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探討

時間:2022-07-08 03:07:28

導語: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探討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高中歷史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培育五項核心素養。本文以生活教育理論為基礎,從生活化教學內涵及實踐意義入手,分析了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需要處理好的四個關系,進而探討了生活化教學在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中的實踐路徑,旨在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拓寬歷史視野,發展歷史思維,提高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為未來的學習、工作與生活打下基礎[1]5。由此可見,高中歷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離不開生活,只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并自覺踐行新課程標準理念和要求,努力營造貼近高中學生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的氛圍,才能進一步激發其學習主動性,促進其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生活化教學內涵及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中的實踐意義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著名“生活教育理論”主張:生活教育就其本質來說是利用生活素材施教,教學只有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筆者認為,歷史學科生活化教學是在遵循教育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學生現有學科知識和生活經驗,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其意義有以下三個方面:1.有助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高中歷史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有了較大突破,但傳統教學模式仍未從根本上摒棄,“功利化”教學目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應試化”考核評價還一定程度上存在。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讓歷史課堂真正成為提升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高效課堂。2.有助于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習興趣。古今中外浩瀚的人類發展史對于“00后”的學生來說,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存在著相當大的距離。單純的知識灌輸會使學生倦怠,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興趣。適時引入生活化教學,營造貼近學生實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歷史知識源自于生活并對其今后的生活有所啟發,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3.有助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實現育人目的。傳統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培養,而形象活潑的生活化教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自由度,允許他們根據生活經驗從不同角度審視、探究歷史問題,保證其思維發展和創新意識提升,促進其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持續發展。

二、生活化教學應用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需處理的關系

核心素養培育過程中,不能單純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要避免簡單、機械地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方能實現二者有機融合。1.五大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1]5。唯物史觀是理論保證,時空觀念是學科本質,史料實證是必要途徑,歷史解釋是思維能力,家國情懷是價值追求,五大核心素養有機融合、彼此依存,在教學過程中既不可機械分離也不可人為重復,應根據著力培養的素養整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形成歷史認知、養成歷史思維、拓展歷史視野、培養歷史情感。2.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作用之間的關系。新課程標準下,要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學生主體地位就愈發重要。因此整個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現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同時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通過篩選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資源,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語言等途徑,將歷史教學延伸到學生生活中,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探究能力、養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3.必備知識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必備知識是學生長期學習的知識儲備中的基礎性、通用性知識,是學生今后進入大學以及終身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2]。具體到高中歷史學科,也就是指中外歷史上能夠展現人類社會從古至今、從低級到高級、從分散到整體的發展演進歷程的基本的、重要的、典型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掌握歷史知識不是歷史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學科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盵1]因此,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學目標核心所在,必備知識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基石,在實踐中兩者不可偏重其一,而應該統籌推進。4.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綜合性學科,所涉及知識面非常廣泛,與語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學科相互交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要以全面的眼光審視歷史問題,設法將抽象復雜的歷史問題與其他學科知識聯系起來,最大限度降低學生對于歷史問題的距離感。

