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話語機制革新論文

時間:2022-11-24 02:56:00

導語:高校思政教育話語機制革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政教育話語機制革新論文

關鍵詞:全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共生創(chuàng)新

摘要:作為一種話語形式的全球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帶來許多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在全球化視域下,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失語、話語失效等現象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已成為時展的必然要求。具體而言,就是要形成以原則為基調、以路徑為動力、以內容為核心、以機制為保障的一體化創(chuàng)新體系,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實際效果。

話語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又復雜的系統(tǒng),它“不僅反映和描述社會實體與社會關系,話語還建造或‘構成’社會實體與社會關系;不同的話語以不同的方式構建各種至關重要的實體,并以不同的方式將人們置于社會主體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重要范疇,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建構者。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傳導、輸送、轉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或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權利構造的參與者。在全球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領域面臨新的課題,面臨新的話語沖擊、重組、挑戰(zhàn)、滲透等。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朝氣、積極走在時代前面的特殊群體。他們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積極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易于接受全球化的理念、各種思潮、全球化話語等,給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建構帶來許多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全球化的話語內涵及其走向

(一)全球化的不同解讀。關于什么是全球化問題,目前學術界作了非常有意義的探索。安東尼·吉登斯認為,全球化是一個多維化的視角,包括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民族國家體系、世界軍事秩序和國際勞動分工等方面緯度。阿芒·馬特拉(ArmandMattelart)認為,全球化是一種內外的商業(yè)活動,它是一個公司的組織模式和一個世界空間建立關系的模式。這種觀點認為,全球化就是經濟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赫爾德等人指出“全球化最好被理解為一個進程或者一組進程,而不是單一的狀態(tài)。它反映的既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發(fā)展邏輯,也不是一個世界社會或者世界共同體。相反,它反映出了區(qū)際交往和交換網絡與系統(tǒng)”。全球化是一個多樣性的存在,全球化不導致同一化。這種觀點目前得到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贊同和支持。也有學者認為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它導致了商品、資本、信息和人員在世界范圍內日益頻繁的流動,使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更加息息相關。全球化也代表著超越國界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體系的形成”。這種觀點把全球化作為一個綜合性的話語概念,是經濟全球化及其衍生出來的文化全球化的話語表達。概而觀之,全球化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全球性話語表達,是不同的主體所建構的話語形式。全球化作為一種新的話語形式,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全球化甚或作為一種話語形式而存在,是一種新興的話語表達。

(二)全球化的話語內涵。全球化作為一種話語形式而存在,具有特定的內涵。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全球化話語是一種跨民族、跨區(qū)域性的話語形式,是對世界存在、事物發(fā)展的全球性描述。二是全球化話語是多樣性的,包括經濟全球化話語、文化全球化話語、信息全球化話語、網絡全球化話語等類型。不同的話語類型描述、詮釋不同的意義表達。然而,必須關注的是,全球化話語的多樣性并不排斥在一定領域上趨同性不斷增強的特征。三是全球化話語是一種建構性話語,是在描述、詮釋世界事物發(fā)展的基礎上,用獨特的話語去建構全球化知識和理念。全球化話語具有跨區(qū)域、普世性和滲透性強等特征,對民族性、區(qū)域性、地方性的話語具有很大的滲透性、破壞性影響。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全球化話語是對民族性、區(qū)域性、地方性話語的一種沖擊,甚或是解構。

