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理論研究
時間:2022-08-17 08:46:34
導語: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理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終身教育是理論根本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將終身教育作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今后若干年內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導思想”。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終身教育的理論進入了蓬勃的發展期,主要標志是世界各國對終身教育和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并相應的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表現出來,成為各國開展終身教育的最高準則和依據。法國國民議會在1971年制定并通過了一部比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終身職業教育法》,而且還在1984年通過了新的《職業繼續教育法》對一些問題作了補充規定。教師繼續教育是以終身教育為指導產生并發展起來的,20世紀90年代前,我國中職教師的繼續教育處于在職培訓時期,主要進行學歷提升培訓和技能提高的補償教育,使其能勝任基本的教學工作。90年后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把教師態度、知識、技術和能力方面的專業發展內涵有機地結合起來,實施知識、技能、情感一體化教育,中職教師的繼續教育重心開始向質量提高階段轉移。目前中職校的繼續教育是在終身教育理念指導下開展的,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職校辦學水平。
二、職業規劃是發展舉措
職業規劃也叫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由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構成。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學說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并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歐美國家傳人中國,它是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教師的職業素質、能力、成就等隨著趕時間而發生變化的過程。教師職業發展階段研究的先驅者,富勒(FrancesFull-er)在《教師關注問卷》中提出了四個階段:任教前關注、早期生存關注、教學情境關注、關注學生,使人們認識到教師是由關注自身、關注教學任務,最后才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能及自身對學生的影響這樣的發展階段。在對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研究過程中,比較成熟的是費斯勒1985年提出的周期動態模式,他把教師的職業生涯劃分為八個階段:職前教育階段、入職階段、能力形成階段、熱心和成長階段、職業受挫階段、穩定和停滯階段、職業低落階段、職業退出階段。教師職業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1966年,《國際標準職業分類》第一次正式認可教師職業,將各級各類教師列入“專家、技術人員和有關工作者”這一大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6年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文件中,明確提出:“應當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應經過嚴格持續的學習,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眾所周知,教師專業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主要包括:職前知識、技能的準備階段、在職實踐階段,而專業化發展的重點是在職的實踐階段。繼續教育的重點就是,提升中職教師在職時的知識、情感、技能,這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本要求。我們只有認清教師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規律以及專業化教師隊伍的要求,才能針對性的開展繼續教育,做到科學合理的安排,對于剛入職的年輕教師,要實施“青藍工程”重在培養引領教師全面業務達標;對于中青年教師要加大扶持力度,實現質的飛躍,通過專家引領、校企合作培養“頂梁柱”;對于處于穩定性和停滯階段的中老年教師而言,要通過“傳幫帶”形式激發其積極層面。由此可見,認清到職業生涯理論中的普遍規律,對繼續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個人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生利主義是師培宗旨
1918年,陶行知在《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一文中指出,生利主義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指能生產出有利之物,如農業生產出谷物、工業制造出各種器具等;二是指能生產出有利之事,如商人通過商品流通使商人和顧客互通有無、醫生為人們解除病痛。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生有利之物”與“生有利之事”,就是生產出有利于社會與人群的物質財富,培養出服務于社會與人群的技術本領。“凡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謂之職業教育。”這是整個職業教育的宗旨。陶行知認為建設一支有生利能力的師資隊伍,是辦好職業教育的保證。在對“生利主義之師資”的論述中,他指出要成為職業教育的合格教師,第一,必須具備“生利之經驗”,也就是必須具備從事職業的實際本領或者專業實踐技能。第二,必須具備“生利之學識”,也就是必須具備職業教育的專業知識,沒有學識作為經驗指導,便會固步自封,不求進取。第三,必須實施“生利之教授法”,也就是教育方法,不同的專業各不相同,職業教師應該熟悉學生的心理及教材的性質,教、學共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職業教師的培養途徑和方法的論述中,陶先生指出三種方法:(一)收錄普通學子教以生利的經驗、學術與教學;(二)收錄職界之杰出人物教以生利的學術與教學;(三)延聘專門學問家與職業中有經驗者同室試教,使其互相砥礪補益,成長為職業教師。不同的職業學校,可以根據自己職業的特點和需要,采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中職教師繼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一支生利的師資隊伍,而生利的最直接經驗來源于企業的生產實踐,對于中職專業課教師而言,每年都有50個學時的企業實踐要求,這一規定較好的體現了校企合作的意圖,達到了培養生利之師資的目的。因為專業老師進入企業,深入生產第一線,參與企業生產與研發,能帶動與加快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改革,便于教師在繼續教育中快速成長。其次,企業的技術專家也可以走進校園,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企業骨干還可以參加專業委員會的工作,參與研討、制訂專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計劃。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設計出高質量的、實用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對于培養合格的中職畢業生是中職校所迫切所需的。最后,校企合作還可以解決職校教學設備不足的問題,通過校企的深度合作,可以實現設備的資源共享,老師可以接觸到先進的教學設備,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技能操作水平。對于今天的中職教師的繼續教育來說,我們要在做好技能大賽、課堂教學大賽、創新大賽的同時,重點做好校企合作的文章,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的投入,對企業進行對口培養,讓更多的企業主動參與校企合作中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專業教師的生利之經驗,圓滿完成社會實踐的要求,達到繼續教育的目的。
四、結束句
隨著經濟的不斷的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于承擔職業教育的教師而言,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我國中職教師的繼續教育相比西方發達國家而言,起步晚、發展遲,這些因素讓我們認識到,只有不斷加強理論研究,遵循教師發展的規律,才能探索出科學有效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師培之路。
作者:荀大勇 單位:江蘇省錫山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1]金林祥,胡國樞主編.陶行知詞典[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2]夏冰.中職專業課教師繼續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0
[3]王冬凌.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理論研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1(3)
- 上一篇:留守兒童權益保障現狀分析
- 下一篇:微信在繼續教育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