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幼兒家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1-04 09:24:39

導語:留守幼兒家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留守幼兒家庭教育論文

摘要: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開展了以社區為依托,大力實施“社會關愛留守幼兒家庭教育”的工程。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對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基本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與分析,提出以下建議:政府加快完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立法制度;建立評估指導及獎勵制度;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資金補給;加大家庭教育的宣傳力度;擴大專業師資隊伍;社區工作者學習相關家庭教育指導知識。

關鍵詞:內蒙古自治區;社區;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留守幼兒問題也因社會市場化、城鎮化的進程及勞動力大規模轉移而隨之產生。這類幼兒父母迫于生計外出勞動務工,不得不將孩子留在家里由長輩、親戚、學校或父母一方監管和教育。受監護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教育理念、“管養不管教、教而不得法”的錯誤教養方式及長時間親子情感缺失等因素造成了一系列失教、失效、失衡的負面影響。如何使留守幼兒家庭教育這一短板問題得到即時有效解決,不僅關乎幼兒未來的全面發展,更關乎我國未來人口素質的提升以及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解內蒙古各盟市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基本信息和基本情況,筆者于2017年采用質性研究的方法,通過對內蒙古地區12個盟市的市、縣、鄉鎮、嘎查村的各級領導負責人及36個社區的工作人員、留守幼兒和監護人,以觀察、座談互動、訪談交流、入戶指導以及對獲取的各盟市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總結的形式,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實地調研。主要包括各盟市社區的人力、物力、資金的來源、開展指導活動的主要途徑、主要形式、存在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困惑等。在本文中,筆者將所獲取的第一手真實資料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的基礎上,對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基本現狀及問題產生的原因作簡要陳述與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提高社區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工作的質量問題提出我們的建議。