(三)全球化的話語走向。全球化話語作為全球性的話語存在,它既超越民族性、區(qū)域性、地方性話語特征,又不斷從這些話語領域中汲取營養(yǎng)。作為全球性的話語,必然要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并為廣大群體所接受。換言之,全球化話語將不可忽略地走向民族國家和地區(qū)。然而,全球化話語與其他民族性、區(qū)域性、地方性的話語接觸、同化、沖突和共生就成為其不確定的走向。接觸是全球化話語的最初層面,世界話語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使得話語接觸成為可能,也為話語同化和沖突提供了不確定因素。全球化話語與地方性話語接觸,話語的差異性使得強勢話語往往滲透到弱勢話語領域,話語同化、話語霸權難以消解。畢竟弱勢話語從來沒有(也不愿意)放棄自己話語權力的傾向和捍衛(wèi)自己話語權力的努力。相反,它們正通過民族主義話語、意識形態(tài)話語、民族文化話語等形態(tài)竭力保護自己的話語權力和空間,其后果將不可避免地產生話語沖突。這種沖突包括強勢民族文化話語與弱勢民族文化話語的沖突,傳統(tǒng)話語與現代話語、后現代話語之間的沖突,全球化話語與地方性話語的沖突等。此外,全球化話語的另外一個走向就是話語共生。進言之,就是全球化話語同其他民族性、區(qū)域性、地方性話語的共生。話語共生是對話語同化、話語霸權的消解和摒棄。共生作為話語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路徑,給全球化話語的發(fā)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話語共生將成為全球化話語乃至其他民族性、區(qū)域性、地方性的話語健康發(fā)展的樂觀走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由全球化話語的可能性走向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全球化視域下,難以避免地受到影響。在當代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作為一種融民族性、區(qū)域性和地方性子一體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理論,必然要遭到全球化話語的接觸、交流、滲透、沖突等。隨著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網絡全球化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以其獨特和敏銳的時代眼光放眼世界、著眼未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就面臨全球化話語的兩種境遇,即在全球化話語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可以廣泛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話語資源,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同時在全球化話語的沖擊下,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滯后性,導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出現話語失語、話語失效等現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正視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臨新的機遇。就理論層面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話語理論與全球化話語理論一樣同屬于一般性的話語理論范疇,具有一般性話語理論的共同特征、屬性和價值取向。換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全球化話語在理論層面上具有某些共同性、相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全球化話語可以在一定的環(huán)境和場合下相互溝通、相互吸收,而不是完全相排斥。而全球化話語是一個涉及全球性的話語理論,內涵極為豐富,其邊界遠遠超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乃至整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的視域,這就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廣闊的空間、機遇和契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發(fā)展在全球化話語理論的空間下,能夠獲取更多、更加豐富的話語資源,進而不斷拓展自身的話語理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實踐奠定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

就實踐層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作為一種實踐性的話語,是主體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攸關者)溝通、說服、意義表達、意愿培養(yǎng)等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和建構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主要是針對大學生這個特殊的青年群體而言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專業(yè)教師、政工師、輔導員等教師群體)對大學生的溝通、說服、意義表達、意愿培養(yǎng)等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和建構者,以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促進大學生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的內心的和諧發(fā)展,進而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當代中國,廣大教師和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他們以敏銳的社會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緊跟時代步伐,關注社會動態(tài)、社會思潮、國際局勢、全球性的各種浪潮等。他們廣泛涉獵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網絡等各個領域的話語資源,尤其是全球性的社會思潮、浪潮的話語資源,使得主體在交往、溝通中不斷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內涵,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簡言之,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間話語的豐富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他們的交流與互動中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臨新的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全球化話語中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zhàn)。正如前面所述,由于全球化話語的滲透性比較強,對民族性、區(qū)域性、地方性的話語具有很大的沖擊力,這就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難免要受到全球化話語的沖擊,它們之間的沖突難以避免。話語沖突作為話語間存在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強勢話語與弱勢話語之間所形成的張力關系的表現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話語系統(tǒng),相對于全球化話語而言是弱勢話語,即使相對社會公共話語而言,也仍然處在弱勢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是建構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話語系統(tǒng),是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本畢業(y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話語系統(tǒng)。這些特征決定了其意識形態(tài)性強、政治觀念敏銳性等特性。而全球化話語中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思潮中的話語系統(tǒng)正逐漸滲透和解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滲透與反滲透、解構與建構之間的角逐,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與此同時,大學生對網絡話語、生活話語的廣泛訴求和涉獵,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tǒng)話語面臨滯后、失語與失效的危險。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網絡技術發(fā)展迅猛,大學生對網絡的需要和依賴空前增加,全球化視野不斷開闊。網絡逐漸成為他們學習、交流、休閑娛樂、宣泄、了解世界的重要平臺。而虛擬世界、虛擬社會、虛擬婚姻、虛擬暴力、視頻、、網絡犯罪、BBS、OICQ、FTP等網絡話語不斷催生,使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困難重重,充滿挑戰(zhàn)性。究其原因,其中無法對話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傳統(tǒng)的話語大多屬于現實或宏觀上的話語系統(tǒng),而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一個微觀的世界,很難用宏觀領域里的話語規(guī)范、規(guī)則等去規(guī)范、引導正在陷入微觀領域、虛擬世界中的大學生言語行為。如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現實生活中大家用真名說假話,在虛擬網絡中大家用假名說真話。畢竟在微觀領域、虛擬領域中的話語行為往往超越了現實生活領域、宏觀領域中的話語道德和素養(yǎng)。換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大學生之問的話語之間難以產生共鳴,甚至難以對話、溝通。因為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逐漸形成一套網絡話語體系,這些話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tǒng)話語中是比較缺乏的。因此,往往出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失語、話語失效等現象。此外,大學生在校園亞文化狀態(tài)下所形成的話語有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危險。民族語言、地方方言、生活用語、市場化語言等都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提出挑戰(zhàn)。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汲取其他話語體系的資源,不斷在全球化話語時代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創(chuàng)新。

