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領域的應用

時間:2022-04-19 02:47:27

導語: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領域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領域的應用

[摘要]積極心理學致力于個體心理力量的挖掘,對于調動中職學生與教師雙方積極性、提高中職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文獻計量分析、內容分析法探討積極心理學在中教育領域研究,發現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中主要集中于積極職業教育理念、學生積極品質、心理健康、積極學習及課堂教學研究,這對于改變中職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中職教學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職教育;應用研究;積極職業教育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進入黃金期。《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要提高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進一步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基礎,肩負著培養與輸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與轉型儲備力量。然而,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還處于作用大,但社會認可度不高的尷尬地位,其原因在于中職教育質量不高,所培育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如何提高中職校的教育質量,培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逐漸成為職教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在以往關于提升中職教育質量的研究中,我們將關注點放在對中職教育的教與學問題的“查漏補缺”,忽視了中職教育中個體心理力量的發掘,積極心理學作為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新思潮,關注人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注重積極品質的挖掘與發展,提高人的心理力量。以積極心理學為研究視域,通過關注人的心理需求與成長、注重調動人的積極性,增進人的心理力量,來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效果與水平,為提高我國職業教育質量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一、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的研究現狀分析

利用知網數據庫進行相關文獻檢索,首先明確當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數量、趨勢與領域,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領域的細分,梳理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的研究成果,對其數量與質量進行分析。(一)積極心理學相關文獻計量分析。在知網數據庫中,以積極心理學為主題進行文獻搜索,共有結果8542條,從積極心理學的總體研究趨勢來看,我國最早在2003年開始積極心理學相關研究,在隨后的幾年,關于積極心理學相關研究增幅不斷上升,數量不斷增加,并在2015—2016年里達到了峰值,在2016年以后,積極心理學相關研究增幅數量總體呈上升態勢,但存在小幅度波動。由此可見,積極心理學引起學界的特別關注,逐漸形成新的研究熱點。從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來看,積極心理學研究主題主要涉及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觀幸福感等,由此可見,心理健康與發展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價值取向之一,也說明,隨著積極心理學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其相關研究細化到各個不同的方面。(二)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應用研究文獻計量分析。由于積極心理學在研究過程中形成多種新詞匯,如積極教學法等,因此,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中職教育發展搜索關鍵詞為“積極”。在高級檢索中,標題一欄輸入“積極”并含“中職”或者“職校”或者“中專”,選擇全部期刊進行檢索,在主要主題中勾選“積極心理學”“職校生”“中專教育”,剔除重復、與主題研究方向無關的文獻,共有479條結果,相關文章最早是在2007年發表,從數量上來說約占積極心理學研究數量的5.5%。標題一欄輸入“積極”并含“中職”或者“職校”或者“中專”,在主要主題中勾選“積極心理學”“職校生”“中專教育”,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進行檢索,剔除重復、與主題研究方向無關的文獻,共有168條結果,由此可見,盡管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的中職教育的發展研究起步晚,但至今已經有一定數量與質量的研究成果。