一、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現狀

(一)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主要途徑。各盟市社區在工作開展中為優化留守幼兒成長環境、促進留守幼兒健康發展,結合社區自身實際情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借助社會各界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切實關注留守幼兒。從而使自身優勢更強、弱勢變強,切實可行地提高家長素質及育兒理念,有效解決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問題。1.與社會各團體合作,為工作的開展給予一定的資助。筆者在與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的社區工作者訪談中了解到,社區在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過程中,積極主動與愛心公益聯合會、愛心委員會以及愛心父母志愿團等社會團體合作、與留守幼兒對接,為社區舉辦點亮微心愿活動和贊助活動提供一定的資金補助,彌補社區資金的不足。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與留守幼兒結對幫扶,進行生活關懷、心靈照料以及學習輔導等,及時預防幼兒心理問題或不良行為的產生。2.多渠道招募志愿者,增加社區人力資源。為解決社區工作人員緊缺、一人身兼數職的棘手問題,更好地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使更多家庭受益,筆者發現:內蒙古自治區各社區以多渠道吸納社會志愿者的形式,號召熱愛兒童教育工作的教師、家長、社工、義工、巾幗志愿者、干部、大學生以及退休老同志等家庭教育志愿者,加入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行列中。開展多形式的家庭教育工作,并為留守幼兒提供繪畫、舞蹈、音樂及生活技能等多項志愿者服務項目。既能使留守幼兒真切感受社會大家庭的關愛、解決孩子和家長的實際困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區人手緊缺的不足。3.廣泛吸納社區幼教機構及婦幼保健院工作者,彌補專業師資的不足。筆者在與各盟市社區的領導負責人深入訪談時了解到,各盟市社區工作人員擁有熱情高漲的工作態度同時,卻礙于自身非專業人員,對于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有關的專業問題,易出現難以應對的局面。為解決社區專業師資緊缺問題,社區工作者通過充分挖掘已有的社區教育資源、廣泛招賢納士,積極與周邊的幼兒園、嬰幼兒早教中心、社區門診、康復醫院以及婦幼保健醫院合作,開展各類公益性的活動。定期為留守幼兒父母及監護人普及0~6歲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傳遞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創建幼兒生命之初的最佳生長環境以及為新手父母提供專業實用的幫助,以此來提升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品質。同時為留守幼兒提供疾病防治、康復護理、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建立幼兒健康檔案并開設家庭病床等一系列公益服務,如:對患有腦癱疾病的農村特殊留守幼兒,社區通過與康復醫院的對接,醫療人員在孩子康復過程中同時為其監護人提供康復技能的培訓,并同步實施家庭教育的指導和監測。這種醫保結合的方式,正是為患病的特殊留守幼兒提供教育公平、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體現!4.借助婦聯組織及購買服務的優勢,夯實服務基礎,加強留守幼兒家庭教育。筆者通過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發現各盟市的社區通過借助婦聯的組織及購買服務的優勢,來增強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實效性。如:各級婦聯依托社區家庭教育指導站來落實專兼職的工作者,并廣泛吸納社區所在地的“五老”人員、優秀家長和周邊學校的校長參與到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工作行列中,為家長提供科學育兒的指導與服務;將0~6歲家庭教育入戶指導列入政府采購項目,扶持早教中心開展家庭教育入戶指導工作,使科學的早教知識真正走進社區、走進家庭,提供入戶指導與對接服務;采取有償購買與志愿服務相結合,攝入社區與基地活動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定期開展服務工作。同時各級婦聯牽頭購買相關弱勢兒童家庭教育服務,在旗縣區的社區內組織開辦“留守兒童監護人自助互助聯盟”等活動項目,使留守幼兒監護人在自身文化素質水平提升的情況下,更多地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二)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主要形式。社區為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更加深入、可持續的服務于每一戶留守幼兒家庭、更充分地調動留守幼兒監護人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積極性以及轉變家長育兒理念、促進留守幼兒親子關系改善的實效性,轉變以往單一的指導形式,采用多形式的方法,開展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1.講座。為有效解決留守幼兒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家長及監護人教育方式不得當、對早期家庭教育重視度及參與幼兒親子互動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社區會定期組織社會公益團體的工作人員、教育專業的專家教授、志愿者或退休的老教師,為留守幼兒的家長及監護人舉辦家庭教育相關的專題講座,為家長提供更多專業的、科學規范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普及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能力。2.座談。社區將留守幼兒家庭教育中的“隔輩親”、老人教養觀念落后等問題,作為開展工作的重點和主要切入點。以座談的形式,使監護人與老師之間進行家庭教育的經驗交流與探討,既能更新隔代的教育理念、幫助老人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有著重新的認識和改變,又能解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使嬰幼兒在科學、有教育氛圍的家庭環境下身心健康地成長。3.入戶個別指導。筆者發現,由于各留守幼兒家長及監護人的年齡、職業、學歷、家庭背景、身體狀況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環境不同,因此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間也存在著不同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類別的家庭,如:單親、家長行動不便等,一些社區的工作人員會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幼兒家長及監護人進行家庭教育理念、親子互動等方面的個別入戶指導和交流。4.親子活動。為進一步增進留守幼兒家長與孩子間的親情親子關系,讓幼兒的心靈不再“留守”,很多社區會不定期地為留守幼兒家庭舉辦沙龍互動、親子體驗游戲、主題活動、親子共讀、兒童科普活動、戶外郊游等活動項目。使家長及監護人加深對孩子各方面發展的了解,學會與幼兒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支持,懂得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同時,在活動中讓幼兒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疼愛,理解父母為了家庭、為了孩子付出的艱辛和不易。5.巾幗志愿者服務項目。學齡前期是兒童性格、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親子間情感培養的最重要階段,這一年齡段的幼兒對父母的依賴性大,更需要親人的呵護與陪伴。但對于生長在地廣人稀、大牧區的單親留守幼兒這一特殊群體,在上學期間,因路途遙遠周末不能回家,長期處于與家人聚少離多的狀態。