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業成就評價對策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0 09:53:00

導語:我國學業成就評價對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學業成就評價對策分析論文

摘要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改革是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和重大難題。近年來世界各國普遍關注學業成就評價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我國教育界應正確認識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改革面臨的現實問題,借鑒他國先進經驗,加強國家教育質量監測機能,針對性地改革現行的學校教育考試,在不同層面上研究和開發重視學業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的學業成就評價模式。

關鍵詞中小學;學業成就評價;素質教育;學業能力

學業成就評價改革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重大難題,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教育改革的核心話題。在教育領域自從教育評價誕生的那天開始,學業成就評價就作為教育評價的首要內容出現在世人面前,并作為教育評價的核心內容一直延續到今天。在世界教育評價理論演進的近百年里,每一次比較大的教育改革活動均伴隨著教育評價的理論和方式方法的改革。毫無疑問,沒有學業成就評價改革的教育改革是不完整的改革,是不徹底的改革。我國自從實施素質教育改革以來,以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為導火索,以給學生“減負”為核心話題,進行著一場以考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學業成就評價改革運動。可是時間已過去了十余年,同首觀望這場艱難而曲折的馬拉松式的“評價”改革之路,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既有改革進取的熱情和喜悅,又有力不從心的缺憾和等待。雖然國家重視、理論界關注、學校在實施,但整體上看還是暴露出理論研究不足、國家統領不夠、實踐零星松散等多方面的遺憾。在改革的過程中雖有相當多的經驗和收獲,也存在著不少需要改進的問題和不足,找準問題所在和深入研究出路與對策是當務之急。

一、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改革的必要性

學生學業成就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結果的表現,是對學校教育目標達到程度的重要應答,是反映學生發展水平和學校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當前很多人將學業成就與學習成績混為一談,往往以學習成績(確切地講是考試成績)代替學業成就,其實兩者是有所區別的。學業成就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先前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活動在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達到的發展水平。學生的學習質量如何、學校的教育效能怎樣等問題只有通過學業成就的評價才能得出答案,而僅依靠我國當前的考試和考試成績是無法完整衡量出學生的學業成就的。要真正評出學業質量和教育效能,必須要滿足整體上全面反映學生的發展這一教育目標的要求,所以學業成就評價比起當前的考試,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在內容上都要求更加規范和完善。我國雖然實施素質教育改革多年,但在教育實踐層面上始終難以全面鋪開素質教育,權威人士認為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評價改革沒有跟得上。有學者認為,其實“我國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改革問題的焦點并非改或不改,而在為什么改和怎樣改”。

從當前學業成就評價的主要形式上看,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各種考試仍然是學業成就評價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形式,尤其是以考試成績代替學業成就的現象較為普遍。當我們把這種考試分數作為學生升學和學校考核的唯一重要依據之時,考試的威力更加突出,其他任何一種評價都失去了它的功效。大多數考試的內容僅僅反映知識層面的死記硬背的知識,考生們為了能考出好的分數不得不適應考試本身的形式,應試學習的癥狀絲毫沒有得到改善。崔允濟等人對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統考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統考過于頻繁,全國小學平均每學期統考17次,全國初中每所學校每學期統考27次;統考涉及的科目繁多,大部分地區和學校學校的考試科目覆蓋了所學所有課程;統考組織者混亂,主要以縣級教研室、區教研室最多;統考結果處理錯位現象十分嚴重,公布成績,排名次。”這種考試風行不但不符合學業成就評價原本的意義,而且背離了教育的終極目標。可想而知,雖然國家三令五申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評價改革,不但沒有遏制不健康的評價模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統考之風愈演愈烈。以高考為主的評價始終牽動著教育改革的每一根神經,學業成就評價改革任重而道遠。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2002年12月教育部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1999]9號)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精神,經國務院同意,下發了《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號),明確提出“現行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突出反映在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評價方法過于單一”。通知還要求建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對評價目標、措施與方法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通知指出,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教學發展與提高的過程。在素質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教育部出臺此政策,充分表明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說明過去的評價考試制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二、我國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改革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實施素質教育十余年來,學業成就評價改革已經從思想理念的范疇轉入到實質性的探索和深入研究階段;從小范圍小規模嘗試性試驗逐漸推向較大范圍和較大規模的立項研究和廣泛交流,研究者達成了一定范圍的共識。可以說經過近十年的觀念轉變、理念更新過程,學業成就評價改革現在已步入了嘗試性摸索的邊實踐邊研究的探索階段。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大影響的代表性的研究和試驗有原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教科文組織聯合開展的8省抽樣調查;北京市教科院承擔的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改革研究”;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局承擔的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學業管理和評價研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承擔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東亞太平洋地區學生學業評價研究”;華東師范大學承擔的教育部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重大項目“基于標準的學業成就評價研究”;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十一五國家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調查研究”等,這些研究有的已經結題,有的正在進行當中,學者們從不同領域、不同范疇開展了多層面的研究,在不同的層面上取得了初步階段性成果。