三、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對策

創(chuàng)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發(fā)展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通過創(chuàng)新才能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臨的困境。然而,話語創(chuàng)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要有創(chuàng)新的路徑和機制保障;否則話語創(chuàng)新就難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起到效果。簡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形成以原則為基調、以路徑為動力、以內容為核心、以機制為保障的一體化創(chuàng)新體系,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實際運用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原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原則主要包括:政治性原則、價值性原則、生活化原則及有效性原則等。(1)所謂政治性原則,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把握政治性,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意識形態(tài)性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必須要把握一定的政治性、意識形態(tài)性。而這些都需要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來表達、描述和建構。在當代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必須要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等一系列黨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為指導原則。(2)所謂價值性原則,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體現一定時期的價值導向。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使得他們對當前社會各種思潮比較感興趣,然而,他們又對社會思潮的多樣性、復雜性等特征難以把握,很難看清楚各種思潮的真面目,容易產生價值混亂。因此,話語創(chuàng)新必須考慮一定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導向性。(3)所謂生活化原則,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密切聯系大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大學生生活、貼近大學生實際,從大學生生活中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靈感。(4)所謂有效性原則,在這里包含兩種含義:一是話語專業(yè)化。就是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其他話語要有一定的區(qū)別和聯系。畢竟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話語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不能用其他學科話語體系來代替。二是話語時代性。大學生是一定時期的特殊群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體現時代性,符合大學生接受心態(tài)和接受方式。如80后、90后之間的話語形式、心理接受方式往往有差別,這就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要取得實效就必須把握大學生的話語接受方式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從文本中提煉新話語;從大學生生活中提煉新話語;從網絡話語中汲取新話語等。

1.從文本中創(chuàng)新話語。文本是話語存在的重要形式,是即時話語和歷時話語的重要載體。英國蘭開斯特大學語言學教授諾曼·費爾克拉夫(Nor-manFairclougll)提出要重視話語的文本研究,他試圖建立一套話語的文本研究理論,從而開拓話語研究的新領域。文本具有歷史性、時代性等特征,是話語橫向、縱向研究的不可或缺的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要注重文本研究,要從文化中提煉新的話語。具體而言,就是要從黨的重要文件、重要會議、歷史文獻等文本中提煉適合大學生的話語。從《選集》《文集》《鄧小平文選》《文選》及相關研究專著中提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從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等一系列黨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中汲取話語營養(yǎng)。這樣既可以傳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統(tǒng),把握政治方向,也可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chuàng)造新話語。在文本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些適合大學生群體的話語。

2.從大學生生活中提煉新話語。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重要內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必須要從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日常生活等領域中提煉新話語。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包括社團生活、情感生活、交際生活、社區(qū)生活等各個方面,這些生活區(qū)域都是通過語言來溝通和建構的。校園生活能夠真實體現大學生的心靈話語、語言接受方式和能力等方面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從大學生群體生活中尋求資源,從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語言、習慣交流方式中提煉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語言方式和形態(tài)。大學生思維敏銳,充滿激情,在許多生活場域中的言語創(chuàng)造性強,能夠說出前人沒有說過的話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要從中提煉一些新的話語形式,這樣才能加強主體間的話語溝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才有可能產生實效。