三、生活化教學在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中的實踐路徑

生活化教學就本質而言是用學生所熟知的生活化內容幫助他們理解相對較難的問題,其最顯著優勢是貼近學生實際、符合學生心理認知規律。高中歷史教師應牢固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以學生現實生活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傳授歷史知識,而且實現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的有效溝通,為學生日后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基礎。1.教學目標生活化。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預期實現的結果和主觀意愿,指導著整個教學活動運行。教學目標生活化為歷史教學生活化指明了方向,為生活化教學奠定了基礎。在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過程中,歷史學科教師應遵循“生活—教學—生活”規律,從生活史觀的角度設計教學目標,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去理解重大歷史事件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設計《新航路的開辟》的教學目標時,設計“了解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的物種交流及其歷史影響”的目標,引導學生了解我們平時吃的玉米、番薯是西方殖民擴張時由美洲引進的,其廣泛種植養活了更多的人口,促進了明清時期中國農業的發展和人口增長。將教學目標生活化,去虛假化、去空洞化,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促進學生對生活認知的升華,使歷史教育成為涵養學生生活的過程。2.教學內容生活化。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遠離學生實際生活,學生對其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加之大部分內容較為嚴肅、趣味性不足,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立足現行教材與學生實際,深入挖掘教學資源、豐富授課內容,加強課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并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使其真切感受到“古為今用,以史為鑒”的重要意義,調動起學習歷史的興趣。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所熟知的鄉土資源,將當地的歷史遺跡、歷史人物、歷史典故等素材有機融入歷史課堂,使學生覺得歷史距離自己并不是太遙遠。此外,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歷史題材網絡資源、影視作品也是極為有力的教學素材,教學時適當穿插引用,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習效果。比如:在講抗日戰爭時,引用了淄博當地流傳的民謠:“一馬三司令,得了抗日??;一心打鬼子,專救老百姓。”引出抗日民族英雄馬耀南。圖文并茂地介紹完他的抗日事跡后,又將校史部分內容引入了課堂:1942年為了紀念英勇陣亡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支隊司令員、原長山中學校長馬耀南建立“耀南中學”,這就是我們學校最初的名字。在歷史故事的敘述中追根溯源,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學生對抗日英雄的崇敬和身為實驗學子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從而加強了其對小家(學校)的認可和熱愛,也增強了對大家(祖國)的深厚情感,“家國情懷”的培育也就水到渠成了。3.教學情境生活化。高中歷史的很多知識點都比較抽象,教材闡述也較為概括,學生在頭腦中并沒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如果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僅憑教師灌輸式講授,學生理解起來將非常困難?!爸R是學習者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利用學習資料而獲得的?!盵3]68歷史教師需要結合授課內容與學生實際,努力營造生活化情境,將所學知識點有機融入到所設定的生活情境之中,最大限度上實現歷史再現,讓學生更為直觀、更為形象地感受歷史,激勵學生把所要解決的歷史問題與生活現實聯系起來,養成用生活化思維思考問題的習慣。此外,還可以通過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校外實踐活動、組織第二課堂等多種途徑創設生動形象、充滿活力的情境,實現教學活動與學生情感的交融。例如在講授《經濟騰飛與生活巨變》時,安排學生通過采訪他們的爺爺奶奶,“穿越”回改革開放前,通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今昔對比,并輔以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成果展、“新四大發明”等的展示,使其充分體驗中國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進而引導學生找出導致這種變遷的因素,并理解國家經濟制度“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這一因素的影響。4.評價標準生活化。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學科要課堂學習評價與實踐活動評價并重。《山東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中提到:在評價功能上,發揮發展性評價的功能,摒棄長期以來分數至上的應試教育觀。結合齊魯研學行,我們開展了以6-8人小組為單位的歷史微專題研究性學習并納入到年終歷史學習評價中。從選題、規劃到實施、論證形成報告,教師都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學生的研究成果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產生了《桓臺的前世今生》《蹴鞠的起源》《“大染坊”的歷史》《齊長城遺址考察》等優秀歷史報告,有的同學把研究成果制作成展板進行展覽,也有的做成PPT演示文稿,還有的繪制成了連環畫。歷史微專題的研究性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思維創新、史料實證等能力,成果呈現形式又將歷史學習的過程性、發展性、主體性納入歷史考核的范圍,這一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了其積極性,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克服了“以成績論英雄”的傳統評價標準,提升了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需引入生活化教學理念,將教學目標生活化與評價標準生活化有機結合,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對學生日常實踐表現、學業成績、學科核心素養等三方面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個性特長、扭轉唯分數論,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縮小抽象歷史知識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將對于歷史學科素養培育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姜鋼.探索構建高考評價體系全方位推進高考內容改革[N].中國教育報,2016-10-11.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楊玉華 單位:淄博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