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班級微信群研究
時間:2022-08-27 09:21:26
導語:小學班主任班級微信群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主要探究了小學班主任利用班級微信群搭建“溝通微空間”的具體策略,包括搭建“任務—問題探討—研究互動”型虛擬信息模塊;家?!叭S一體”的“溝通微空間”層級劃分;從過程性評價到體系化激勵機制的開放式研討交流。
關鍵詞:班級微信群;溝通微空間;小學班主任
微信作為一款應用軟件,已有超過十億人使用。它不僅是集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等于一體的聊天軟件,更是可以隨意組建微信群聊的工作工具。因此,校方通過搭建班級微信群的方式逐漸完成對傳統交流方式的替補已成為普遍的教育現象。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微信群已是全方位進行網絡監督管理、助力班主任工作的虛擬“溝通微空間”。
一、搭建“任務—問題探討—研究互動”型虛擬信息模塊
班級微信群聊的落腳點是成員在現實世界與虛擬空間中感興趣的共同話題,通過探討讓雙方更好地達成促進學生成長的共同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持續性地跟進學生的變化,通過觀察他們在具體行為中的表現來分析評價。因此,存在于各種任務(包括教學任務、班級活動、校園活動等)中的行為是溝通的具體銜接點[1]。借由微信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等方式將學生的行為即時共享在群聊中,成為班主任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憑證。為了對學生的行為進行針對性的分析,班主任在群聊中應劃分出三個信息模塊,即“任務—問題探討—研究互動”。首先,班主任可將最近的班級活動或任務在群聊中,附學生完成情況的圖片或視頻,并指出本班學生中完成度最好的作品(或行為),進行客觀描述、點評和指導。這樣家長既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處于什么位置,也能思考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間。其次,通過對本班學生在各種任務中的行為進行分析,班主任、家長、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深入的問題探討[2]。將出現的弊端、優點都分享在群聊中,然后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最后,經歷過問題探討之后完成群內資源共享,提高班級凝聚力。
二、家?!叭S一體”的“溝通微空間”層級劃分
明確微信群聊信息內容模塊之后,下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誰是群聊話題的發起者、配合者,怎么進行有效配合?之前的論述中提到,班主任與家長在群聊中的共同落腳點是二者的共同話題:學生在任務中的行為。那么,什么樣的行為是需要群成員進行溝通的呢?本質上講,不存在問題的行為是展示,目的在于告知、共享。只有存在問題的行為,是需要發起話題并渴望其他成員有效配合的。誰發現問題誰就在群聊中發起話題,被發現的問題一經公布,其他成員可及時交流反饋[3]。對問題有想法或建議,便積極分享出來。故而班級微信群的“溝通微空間”,其層級劃分應該是:以問題為核心,以類似問題建議、解決辦法為環繞的環形結構,形成以教師、家長、學生“三維一體”的三腳架。在良好的討論氛圍中,逐漸解決問題,從而建立健全家校聯系機制,真正實現家校教育合力,在雙向監督中穩步提高小學生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認知水準、道德意識等[4]。“溝通微空間”的層級劃分,有利于將學生的情況控制在教師和家長的雙重管理下。通過捆綁家校,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緊密結合,實現科學管理、優勢互補。
三、從過程性評價到體系化激勵機制的開放式研討交流
班主任應制定一些群聊規范并形成制度,通過建立發展性評價機制進行科學管理,在虛擬空間中進行開放式交流探討[5]。發展性評價機制,即把過程性評價作為重要的反饋方式,建立科學、公正、客觀的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等多元評價體系。將具體任務中的學生行為細化為學習習慣、學習狀態、言行品德、行為規范(每一項皆可根據具體情況細化為一張獨立的表格),并根據其進步、收獲、挫折、成功、薄弱之處等制定程序化、體系化的激勵機制,形成一張家校聯合的詳細情況反饋表。班主任將群聊中的話題不斷引向自己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巧妙利用微信群聊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即時交互、開放共享,發掘學生和家長易接受的交流方式。對班級群聊進行富有趣味性、導向性的班級管理,可以保證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班級管理工作。
總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巧妙利用班級微信群,對信息類型和內容進行篩選,進行空間劃分及管理,這樣才能傳遞正能量,提高班級凝聚力,打通家校雙向監督渠道,促進教師—家長—學生、學?!彝ス餐砷L。
參考文獻:
[1]薄楊毅.談小學語文教師作為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0):26-28.
[2]曹徐豐.微信公眾平臺助力班級管理信息化[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1):73-74.
[3]王凌珍,郭德海.借助微信提高班主任工作實效[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39,42.
[4]王江清.微信群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7):62,64.
[5]黃笑蕾.玩轉微信,促進家校共育[J].中小學德育,2016(6):45-46.
作者:李永霞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第二小學
- 上一篇:高校社區教育創新模式研究
- 下一篇:淺析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四個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