有學者通過網絡搜索方法搜索到已發表的關于學業成就的研究成果200余篇,其中關于學業成就評價方面的文章僅有18篇,所占比重不足10%。從研究方法上看有17篇文章是理論上的思辨與分析,采用量化手段研究的只有1篇。學業成就評價的標準單一,幾乎所有的研究采用的評價標準都是學生的課程考試成績。同時大多數文章都是從理論上對傳統的以考試為主的學業成就評價觀進行批判并提出發展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新觀念,但提出的評價理念顯得理想而空泛,缺乏具體的可操作的評價指標體系,難以實施。縱觀我國當前對學業成就的研究現狀及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們不難發現,在學業成就研究方面存在著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研究尚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在國家或政府層面上的大規模的學業成就調查方面的研究。在學業成就評價的制度和體制上,我國雖然出臺了綱領性、指導性政策,但尚沒有統領全國、可操作的具體實施方案,在教育實踐中實施的仍是以高考為核心、考試為標準的學習成績來代表學生學業成績,遠遠達不到學業成就評價所要求的科學嚴謹性。

同時,在學界使用學業成就、學習成績與考試成績的概念時,以考試成績代表學業成就的現象仍較為普遍,因此我們很有必要統一和規范學業成就概念的使用。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尚沒有統一的學業成就評價理論模式及統一的學業成就標準,更沒有學業成就調查的數據庫。默認一些研究者不得不以較為現成的學生考試成績來代表學業成就的同時,筆者也對這些研究得出的關于學生學業成就的結論提出質疑——因為我們當前的中小學考試固有的缺陷,一般意義上的考試成績還不能完全代表學生學業成就。

目前來講,對于學業成就及學業成就評價,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雖然出臺了宏觀層面的要求,但沒有微觀技術層面的操作性方案和行動細則。這就導致了研究者們僅是依靠個人的理解和研究的要求來選擇和使用學業成就的概念并開展學業成就評價研究,學業成就評價缺乏權威性、嚴肅性和科學性。

三、學業成就評價改革對策

介于上述現狀,在全國范圍開展學業成就調查和學業成就評價改革迫在眉睫。為了盡快走出學業成就評價改革面臨的困境,筆者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一)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實施國家教育質量監測

在國際上,學業成就評價改革日新月異,縱觀世界各國對本國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進行的各種改革,我們不僅能夠借鑒先進的經驗,同時也能找出存在的差距。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是當務之急。

對中小學生進行學業成就調查是學業成就評價研究的基礎內容之一,主要是因為在國家層面上的宏觀監測與國家常模制定的需要。國際上的學業成就調查與比較研究主要集中在IEA(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和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從目前這兩個機構開展的學業成就調查來看,IEA偏重于學科本身的學業能力,OECD側重于學生成年后的實際能力。因為他們在學業成就評價的維度、指標和工具等方面極為科學與嚴謹,所以所獲得的調查結果的信度、效度、可比性都具有較高的權威性。

與此同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在自己國家里紛紛開展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改革研究。目比如:美國教育進展評估NAEP是由美國國會授權教育部的國家數據中心NCES持續開展的全國學生學業成就評價體系,是美國國內最權威的學生學業成就評估體系。他們從2004年開始在多家專業機構和眾多專業人士的參與下,歷經18個月,于2006年推出了“NAEP2009科學評估框架”和“NAEP2009科學評估與測試題規則”兩個重要文件,旨在為2009年以及更為長期的科學評估提供指導框架和實踐手冊。該評估體系試題編制技術從學生“表現期望”人手,根據其認知及實踐能力生成的規律,開發出一套詳細的試題編制細則。這個測試框架和試題編制細則可以為我國下一步學業成就評價測試題編制提供良好的借鑒。

英國1997年10月成立了QCA(資格與課程局),管理與調試公共測驗體系,以適應學習者與社會的要求,負責開發、實施高質量的全國考試。其目的在于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檢查學校的教學質量,檢查國家課程的實施情況。

