一些不良的百姓(地痞流氓)說的話。黑話雖宣揚的不是高雅情趣而是色情或暴力,但由于它同時也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動,表現力強的特點,因而一般的老百姓在發怒或搞笑時也樂于采用。至于好奇心強、辨別力較差的學生(特別是品行有問題的學生)就更容易受影響了。像些中學校園文學作品中敘說“做成功了某事”,不說“做成了”或“做完了”,而說“擺平了”;敘說“要打某人”,不說“打你”或“抽你”,而說“扁你”等等,都是黑話在中學校園文學中的反映。
2.行話本為各行各業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通行的語言。但由于行話中有的非常通俗與形象,因而也在社會上廣泛流傳,成為流行的大眾語言。像教育業的“下課”、體育業的“紅牌”、餐飲業的“生猛”、商界的“極品”、娛樂業的“休閑”等。這些行話跨業活用,有時也十分有趣。中學校園文學作品中就經常可以看到這些詞匯,像“我的同桌是一個極品丑女”,“我們的班主任雖然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漂亮女生,但她管理起我們來確實生猛”等等,不一而足。
3.歌詞是歌曲作品的文字部分。因為歌詞實際上可謂是一種通俗的詩,具有語言形象、情感豐富、通俗易懂等特點,因而也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所喜愛,特別是一些流行歌詞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在中學校園文學作品中,流行歌詞的出鏡率可以說是最高的。據“‘新紀元杯’上海市21屆中學作文競賽”初賽抽樣調查統計,1000篇隨機抽查的作文中,引用周杰倫歌詞的就有24篇,若再計算蔡依林、張韶涵、潘瑋柏等其他歌星歌詞的引用率,比例則更高。一些專家認為,若引用得好,這種歌詞引用就像是唐詩宋詞引用,是一種積極的舉動,對作文和做人都有好處。當然,若引用得不好,負面作用也是顯見的。
4.網絡語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于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因其具有簡潔生動的特點從一誕生就倍受網友的青睞,發展極其神速。網絡語言有數字、漢字重組、拼音縮寫、英文縮寫等多種形式,成為網上的流行語言。這些語言中特別生動的部分逐漸被社會吸納,成為社會的公共語、流行語。中學校園文學作者作為吸納新鮮事物特別強的一群自然也深受網絡語的影響。在其校園文學作品中,+8g;(再見)."94"(就是),“美媚”(漂亮女生)、“菜鳥”(差勁的新手),"PMP"(拍馬屁)、"BT"(變態),"OST"(原創音樂專集)、"FF"(最終幻想)等網絡詞匯就時有出現。例如,一位作者在描寫爺爺好上網時就連用了網絡語:“說實話,我很佩服爺爺對P4的狂熱和執著,但嘴上卻故意譏笑他是‘老菜鳥’……他不服氣,決心……修煉成e網世界的‘大蝦’。
5.外來語是通過音譯、意譯或直接移用外國語的方式所形成的語言。且外來語以英語居多。像音譯的有,伊妹兒(E-mail)、脫口秀(TalkShow)、黑客(Haker)、丁克(DTNK)等等;意譯的有,電子郵件、電腦、手機等等;直接移用的有NBA.MBAWTO等等。這些外來語也為中學生廣泛使用,不僅口頭交際中夾雜這些詞匯,校園文學作品中也時有出現,從而豐富著中學校園文學的語言庫藏。
6.文學語本指經典文學作品里的佳詞麗句,典范的現代漢語語言。但由于當代文學的旨趣從理想主義、英雄主義轉向了存在主義、神秘主義,從寫“情”與“善”轉向了寫“欲”與“惡”,因而語言特點也發生了從“雅語”、“壯語”向“俗語”、‘怪語”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影響了校園文學語言。像王朔作品的“痞子式”語言“我是流氓我怕誰”(《頑主》),劉恒的“貧嘴式”語言“只要別加錢,你開始負責全國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工作,我們也管不著你吶”(《貧嘴張大明的幸福生活》),以及臺灣著名網絡作家蔡智恒的“孝敬父母,就像上廁所要記得帶衛生紙”(《懈寄生》)等俗氣十足的語言都給中學校園文學語言產生了較大影響。