3.從網絡話語中汲取新話語。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傳媒方式,給大學生無限的誘惑和想象的空間。網絡的出現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和戰(zhàn)線,從現實走向虛擬、從宏觀走向微觀等。網絡話語的生成,既是網民的話語溝通和表達形式,又是網民虛擬現實的生活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從網絡話語中汲取新話語,要大膽借鑒網絡中的一些健康、有益、良性的話語。借鑒一些符合大學生群體的話語形式和話語內容,從而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內容,這樣才能與大學生網民對話和溝通。簡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虛擬領域、微觀領域的話語生成和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網絡話語的發(fā)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內容包括文本話語的翻譯和轉換、實踐話語的創(chuàng)造等。文本話語與實踐話語是緊密聯系的。實踐話語具有即時性、多變性、場域性、主體性、靈活性等特征,是主體在不同話語語境中的言語表達。而文本話語是實踐話語元素的積淀或提煉。文本話語是不同時期的個體實踐話語、群體實踐話語、社會實踐話語等方面的普遍性凝結,是對敘事話語的抽象描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說,文本話語與實踐話語是話語的不同表現形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1.文本話語。文本話語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核心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話語從宏觀上可以分為教材體系話語和理論體系話語兩種類型。主要包括教材話語、學術話語、政治話語、心理話語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極為豐富,多種多樣,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有各地方出版社出版的教程,這些教材的話語之間難免完全同一,話語的差別無法避免。以“兩課”教學為例,隨著“兩課”改革的不斷深入,由原來的五門課改為三門課,由傳統(tǒng)的《思想概論》和《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變成《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從而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新的教材體系需要一種新的話語。把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黨的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引入教材,即把政治話語引入教材體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話語更加富有活力和時代性,教材體系話語發(fā)生根本性變革。與此同時,學術話語作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類型,體現時代性和前瞻性,本質上是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話語范疇的。作為專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話語,指稱不同的研究對象,其術語往往也有區(qū)別。簡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話語和教材體系話語不是完全一樣的,它們之間是有差別的。此外,區(qū)域性教材的廣泛使用,使得話語的變化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必須要搞好教材話語、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心理話語之間的關系轉換和翻譯,推進這些話語形式之間的溝通和轉換,不斷創(chuàng)新話語轉換的路徑,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和諧共生發(fā)展。

2.實踐話語。福柯指出,話語即實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展現其生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話語主要包括道德話語、網絡話語、校園話語、生活話語等。道德話語作為規(guī)范大學生言行的重要建構力量,是大學生日常行為和社會實踐的重要話語支撐,從心理上左右著它們的言語范式。新時期,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一種新的話語形式成為大學生道德話語養(yǎng)成的標桿,道德話語創(chuàng)新必須要以此為指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必須要掌握網絡話語,充分運用網絡話語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很多網絡話語形式可以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領域,成為開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基礎。校園話語、生活話語與大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要創(chuàng)新校園話語和生活話語,如社團中的話語創(chuàng)新、公寓中的話語創(chuàng)新等,并從中提煉出有益的話語內容,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然而,不管是文本話語還是實踐話語的創(chuàng)新,都需要一定的機制來保障,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話語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發(fā)展。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機制。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機制要著力解決三個方面:一是消解教師話語霸權,促進學生話語權的回歸及話語權分流的機制;二是重視主體間的話語差異,加強話語溝通機制,避免墜入“話語裂谷”;三是推進話語和諧共生的機制等。

1.消解教師話語霸權,促進學生話語權的回歸及話語權分流的機制。話語建構權力,話語權的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的重要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指教育者的話語權、受教育者的話語權及公共話語權等。在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間的話語權并非是良性狀態(tài)。如出現教師話語霸權、師生話語權力不平等、學生話語權缺失等現象。師生話語交流、溝通往往成了教師的獨白或演說,甚至在教師“權威”話語的框架下,導致學生的話語空間受到擠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有一種機制可以消解教師話語霸權,使學生的話語權得到回歸,使師生的話語權處在平等地位。這種機制實質上是話語權分流機制。具體來說,就是要創(chuàng)新師生之間平等對話的權力機制、師生話語在交流中的相處尊重機制、教師話語引導機制等。公務員之家

2.重視主體間的話語差異,加強話語溝通機制,避免墜入“話語裂谷”。主體間的話語差異在這里主要是指教師話語與學生話語之間的差異。師生之間的話語差異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的。由于師生之間的年齡、閱歷、知識結構、學識涵養(yǎng)、價值觀念、生活觀念、人生觀念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與大學生實踐主體之間的差異性等方面,導致師生話語差異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存在差異并非表示對立或叛逆。正因為有差異,才需要溝通,才有溝通的必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視主體間的話語差異,教師要逐漸了解、掌握學生的話語方式及產生話語的心理結構。在尊重話語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更換自身的話語方式,逐漸使用大學生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話語方式,加強師生的話語溝通,避免墜入“話語裂谷”。

3.推進話語和諧共生的機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作為話語群中的一個分支,與其他話語形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之間雖有不同特征,但不是完全隔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重視話語間的和諧共生發(fā)展。進言之,就是要能夠促進不同話語類型之間的和諧共生發(fā)展,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與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其他學科話語之間的和諧共生,也內涵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部的和諧共生,以及話語中的歷時性與即時性的和諧共生等。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chuàng)新要從機制上人手,只有良性的運行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其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