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策略綜述
時間:2022-01-27 03:28:00
導語: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策略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注意重視運用以下策略:創設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環境,展開創新能力的形成過程,展示多樣化的研究性成果。
關鍵詞:地理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對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學習,我們首先要明確它是一種學習,是一種綜合性學習。與課堂教學等其它的學習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強調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強調的是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指導、參與者;學生由單純的間接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探究,大量獲取直接知識的學習的主體。因此,在這種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在具體實施的三個階段中,注意重視運用以下策略。
一、創設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環境
1.開放自主的環境
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特點,它不僅僅表現在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而且還體現在整個實施過程的各個階段中。因此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文環境,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前提。同時,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而展開的,以經過學生直接參與研究并最終實現問題解決而告終。因此在這種活動中要充分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而這也有賴于一個寬松的環境。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承認學生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性、個性化和多樣性,我們能夠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學生,隨時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因此學生的個性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
2.合作互動的環境
合作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個體認知結構的形成和發展,不能只局限于動態的個體獨立探索的范圍,而是要拓展到動態的個體探索與主體間交往相結合的范圍,只有在主體交往中,個體之間才能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調動個體與集體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有效地促進外在的知識結構向學生內在的認知結構轉化。同時使學生在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學會尊重、學會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識的過程中,提高創造性的品質。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有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三種,但是從具體的實踐情況來看,學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組合作研究的形式。因為在這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可以相互啟發,同齡人之間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維經驗。而且,一方面學生的表現欲望、探索精神、群體意識得以發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學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這樣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激活。
3.崇尚科學的氛圍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其本身就是一個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活動。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懂得科學知識對于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創設崇尚科學的氛圍,就是要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實是求事地得出結論,養成尊重他人成果或想法的正確態度。
4.探究問題的情境
杜威曾指出,教學法的要素與思維的要素是相同的。其中首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要有一個真實的經驗的情境,以此為出發點,才有可能期望獲得正確的探索理論的科學方法。
研究性學習實施的第一階段首先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布置研究任務。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實際上就是通過呈現問題情境以引發學生認知沖突,使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⑴通過社會調查來創設問題情境。⑵通過觀察來創設問題情境。⑶通過原有認識儲備引出新問題來創設問題情境。⑷通過假設來創設問題情境。
二、展開創新能力的形成過程
創新能力是人們根據一定目的,運用已有知識,通過思維活動產生新知識,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新能力是一種思維的智力活動,因此其核心為創新思維能力。
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一種全新的、學生自主參與并獲得體驗的學習方式。事實上,學生在選定了研究的課題之后,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搜集和加工處理信息,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它包含有兩層含義:
一是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搜集資料,這一點是創新的前提。我們知道,創新需要一定的知識厚度,即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雖然知識越多,并不意味著創新也越多,但是創新是對舊的水平、舊的規范、舊的框架的突破。試想,前人的知識水平尚未可及,創新從何而談?
那么,怎樣在開放的情境中來主動地搜集資料呢?主要依靠課本知識、上圖書館查找、登陸英特網搜索等。除此之外,搜集資料的方法還有:音像資料、社會調查、觀察、走訪、座談等等。
二是加工處理信息,這是創新活動的關鍵。對信息(資料)的加工處理過程,就是對知識的重新整合過程。它是將各種來源的、比較繁雜的信息(資料),整合成一個新的、較為清晰的整體。因此,這種整合是包含了明顯的創造性行為。當然這種創造性行為是在特定的問題、資料范圍內進行的,是在一定的理論或方法論的框架范圍內進行的,是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對信息(資料)找出聯系、重新構造、進行創造性地整合的。但是,它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對資料的分析設計出比較合理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計劃或操作程序;能夠通過對地理現象或事實的研究,進行分類或重組,發現內在規律??梢?學生的思維活動在這個環節中顯得較為突出。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創造性思維具有發散性、批判性、直覺性和聯系性等特征,我們在研究性活動中要注意圍繞這些特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經常采用的邏輯、求同思維,重視能使學生開闊思路、促使學生自主發現、讓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展示多樣化的研究性成果
學生活動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對課題研究的總結,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體驗成果展示所帶來的成功的愉悅。從而激活學生的創新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
成果展示可以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撰寫論文或調查報告,此外還有:通過主題班會展開辯論、研討,搞展板,出黑板報,辦手抄報,制作多媒體課件等等。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學習模式,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探討、不斷創新。
- 上一篇:剖析新經濟時期市場營銷的新理念論文
- 下一篇:探討目前企業內部效益審計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