(三)充滿青春氣息的語言
中學生處于最具青春活力,最富童真幻想,最有雄心壯志,以及性格最耿直率真的年齡,他(她)們對生活充滿浪漫的激情,充滿英雄主義色彩以及批判現實的精神,因而在表現他(她)們生活的校園文學作品的語言中必然要體現這些精神特征。
1.充滿童真幻想的語言。這一階段的中學生雖然抽象思維有了較大發展,但形象思維依然在他(她)們的校園文學作品中占主要地位。因而,他(她)們的校園文學語言是充滿著童真與幻想的。譬如,一位作者寫《小斑鴻》,“我每聽到小斑鴻‘卿哪’的叫聲,心里就癢癢起來,趁斑鴻爸爸媽媽不在,便悄悄地爬上樹,摸了小斑雞兩下,依依不舍地下來了”就童心未泯。而一位作者寫《老師,你好》,“我班的化學老師身材干瘦,就如一個試管,實在標致極了。他雖然年逾古稀,但頭發卻比Fe304還黑,眼睛終年含有HZO,看上去像孩子般天真。大伙送他一個外號“老頑童”,,就不僅語言形象幽默,極富職業特征,而且充滿著浪漫幻想與難舍的師生真情。深得魯迅先生描寫藤野先生的筆法,而又有自己的創新。
2.充滿英雄色彩的語言。這一階段的中學生學習英雄,仰慕英雄,并在生活中盡可能地去扮演英雄。盡管他們中的不少人,受到了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的影響,有點江湖義氣和英雄情懷不分,但他們還是有著樸素的正義感和勇氣。例如,一篇校園文學作品《見義勇為》,生動地描寫了一群中學生機智勇敢擒歹徒的故事,表現了中學生的臨危不懼和勇敢機智,尤其是其引用電視連續劇《水滸》的歌詞“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很好地抒發了中學生式的英雄情懷。
3.充滿批判精神的語言。這一階段的中學生大多清純率真,較少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因而敢說直話,語言充滿批判現實的精神。例如,一篇《無奈》的校園作品寫道:“作業最多的人是我,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罵最頻的人是我,‘五一’沒自由的人是我,放假禁閉的人是我,是我是我還是我。”這一段語言就非常富有批判精神,對當代學生繁重的學業負擔進行了揭示,對當代應試教育病魔難除進行了批判。并且是翻用著名歌手高林生的代表作《牽掛你的人是我》而寫成的,也很好地體現了中學生的生活情趣和語言創造力。
二、課改背景下校園文學語言存在的問題
如上所言,課改背景下的校園文學語言是有許多優點的,譬如,崇尚語言美,充滿青春激情,富有批判精神和創新精神等等。但在它毖旦而不懈地追求過程中,也難免出現一些不足。簡言之,就是存在“傳承失位帶來語言失范”、“崇洋媚外造成語言不倫不類”以及“一味追求潮流形成低俗語暴虐語”等語言問題。
(一)傳承失位帶來的“違法語”
校園文學語言和其他任何文化現象一樣都是需要傳承才能發展的。校園文學語言怎樣才能發展創新呢?顯然,必須廣泛吸納古代和現代語言的成果才能向前發展。好的校園文學作品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絕,原因之一就是有效傳承了古代和現代語言的精華。然而,由于一些中學校園文學作者語言功底不厚,沒有充分吸收古代和現代語言的營養,因而在語言表達中,無論在詞法還是句法上都出現了明顯的錯誤。其中傳承古代語言的不足主要體現在成語的誤用上,而現代語言運用上的錯誤就更表現多樣,類型不一。
成語誤用的一種情形是對成語的一知半解造成的誤用。例如,一篇中學校園文學作品《挫折》中寫道:“我們‘百靈組合’千辛萬苦參加了學校的流行歌曲大賽,但成績很不理想,只得了個倒數第三名,真是差強人意。”顯然,這個成語用反了。因為“差強人意”是“還勉強符合人們的意愿”的意思。成語誤用的另一種情形是錯將廣告語中篡改的成語當規范的成語來使用。例如將成衣業的廣告語“百衣百順”當“百依百順”用,將酒業廣告語“禮值氣壯”當成語“理直氣壯”用等等。均中學校園文學語言問題更多的是在語言運用上不符合“典范現代漢語”的規范。因為一些校園文學作者“文內功”(課內的語言訓練)和“文外功”(課外的語言修煉)的雙重欠缺,像用詞不當、重復羅嗦、修辭不準、成分殘缺、搭配錯誤、語序顛倒、邏輯混亂等語病在其作品中往往屢見不鮮。這里就不舉例贅述。
(二)崇洋媚外造成的“字母垃圾語”
