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情感與美術教學論文

時間:2022-04-09 08:02:10

導語:審美情感與美術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美情感與美術教學論文

一、當今美術教學的現狀

長期以來,在我國教育領域中,一直奉行以知識傳授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美術教學多以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為主,倡導教師講授示范為主的教學形式,對名家名作盲目跟風,沒有自身獨到、客觀的見解,輕視主體活動對于學生素質發展的真正價值,忽視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創造能力及情感意識的培養,無形地扼殺了學生發現美、評價美和創造美的天賦。如,當我們面對大師作品的時候,即使不能理解作品的真實內容,也會把大師的作品當成榜樣,即使畫面中出現的某些缺陷也會被理解為是大師的個性表現。然而,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卻將這種“寬容”拋之腦后,開始走一條僵硬死板式的訓練道路,過多地強調形體、色彩、結構和空間的表達。對某一物象,當學生略有新鮮的想法并有所表現時,我們卻搬出“規范”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這不能畫,那不能涂”,這很容易造成學生自信的缺失以及思維和情感表達的混亂。在審美情感的表達上,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得比較含蓄,甚至有一種“跟風”的心態:盲目追求大眾化,不敢過多地在作品中表現自己的想法。加之教師的“規范”指導,畫面效果往往表現得比較相似、統一,無個性可言,這是對學生內心情感的一種抑制。同時,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教學硬件配套設施不到位,教師很難按照學科特點進行正常教學,學生的實踐過程簡單乏味,無法直觀地了解多種材料運用的效果和樂趣,對學生綜合素養及審美情感的培養形成了阻礙。

二、美術教學中審美情感的培養

列夫•托爾斯泰認為:“藝術是人類審美情感的表現。”正因為如此,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美術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時刻關注生活的習慣,對于所描繪的對象,不能將關注點只集中在其表面形態上,不能過多地依賴眼睛,而是要用心感受物象的存在。不同的學生感受各不相同,且其感受是時刻變化的。正因為有了這種感受,學生創作出的作品才不會千篇一律,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和激情。中國古代文人作畫講究表情達意,他們的繪畫是很有情感的,每一位畫者都是自我情感的主人,通過毛筆在宣紙上的任意揮灑表現他們對周邊事物的認識和理解。在他們的作品中,墨色的干濕濃淡都傾注了畫者的情懷,給人以心靈的凈化,這對于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就審美標準而言,教師一定要打破以往的“規范式”教育理念的束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多一點耐心和包容,以鼓勵為主,增加學生創作的勇氣,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調動學生個性與風格的發揮,任其自由地想象和表達,使藝術的本質得以體現。縱觀各個時期的世界名畫,同一事物,就表現技法而言,有具象的、有抽象的;在材料的選擇上,有雕塑、有油畫、有綜合材料等,形式可謂琳瑯滿目。它們所傳達的是畫家對生活、社會的一種真實感悟,流露其自身的真實情感,能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激情,是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的。

最后,在表現形式上,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被別人忽視的美,從而結合不同的構圖、表現技法、材料創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另類之美”,彰顯自己的個性。當然,這需要學生對表現對象進行認真的觀察和思考才能完成,但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眼與腦的結合及審美情感的表達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總的說來,審美情感教育還處在探索與發展階段,我們要面臨和改進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應當認識到,藝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為審美情感的表達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在這種大趨勢下,加強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提升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作者:李小波單位: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