二、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的研究重點

(一)積極職教范式研究。積極職業教育作為積極心理學在現代職業教育中的研究領域之一,對推動現代中等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有重要作用。經相關文獻梳理發現,積極職業教育理念相關研究主要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是對積極職業教育概念的概述與解釋,二是基于中職校實際的積極職業教育范式的建構研究。目前,多數學者對積極職業教育的定義較為統一,認為職校學生在個性、學習與心理等方面與普通教育學生有很大的不同,長期以來,職校學生受到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偏見,導致了職校生不可避免地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缺乏自信心、承受能力差等心理問題,然而,當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是著眼于心理問題的矯治,忽視了中職學生的潛能開發與人格健全方面的需求。因此,積極職業教育就是以中職學生特殊的心理需求與心理特征為出發點,發展能促進中職學生潛能與人格積極全面發展的教育[1]。積極職業教育范式是積極職業教育理念的具體化,對于積極職業教育范式的研究首先立足于職校生的心理特點,因此,部分學者研究了中職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狀態、潛能、資本等方面的特點,針對中職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分別提出了相關積極教育策略。在此基礎之上,結合職校實際教學實踐,建構積極職業教育范式[2]。除此之外,有學者還研究了中職學生的“積極學習”,認為學生的學習有積極學習和消極學習之分,著重闡述了積極學習的顯性性狀與隱形表達,提出了判斷積極學習的質性標準,并對其進行了量化區分[3]。(二)積極心理策略研究。中職教育的健康發展關系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長期以來,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對中職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策略。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主要集中在中職教育個人的心理特質、心理健康、學生學業問題以及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策略的應用研究。1.積極心理品質研究。人的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是積極心理學最為關注的地方,在中職教育領域,此類研究主要是以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為研究對象。梳理相關文獻發現,我國中職教育學生的心理品質水平總體上低于普通教育學生,這與我國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不充分、社會認可度不高以及中職學生的自身成績因素有極大的關系。此外,中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也受社會環境、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影響。例如,賈婧萍調查了某中職校的學生心理韌性水平,發現盡管中職學生心理韌性水平在專業維度上差異較大,但總體水平較之前有所提高,這是因為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的改善對于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韌性水平有積極作用[4]。對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主題進行整理,發現關于我國中職學生心理特質的研究主題不完全與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總結的一致,這是因為積極品質發展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塞利格曼總結的積極品質是基于他國國情總結的,因此并不完全符合我國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如有學者結合我國中職學生身心發展實際,選擇中職學生急需的希望特質進行研究,與我國中職教育學生實際發展需要相符[5]。2.職校生心理健康研究。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研究密切相關,經文獻梳理發現,最初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是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一起的,目前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探究。大多數學者認為,社會、學校、家庭、同伴均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其中,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受家庭經濟條件和家庭環境氛圍的影響。有學者研究了農村留守家庭的學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結果顯示此類學生相較非農村留守學生而言在人際交往、行為、情緒等方面更容易產生問題[6]。有學者調查了中職生的心理問題成因,研究表明敏感、敵對、強迫癥、焦慮甚至嚴重精神疾病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與家庭環境有著極大的關系,對此類心理問題的矯治可以從家庭環境入手[7]。學校課堂是中職學生學習的場所,中職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上度過,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可以對中職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干預,第一,在學生管理上,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與關心,關注學生的積極品質而非缺點,根據中職學生的個性和興趣來選擇課堂管理方法[8]。第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課程設計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來設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用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學生,可以通過開展心理游戲創造良好的氛圍;教學評價上,教師要積極看待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9]。第三,團體輔導活動對中職生心理發展有積極意義,在團輔活動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團輔活動促進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培養學生積極客觀的品質,提高學生心理資本水平,由此進一步提高學生學業自我概念水平,促進學生積極發展[10-11]。第四,在課堂之外,改善家庭環境、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也是促進中職學生積極心理發展非常有效的途徑[7]。3.積極學習心理研究。中職學生的學業不良現象普遍存在于中職學校教育中,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分析影響中職學生學業不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消極學習心理,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內部學習動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不當、自信心不足等問題,容易導致學生學習倦怠[12-13]。第二,同伴關系,中職學生同伴關系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中職學生的學業發展[10]。第三,教學方式不合理,當前職校技能教學存在著時間分配不合理、理實結合不緊密、練習形式單一等問題,學生無法學到真正的技能[14]。針對中職學生學業不良的解決措施,首先,課堂教學中運用好各種教學手段,如競爭機制,使學生保持好奇心,激發學習動機;其次,運用智能教學設備,個性化教學,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增加學生幸福感體驗;最后,教授學生各種學習方法,避免學生產生學習疲勞從而喪失學習興趣[14-15]。4.職業倦怠心理研究。教師在中職專業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專業化發展對于教育質量的提高起關鍵性作用,然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多種因素影響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主要表現為職業倦怠,職業倦怠的形成因素有多種。首先,職業倦怠程度受教師的情緒智力影響,與教師的情緒智力成負相關。其次,職業倦怠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主觀幸福感有關[16-17]。最后,在民辦中職中,“工資收入”和“工作強度”滿意度高低直接影響中職教師職業倦怠程度。教師自身的定位不清、學校不合理的管理以及社會期望程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造成教師的職業倦怠[18]。有學者研究了中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發現工作特征能通過影響教師心理資本來影響工作滿意度從而影響職業倦怠程度。提高教師工作滿意度首先是要營造和諧的職場環境來提升中職教師的人際心理資本,其次要重視不同類型中職教師的心理需求[19]。(三)中職教學實踐研究。1.中職積極課堂研究。積極課堂就是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激發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主體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增強學生積極體驗,培育學生積極人格,進而促成師生共同發展的課堂實踐[20],積極課堂區別于傳統課堂,是以非線性學習與學習結構交叉為前提假設[21]。建構積極課堂,首先要在教學觀念和教學目標上做出改變,要樹立學生為主體的積極教學理念,設立注重學生學力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學方法的運用要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學科規律,營造積極互動探究的課堂環境,除此之外,還需要形成多元性、形成性、發展性的積極教學評價,不斷鼓勵學生,增加學生自信心[22-23]。2.積極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積極課堂教學是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發展適合并且能促成中職學生積極課堂情感體驗與人格發展的中職課堂教學策略,也是建構積極課堂的教學策略,分別為建構積極課堂氛圍策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策略、教學互動策略以及積極課堂管理策略。課堂氛圍受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的影響,當前中職學生偏執、抵觸、逃避情緒等非理性因素,是影響積極課堂氛圍構建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通過建立師生之間的“心理契約”、順應學生的認知圖式以及建立非理性評價標準,來緩解當前中職學生的消極狀態,進而發揮非理性因素對積極課堂氛圍的積極作用[24]。在學生參與方面,學生參與課堂的形式分為外顯行為和隱性情感參與兩種。外顯行為最能直接體現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要提高學生的外顯課堂活動參與程度,主要在于教師的引導,一方面,教師在設計活動與優化教學方法時應當首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調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例如,可開展知識游戲競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23]。提高學生的隱性情感參與程度,首先是教師在認識上要改觀,教師要客觀認識到理解學生的隱性情感參與的真實存在與意義,其次在實踐中教師要選用合適的教學內容,適當地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與時間,由此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25]。教師在積極課堂互動中發揮重要作用,課堂小組活動是積極課堂互動最為重要的表現形式,首先,教師在教學互動時應該注重自己的言行,必須按照“教學劇本”中對教師角色行為舉止的期望來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創建良性的師生互動。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不能將學生標簽化,除此之外,教師要積極引導小組互動,科學合理分配小組成員、靈活運用各種學習策略以促進小組之間的合作,實現積極課堂互動[26-27]。教學管理的手段影響學生的積極性發展,課堂教學管理有民主、自主、專制三種類型,積極有效的課堂管理并不是一味遵循某一教學管理類型模板,而是要對各種管理方式進行綜合運用,從總體來說,積極的課堂管理主要應當圍繞建立有效的課堂氣氛而進行,創造自主型課堂,但是也要形成有效的課堂規則,教師在引導建立班級制度時,也需要學生參與班級規則的制訂,這就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班級民主決議,若學生有違反班級規則的行為,可形成課堂教學效能研討活動制度,對學生進行適當專制以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28]。3.專業教學實踐研究。經相關研究文獻梳理發現,由于各專業的專業課程內容與結構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積極課堂的實踐與積極教學策略的使用情況在不同專業有其特殊性。例如,有學者將積極課堂教學引入到機電類專業“機械制圖”課程中,發現非智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由此提出積極教學管理對策,以削減非智力因素對課堂教學的影響[29]。再如,有學者將積極課堂應用于旅游類專業課堂教學,著重關注學生積極情緒體驗,通過建立積極的教學評價體系來增加學生的積極體驗,從而促進其專業技能的提高[30]。

