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積極政策淡出
時間:2022-04-13 05:16:00
導語:漫談積極政策淡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98年至今,我國堅持擴大內需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發揮了明顯的促進作用。目前,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已進入第五個年頭,有人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到了“淡出”的時候。事實上,判定積極財政政策是否淡出,應綜合考慮三個條件:一是通貨緊縮趨勢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國內投資需求、消費需求的內生增長機制是否形成;三是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看,積極財政政策淡出的時機并不成熟。
首先,物價總水平仍在低位徘徊,通貨緊縮趨勢尚未消除。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從去年11月份以來,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開始出現負增長。今年1—6月各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分別下降了1.0%、0.0%、0.8%、1.3%、1.1%和0.8%,上半年累計同比下降0.8%,其中,食品價格下降了0.9%,衣著、家庭用品、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1.1—2.4%之間。7月份,物價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了0.9%,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9%,衣著類價格下降2.4%。生產資料產品出廠價格從去年6月以來就持續走低,至今沒有回升的跡象。據統計,今年1—6月各月,生產資料價格與去年同月相比分別下降6.3%、5.4%、4.7%、4.4%、3.8%和2.6%。這些指標都表明:生產和消費兩不旺,通貨緊縮壓力仍然存在。這種情況不利于消費需求的增長,不利于企業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提高,也不利于生產經營者的正常投資和經營。我們認為,只要通貨緊縮趨勢存在,就應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發行長期建設國債,帶動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其次,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方面,消費需求增長的后勁不足。特別是今年以來,消費增長勢頭明顯疲軟,上半年,我國GDP實現7.8%的增長率,投資和出口分別增長21.5%和14.1%,而占最終消費較大比例的消費品零售額,今年1—7月僅增長了8.6%,增幅分別比2000年和2001年同期降低1.4和1.6個百分點。居民儲蓄率仍居高位,有關資料顯示,到今年7月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突破8.3萬億元,同比增長18.4%。盡管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以來,總體上消費需求有所回升,但主要靠的是政策拉動,在目前居民對社會經濟預期并未實現根本好轉、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新的消費增長點尚未最終形成的情況下,如果立即取消政策支持,消費需求則很難保持繼續增長。應當看到,這幾年我們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發行長期建設國債,使投資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其中,國債投資一直是社會投資的主體,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的帶動效應仍有待提高。據統計,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1%,其中,國有經濟的投資增長為12.8%,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1.55%,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投資增長分別為8.1%和12.7%,僅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8.45%。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勢仍然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45萬億元,同比增長21.5%,其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增長24.4%,集體投資增長15.8%,個體投資增長19.4%。國有投資仍是今年投資增速上升的主要力量,而城鄉集體、個體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相對滯后,資本市場發展不力,致使貨幣傳導機制近期內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不但國有經濟沒有進一步擴大投資的能力和動力,民營中小企業投資也得不到必要的金融支持。在缺乏有效引導機制、激勵機制和相應體制環境的情況下,投資的自發增長動力明顯不足。因此,現在如果停止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社會投資總量可能會變得起伏不定,甚至迅速下滑。在這些涉及體制、結構等深層次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之前,難以形成經濟發展的自主動力,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就不能中止。
第三,我國財政狀況仍然可以承受。雖然1998年至今,我國累計發行了66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財政赤字有所增加,但據統計,都在安全線以內。從我國今年1—7月份的情況看,國家財政收入1.03萬億元,增長10.6%,預計全年財政收入將增長10%以上。盡管這一數字與前兩年相比有明顯回落,但仍高于GDP增長率,只要適當控制財政支出,估計今年財政赤字可能略超過但不會遠遠超過3%的警戒線。更何況,可以用來衡量一國資金供給能力的國民儲蓄率在我國長期保持40%左右的高水平,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這意味著我國可動員的信貸資金相當充裕,承受赤字和債務的潛力較大,略高于3%的財政赤字率完全可以承受。在具備一定承受力的前提下,為了避免經濟出現停滯,政府主動承擔適當的結構性赤字,反而有利于避免將來發生更為龐大的周期性赤字,從而維持相對穩定的經濟增長。因此,目前國債發行還有一定的政策空間,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中長期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我國物價低位運行,內需自主擴張動力不足,經濟回升的基礎并不穩固,通貨緊縮仍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工作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就退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勢必影響今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甚至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特別是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關鍵時期,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是促進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和改革開放順利推進的基本前提。我國GDP增長率已從幾年前的1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7%左右,一旦落入“低增長循環陷阱”,再恢復快速增長必然要花費更大的成本,我們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將受到損失。因此,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持一定的政府支出規模成為當前最現實的選擇。況且,目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步伐、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保證國家安全等,還都需要進一步增加財政支持的力度;另外,銀行的不良資產,企業的虧損掛賬,社保欠賬,在現階段也只能靠財政解決。
目前,我們選擇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是出于啟動國內需求的需要,也是為了保證合理經濟發展速度、維持宏觀經濟穩定、促進經濟體制改革、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等多方面需要,而最終得出的結論。從這個角度上講,在我國所處的特殊經濟發展階段,只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才能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及其成效。因此,目前還不是探討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否應該淡出這一問題的時候,當務之急,要認真研究如何通過調整其形式和內容,進一步豐富、完善積極財政政策的內涵,使其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中,繼續發揮積極的作用。為此,要從原來將積極財政政策作為應急的、短期的政策選擇,逐步轉向以啟動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為主要目標的中長期政策,把著力點放在解決有關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在降低積極財政政策中長期化會引發的負面效應的同時,力求保持我國經濟和財政的可持續發展。