在這方面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在開展有效的嘗試。他們于1996年成立了專門負責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組織EQAO(教育質量與責任辦公室)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致力于通過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改革來提升學生學業成就水平,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從他們組織與實施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經驗看,EQAO在多年的實踐中對學生學業成就考試的組織和實施中,在考試的設計和開發、考試題的題型、評分的質量保證、考試結果的報告、考試結果的運用等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嚴謹有效的細則,值得我們借鑒。

一個國家的教育質量如何,毫無疑問最終還是以學生學業能力為核心的學業成就狀況來說明。從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經驗看,成立國家層面的學業成就評估機構,開展全國中小學生的學業成就狀況的檢測工作很有必要。這樣的機構能為驗證本國學生發展狀況、進一步深化本國教育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現實依據,也為世界各國學生發展的橫向比較提供各項數據。

(二)重視學生學業能力、加強學業成就評價的理論與模式研究

學生學業成就如何,歸根到底要以學業成就評價的結果來定論,可見以什么工具怎樣評價學業成就是決定學業成就性質和高低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也就是說,學業成就評價工具的信度與效度以及評價形式決定著是否能夠真正測試出學生學業成就。當前在我國以學科課程考試來獲取學生學業成就現象非常普遍,因為學校課程考試命題的隨意性和人為性較大,很多課程考試只能考出學生掌握知識水平,達不到測試學業能力的要求,以課程考試成績來代表學業成就難免有不妥之處。為了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客觀準確性,認真研究和開發學業成就評價理論與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實,學業成就評價作為教育測量與評價的主要內容,其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的脈絡是與整個教育評價理論和實踐相一致的。學業成就評價從20世紀初的教育測量運動開始到現在近百年里基本經歷了較為清晰的四個階段,即:教育測量、以目標為本的教育評價階段、目標參照的教育評價階段和人本化的教育評價階段。從各階段的特征上看,教育測量階段主要把心理測量技術應用到教育當中,側重測量技術和教育測驗。以目標為本的教育評價階段是以泰勒的“八年研究”為代表,把教育評價直接與教學目標相聯系,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目標參照的教育評價研究通過教育目標的分類,在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理論的基礎上突出了學生的信息加工過程。到了20世紀末,在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人本化的教育評價更加注重學生的人性化因素。從整體上看,學業成就評價的發展從一個簡單的數量化測驗開始,經過教學目標為中心的階段,從單一數量化測量的漩渦中走出來并逐漸轉向較為全面意義上的評價。后期人本化評價的出現,也使教育評價從注重學生內在的學業能力走向更加重視學生微觀的學習進程,以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的的學業成就評價。

考試本是學業成就評價的一種主要形式,但因為經歷了千余年來施行的科舉考試的傳統影響,我國現代學校教育的考試功能已經走向過于偏激的方向,突出反映在“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評價方法單一”等方面。考試本應是對學業的評定,但因擔負著選拔任務,學業成就評價的考試的本體功能被扭曲,進入了小考試為大考試服務、大考試為升學和選拔服務、教育教學為考試服務的惡性循環。為了轉變因考試造成的惡性循環,充分研究和開發注重學生學業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的學業成就評價模式迫在眉睫。

(三)走出經典評價的誤區,改革傳統考試

無論是學業能力還是學生發展均屬于心理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而學業能力和學生發展離不開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學校的教育。多年來,我國學業成就評價受西方經典評價范式和傳統科舉考試的影響,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注重量化和以競爭選拔為目的的考試,使學生學業成就評價失去了本有的功用。

從西方經典教育評價范式看,在科學主義的倡導下,延續近百年的教育評價理念和技術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即把教育評價局限在單一的測評或簡單的數量化,例如:追求客觀性和劃一性質的標準化,比較依賴定量技術手段,長期偏重診斷性評價,實踐者主體性喪失,對多樣性的漠視等。這種機械的、以標準化測評為核心技術的評價和以競爭選拔為目的的考試相結合后,就釀成了當前我國學校考試的苦果,使學生學業評價誤入歧途,越陷越深。所以要想使考試能夠發揮對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積極作用,我們必須走出經典評價的誤區,改革傳統考試,在現代認知心理學和心理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充分研究學生認知生成特點和成長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來確定學業成就評價指標標準,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模式。

中小學生學業成就改革對素質教育改革的成敗具有重要作用。在國家教育質量監測機制的監控下,推進傳統考試制度、考試形式及內容的改革,研究和開發中小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有效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