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音樂的前景分析

時間:2022-10-24 03:18:54

導語:中小學音樂的前景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音樂的前景分析

一、主觀建議

1.大力發展經濟。而兩河中心小學所在的花垣縣,更是以錳礦的生產量居全國第二而被譽為“東方錳都”;在旅游業這一方面,由于花垣縣有著雄偉挺拔的崇山峻嶺,溝壑縱橫的水色情調,又有文學巨匠沈從文先生聲情并茂的真是描寫,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美麗誘人的迷人風光。因此,當地應該物盡其用,以工業發展為龍頭,旅游業為輔助,借助“西部大開發”(湘西是湖南省進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唯一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國家政策,大力發展經濟。雖然“百年大計,教育為先”,但是,國家教育的實行必須得先有發達的經濟基礎作為后盾,經濟是發展教育的前提與基礎。兩河中心小學若想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則必須先大力發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經濟是本地區教育發展最首要的任務。

2.改變教學觀念。要實現音樂教育的實施與發展,學校則必須先改變陳舊“應試教育”的教學觀念,必須強調以“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作為育人的基本理念,以此貫穿“素質教育”的全過程。必須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優化音樂的師資力量。在師資問題上,首先,學校應該給予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加大對音樂教育經費的投入;其次,應該培養專業的音樂教師,體現音樂教學的專業性,提高音樂教師的福利待遇與地位,調動音樂教師的積極性;再次,完善音樂教學理念,音樂教師應該本著“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努力培養“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青年。最后,改善音樂教學設備,運用音樂器件,多媒體課件進行授課,有助于學生對音樂視野的開拓,激發學生對于音樂追求的興趣。

3.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識。青少年時期,是人在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階段,而中小學這一階段,又是人對藝術情感,審美價值觀念形成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提高中小學生對于音樂的認識,不僅有助于中小學生的成長,對藝術審美水平的提高,還可以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的素質,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在對音樂審美于價值取向的過程中,必須要求師生互動,只有經過教師對學生們的正確引導,才能使得學生在對音樂有著正確的認識。音樂教師可以通過課外音樂活動,舉行文藝演出,音樂藝術理論的探討等手段來激發中小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以此為基礎,循序漸進的來引導中小學生們對于音樂的正確認識。

4.倡導鄉土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雖然兩河中心小學音樂教育不完善,教學設備欠缺,不聞器樂之音。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鐘靈天地之氣,得清秀山間之鳥樂,正所謂“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苗族人民為了生存,在經過不斷遷徙,辛勤勞作的過程中,形成了以歌樂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和感情,久而久之,這地區的人們人人能歌善舞,在長期的勞作與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民族藝術文化。在實現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大力倡導鄉土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弘揚特色的民族藝術文化。在這過程當中,相關的教育部門應該借助國家政策的指導,著力對本地區的音樂文化進行挖掘與整理,編制相關的學習教材;學校則應該將本地區的音樂文化引入課堂,將其實現對本土音樂藝術文化學習的普遍化。

5.吸收外來音樂文化。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就算交通、信息相對閉塞的湘西地區,也難免受到了重大的影響。而在實現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外來音樂文化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在這一事實下,兩河中心小學在倡導本地區鄉土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前提下,既不應該將外來音樂文化完全拒之門外,也不應該順應自然的被逐漸“漢化”、“西式化”,而是應該勇敢的吸收其中的精華,去其糟粕,揚長避短,以此來不斷改進本地區音樂文化的不足之處。而在外來音樂文化與本地區音樂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對于中小學生的教育,則應該做到“因材施教”。雖然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以“以人為本”作為育人的核心思想,但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一個學生各方面的條件,因素都不盡相同,教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們的自身客觀條件,主觀愛好,對其因材施教,以此來作為音樂教育的育人理念。

二、客觀因素

1.文化傳承的作用。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即德國的奧爾夫音樂教育、匈牙利的柯達伊音樂教育、瑞士的達爾克羅茨音樂教育)都一致性的認為,音樂的屬性是文化,他除了音樂本身所具有的知識外,還是文化傳承的載體。而音樂教育,它不僅對人擁有教育意義的作用,還是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通過古曲《高山流水》的美妙旋律,去想象著先秦時期的人文風情,去感受著伯牙的琴藝與鐘子期的感嘆,更能感受到伯牙“知音難覓”的嘆息。在《黃河大合唱》那磅礴的氣勢中,我們不僅會聯想到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壯麗場景,也會感受到中國人民那種堅決不屈的斗爭精神。足見,音樂在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在中國文化繼承與發展的大前提下,音樂教育勢必會得到相應的重視,音樂教育的發展指日可待。

2.應用價值的開發。音樂對人有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審美價值的作用;同時,音樂也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文化,對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培養青少年的創造性思維,引導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成長,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大作用。而音樂教育,不僅超越了音樂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促進社會的進步,民族音樂的發展,素質教育的普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與作用。隨著人們對于音樂教育的應用價值越來越持肯定及支持的態度,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也為期不遠。

3.國家政策的實施。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國家對于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也逐漸加大,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其中,里面提出了新的課程觀,要求教學目標要全面性,教學主體要能動性,教學過程要生成性,教學評價要多元性。如此,有著國家資金投入的支持,再有國家政策作為后盾,要求“全面性教育”作為教學目標,就為音樂教育的實施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人才市場的需求。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在滿足于吃、穿、住、行之后,越來越感覺到精神意識上的貧瘠,在經過取舍之后,人們逐漸發現,音樂已經是人們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然而,音樂自身只能供人欣賞,音樂是需要有專業的人士來進行更新、創造的。所以,人們在對于音樂的認識,學習,研究,創造的過程中,則必須要有專業人來進行引導,這樣,專業人才的需求便為音樂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總之,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模式的不斷普及,人們對于音樂的作用于價值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關注農村中學小學的音樂教育情況,會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事業中來。這樣,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情況則會不斷的得到改善,最終走上一條健康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道路。

本文作者:龍勤彪工作單位:邵陽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