1.繼續發行一定數目的國債,把握國債投向;強化國債管理,提高國債的使用效率。在國債發行數量上,一方面,為鞏固前期政策效果,促進長期穩定發展,必須繼續實施以發行國債、擴大內需為主要內容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要適度控制國債發行規模和增長速度,2002年維持1500億元,2003年可以繼續發行建設國債,但規模不宜擴大。
在國債投向方面,增發的國債首先必須用來保證在建項目如期竣工投產,嚴格杜絕“半拉子”工程。其次,要用好中央支持西部大開發的專項國債,建設好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第三,為了配合國企改革并更直接地拉動內需,可以適當增加國債對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貼息規模、擴大貼息范圍,加強對科技發展的支持。特別是要增加對國有企業技術改造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市場潛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新產品研究開發投人,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在國債管理方面,不但要加強對國債資金的監管,保證專款專用,堅決防止重復建設,而且要通過不斷完善工程招標監理制度和完工審計程序,切實提高國債資金的效益;對用于技改的項目也必須合理選擇、科學論證、謹慎決策。除此之外,國債的使用方式也可根據需要適當做出調整。比如,可以適當加大國債投資資金中轉貸給地方使用的比例,使地方獨立地對自己的負債行為承擔責任。這樣不但能夠減輕中央的財政負擔,而且有利于提高國債資金使用效益,逐步發揮其對社會投資的基礎性、帶動性和引導性作用。
2.不斷完善積極財政政策的運作方式,切實擴大政策實施效果。根據經濟學理論和國際治理通縮的經驗,積極財政政策的運作方式有兩種:擴大支出和減稅。要進一步提高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效果,也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下工夫。
一要調整政府支出范圍,優化支出結構。為了提高積極財政政策的效率,增強財政的調控能力,政府財政支出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為使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市場化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必須盡快改變競爭性領域政府行政性配置資源的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主要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搞好經濟的宏觀調控,以便從體制上和制度上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們的重復建設和損失浪費的問題。政府的宏觀資源主要用于增加基礎設施、社會保障、科學教育、環境保護、國防等方面的支出,為經濟持續增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通過支持財政貼息、稅費改革以及其他必要的優惠性措施,切實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減輕社會負擔,為優化經濟結構、增強企業活力并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創造條件。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規范部門預算制度、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切實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益。
二要靈活運用稅收杠桿,有效啟動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在當前國內需求不振的形勢下,運用稅收杠桿調節經濟發展成為積極財政政策進行戰略性調整的必然走向。由于目前我國稅負水平并不高,稅收占GDP比重這一指標與國際相比是偏低的,而增支的壓力卻很大,因此,我們不具備全面的減稅條件。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調整稅收結構和不斷完善稅收制度,努力培育和擴大稅源,在不至于大幅增加財政赤字的同時,切實擴大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效果。為此,首先要對目前不合理的稅制結構進行調整,或者根據需要,進行局部減稅。其中,包括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以增強企業的活力,并調動投資、生產的積極性;統一內外企業所得稅,形成公平的稅負,激發國內企業的投資熱情;完善個人所得稅,建立綜合匯總征收制度,同時改革稅扣標準,加大對高收入階層的征收力度,促進收入分配趨向公平;按照不同領域稅負水平有增有減的原則,對環境污染等存在外部負效應的行為需要加征重稅;盡快解決目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中對股息紅利所得的重復課征問題。其次,要加強稅收征管工作,一方面,要嚴厲打擊各種走私活動,嚴格杜絕偷稅、漏稅、騙稅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渠道提高納稅?
3.調整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當前,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問題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據國家經貿委今年上半年對600種商品供求情況的調查,供過于求的商品占86.3%,供求基本平衡的占13.7%,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要緩解需求不足,必須在提高居民收入上下工夫。目前,社會低收入階層在不斷擴大,城市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在增加,農民收入增長也十分緩慢。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有效啟動居民消費,有必要進一步集中財政資金,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縮小城鄉和東西部地區收入差距,以及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上,從治本的角度改善居民的預期消費需求,達到拉動消費的目的。為此,第一,繼續適當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為下一步啟動消費創造必要的條件。第二,政府應通過落實有關就業優惠政策、結合結構調整廣開就業門路、強化職業培訓和再就業培訓等措施,力爭解決好當前就業和再就業問題,從根本上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第三,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制定各種優惠政策,促進中西部地區就業和居民收入的增長。第四,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教育的投入,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稅費改革步伐,促進農民增收減負。
4.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就我國目前發展狀況看,深化改革、結構調整乃至加入世貿組織都將進一步增加國內就業壓力,使下崗失業和貧困人數繼續增多。這就要求有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作為支持。繼國務院決定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之后,國家財政有必要專門安排一筆支出用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為此,當務之急,要把“兩個確保、一個低保”放在首要位置,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落實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并且還應當進一步提高低保線水平、適當擴大低保范圍,構筑起牢固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在此基礎上,缺口由國債資金彌補,確保社會保障基金有穩定的資金來源。
5.加強財政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調控手段之間的相互協調,完善配套改革,擴大積極財政政策的“乘數效應”。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首先應圍繞擴大內需,配合運用貨幣、匯率、稅收、物價、證券等政策手段,多種政策綜合治理,共同發揮作用。其次,要進一步完善投融資、金融、財稅、商業銀行等各項體制,從多個環節打破壟斷,鼓勵競爭,構筑高效率、低風險、多層次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確保民營經濟準入程度的提高和融資渠道的暢通,這樣才能使民間投資逐步成為投資增長的主力。再次,要建立健全消費信貸體系,減少消費信貸的環節和費用,擴大個人消費信貸的規模和范圍,引導并鼓勵居民消費。最后,還要進一步完善包括住房、醫療、衛生、教育、社保、國企等一系列改革的方式,以及步驟和力度,切實擴大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效果。
- 上一篇:探究道路排水設計的重要性
- 下一篇:派出所領導述職述廉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