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6-13 09:07:09

導語:中外建筑史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外建筑史教學改革論文

一、存在問題

1.重難點內容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有偏差。本門課程涉及內容很多,所包含的重難點內容也相應較多,學生在整個學期中要想做到掌握所有重難點內容,必須付出相當大的努力才可能實現,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重難點內容記憶的混淆。例如外國古代部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相關內容,以及外國近現代新藝術運動時期眾多藝術流派的出現等,由于涉及流派風格各異、人物眾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概念混淆,張冠李戴的情況。

2.純理論知識講授,容易形成單調感。《中外建筑史》主要是以講授建筑發展的歷史過程為主體,教學方式多以課堂講授為主,如果單一的按照時間發展順序來講授所有知識點容易讓學生產生單調感。

二、教學改革思路和方法

針對上幾個問題,本人在近年來的《中外建筑史》課堂上嘗試采用一些解決方法。首先,想要把所有知識點都講到基本不太可能實現,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有的放矢的選擇重難點內容進行較為深入、詳細的講解,把其余內容作為課下輔助閱讀理解。這樣做的優點是能夠解決課時不夠的困難,《中國建筑史》、《外國古代建筑史》和《外國近現代建筑史》三部分內容以基本采用5:5:4的分配方式來完成一學期16周的學時安排。其次,在所講授的重難點知識中,發展時間從公元前3千紀一直貫穿到近現代,其中風格流派、代表人物、典型實例等都極為龐雜,如何能夠避免學生產生混淆和錯亂是重要任務。我的做法是:在所講授的每個時期或地區內容中,尋找出一條主線來貫穿整個時間軸,在這條主線上把重要人物或重點實例或事件穿插進去,使得學生在掌握該部分內容時能夠產生聯想記憶,由點到線再到面,這樣就使得記憶的難點和要點主要是這些重要人物和典型實例。最后,關于純理論內容的講授,如何使學生避免產生枯燥和單調的感覺。我的做法是將授課方式多樣化、授課內容趣味化。采用講授、討論、角色轉換等方式來改變單一由教師講授的做法,使得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再來就是增加多種可能使得授課內容更加有趣味性。相關知識點的視頻內容、關于某一個知識點的微課教學及互動討論等都對課程內容的趣味性有所增加。

三、教學改革效果評價

通過在幾年的授課實踐中,以上這些教學方法的嘗試基本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授課內容有選擇的刪減之后,大大減少了課程任務量,使得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對建筑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難點內容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對于每一個重難點內容,掌握由重要人物和典型實例所串起的主要發展軸線,使得整個歷史階段的內容有了相對容易的記憶點。以古羅馬部分為例,這時期重要建筑類型多樣,有廟宇、廣場、斗獸場、圖書館、浴場等。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建立的主要發展軸線便是古羅馬人對于公共建筑的發展有著很高的熱忱。在這條主線之上包含有古羅馬時期最為重要的幾個建筑實例,有萬神廟、大角斗場、古羅馬廣場群等。對于重要勢力的記憶和理解對于學生來說容易很多,這樣由點到線再到面的記憶方式效果較好。再來就是教學方式的多樣話和趣味性的提高,由于加入了相關內容的視頻作為輔助教學內容,使得學生不只是從教師一人視角來了解歷史發展過程,而是有了多方的理解和解讀,這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增加趣味性的一個好方法。再加上讓學生對于近現代的建筑大師的自我解讀,更是能夠促進學生的個人興趣度,促使學生自發的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教學效果很好。

四、總結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活動,本人對于《中外建筑史》課程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加強,從最初的懼怕該課程到現在的興趣濃厚是我自身最大的感受。對于學生來說,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段來掌握較大規模的內容是本課程最大的挑戰,我將繼續在本課程中去學習、去發現、去實踐新的模式和方法。

作者:李瑤 單位:西安科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