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師資培育鋼琴集體課優勢

時間:2022-05-21 02:53:00

導語:藝術師資培育鋼琴集體課優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師資培育鋼琴集體課優勢

當前國內院校正大力推廣的綜合藝術課程目標是:在學校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具有全面藝術素養的未來社會公民。“綜合是藝術課程的核心思想。”①新課改對綜合藝術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單一學科的音樂、美術專業背景師資已難于適應社會發展對多能一專、綜合性、復合型藝術師資和綜合人才的大量需求。培養藝術師資時必須達成“藝術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整合、藝術學科之間的整合、藝術學科與非藝術學科的整合、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教育對象的整合”②。然而,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培養綜合藝術師資的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無法將各門類藝術學科知識、課程資源、教育對象進行整合,學科知識無法發展為“合科”課程。綜合藝術課程專家王福陽教授曾指出:在培養藝術師資過程中,如果教師專業能力(尤其課程研究)能適度提升,以及教科書編撰技巧更加成熟,可進行難度較高的“合科課程”設計。本文試圖從“整合”的角度論述鋼琴集體課”相對于“個別課”的優勢,從而推進鋼琴集體課在綜合藝術師資培養上的普及。鋼琴集體課是傳統鋼琴教學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門鍵盤學課程。它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樂理、視唱、練耳、和聲編配、簡易作曲、即興伴奏等教學內容的音樂教程進行整合式教學。通過鍵盤彈奏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彈奏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同時加強對學生聽覺、視奏、記憶、視譜、創造力等音樂素質訓練和能力的全面培養。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的優勢是突破了傳統鋼琴教法只能單人進行的限制,教學對象不僅僅是針對藝術教育音樂專業的學生,它也包含了藝術教育美術方向的學生。從鋼琴集體課的學科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對象整合等方面來看,它更符合綜合藝術師資培養的課程整合的要求。

一、鋼琴集體課對各學科內容進行“整合”,更符合綜合藝術師資培養的要求

通常在鋼琴的“個別課”上,教師的教學內容比較注重演奏技巧。而鋼琴集體課在課時安排上經常是兩節連上,因此在一堂鋼琴集體課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就極其豐富,并增強了針對性和實用性。在內容的安排上通常也包括樂曲的演奏,但由于是面向二、三十個學生,這就必須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體打節奏、唱音符、集體彈奏;在課堂上做一些熟悉鍵盤的移調練習;即興創作小樂曲;利用多媒體視頻給學生介紹所彈奏樂曲的作曲家以及創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風格,欣賞名家的范奏;等等。學生在打節奏、唱旋律、唱音符的同時也就是在練習視唱的過程,教師在要求學生唱單旋律或低音旋律時必須說出音程之間的關系,如果聲部較多,還可以要求說出幾個聲部之間的音程關系,這樣學生的視唱練耳自然得到增強。學生在課堂上做一些熟練鍵盤的五指練習,包括一些移調練習,熟練運用一些固定伴奏音型、和聲編配伴奏以及即興創作等。這實際上也是在學習和聲、作曲以及簡易即興伴奏的過程。教師給學生示范或是運用視頻和多媒體手段給學生進行演示和播放,同樣增加了音樂欣賞的內容。這樣教學內容中就涵蓋了視唱、和聲、簡易即興伴奏、音樂欣賞、作曲等各門類音樂基礎學科的內容,實現了以學習鋼琴彈奏為核心的大部分音樂基礎學科的課程的融合。這與藝術師資培養中所要求的課程整合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從課程整合的角度來看鋼琴集體課比起個別課更符合藝術師資的培養。

二、鋼琴集體課對教學資源、教學手段進行“整合”,更符合綜合藝術師資培養新理念

將數碼鋼琴、總控制臺、多媒體設備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引入課堂是實施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必備的物質條件。在引入聲像多媒體組合后,教學手段由單純的書面教材轉變為綜合采用聲像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廣泛便捷的音樂形象、音樂內容、音樂意境、音樂風格等學習和體驗的機會。例如在彈奏一首新樂曲之前,教師可以將一些名家的范奏或是與樂曲風格有關的其它門類的藝術形式———舞蹈、器樂、戲劇等視頻播放給學生看,也可以根據音樂的意境制作或剪輯一些幻燈片,讓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通感聯想,尤其是針對美術方向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更容易理解音樂的意境,幫助他們更快地掌握樂曲風格。藝術師資培養的新理念是倡導“營造藝術能力形成的氛圍,建立多門藝術的溝通與交融,促成綜合藝術能力的形成”①。鋼琴集體課對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融合又與藝術課程所倡導的新理念不謀而合。

三、鋼琴集體課在教學對象上也體現出綜合性

綜合藝術專業教師不是專業藝術工作者,但他們需要掌握多門類藝術的知識和技能,并且能將多門類的藝術知識融會貫通。綜合藝術課程需要“全科型”教師,在培養過程中應采用綜合培養,分向發展的方式,即綜合———分向(音樂或美術)———再綜合的結構。②綜合藝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之一就是要“綜合培養,分向發展”③。綜合藝術課程改革的成敗在師資的培養上,自2005年后,一些院校開始設置藝術教育專業,培養專門的跨學科綜合藝術師資,并將培養對象分為“藝術教育音樂方向”和“藝術教育美術方向”。以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藝術系為例,在招生上,音樂和美術方向的生源基本是各占50%。學生在入學后以大藝術教育專業編班,課程設置上不論是音樂或美術方向的學生,在開始的“綜合階段”通常都必須至少修滿兩年,這稱為普修期。大多數學生都從未接觸過鋼琴,尤其是美術方向的學生,對鋼琴更是陌生。傳統的鋼琴課采用的是模仿式教學,通常面對的是音樂專業的學生開設,這種模仿式教學模式比較適合于對鋼琴技術要求較高的教學,它需要教師不斷示范,并糾正學生的動作,因此培養鋼琴演奏和教育的人才,運用這種“個別課”的模式效果較好。鋼琴集體課的教學模式則更適用于“準專業的基層教學人才”,他們不需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只需要有一定的伴奏能力,掌握基本的鋼琴演奏常識即可。因此在鋼琴集體課中,美術方向的學生可以和音樂方向的學生采用一致的教材、一樣的教學進度。如果培養跨學科藝術師資仍用“個別課”的模式,當然也可以培養出人才,但從教學資源和師資上看不免有些浪費。此外,在當前急需培養藝術師資的情況下,“個別課”也無法滿足培養數量上的需求。從近幾年來跨學科藝術師資培養的整體情況來看,通過鋼琴集體課的學習,美術方向的學生和音樂方向的學生一樣,都能學好基本的鋼琴彈奏技巧,掌握基本的伴奏編配,并運用于藝術課的教學中,鋼琴集體課從音樂的角度拓展了他們的藝術視野。

綜上所述,從“整合”的角度看鋼琴集體課,不論是學科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對象等方面,都比傳統的鋼琴課更符合藝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必須貫徹的“綜合培養,分向發展”、“綜合藝術教育師資培養新理念”的原則。因此在綜合藝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上要大力推廣鋼琴集體課教學,節約教學成本,提高教學效率,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好地服務于中、小學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