三、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的研究展望

近幾年,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中職教育的應用研究得到較多的肯定與關注,目前,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中職教育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積極職業教育理念、積極心理特征以及積極課堂教學等領域,對于能夠充分彰顯職業教育特色的相關研究涉及較少,今后這些方面的研究趨勢值得期待。(一)職校技能大賽的心理研究。職業技能競賽是促進中職學生專業實踐技能提升的“抓手”,對于促進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成長具有推動作用,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促進職業學校專業技能大賽的“課賽”融通,不僅能有效促進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發展,還能通過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來進一步培育積極職業精神。(二)積極生命教育的心理研究。中職教育肩負著為我國社會培養輸送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使命,由此,不少中職學校尤其注重培養中職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中職教育社會人文教育的缺失,其中也包括生命教育的缺失。中職學生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不斷完善充實自己,擴充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尤其在疫情的影響下,中職教育更加需要生命教育的落地。因此,要立足于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構成,結合中職教育的課程特點,充分發揮積極心理學作用,發展適合中職生的積極生命教育,激發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熱情。(三)校本行動教學的心理研究。校本行動研究對于中職學校教育的創新發展有重要作用,然而,當下的中職教學改革側重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對于校本行動教學創新的積極心理學研究涉及不多。因此,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進行校本行動教學研究是有必要的。一方面,要依托于中職學校的歷史文化,開展利于中職師生身心發展的積極校園文化與活動的研究。通過創新創設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開展利于促進中職師生品質發展的活動,如職業教育文化節、校園各專業作品展等,從而密切師生互動,為師生的積極發展提供良好校園氛圍。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中職學校教學的具體實踐,研究學生專業學習的自主意識、教師教學的校本行動意識以及家長參與的積極協同意識,充分釋放職業教育各方主體性。

作者:劉倩 崔景貴 單位:蘇州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