校園文學作品語言的純潔性還受到外來詞和仿外來詞的影響。按音譯或意譯的方式,正確地吸納外來詞可以增加詞匯量,豐富我國語言的語庫,是一件“洋為中用”的好事。像“馬達”、“沙發”、“自行車”等詞匯就是很好的證明。但是,如果不是根據吸納外來詞的規則,不是根據滿足健康社會生活的需要而選擇外來詞,而是隨心所欲地為了宣泄低級趣味和暴力而選擇外來詞和仿外來詞,那么,不僅成為不倫不類的字母語,更成為大眾痛恨的垃圾語。
這種“字母垃圾語”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純粹的外來音譯縮略語,一類是仿外來詞的漢語拼音縮略語。前一類,如果作為專業詞匯運用,那應是絕無異議的;如果特別流行,被廣大受眾所熟知,像TV,CEO等等,運用在校園文學作品中,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是冷僻的大眾難懂的縮略語,運用在大眾要閱讀的作品或校園文學作品中,顯然是不適宜的,因為不僅不倫不類,破壞了漢語的純粹性,還帶來了閱讀困難,影響了文學的審美,生活的享受。像OVA(原創影象動畫),MO(超時空要塞零),SF(科幻作品)等運用在校園文學作品中,又不加中文注釋,誰知道是什么意思呢?后一類仿外來詞的漢語拼音縮略語是更應該唾棄的,像SL(色狼).SB(傻反),TMD(他媽的),NND(奶奶的),QNND(去你奶奶的),NQS(你去死),TST(踢死他)等等。雖然方便了網聊,但卻宣揚了低俗與暴力。這種以失去人的精神家園,失去社會的文明素養為代價的“方便”,顯然是得不償失的,但一些不成熟的校園文學作品中卻充斥著這樣的“漢語拼音縮略語”,破壞了校園文學的純潔和健康,是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
(三)追趕潮流形成的低俗語暴虐語
青少年學生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對新潮的東西往往產生強烈的興趣。但他們不管新潮的東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是對自己有利的還是有害的,往往不加選擇照單全收。就語言追逐而言,他們也往往樂于接受低俗和暴力的語言以顯示自己的新潮和與眾不同,從而獲得莫名的“滿足”。這些低俗和暴虐的語言一般來自黑社會與網絡,它在中學校園文學作品中也時有出現。譬如,一個作者在寫《校園的戰爭》一文時采用了這樣的語言:“你寒(害怕)他個屬,老子幫你擺平(打敗)他”;“龜孫,你跳(不聽話),老子扁(打)死你”。這些語言中就充滿著性與暴力,是典型的低俗暴虐的語言。中學校園文學中網絡語的運用是產生低俗暴虐語言的一個最重要來源。因為青少年學生們最熱衷的就是網絡,網絡是他(她)們心靈的棲息地,最大的交流平臺,可是網絡使他們有了網友,也有了“網絡暴力語言”。像罵人笨說“豬腦子”,罵人非人說“樓狗”,罵人無用下賤說“死人妖”等等,用動物或職業差等來貶損,就非常低俗。而“滾蛋”、“殺掉”、“遭雷劈”等驅逐語、威脅語和詛咒語的運用則充滿了暴力色彩。網網絡暴力語言肆虐,客觀原因是網絡空間的自由性和網絡監管的缺失性造成的(好在現在全國已經在清理網絡黃色和暴力了);主觀原因是網民個體的反叛和發泄心理以及法律意識的淡薄造成的。而其對中學校園文學的負面影響是因中學校園文學作者缺乏必要的網絡免疫力以及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造成的。
中學校園一般寫作是中學寫作教學的主體,中學校園文學創作是中學寫作教學的有益補充。中學校園一般寫作追求的是基礎,中學校園文學創作追求的是提高。中學校園文學創作是中學校園寫作教學的高境界。因此,我們要能容許中學校園文學創作的出新、出奇,甚至出怪。但是,無論多新、多奇、多怪,不能違背一些基本的規范,這就是基本的語言規范、內容規范和基本的倫理道德規范。語言新、奇、怪可以,但前提條件是要能讓人懂;內容激進思想新潮也可以,但不能違背客觀事實和古今的倫理道德。單就中學校園文學語言而言,我們要作好總結工作,因為只有總結出其優點與不足,我們才能擯棄糟粕,薈萃精華,使新時期的中學校園文學健康發展,不斷進步。
- 上一篇:探索冬季惡劣天氣溫室蔬菜管理措施論文
- 下一篇:剖析白露龍眼高產培植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