社區和婦聯為有效地幫助這些幼兒,依托巾幗志愿者服務隊伍優勢,按照“自主雙向選擇”的原則,提供創立“周末媽媽”關愛留守兒童巾幗志愿者服務項目,使留守幼兒與“周末媽媽”、“周末愛心志愿者”結成親情對子。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文化、情感環境,為行為習慣的養成創造更好的條件,同時讓幼兒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體會來自社會的關懷和愛。6.開展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建立關愛體系。筆者與各社區負責人訪談中了解到,社區在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的進程中,為解決留守幼兒成長發展中突出的問題,以探索創新留守幼兒服務管理的新機制和新模式為著力點,通過開展形式各樣的留守幼兒關愛服務活動,推進建立了“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家庭配合”的留守幼兒關愛服務體系。并利用節假日、暑假的時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于樂的關愛活動,有力地解決了假期農村留守幼兒無人看管、學習無人輔導、文體娛樂無人組織等問題。如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演播、“我是小小主人翁文明社區宣傳員”、“暑期關愛娜荷芽寶貝”活動、“志愿者關愛活動”以及“六•一”前組織工作人員到留守幼兒家里,給孩子送去圖畫書、文具、衣物等學習生活用品等活動。7.創建“關愛留守兒童家園”。社區通過創建“關愛留守兒童家園”,來搭建留守幼兒與老師和家長溝通、交流、學習、娛樂、互動的公益平臺,為幼兒們學知識、長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提供安全、溫馨、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場所。同時社區在家園內配有心理咨詢室、兒童圖書閱覽室、兒童益智玩具室、兒童樂器畫板室、親子活動室以及幼兒舞蹈室等多功能室,為留守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閱讀、益智娛樂的環境,并根據留守幼兒及家長需求,為幼兒設立生活照料、精神文化兩大類服務項目,豐富孩子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家庭成員間建立親密的親子情感。(三)社區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分析。縱觀各盟市社區開展的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為能讓更多留守幼兒家庭受益、提升更多留守幼兒家庭的教育質量,社區在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社區工作人員充分發揮著自身資源優勢及聰明才智。通過整合多方領導部門資源、多方面發揮人員的配備與協調作用,在沒有條件下努力的創造條件,在艱難的探索中努力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然而,卻仍存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1.缺乏有關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具體指導的政策。綜合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有關留守幼兒方面的政策和意見,盡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相應條文規定,如《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牧區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指導推進內蒙古自治區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等,但針對留守幼兒這一弱勢群體的家庭教育指導,具體到該如何規范系統進行指導?各級領導部門、社會團體、社區工作人員,將家庭教育指導這項工作落實到實操層面的具體要求都有哪些等等,都沒有政策上的細則剛性要求和明文規定。導致社區由于沒有一定的硬性政策支持、缺乏長效機制的要求,使社區的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難以廣泛持久地開展。2.缺乏一定的輿論導向。筆者通過與留守幼兒的家長、監護人進行訪談,發現一些家長對于社區的職責持有較模糊的認識和理解、對于服務職能、教育職能等完全不了解,有的家長甚至不知道有社區的存在。可見,政府及社區通過媒體、網絡為人民服務的職能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傳播缺乏一定的輿論導向。因此,讓更多的留守幼兒家庭了解社區的功能和作用,對于今后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開展,將會有益于更多的留守家庭。3.人、財、物方面的資源相對短缺。專業師資的匱乏、缺少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經費、缺乏一定的硬性設施是普遍社區面臨的困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從師資來看,專業家庭教育指導人員的嚴重緊缺,使社區針對留守幼兒家庭工作的開展難以制定出強有力的服務方案,只能隨機制定一些簡單的活動計劃。其次在資金方面,由于社區自身經費不足、政府對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上的撥款較少,婦聯除了自身工作經費外為社區下撥的經費更是微乎其微。社區無力去購買各年齡段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教材為家長發放,針對留守幼兒的家庭,更沒有能力聘請更多專業師資為家長開展指導服務的講座和座談。硬性設施①方面,由于社會上對社區工作者的認可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數居民從沒接觸和了解過社區志愿者的工作性質和內容,因此對社區硬性設施資助較少。4.活動形式無針對性、較籠統。由于社區內各留守幼兒家長的年齡、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因素不同,并且不同年齡段的留守幼兒家長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和困惑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社區實施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在組織形式上應針對不同的群體特點來安排相應的內容。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留守幼兒的父母選擇外出打工賺錢養家,將孩子留給長輩看管。對于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隔輩親”、老人教養觀念落后等問題,應是社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重點和主要切入點。然而,筆者發現社區為留守幼兒家庭開展親子活動、講座、座談、沙龍等多形式的活動時,卻沒有依據家長需求的多樣性、不同年齡段幼兒差異性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5.活動內容無系統性、連續性。社區開展的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無長效性和系統性,是社區普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都是臨時聘請或召集相關教育專業的老師和專家,為留守幼兒家長不定時的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彌補留守幼兒心靈空缺的方式方法。由于指導的時間無周期性和計劃性,致使每次指導活動的內容與內容之間沒有相互的銜接和連續,更無系統性可言。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開展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起步較晚,正處于初始的探索起步階段,并不是所有社區對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進行過深層次的研究。即使部分專業工作者認為家庭教育的傳播、推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僅有的星星之火,還不足以達到燎原的程度。

二、建議

針對上述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存在的問題,為提高社區留守幼兒家庭教育工作的質量、使社區走向科學、發展的道路,筆者建議:(一)政府加快完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立法制度,提供剛性環境支持。政府通過加快對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相關政策的制定和頒布,不僅可以為留守幼兒家長及監護人提供更全面、系統、有針對性、科學的育兒指導,為留守幼兒提供形式多樣的教育保障體系,同時家庭教育指導立法的落實和完善,也能為更多社會公益團體的加入提供法律的支持。給社區提供豐富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補給,使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執行力度更有實效性。(二)加大政府的執行力,建立評估指導及獎勵制度。政府各領導部門可以同社區工作人員一同深入到留守幼兒家庭進行調研活動,了解各留守幼兒家庭切實存在的困難及育兒過程中的棘手問題,并進行匯總整理和診斷。同時各級部門可以在社區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進行篩選,考察合格后可作為社區定期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公益活動場地。對于工作出色的社區、社會公益團體、志愿者及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激勵和支持,如頒發獎品、榮譽證書、獎狀或錦旗等。通過以點帶面,使輻射作用更廣泛,以此來廣泛動員更多有才能、志愿為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奉獻力量的優秀志愿者加入到社區這個大家庭來。促進留守幼兒家庭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彌補社區人手不足的現狀。(三)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資金補給。工作經費的緊缺是制約社區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最主要因素。筆者認為政府可以通過購買專業化程度高的家庭教育社會公益團體服務,為社區提供專業的師資服務團隊。既能解決社區專業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也能使社區節省一定的資金,為家庭教育工作中其他活動的開展提供經費的保障。建議政府及財政部門根據各盟市地區留守幼兒家庭的實際情況,為社區適度地提供資金,或建立專項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活動經費。(四)加大家庭教育的宣傳力度。在宣傳力度方面,社區可以通過加大自身職能的宣傳,如發送宣傳單、建立戶主微信群或設立宣傳欄等方式,讓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區的工作性質、工作方向和服務人群,從而動員更多的留守幼兒家長及監護人積極參與到社區開展的活動中。同時,針對留守幼兒的家庭,社區可以廣泛地為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意識到外出打工對幼兒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嚴重性、多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親子關系。(五)與高校合作,廣招專業志愿者,擴大專業師資隊伍。面對農村社區嚴重缺少志愿者的現狀,社區可以以合作的方式,與社區周邊的中職中專及大學建立資源優勢互補的“雙贏”關系,或廣泛招募城市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來社區進行實習,必要時給予一定的資金或學分的激勵。一方面,可以為高校內教育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實習期限滿后社區為學生志愿者發放實踐證書或志愿者“光榮證,”完成學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緩解社區志愿者匱乏的現狀。幼兒園及早教機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教育事業的優勢,在新學期報道時建立“留守幼兒”檔案登記,園所通過掌握留守幼兒的個人資料,開展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并利用節假日派遣教師為留守嬰幼兒家長普及各年齡段孩子身心的發展規律特點、科學的育兒經驗和方法等,或為社區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提供免費的場地等。(六)社區工作者學習相關家庭教育指導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社區工作人員自身專業在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阻力非常大。社區主要負責人也普遍反映,“留守幼兒這一特殊群體存在的家庭教育問題非常多,如果沒有專業老師的輔助,工作執行起來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為此,筆者建議社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自身學習或參加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等方面培訓,來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能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留守幼兒受教育過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區的輔助與支持更是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內蒙古自治區以社區為依托,傳承和弘揚家庭美德、傳播家庭教育文明理念、傳遞家庭愛的力量,大力開展留守幼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是提升家長科學育兒、促進內蒙古地區各盟市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應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實現資源有效利用與互補,共同履行自身職責,減少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困難與障礙,與留守幼兒及其家庭攜手共建美好的明天!注釋:①文中的硬性設施具體指多媒體投影儀、親子活動開展所需的輔助教具、兒童專用桌椅、用具等。

參考文獻:

[1]梁威.留守兒童教育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北京,2014.

[2]曹慧.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家庭教育指導研究———以天津市為例[D].南開大學,2009.

[3]劉紅梅.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研究———基于對江西省部分區市的調查[D].江西師范大學,2009.

作者:齊娜 張玉梅 陳威威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